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343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doc

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

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

μNS相=ΔEk系统=Q,Q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

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

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

质量为M、长为l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

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位移为S,则子弹位移为(S+l)。

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MV①

l

v0v

S

由动能定理,对子弹-f(s+l)=②

对木块fs=③

由①式得v=代入③式有fs=④

②+④得fl=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即Q=fl,l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

Q=ΔE系统=μNS相

其分量式为:

Q=f1S相1+f2S相2+……+fnS相n=ΔE系统

v0

AB

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一质量

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0=2.00m/s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金属

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取10m/s2。

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长为l的长方形木块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m<M,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和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v0A

Bv0

l

(如图),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刚好没有滑离

B板。

以地面为参照系。

⑴若已知A和B的初速度大小为v0,求它们最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⑵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向左运动到最远处(从地面上看)到出发点的距离。

3.一平直木板C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两小物块A和B分别以2v0和v0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从长木板C两端相向水平地滑上长木板。

如图示。

设物块A、B与长木板

A2v0v0B

C

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三者质量相等。

⑴若A、B两物块不发生碰撞,则由开始滑上C到A、B都静止在

C上为止,B通过的总路程多大?

经历的时间多长?

⑵为使A、B两物块不发生碰撞,长木板C至少多长?

4.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长木板B,B的质量为M=2㎏同,B右端距竖直墙5m,现有一小物块A,质

量为m=1㎏,以v0=6m/s的速度从B左端水平地滑上B。

如图

Av05m

B

所示。

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0.4,B与墙壁碰撞时间极短,且

碰撞时无能量损失。

取g=10m/s2。

求:

要使物块A最终不脱离B

木板,木板B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Lv0

mv

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质量为M=4.00㎏的平板小车,车上放一质量为m=1.96㎏的木块,木块到平板小车左端的距离L=1.5m,车与木块一起以v=0.4m/s的速度

向右行驶,一颗质量为m0=0.04㎏的子弹以速度v0从右方射入木块并留

在木块内,已知子弹与木块作用时间很短,木块与小车平板间动摩擦因数

μ=0.2,取g=10m/s2。

问:

若要让木块不从小车上滑出,子弹初速度应

满足什么条件?

6.一质量为m、两端有挡板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两挡板间距离为1.1m,在小车正中放一质量为m、长度为0.1m的物块,物块与小车间动摩擦因数μ=0.15。

如图示。

现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使物块获得v0=6m/s的水平初速度。

物块与挡板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

求:

v0

⑴小车获得的最终速度;

⑵物块相对小车滑行的路程;

⑶物块与两挡板最多碰撞了多少次;

⑷物块最终停在小车上的位置。

7.一木块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一子弹以初速v0射入静止的木块,子弹的质量为m,打入木块的深度为d,木块向前移动S后以速度v与子弹一起匀速运动,此过程中转化为内能的能量为

A.B.C.D.

参考答案

1.金属块在板上滑动过程中,统动量守恒。

金属块最终停在什么位置要进行判断。

假设金属块最终停在A上。

三者有相同速度v,相对位移为x,则有解得:

,因此假定不合理,金属块一定会滑上B。

设x为金属块相对B的位移,v1、v2表示A、B最后的速度,v0′为金属块离开A滑上B瞬间的速度。

有:

在A上全过程

联立解得:

*解中,整个物理过程可分为金属块分别在A、B上滑动两个子过程,对应的子系统为整体和金属块与B。

可分开列式,也可采用子过程→全过程列式,实际上是整体→部分隔离法的一种变化。

2.⑴A恰未滑离B板,则A达B最左端时具有相同速度v,有Mv0-mv0=(M+m)v∴

M>m,∴v>0,即与B板原速同向。

⑵A的速度减为零时,离出发点最远,设A的初速为v0,A、B摩擦力为f,向左运动对地最远位移为S,则

而v0最大应满足Mv0-mv0=(M+m)v

解得:

3.⑴由A、B、C受力情况知,当B从v0减速到零的过程中,C受力平衡而保持不动,此子过程中B的位移S1和运动时间t1分别为:

然后B、C以μg的加速度一起做加速运动。

A继续减速,直到它们达到相同速度v。

对全过程:

mA·2v0-mBv0=(mA+mB+mC)v∴v=v0/3

B、C的加速度,此子过程B的位移

∴总路程

⑵A、B不发生碰撞时长为L,A、B在C上相对C的位移分别为LA、LB,则L=LA+LB

*对多过程复杂问题,优先考虑钱过程方程,特别是ΔP=0和Q=fS相=ΔE系统。

全过程方程更简单。

4.A滑上B后到B与墙碰撞前,系统动量守恒,碰前是否有相同速度v需作以下判断:

mv0=(M+m)v,①v=2m/s

此时B对地位移为S1,则对B:

②S=1m<5m,故在B与墙相撞前与A已达到相同速度v,设此时A在B上滑行L1距离,则③L1=3m

【以上为第一子过程】此后A、B以v匀速向右,直到B与墙相碰(此子过程不用讨论),相碰后,B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反向,A速度不变(此子过程由于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不用计算),即B以v向左、A以v向右运动,当A、B再次达到相同速度v′时:

Mv-mv=(M+m)v′④v′=2/3m/s向左,即B不会再与墙相碰,A、B以v′向左匀速运动。

设此过程(子过程4)A相对B移动L2,则

⑤L2=1、33mL=L1+L2=4.33m为木板的最小长度。

*③+⑤得实际上是全过程方程。

与此类问题相对应的是:

当PA始终大于PB时,系统最终停在墙角,末动能为零。

5.子弹射入木块时,可认为木块未动。

子弹与木块构成一个子系统,当此系统获共同速度v1时,小车速度不变,有m0v0-mv=(m0+m)v1①此后木块(含子弹)以v1向左滑,不滑出小车的条件是:

到达小车左端与小车有共同速度v2,则(m0+m)v1-Mv=(m0+m+M)v2②

联立化简得:

v02+0.8v0-22500=0解得v0=149.6m/s为最大值,∴v0≤149.6m/s

6.⑴当物块相对小车静止时,它们以共同速度v做匀速运动,相互作用结束,v即为小车最终速度

mv0=2mvv=v0/2=3m/s

⑵S=6m⑶

⑷物块最终仍停在小车正中。

*此解充分显示了全过程法的妙用。

7.ACA:

C:

弹簧类模型中的最值问题

在高考复习中,常常遇到有关“弹簧类”问题,由于弹簧总是与其他物体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弹簧与其“关联物”之间总存在着力、运动状态、动量、能量方面的联系,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本文就此类问题作一归类分析。

一、最大、最小拉力问题

例1.一个劲度系数为k=600N/m的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m=15kg的物体A、B,将它们竖直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5s,B物体刚离开地面(设整个加速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且g=10m/s2)。

求此过程中所加外力的最大和最小值。

图1

解析:

开始时弹簧弹力恰等于A的重力,弹簧压缩量,0.5s末B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此时弹簧弹力恰等于B的重力,,故对A物体有,代入数据得。

刚开始时F为最小且,B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时,F为最大且有,解得。

二、最大高度问题

例2.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一物体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的A处自由下落打在钢板上,并立即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若物体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下落,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图2

解析:

物块碰撞钢板前作自由落体运动,设表示物块与钢板碰撞时的速度,则:

物块与钢板碰撞后一起以v1速度向下运动,因碰撞时间极短,碰撞时遵循动量守恒,即:

刚碰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当它们一起回到O点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0,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设表示质量为2m的物块与钢板碰撞后开始向下运动的速度,由动量守恒有:

碰撞后,当它们回到O点时具有一定速度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当质量为2m的物块与钢板一起回到O点时两者分离,分离后,物块以v竖直上升,其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①~⑥式可得。

三、最大速度、最小速度问题

例3.如图3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平板B相连而处于静止状态。

今有另一质量为m的物块A从B的正上方h高处自由下落,与B发生碰撞而粘在一起,已知它们共同向下运动到速度最大时,系统增加的弹性势能与动能相等,求系统的这一最大速度v。

图3

解析:

A下落到与B碰前的速度v1为:

A、B碰后的共同速度v2为:

B静止在弹簧上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且:

A、B一起向下运动到最大速度v时的位移为x,此时A、B的加速度为0,即有:

由机械能守恒得:

解①~⑥得:

例4.在光滑水平面内,有A、B两个质量相等的木块,,中间用轻质弹簧相连。

现对B施一水平恒力F,如图4所示,经过一段时间,A、B的速度等于5m/s时恰好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过程恒力做功为100J,当A、B恰好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撤除恒力,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求木块A的最小速度。

图4

解析:

当撤除恒力F后,A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弹簧等于原长时,加速度等于零,A的速度最大,此后弹簧压缩到最大,当弹簧再次回复原长时速度最小,根据动量守恒得:

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由以上两式解得木块A的最小速度v=0。

四、最大转速和最小转速问题

例5.有一水平放置的圆盘,上面放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其一端固定于轴O上,另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物体A,物体A与盘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fm,弹簧原长为L,现将弹簧伸长后置于旋转的桌面上,如图5所示,问:

要使物体相对于桌面静止,圆盘转速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

图5

解析:

当转速n较大时,静摩擦力与弹簧弹力同向,即:

当转速n较小时,静摩擦力与弹簧弹力反向,即:

所以圆盘转速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五、最大加速度问题

例6.两木块A、B质量分别为m、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6所示,用外力将木块A压下一段距离静止,释放后A做简谐运动,在A振动过程中,木块B刚好始终未离开地面,求木块A的最大加速度。

图6

解析:

撤去外力后,A以未加外力时的位置为平衡位置作简谐运动,当A运动到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时,B恰好对地面压力为零,此时A的加速度最大,设为am。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B:

所以,方向向下。

六、最大振幅

例7.如图7所示,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它们之间静摩擦力最大值为Ff,轻质弹簧劲度系数为k,振动系统沿水平地面做简谐运动,设木块与小车间未发生相对滑动,小车振幅的最大值是多少?

图7

解析:

在最大位移处,M和m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对整体有:

对m有:

所以由①②解得:

七、最大势能问题

例8.如图8所示,质量为2m的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左侧固定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到小车右端的距离为L0,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从板的右端以初速度v0开始沿木块向左滑行,最终回到木板右端,刚好不从木板右端滑出,设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在木块压缩弹簧过程中(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图8

解:

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具有最大弹性势能,设m在M上运动时,摩擦力做的总功产生内能为2E,从初状态到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及从初状态到末状态,系统均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即:

由初状态到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系统满足能量守恒:

由初状态到末状态,系统也满足能量守恒且有:

由①②③求得:

从以上各例可以看出,尽管弹簧类问题综合性很强,物理情景复杂,物理过程较多,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物理过程,找出每一现象所对应的物理规律,正确判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此类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弹簧类问题难点探究思考

在中学阶段,凡涉及的弹簧都不考虑其质量,称之为"轻弹簧",这是一种常见的理想化物理模型

弹簧类问题多为综合性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的能力较高,是高考的难点之一.

●难点提出

1.(99年全国)如图2-1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 B. C. D.

图2—1图2—2

2.如图2-2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1、2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慢地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物块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_.

图2-3

3.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图2-3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x0的A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案例探究

图2-4

[例1]如图2-4,轻弹簧和一根细线共同拉住一质量为m的物体,平衡时细线水平,弹簧与竖直夹角为θ,若突然剪断细线,刚刚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命题意图:

考查理解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

对弹簧模型与绳模型瞬态变化的特征不能加以区分,误认为"弹簧弹力在细线剪断的瞬间发生突变"从而导致错解.

解题方法与技巧:

弹簧剪断前分析受力如图2-5,由几何关系可知:

弹簧的弹力T=mg/cosθ

细线的弹力T′=mgtanθ

图2-5

细线剪断后由于弹簧的弹力及重力均不变,故物体的合力水平向右,与T′等大而反向,∑F=mgtanθ,故物体的加速度a=gtanθ,水平向右.

图2-6

[例2]A、B两木块叠放在竖直轻弹簧上,如图2-6所示,已知木块A、B质量分别为0.42kg和0.40kg,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N/m,若在木块A上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A由静止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g=10m/s2).

(1)使木块A竖直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力F的最大值;

(2)若木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A、B分离的过

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了0.248J,求这一过程F对木块做的功.

命题意图:

考查对物理过程、状态的综合分析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

此题难点和失分点在于能否通过对此物理过程的分析后,确定两物体分离的临界点,即当弹簧作用下的两物体加速度、速度相同且相互作用的弹力N=0时,恰好分离.

解题方法与技巧:

当F=0(即不加竖直向上F力时),设A、B叠放在弹簧上处于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有

kx=(mA+mB)g

x=(mA+mB)g/k ①

对A施加F力,分析A、B受力如图2-7

对AF+N-mAg=mAa ②

对Bkx′-N-mBg=mBa′ ③

可知,当N≠0时,AB有共同加速度a=a′,由②式知欲使A匀加速运动,随N减小F增大.当N=0时,F取得了最大值Fm,

即Fm=mA(g+a)=4.41N

又当N=0时,A、B开始分离,由③式知,

此时,弹簧压缩量kx′=mB(a+g)

x′=mB(a+g)/k ④

AB共同速度v2=2a(x-x′) ⑤

由题知,此过程弹性势能减少了WP=EP=0.248J

设F力功WF,对这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

WF+EP-(mA+mB)g(x-x′)=(mA+mB)v2 ⑥

联立①④⑤⑥,且注意到EP=0.248J

可知,WF=9.64×10-2J

●锦囊妙计

一、高考要求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二、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

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

Wk=-(kx22-kx1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弹性势能的公式Ep=kx2,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歼灭难点

1.如左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力F作用下将竖直弹簧压缩,若将力F撤去,小球将向上弹起并离开弹簧,直到速度变为零为止,在小球上升的过程中

A.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小球在离开弹簧时动能最大

C.小球的动能最大时弹性势能为零

D.小球的动能减为零时,重力势能最大

2.(00年春)一轻质弹簧,上端悬挂于天花板,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平板,处在平衡状态.一质量为m的均匀环套在弹簧外,与平板的距离为h,如图右所示.让环自由下落,撞击平板.已知碰后环与板以相同的速度向下运动,使弹簧伸长.

A.若碰撞时间极短,则碰撞过程中环与板的总动量守恒

B.若碰撞时间极短,则碰撞过程中环与板的总机械能守恒

图2-10

C.环撞击板后,板的新的平衡位置与h的大小无关

D.在碰后板和环一起下落的过程中,它们减少的动能等于克服弹簧力所做的功

3.如图2-10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图2-11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4.如图2-11所示,轻质弹簧原长L,竖直固定在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地面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正好落在弹簧上,使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在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恒为f,则弹簧在最短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为Ep=________.

5.(01年上海)如图9-12(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图2—12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解:

设l1线上拉力为T1,l2线上拉力为T2,重力为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

T1cosθ=mg,T1sinθ=T2,T2=mgtanθ

剪断线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tanθ=ma,所以

加速度a=gtanθ,方向在T2反方向.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

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2-12(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与

(1)完全相同,即a=gtan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6.如图2-13所示,A、B、C三物块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水平台面上.B、C间夹有原已完全压紧不能再压缩的弹簧,两物块用细绳相连,使弹簧不能伸展.物块A以初速度v0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相碰后,A与B、C粘合在一起,然后连接B、C的细绳因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脱离弹簧后C的速度为v0.

(1)求弹簧所释放的势能ΔE.

(2)若更换B、C间的弹簧,当物块A以初速v向B运动,物块C在脱离弹簧后的速度为2v0,则弹簧所释放的势能ΔE′是多少?

(3)若情况

(2)中的弹簧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