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39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8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doc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

例l.在下图甲中时间轴上标出第2s末,第5s末和第2s,第4s,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甲 乙

例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

例3.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例4.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汽车以速度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从枪口射出,和均指平均速度。

D.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例5.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全程的平均速度又为多少?

例6.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D.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例7.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m/s。

例8.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例9.如图所示是某矿井中的升降机由井底到井口运动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段的加速度。

例10.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

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例11.汽车以l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例12.证明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中点位置处的速度为

例13.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例14.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可知:

A.第1s内的位移为3m

B.第2s末的速度为8m/s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

D.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例15.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

求:

(1)第4s末的速度;

(2)头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例16.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xm处有一辆自行车正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汽车司机立即关闭油门并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

如果汽车恰好撞不上自行车,则x应为多大?

例17.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

求:

(1)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

(2)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是多少?

例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学甲用力把同学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的物体只能受到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在几组力的图示中,长的线段所对应的力一定比短的线段所对应的力大

例19.请在下图画出杆和球所受的弹力。

例21.如图所示,地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力F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时,A、B静止不动,试分别分析A、B受到的摩擦力的情况。

例22.关于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

B.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较小的那个分力

C.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小于或等于两个分力

D.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它们的合力可能等于分力大小

例23.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图)。

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

例24.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5N和7N,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为21N,则第三个力的大小为多少?

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为多少?

例25.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F1和F2两个分力在效果上可以取代力F

C.物体受到F1、F2和F三个力的作用

D.F是F1和F2的合力

例26.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夹角为,BO绳水平,则AO绳所受的拉力F1=;BO绳所受的拉力F2=。

例27.在倾角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光滑圆球,如图甲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挡板的压力。

例28在车厢内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小球,当火车突然启动向右运动时,相对于车厢小球将怎样运动?

相对于地面小球又将怎样运动?

如果桌面是粗糙的,小球的运动情况又如何改变?

例29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与F的正比例关系?

例30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例31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o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

(g=10m/s2,sin37o=0.6,cos37o=0.8)

(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

(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

例32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为m=100kg,放于汽车上,随车一起沿平直公路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已知物体与车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题型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33.质量m=4kg的物块,在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40N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θ=37°,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力F作用了5s,求物块在5s内的位移及它在5s末的速度。

(g=10m/s2,sin37°=0.6,cos37°=0.8)

题型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34.如图所示,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0.5m的距离速度由0.6m/s变为0.4m/s,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作用力F的大小。

(g=10m/s2)

例35.马对车的作用力为F,车对马的作用力为T。

关于F和T的说法正确的是()

A.F和T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当马与车做加速运动时,F>T。

C.当马与车做减速运动时,F

D.无论做什么运动,F和T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例36.在天花板上用竖直悬绳吊一重为G的小球,小球受几个力?

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

这些力的平衡力是哪些力?

例37.如图所示,甲船及人总质量为m1,乙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2,已知m1=2m2,甲、乙两船上的人各拉着水平轻绳的一端对绳施力,设甲船上的人施力为F1,乙船上的人施力为F2。

甲、乙两船原来都静止在水面上,不考虑水对船的阻力,甲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乙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F1:

F2=,a1:

a2=。

例38.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mA=2kg、mB=3kg,在水平外力F=20N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

(1)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2)A对B的作用力多大?

思考:

本题应怎样解更简单?

例3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斜面体的质量为M,斜面与物块无摩擦,地面光滑,现对斜面施一个水平推力F,要使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力F应多大?

例40.一物体在2N的外力作用下,产生10cm/s2的加速度,求该物体的质量。

下面有几种不同的求法,其中单位运用正确、简洁而又规范的是:

A.

B.

C.

D.

例41.一个人站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人下蹲的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

A.先减小,后还原

B.先增加,后还原

C.始终不变

D.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

例4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水平细线和与竖直方向成角的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例43.如图(a)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的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例4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绳子连接放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让斜面以加速度a沿图示方向运动时,稳定后,绳子的拉力是多大?

例45、一物体质量为10Kg,在4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

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物体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加速度多大?

方向如何?

(g=10m/s2)

如果在物体运动后的第5s末把水平拉力撤去,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

画出物体的受力图,物体又做什么性质运动?

加速度多大?

方向如何?

计算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停止一共走了多远?

(g=10m/s2)

例46、水平传送带以4m/s的速度匀速运动,传送带两端AB间距为20m,将一质量为2Kg的木块无初速地放在A端,木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木块由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g=10m/s2)

例47、木块A、木板B的质量分别为10Kg和20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地面光滑。

设A、B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木板B长2m,木块A静止在木板B的最右端,现用80N的水平拉力将木板B从木块A下抽出来需要多长时间?

(木块A可视为质点,g=10m/s2)

例48、质量为1kg,初速为10m/s的物体,沿粗糙水平面滑行,如图所示,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同时还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为3N的外力F的作用,经3s后撤去外力,求物体滑行的总位移?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

例l.在下图甲中时间轴上标出第2s末,第5s末和第2s,第4s,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解析:

如图乙所示,第2s末和第5s末在时间轴上为一点,表示时刻

甲 乙

第2s在时间轴上为一段线段,是指第1s末到第2s末之间的一段时间,即第二个1s,表示时间。

第4s在时间轴上也为一段线段,是指第3s末到第4s末之间的一段时间,即第四个ls,表示时间。

答案:

见解析

例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

解析:

位移的大小为起始与终了位置的直线距离,而与运动路径无关。

路径是运动轨迹的长度。

路程为零,质点肯定静止。

选项B正确。

位移为零,在这段时间内质点可以往返运动回到初始位置,路程不为零,所以选项A正确。

位移大小在非单向直线运动中总小于路程,所以选项D正确。

直线运动包括单向直线运动和在直线上的往返运动,所以选项C错误。

答案:

A、B、D

例3.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解析:

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理解位移和路程概念,并按要求去确定它们。

题中物体初、末位置高度差为3m,即位移大小,末位置在初位置下方,故位移方向竖直向下,总路程则为7m。

答案:

A

例4.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汽车以速度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从枪口射出,和均指平均速度。

D.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解析:

速度的物理意义就是描写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故A选项正确;平均速度指物体通过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写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也是矢量,故B选项不对;C中、对应某一位置,为瞬时速度,故C不对;D为瞬时速度的定义,D正确。

答案:

A、D

例5.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全程的平均速度又为多少?

解析:

(1)设总的时间为2t,则

(2)设总位移为2x,

例6.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D.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解析: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都是每隔0.02s在纸带上打一个点。

因此,根据打在纸带上的点迹,可直接反映物体的运动时间。

因为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打点计时器固定,所以纸带上的点迹就相应地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虽然用刻度尺量出各点迹间的间隔,可知道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再根据物体的运动性质可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但这些量不是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的。

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为AB。

答案:

A、B

例7.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m/s。

解析:

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AC间的距离为14mm=0.014m,AD间的距离为25mm=0.025m。

由公式得

答案:

0.350.420.35

例8.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解析: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两个因素有关。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若速度变化量没有确定,也不能确定加速度一定越大。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速度为零,并不是速度的变化量为零,故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答案:

C

例9.如图所示是某矿井中的升降机由井底到井口运动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段的加速度。

解析:

(1)0~2s,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

(2)2s~4s,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

(3)4s~5s,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

答案:

见解析

例10.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

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解析:

质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如图所示。

图示中AB为加速,BC为匀速,CD为减速,匀速运动的速度即为AB段的末速度,也是CD段的初速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公式方便地求解了,

由题意画出图示,由运动学公式知:

由应用于CD段()得

负号表示方向与方向相反

答案:

5m/s-2.5m/s2

说明:

解决运动学问题要善于由题意画出运动简图,利用运动简图解题不论是从思维上还是解题过程的叙述上都变得简洁,可以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事实上,能够正确地画出运动简图说明你对题目中交待的物理过程有了很清楚的认识,这是对同学们要求比较高而且难度比较大的基本功,务必注意这一点。

例11.汽车以l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解析:

(1)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可求得。

,再由,可求得。

(2)由可得

解得,。

要注意汽车刹车后经停下,故时间应为1s。

(3)由

(2)可知汽车经5s停下,可见在8s时间内,汽车有3s静止不动,因此

例13.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多个公式描述,因而选择不同的公式,所对应的解法也不同。

如:

解法一:

基本公式法:

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因题目中只涉及位移与时间,故选择位移公式:

将=24m、=64m,代入上式解得:

解法二:

用平均速度公式:

连续的两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B点是AC段的中间时刻,则

解法三:

用推论式:

由得

再由

解得:

答案:

12.5

说明:

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公式求解

例14.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可知:

A.第1s内的位移为3m

B.第2s末的速度为8m/s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

D.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解析:

本题全面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以及掌握的熟练程度,本题涉及到四个物理量的确定,要求对这些物理量的关系能融会贯通,并能抓住加速度这一关键。

由题意,可利用先求出a。

设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则

x3-x2=aT2,x4-x3=aT2所以x4-x2=2aT2故a===6m/s2

又x1=aT2/2=61/2=3m

第2s末的速度v2=at2=62=12m/s

5s内的平均速度==15m/s

答案:

AD

例15.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

求:

(1)第4s末的速度;

(2)头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解析: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求解。

(1)因为……=……

所以

第4s末的速度为

(2)由得前5s内的位移为:

因为…………

所以

前7s内的位移为:

(3)由

(2)可得

因为……=1:

5:

……

所以=1:

5

第3s内的位移

例16.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xm处有一辆自行车正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汽车司机立即关闭油门并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

如果汽车恰好撞不上自行车,则x应为多大?

解析:

这是一道很典型的追及问题,开始阶段汽车的速度大,在相同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大于自行车的位移,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如果此时汽车恰好没碰上自行车,以后它们的距离就会变大,再也不会碰上了。

解法1:

利用速度相等这一条件求解。

当汽车的速度v1和自行车的速度v2相等时二者相距最近,

v1=v0+atv2=v自

当v1=v2时,即v0+at=v自,即时间为

t==1s

若此时恰好相撞,则位移相等,

x1=v0t+at2x2=v自t+x

由x1=x2得v0t+at2=v自t+x

解得x=3m

所以汽车撞不上自行车的条件是:

x>3m

解法2:

利用二次方程判别式求解

如果两车相撞,则v0t+at2=v自t+x

带入数据并整理得3t2-6t+x=0

t有解即能相撞的条件是0

即62-43x0x3m

所以二者不相撞的条件是:

x>3m

例17.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

求:

(1)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

(2)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是多少?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