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44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20161222.docx

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讲义

概念理解

例1.(单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

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答案:

C

例2.(单选)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有三个,这三个基本单位是()

A.m、kg、sB.m、s、NC.m、kg、ND.kg、s、N

答案:

A

概念分析

例3.(单选)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答案:

A

例4.(单选)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以及加速度的关系,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B.速度的大小不变的物体加速度一定为零

C.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D.相等的时间内,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一定大

答案:

D

图像分析

例5.(单选)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图像,关于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同时开始运动②甲、乙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

③前2s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2s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④在距出发点4m处,甲追上乙,两物体相遇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③④

答案:

B

例6.(单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2

1

3

0

2

4

6

8

10

F/N

t/s

2

0

2

4

6

8

10

4

t/s

v/m/s

A.m=0.5kg,μ=0.4B.m=1.5kg,μ=C.m=0.5kg,μ=0.2D.m=1kg,μ=0.2

答案:

A

例7.(多选)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图像中给出了四条图线,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3都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线中t1时刻v1<v2

C.v—t图线中0至t3时间内3和4平均速度相等

D.s—t图线中t2时刻表示2开始反向运动

答案:

BD

火车模型

例8.列车长为L,铁路桥长也是L,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过桥,车头过桥头的速度是v1,车头过桥尾的速度是v2,则车尾通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

A.v2      B.2v2-v1C. D.

答案:

D

实验

例9.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打出纸带的一段.(单位:

cm)

(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图乙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__;

(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

(3)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__________.

答案:

(1)3.98m/s2 

(2)小车的质量m,斜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L及这两点间的高度h (3)mg-ma

解析:

(1)由纸带可知x1=5.22cm,x2=5.75cm,x3=6.41cm,x4=7.05cm,x5=7.68cm,x6=8.33cm,x7=8.95cm,x8=9.61cm,x9=10.26cm,任意两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T=0.04s,故小车的加速度a=

=×10-2m/s2

≈3.98m/s2.

(2)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小车的质量m,斜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L及这两点间的高度h.

(3)小车受重力和阻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θ-F=ma,而sinθ=,故F=mg-ma.

例10.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得到以下数据:

物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的对应数据如表一;物体所受合力不变时,加速度a和物体质量的倒数的对应数据如表二.

表一

a/(m·s-2)

1.0

2.0

4.0

6.0

8.1

F/N

0.5

1.0

2.0

3.0

4.0

表二

a/(m·s-2)

1.0

2.0

2.7

3.0

4.0

/kg-1

0.25

0.50

0.69

0.80

1.0

(1)请在下图所示的坐标平面内,分别画出a-F图象和a-图象;

(2)由a-F图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a-图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a-F坐标平面和a-1/M坐标平面内,根据表一和表二提供的数据,分别描出五个对应点,根据这些点迹作一条直线,使尽量多的点落在直线上,即得到a-F图象和a-1/M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

(2)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受力分析

例11.(单选)如图所示,A、B两球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 点,两球之间连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静止不动时,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

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A.B.

C.D.

答案:

B

例12、(多选)如图所示,物体在F的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则物体A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A.2个B.3个C.4个5个

答案:

BC

例13.(整体法隔离法、单选)如图3-3-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图3-3-3

A.L+     B.L-

C.L- D.L+

答案:

B

C

A

B

动态平衡

例14.(单选)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壁AC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设球对墙壁的压力大小为F1,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F2,现将木板BC缓慢转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

A.F1、F2都增大B.F1增加、F2减小

C.F1减小、F2增加D.F1、F2都减小

答案:

D

例15.(单选)如右图所示,用轻绳把一个小球悬挂在O点,用力F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力F与竖直方向成θ角。

要使F取最小值,θ角应是()

A.30°B.60°C.90°D.0°

答案:

B

动力结合

例16.(单选)如图所示为一光滑竖直圆槽,AP、BP、CP为通过最低点P与水平面分别成30°、45°、60°角的三个光滑斜面,与圆相交于A、B、C点.若一物体由静止分别从A、B、C滑至P点所需的时间为t1,t2,t3,则

A.t1<t2<t3 B.t1>t2>t3 C.t1=t2=t3 D.t1=t2<t3

答案:

C

计算题

例17、(追及问题)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

试求: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

此时距离是多少?

【答案】2s6m

例18、(追及问题)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

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以后只能维持这速度4.0s。

设猎豹距离羚羊x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做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求:

(1)猎豹要在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答案】

(1)31.875m≤x≤55m

(2)x≤31.875m

例19.(滑轮、受力平衡)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d的不可伸长的细绳两端固定在相距为d的AB两等高点,绳上挂一小滑轮P,P下面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水平力F拉住滑轮使AP处于竖直方向。

若不计绳与滑轮摩擦及空气阻力,也不计绳与滑轮的质量。

求水平力F的大小。

P

F

A

B

m

d

F

A

B

mg

d

h

h

FT

FT

解:

设AP间离为h则由几何关系得(2分)

得(1分)

对滑轮受力分析,有(2分)

(2分)

解得:

(2分)

F

θ

例20.(动力结合)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的物体,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的作用,并从静止开始运动,作用撤去力F,试求:

撤去力F后多长时间物体的速度大小达到?

(g=1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

在最初的内,物体在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据受力分析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

F

θ

mg

FN

Ff

(1分)

(1分)

且(1分)

由以上三式可得(1分)

末断绳,物体的瞬时速度达到(1分)

从绳子断开,物体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速度为零的过程,设加速度为a2,经过的时间为t2,则

(1分)

(1分)

再设物体从最高点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为,到物体的速度大小达到所用时间为,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基本公式,得

(1分)

(1分)

综上所述,从断绳到物体速度达到所经历的总时间为

(1分)

例21.(思考题、难)某电视台娱乐节目在游乐园举行家庭搬运砖块比赛活动,比赛规则是:

向滑动行驶的小车上搬放砖块,且每次只能将一块砖无初速(相对地面)地放到车上,车停止时立即停止搬放,以车上砖块多少决定胜负。

已知每块砖的质量m=0.8kg,小车的上表面光滑且足够长,比赛过程中车始终受到恒定的牵引力F=20N的作用,未放砖块时车以v0=3m/s的速度匀速前进。

获得冠军的家庭上场比赛时每隔T=0.8s搬放一块砖,从放上第一块砖开始计时,图中仅画出了0~0.8s内车运动的v-t图象,g取10m/s2。

求:

v/ms-1

t/s

0

0.8

1

2

3

1.0

2.0

3.0

2.8

(1)小车的质量及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车停止时,车上放有多少块砖。

F

解:

(1)设车的质量为M,放上一块砖后车的加速度为a1,则有(1分)

(2分)

(1分)

联立解得:

,(2分)

(2)设放上一块砖后经过0.8s时,车的速度为v1,有(1分)

放上n块砖后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分)

设车停止时,车上有n块砖,此时有(1分)

即(且为n满足该式的最小正数)(1分)

故(2分)

课后作业

一、单选题

1、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千克、米/秒、牛顿是导出单位

B.千克、米、牛顿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g,也可以是kg

D.只有存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2.一物体m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斜面向上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α

m

A.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C.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D.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3一辆拖拉机停在水平地面上.请在下列关于拖拉机和地面受力的叙述中选出正确的叙述:

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拖拉机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拖拉机不受弹力;

B.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拖拉机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拖拉机也发生了形变;

C.拖拉机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拖拉机发生了形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是()

A.30mB.40mC.10mD.0

5.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水平方向的推力F1和F2的作用,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F1=10N,F2=2N,若撤去F1的瞬间,则木块受到合力F和摩擦力f的大小、方向是

A.F=0;f=2N,方向向右B.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右

C.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左D.F=0,f=0

6.一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下落,历时1s到达地面,落地时的速度为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下落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3.2mB.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为10m/s2

C.前一半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0.8mD.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7.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作直线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在tl和t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l和v2,则物体由tl到t2运动的过程中

A.加速度不断增大 B.加速度不断减小

C.位移不断减小 D.平均速度

8.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合理的推理相结合,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

以下实验中属于理想实验的是   (     )

A.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科学探究B.伽利略设想的对接光滑斜面实验

C.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加速度D.利用刻度尺的落体运动,测定人的反应时间的小实验

9.如右图所示,用轻绳把一个小球悬挂在O点,用力F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力F与竖直方向成θ角。

要使F取最小值,θ角应是()

A.30°B.60°C.90°D.0°

10.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受到一个水平推力F1=30N时,其加速度为1m/s2,当受到的水平推力变为F2=60N时,其加速度为:

A.6m/s2 B.4m/s2 C.3m/s2 D.2m/s2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如图所示,物体在F的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则物体A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A.2个B.3个C.4个5个

12.将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某直升电梯的地板上。

该电梯在经过某一楼层地面前后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判断:

A.t=1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B.t=6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为零

C.t=8s时刻电梯处于失重状态D.t=11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13.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图像中给出了四条图线,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3都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线中t1时刻v1<v2

C.v—t图线中0至t3时间内3和4平均速度相等

D.s—t图线中t2时刻表示2开始反向运动

14.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的升降机地板上,升降机加速度大小为2m/s2,若g取10m/s2,这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可能等于:

A.600N B.500N C.400N D.300N

15.一质点沿某一条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B.第2s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15题图

C.第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三、实验题

16.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__电源,电压为_______V。

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___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小于50Hz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速度的数值比真实的速度数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1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测量点,分别为A、B、C、D、E、F,各点间距如图:

①A、D两点的瞬时速度是:

vA=______m/s,vD=______m/s,

1.222.002.783.624.405.18cm

OABCDEF

②在右边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根据图线求出加速度a=__________m/s2

③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__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弹簧秤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

(1)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关系的图象如图实-2-7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20.两个相同的小车并排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线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分别放有不同质量的砝码(图a).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所受的重力大小.小车后端也系有细线,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线(图b),控制两辆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和结束运动.

由于两个小车初速度都是零,运动时间又相同,,

即,只要测出两小车位移s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加速度a之比。

实验结果是:

当小车质量相同时,加速度与拉力成_____________;

当拉力F相等时,加速度与质量成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用砝码(包括砝码盘)所受的重力G=mg的大小作为小

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这样做会引起实验误差。

为了减小这个

误差,G与小车所受重力Mg之间需要满足的关系是:

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1、有些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某型号的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m/s2,起飞速度为50m/s,如果要求该飞机滑行100m后起飞,问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如果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种飞机仍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多长.

22.如下图所示,A、B重力分别是GA=10N,GB=2N,α=60°,A、B处于静止状态。

求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地面给A的支持力是多大?

`

23、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倾角为37°,F=10N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当t=5s时撤去F,(g=10m/s2,sin37°=0.6,cos37°=0.8)。

求:

(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

(2)撤去F后,物体还能滑行多长时间?

24一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滑。

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设斜面足够长。

(g=10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