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645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遇热、明火、氧化剂易燃。

燃烧时释出MIC蒸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氰化氢。

高温(350~540℃)下裂解可形成氰化氢。

)泄漏事故,致使2万人死亡,危及人数达50万,其中5万人失明,孕妇大都死胎流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发生动荡,善后处理达5年之久。

这起事故对当地人来说,不亚于一场战争,MIC在泄漏5分钟后,工人就采取了措施,但仍有30万吨跑料,MIC在地面流淌扩散,一个小时内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土地,300多人在睡梦中丧生,惊醒过来的人纷纷逃离,大路上到处是开着车、拉着板车、奔跑的人们,有人在逃离中双目失明,十几个人手拉手跌跌撞撞走着,有人一头倒在地上长眠不醒,路边到处是中毒死者。

侥幸活下来的人,也生活质量极其低下,MIC导致肺部纤维化,最后窒息死亡。

这起事故对博帕尔人民来说,就是一场醒不来的噩梦。

1999年,绿色和平组织在一份题为《博帕尔的遗产》的报告中说,根据对博帕尔地区泥土的取样分析,它们的污染程度高出正常泥土2万至600万倍。

而当地地下水中的四氯化碳的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高出1705倍。

长期饮用含有这种致癌物质的地下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

据悉,毒气泄漏事故的受害者至今仍有头晕、疲劳、胸闷、眼痛以及呼吸紊乱等症状。

世界著名的新闻照片《博帕尔的灾难》([印]帕布劳·

巴塞洛缪摄)获1985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事故原因:

1)厂址选址错误。

建在居住密集区。

2)安全装置失效或关闭。

冷却系统因省电而关闭。

火炬因检修切除。

喷淋系统设计不足。

3)没有预警系统,周围群众对毒物不了解。

联碳公司赔偿4.7亿,人均370~530美元。

3、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急性氯中毒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经济损失63万元。

该起事故是当时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起化工事故。

该工段当时有67只液氯钢瓶,爆炸5只,击穿5只,13只击伤变形,1块1KG碎片飞了830米,1块72.5KG封头飞到85米外的居民院中,将一位老人砸死。

事故发生后,厂内人员全部爬到逆风方向的土坡上,无人死亡。

死亡者全部为距爆炸区50米范围内居民。

59人中,18人为当场死亡,41人为中毒后陆续死亡。

入院后几分钟内死亡7人,1小时后有12人死亡,最后1人为13小时后。

事故发生后,化工部副部长亲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后来专家认为之所以造成这么多人死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职业病防治刚起步,缺乏对症治疗手段。

4、中石油川东北气矿“11.23”井喷事故,因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并扩散,造成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治疗,65000名当地居民被紧急疏散,各种经济损失达9200万元的重大事故。

5、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

淮安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由车祸

导致液氯泄露造成28人死亡、350人入院治疗。

二、齐鲁公司的气防工作形势从目前形势来看,我们所担负的气防安全任务是非常繁重的。

据统计,齐鲁公司现有有毒有害物质44种(见表一),涉及H2S、SO2、CL2、NH3、NO等,另外,我公司周围也有大大小小的化工厂几十家,这些工厂无论是在安全管理水平、工艺技术还是职工培训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一旦泄漏,势必殃及我们,这就更加重了我们的气防安全管理难度和负担。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可能要面临的也是我们极力要防范的。

三、气防工作的任务目前的气防工作,我认为应当侧重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防”,一个是“救”。

所谓“防”,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事故未发生前,通过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个措施可能是管理措施,也可能是技术措施或是教育培训措施等。

二是在事故发生后,通过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例如在气体泄漏后,通过堵漏、稀释等手段,防止扩散或聚集到有害浓度;

另外对危险区域的非事故处置人员进行疏散,这些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目前在处置气防事故中常用的举措:

防止扩散、疏散群众。

我们现在就将日常气防事故处置中常见的有毒气体进行详述,结合事故案例讲解其物化性质、毒理学特性及在事故状态下应采取的处置措施。

表一、齐鲁公司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目录

序号毒物名称英文名称分布MAC(mg/m3)1氯气Chlorine炼厂、水厂、氯碱、热电12硫化氢Hydrogensulfide炼厂、二化、储运、烯烃103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炼厂18004二硫化碳Carbondisulphide炼厂105液化石油气Liquefiedpetroleumgas炼厂、氯碱、15006二氧化硫Sulfurdioxide炼厂、烯烃107汽油Gasoline炼厂、烯烃3008丙烯Propylene烯烃、塑料、炼厂、氯碱、腈纶9石油蒸汽Oilgas炼厂30010氨Ammonia炼厂、胶厂3011恶臭炼厂12臭氧Ozone炼厂0.313氯化氢Hydrogenchloride炼厂、氯碱1514苯乙烯Styrenemonomer橡胶、塑料、烯烃、储运4015丁二烯1,3-butadiene胶厂、塑料、烯烃10016溶剂油Grudeoil胶厂17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Boron 

trifluoride胶厂1018三异丁基铝Aluminiumtriisobutyl胶厂19丁烯Butylene 

胶厂、塑料、烯烃10020丁烷Butane胶厂10021乙腈Acetonitrile胶厂、腈纶322甲苯Methylbenzene 

胶厂、烯烃10023二甲基甲酰胺DMF胶厂1024糠醛Furfural胶厂1025氮气Nitrogen 

胶厂26甲醇MethyIaIcohoI胶厂、储运50ppm27甲基叔丁基醚Methyl—tert—butylether胶厂28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二化29丁醛Butyraldehyde二化1030丁醇(正、异)ButyIaIcohoI二化、储运20031辛醇OctanoI二化、储运32氯乙烯Vinylchloride氯碱3033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氯碱2534一氧化氮Nitrogenmonoxide氯碱35二氧化氯Chlorine氯碱、水厂136乙烯Ethylene烯烃、塑料、氯碱37苯Benzene烯烃、储运、水厂、塑料4038乙苯Ethybenzene塑料39二甲苯(对、邻)xylene烯烃、储运10040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氯碱、储运141盐酸Hydrochloricacid储运1542石脑油Naphtha储运、炼厂、烯烃43丙烯腈Acrylonitrile腈纶244氢氰酸Hydrogencyanide腈纶0.2注: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h)PC-STEL——短时间内接触容许浓度(15min)MAC(mg/m3)——最高容许浓度第一章 

气防事故的现场急救中毒事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而事故现场一般来说无医务人员,这样抢救的任务首先就是中毒者本人或与中毒者距离较近的人,其次就是专职的气防急救人员。

现场急救主要是依靠现场职工,而这对中毒人员来说极其重要。

所以说掌握和懂得一些急救知识,赢得抢救的时机,对于患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 

现场急救的重要性人体内最重要的是大脑,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其需氧量可达22%,如果出现缺氧,首当其冲的便是大脑受到损害。

心脏停止跳动、血液不流动、氧没法输送,肯定缺氧。

缺氧时间后果3S明显头晕10—20S抽搐、昏厥60S瞳孔散大4—6min大脑受到不可逆损害可以看出,在中毒的4—6min内,及时地抢救可以防止大脑因缺血和缺氧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当伤员出现心跳骤停时,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存活率可达40%~50%,超过6分钟抢救存活率仅4%,眼睛受到化学性烧伤,及时用清水清洗可以挽回视力;

对于身体因伤出血,采用正确的止血方法止血,即可避免因失血过多引起生命危险。

徜若耽误了这最初的4—6min,绝大多数情况是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即便是尽全力抢救过来了,心照跳,可脑不管用了,哪就是植物人。

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即便是最完善的医疗机构,也不能代替“简陋”的现场急救措施所能产生的作用。

第二节 

急性中毒的处置原则一、尽快使中毒者脱离毒物的危害。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大量有毒气体泄漏,往往会发生着火爆炸、多人中毒和多人受伤等重大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抢救人员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慌张,迅速组织气防救护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对遇难者进行抢救,尽快将中毒者抢救出来,使其脱离毒物的危害,转送专业救治小组(医院)进行抢救。

二、切断毒源组织专(兼)职、义务气防员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关闭泄漏管线的控制阀门,切断毒源,以利事故处理,不使事态扩大。

三、划定危险区,疏散人员当大量毒气泄漏时,特别是没有刺激性的气体,人们闻不到,危险性更大,我们要根据风向、风级做好划定危险区的工作,指派警戒人员,以免他人误入毒区,对危险区内的无关人员尽快地撤离,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第三节 

对急性中毒人员的救治原则急性中毒的病情发展急骤、变化快、抢救治疗必须争分夺秒,措施正确。

救治原则主要是阻止毒物继续作用于人体及维持生命,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中止毒物对机体的侵入,消除毒物。

包括及时脱离中毒环境,脱去染毒衣服,清除存在胃肠道内、皮肤表面、眼睛等处的毒物。

第二阶段:

复苏和稳定生命体征。

当毒物侵入机体、产生危及生命的全身性反应时,要迅速缓解威胁生命的中毒反应,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足量氧气,呼吸心搏停止时及时施行心肺复苏术。

第三阶段:

及时正确使用特效解毒药物。

第四阶段:

对症和支持疗法(医院内科治疗)。

第四节 

急性职业中毒急救的分类急性职业中毒现场的抢救可分为自救和互救两类。

一、自救自救的前提是尚未丧失意识时,如果已经中毒倒下了就无从谈起。

要想自救,首先得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何危险因素、当时的风向等情况。

1、急性中毒当出现某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或无力等症状时必须想到可能中毒了,然后立即采取措施:

(1)赶紧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如果现场有此设备);

(2)憋住气,赶紧离开现场,向上风方向跑;

(3)大声呼救,边跑边喊等。

2、眼睛中毒

(1)护住眼睛,防止溅入;

(2)如被沾污,立即用清水冲洗。

3、皮肤中毒

(1)立即冲洗,毛发也不例外;

(2)沾污衣、鞋、袜,应立即脱去,然后用水冲洗皮肤。

千万别不好意思,否则后果很严重。

二、互救许多时候人被中毒而无法自救,因为中毒严重,有时眼睛都睁不开了,只能依靠别人救护。

(1)保护自己,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有许多案例,就是因为在施救时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导致事故后果不断扩大,最后酿成惨剧。

A2007-7-13,武汉某村一家三口在自家腌菜窖中捞腌菜时,先后被硫化氢熏倒夺命,一名运腌菜的司机援手时也深度中毒。

这家男主人在捞菜时中毒倒下栽进窖内,其妻忙弯腰拉他,也被熏倒,一旁的母亲急忙冲过来拉儿媳,也跌进窖内。

等着拉腌菜的司机忙过来施救,也中毒倒下。

后来村民用一把锄头把人勾了上来,三人死亡,司机重伤。

B2008年2月23日,河南省濮阳市中原大化集团新建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在生产准备过程中进行设备清扫时发生一起氮气窒息事故,开始1人窒息晕倒,因盲目施救使事故进一步扩大,最终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2008年2月23日上午8时左右,山东华显安装建设有限公司安排对气化装置的煤灰过滤器(S1504)内部进行除锈作业。

在没有对作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没有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进入煤灰过滤器进行作业,约l0点30分左右,1名作业人员窒息晕倒坠落作业容器底部,在施救过程中另外3名作业人员相继窒息晕倒在作业容器内。

随后赶来的救援人员在向该煤灰过滤器中注入空气后,将4名受伤人员救出,其中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C1981年8月1日,辽宁海城市化工厂氯化钡车间违章进罐清扫,造成5人死亡,1人轻伤。

该车间在停产期间清理硫氢化钙储罐,1人由人孔进罐清理,2人监护,清理1小时后,发现清理者倒在罐内,2名监护者进入将人救出,但其1名工人又昏在罐内,车间副主任赶到后进入救人,人没救出,自己也昏在罐内,之后,车间书记赶到不听劝阻进入救人,将先前工人救出,书记又倒在罐内。

这时厂领导赶到,决定不再进人,但副厂长又擅自进入,将车间书记救出,自己又中毒昏倒。

事故原因一是未办理进容器作业许可证,二是未佩戴防护用品。

(2)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提硬拖,搬运不当,脊背损伤,可能损害更大;

(3)将中毒者移出毒区,仔细检查,分清轻重,科学合理处置;

(4)要尽快、正确,不管什么条件,抢时间,尽快送医院。

第五节 

急性中毒现场的急救方法现场急救的主要任务是迅速而巧妙地将受害者救出毒区,防止有害物质继续发生不良作用,同时对脱离险境的伤者进行紧急救护,保护其生命安全,减轻其痛苦。

急救的目的就是用人工的方法立即重新建立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恢复全身各器官的氧供应,尽快的使心跳和呼吸恢复,最终使患者神志清醒,恢复劳动能力。

由于中毒的情况不同,因而急救方法也有所区别,但必须坚持“立即、就地、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急救原则,将中毒人员移离中毒环境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保持呼吸畅通,对各种情形的伤者在脱离危险区域后,采用相应的措施:

1、解除中毒者的呼吸障碍(如领带、领扣、腰带、胸罩等),让其呼吸畅通。

2、对皮肤接触性中毒和被化学性烧伤的伤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但需注意保暖),用清水反复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

3、对眼睛中毒的伤者,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洁净的清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

4、对呼吸道有异物阻塞的伤者,运用腹部冲击法使异物排出。

5、对轻度吸入性中毒者,使其脱离有毒场所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休息与保暖。

6、对中度中毒已昏迷、面部有青紫的缺氧现象的伤者,采取人工呼吸或苏生器强制供氧的方法进行供氧。

7、对呼吸中止与心脏停跳等危重中毒者,立即将其摆躺成仰卧位,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床板或担架上,进行人工呼吸、现场心肺复苏术或利用苏生器强制供氧法进行抢救。

8、对受到外伤的伤者要给予初步止血、包扎、固定。

9、对同时出现烧伤的伤者,利用冷水冲洗、冷敷或浸泡,降低皮肤温度,用干净纱布或被单覆盖和包裹创面。

第二章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蒸气)的危害与救护第一节 

硫化氢一、概述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接触硫化氢的职业有70多种。

主要的有:

石油钻探、开采、炼制;

染料工业生产硫黑、硫蓝、硫棕;

化纤工业中粘胶纤维纺丝;

化学工业中硫酸、二硫化碳、硫化铵、硫化钠、对硫磷、磺胺类的生产;

有色冶金中用于沉淀分离提纯;

金属矿坑和巷道空气中因含硫矿石释出生成的硫化氢;

煤制气,橡胶硫化,造纸、制糖、鞣革、亚麻浸渍、食品加工等产生的硫化氢;

市政工人从事污水处理、疏通下水管道、窖井,清除污泥、粪坑等作业,都曾有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报道。

中国危规号:

(危规编号是《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中规定的危险货物编号,简称危规号。

)硫化氢为无色、有“臭皮蛋”气味的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

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

另外,它可溶入水,易溶入甲醇、乙醇类、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

硫化氢主要存在于我公司以下部位:

炼油厂:

硫磺装置、一净化、二净化污水场、污油罐区;

烯烃厂:

裂解装置、动力车间中和池;

二化肥:

甲醇装置储运厂:

装卸车间装卸站台、泵房等疏散距离:

少量泄漏:

紧急隔离30米,下风向疏散距离白天0.2公里,夜间0.3公里

大量泄漏:

215 

1.4 

4.3少量:

小包装(小于200L)泄漏或大包装少量泄漏大量:

大包装(大于200L)泄漏或几个小包装同时泄漏。

以上数据国内并无标准,来自美、加、墨联合编制的ERG2000(2000年版北美洲紧急应变指南)。

这些数据运用最新的释放速率和扩散模型;

美运输部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统计数据;

美、加、墨三国120多个地方5年的每小时气象学观察资料;

各种化学物质毒理学接触数据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圈,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下风向疏散距离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居民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可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

由于夜间气象条件对毒气云的混合作用要比白天来提小,毒气云不易散开,因而下风向疏散距离要比白天的远。

夜间和白天以太阳升起和降落为准。

其物化参数如表二所示:

表二、硫化氢物化性质

物化参数数值物化参数数值分子量34.08临界压力(Mpa)9.01熔点(℃)-82.9爆炸下限(V%)4.3沸点(℃)-61.8爆炸上限(V%)45.5相对密度(空气=1)1.19引燃温度(℃)260饱和蒸气压(kPa)(25.5℃)2026.5最小点火能(mJ)0.077临界温度(℃)100.4最大爆炸压力(Mpa)0.490二、毒理学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

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低浓度对眼及呼吸道黏膜有明显刺激作用,高浓度对呼吸中枢和脊髓运动中枢先兴奋后抑制,也可通过颈动脉窦的反射作用直接麻痹呼吸,造成闪电式死亡。

进入组织细胞的硫化氢,通过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造成组织细胞内窒息缺氧,损伤组织器官,对缺氧耐受力最差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先受到毒害。

其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更快。

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化学窒息,是主要的发病机理。

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10mg/m3。

其中毒效应如表三所示:

表三硫化氢的中毒效应

硫化氢浓度(mg/m3)接触时间(min)效应0.035 

嗅觉阈0.4 

明显嗅出4~7 

中等强度难闻臭味30~40 

虽臭味强烈,仍能忍耐,这是可能引起局部刺激及全身性症状的阈浓度。

70~15060~120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

流泪、眼痛、畏光、视物模糊和流涕、咳嗽、咽喉灼热,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变得麻木30060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76015~60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晕倒、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1000数秒很快出现急性中毒,突然昏迷,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1400立即昏迷并呼吸麻痹而死亡,除非立即人工呼吸急救。

于此浓度时嗅觉立即疲劳,其毒性与氰氢酸相似。

注:

1mg/m3=0.7ppm三、中毒临床硫化氢中毒所所致临床症状不同,决定于吸入硫化氢的浓度和时间。

1.刺激反应。

有眼刺痛、畏光、流泪、流涕、咽喉部烧灼感等症状,脱离接触很快恢复。

2.轻度中毒。

主要表现为眼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眼刺痛、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混浊等急性角膜结膜炎表现;

有咳嗽、胸闷、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x线胸片可显示肺纹理增强等急性支气管周围炎表现;

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脱离接触,数日内症状即消失。

3.中度中毒。

接触浓度常在300mg/m3以上,除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加重外,尚有一般神经中毒症状和共济失调。

有明显的头痛、头晕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

有咳嗽、胸闷、肺部闻及干、湿罗音,x线胸片显示两肺纹理模糊,有广泛的网状阴影或散在细粒状的阴影,肺野透亮度降低或出现片状密度增高阴影,显示间质性肺水肿或支气管肺炎。

面对光源时,眼周围有彩色环,这是角膜水肿的征兆。

4.重度中毒。

接触浓度常大于700mg/m3,发病急,进展快,突出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昏迷、肺泡性肺水肿、心肌炎、呼吸循环衰竭或猝死。

严重中毒脱险后.可残留后遗症,包括神经衰弱症、前庭功能障碍、椎体外系统损害、中毒性肾损害、精神障碍、瘫痪及心血管病变等,甚至有个别引起心肌梗死的报道。

在现场立即陷入昏迷的病人应与一氧化碳、氰化物、芳香烴类急性中毒及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相鉴别。

了解病史及接触史,就不易误诊。

绝大多数患者的肺水肿和心肌损害出现在24h内,但少数患者可在昏迷好转后发生,甚至一周后方出现“迟发性”肺水肿及心肌损害。

所以对急性中毒者要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四、急救1、急救人员必须穿全封闭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危险区,沿逆风方向将中毒者迅速移至通风处,解开衣扣,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呼吸新鲜空气。

有条件的给予吸氧治疗,并注意保暖。

2、对昏迷不醒者,应及时清除口腔

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立即转送有高压舱或光子、量子治疗的医院,以加速昏迷的复苏和防治脑水种。

3、眼部有刺激症状者,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皮肤接触时,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4、对心跳、呼吸微弱或已停止者,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迅速送医院治疗。

在施行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五、中毒预防1.进入可疑作业场所前,应用硫化氢检测仪监测硫化氢浓度,或用浸有2%醋酸铅的湿试纸暴露于作业场所30秒钟,如试纸变为棕色至黑色,则严禁入场作业。

2.进入高浓度硫化氢场所,应有人在危险区外监护,作业工人应佩戴隔绝式防护面具,身上绑好救护带。

3.发现有人晕倒在现场,切忌无防护入场救护,应佩戴防毒面具。

4.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生产场所,安装自动报警仪。

5.接触硫化氢工人加强中毒预防及急救培训。

6.生产过程密闭化,加强通风排毒。

7.眼、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职业禁忌证。

六、案例分析1、2003年4月7日下午,乌鲁木齐市排水管理处的4名工人,在没有带防毒面具的情况下进行窨井井下疏通作业,导致硫化氢中毒。

造成三人死亡。

2、2004年6月,盘锦因私倒费料,造成硫化氢泄漏,中毒人数达120人。

中毒事件发生在21日20时30分,是因一运输车私自将车上的10吨工业废氨液,排放进了化工厂的污油坑中。

暴露在空气中的废氨液,在污油坑中产生出了的大量硫化氢气体,致使附近村民硫化氢中毒。

3、2006年6月,上海三名环卫工人在清理污水泵站井道时,发生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