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660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五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物质,文物宝库。

精神,建筑设计思想(封建传统礼制、阴阳五行学说、国家统一、突显皇权至尊等)。

实质:

表现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气度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3)因素:

战争、城市化建设、旅游开发过度等。

理一理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1.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2.《世界遗产公约》主要内容:

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

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二、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

1.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1)遗产:

金字塔、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行动等。

(2)金字塔:

在没有现代现代科学技术帮助的古代,金字塔昭示了古代埃及文明的高超技术与成就。

(3)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行动: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抢救行动,也是人类成功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首次壮举。

总结与升华

1.古埃及文明的地位:

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的先民还在原始社会中徘徊时,古埃及人已经率先迈进文明社会的门槛。

他们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统一国家和中央专制集权,发明了最早的文字系统和书写材料,最早的太阳历和医务上制作木乃伊的技术。

古埃及文明体现的是一种介于东西方之间最古老的大河文明,它的文明成就对古代西方文明有着重大影响。

2.古埃及高超的建筑艺术体现在金字塔群和神庙建筑上,尤其是作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的金字塔,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它不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2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希腊包括雅典卫城、奥林匹亚遗址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罗马包括罗马大斗兽场、凯旋门等。

(2)巴特农神庙:

有“希腊国宝”制成的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主要建筑,一直被誉为希腊多利亚式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帕特农神庙是多利亚式建筑精品,刚健雄壮而高贵,同时融入了爱奥尼亚柱式的优雅和柔和,是两种柱式作文完美的体现。

(3)奥林匹亚遗址群:

奥林匹亚为古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圣地。

这里是古希腊的宗教圣地和体育竞技中心,遗址建筑与设施,都是为了宗教祭祀和体育比赛而修建的。

(4)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

罗马城在帝国时期建筑达到了古代西方建筑成就的最高峰,它的建筑有公共建筑凯旋门等,罗马建筑特色是拱门和圆顶。

拱券技术,外形为圆弧与半圆弧状,有良好承重力和装饰美化效果,这是罗马建筑的创新成果。

罗马人将希腊柱式与罗马拱券相结合,从而有机融汇形成罗马独特的建筑特色,以上所有建筑物都具备这种特色,表现了罗马人在继承基础上的推陈出新精神。

【总结与升华】雅典国家的历史特点:

雅典经过索伦和克利斯梯尼改革,确立了城邦民主制度,充分实现了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的民主理念。

雅典公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艺术家,雅典成为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中心。

雅典民主政治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由大教堂、圣彼得广场和体梯型广场三部分组成。

大教堂呈十字架结构,但整体结构造型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建筑风格,废弃了象征神权的哥特式风格,古典柱式与圆拱再度成为构图主体。

体现了罗马式弯隆圆顶、希腊式石柱以及大理石装饰的完美结合。

4.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1)兵马俑:

兵马俑规模恢弘壮观,近万件群塑,其烧制技术和精巧细腻的艺术造型令人叹为观止。

俑像写实而精细,千人千面,性情归依,有的神色严峻,有的表情镇静,有的注目凝视,有的充满稚气。

骠悍的陶马俑,昂首嘶鸣,跃蹄腾飞,气韵生动。

出土四万件兵器,工艺高超,性能精良。

青铜兵器至今无丝毫锈迹且有光泽,经检测,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具很强的抗腐蚀性。

这种技术近几十年西方才刚发现,中国青铜工艺技术创造了世界冶金史的奇迹。

兵马俑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一支奇葩。

(2)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复杂的建筑结构是由城墙、关城、烽火台、城障和军用道路等共同组成的一组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

城墙为前沿阵地和防御主体;

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

关城为区域防线的门户和通道,使防御重点和兵家必争之地;

烽火台使传递军情的报警设施;

城障是官兵驻守戍边的城堡;

军用道路是调集兵马,保障后勤兵马保障后勤供应的交通动脉。

各个设施相互配合,构成强大的综合性防御功能。

浩大的建筑规模体现在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纵横里程最为遥远的人工建筑遗存。

(4)皇陵-明清故宫:

故宫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它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无论从布局和装饰,都堪称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

颐和园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大型古典园林的典范,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它不仅继承了传统园林建筑艺术,还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将不同风格园林建筑和谐组合一体,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皇家陵寝:

明十三陵沿用“前朝后寝”的规则布局以突显皇权,陵区三面环山,各陵均为依山面水而建,布局注重和谐,将建筑人文美和自然风光美巧妙结合。

规模最大的是长陵;

其祭祀用的裬恩殿、裬恩门等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也是明清黄陵中最大的建筑。

(5)山西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

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这里诞生过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即第一家私人金融机构。

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

明清古民居建筑的代表四合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建筑模式,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古城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关系。

(6)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具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和“百戏之祖”之称。

6.具有警世意义的世界遗产

戈雷岛、奥斯威辛集中营等。

(2)戈雷岛——见证殖民主义奴隶贸易的罪恶:

戈雷岛位于西非塞内加尔,是濒临大西洋岸边的一个小岛。

它不仅是西方殖民者掠夺非洲的跳板,又是连接非洲、美洲、欧洲航线上的枢纽。

是奴隶贸易主要枢纽和中转站,又是躲避内陆袭击的理想停留地;

岛上还有淡水资源,如此优越地理环境和资源使它成为奴隶贸易血腥历史的见证地。

(3)奥斯威辛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集中营,将该集中营定位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在于:

让世人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

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无辜、反省历史、警示未来。

呼吁青年一代的觉悟,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

【总结与升华】

(1)人类社会要求铭记这一段惨痛历史记忆,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

人类社会只有从根本上认识纳粹德种族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才能避免种族歧视与种族迫害这一历史悲剧的重演。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与尊重。

日本应该像德国那样正视侵略的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走军事扩张和侵略战争的老路。

欧洲警钟也提醒亚洲人民保持警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讲一讲

【高考导航】

1.考情分析

本模块作为选考内容,从命题形式来看,基本是非选择题,从考查内容来看重点考查古今中外重要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及其保护的意义等,如2009浙江文综自选模块10题考查了昆曲、2009江苏25D考查了古村落和布达拉宫、2009海南历史卷第34题考查了敦煌,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一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2.复习备考建议

根据高考的考查情况来看,在复习中要掌握住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情境新材料作出分析判断。

【走出误区】

1.不能全面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要点分析】

(1)作用:

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内地农耕民族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保障了长城沿线丝绸之路的安全通畅,促进丽中西文化交流;

对“赛上明珠”长城沿线的开发建设,促进了长城沿线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互相贸易,传播了内地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开发了边疆的建设;

长城是沟通与联络农耕与游牧民族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

(2)地位: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坚韧刚毅和勤奋智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心里认同的客观依据;

长城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灵魂”,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

长城保卫丝绸之路,贯通中西方往来,它熔铸成中华民族开放交流、开拓进取的博大胸怀。

[典例导悟]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

据《汉书》记载:

“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

”“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材料三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

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3.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心声。

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中一个事例。

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城有关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其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根据《汉书》、《明史》等资料以及长城沿线魏晋墓砖壁画蕴含的信息,提炼出正确的结论,形成独立的见识,从而合理而辩证地诠释了长城的历史作用及其民族精神的象征。

1.

(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2)汉武帝以宗世女为公主嫁乌孙和亲。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3)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4)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

(上述要点,只要答对两点即可)

2.答案提示:

(1)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交代了魏晋时塞北河西地区游牧民族已经从汉族学会了牛犁耕作技术;

(2)并通过用骆驼与汉族进行商贸交流;

(3)龟兹妇女学会中原采桑与纺织技术;

(4)汉族的驿使可以直接进入大漠西域。

3.答案提示:

(1)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从居庸关、山海关到嘉峪关边防守备加强,护卫有效,长城沿线蒙古族不敢入侵。

(2)凭借长城有效护卫,中原王朝发展边疆经济,屯垦实边,修筑交通网道,开设马市贸易,使得塞外经济与中原经济互为补充,联成一体。

(3)汉蒙和好,共同努力,建成呼和浩特城;

蒙古族首领三娘子促进与明友好往来,数十年彼此安康。

这些措施既加强了边贸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汉蒙和好相处,互相熏陶与融合,促进了祖国统一与中华民族形成。

4.答案提示:

1933年日军入侵热河,张学良、何应钦率军抵抗,其中傅作义部浴血奋战写下光辉的一页。

5.长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刚毅和勤劳智慧的精神和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风彩与豪情壮志。

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

2.不能准确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集中营,将该集中营定位具有警示意义:

[典例导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1月27日下午14点30分在漫天大雪和哀鸣的火车汽笛声中,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元首及代表齐聚波兰,与部分年迈的纳粹集中营幸存者一起出席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新浪网

材料二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

到苏军解放时,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观,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

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根据材料回答,奥斯威辛集中营为什么是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2)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举行解放纪念活动有何意义?

[思路分析]本题是站在反思的角度命制,以史为鉴,反映当今时代主题,“远离战争,维护和平”,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1)是德国纳粹集团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最主要的地方;

是犹太人被折磨和处死的“杀人工厂”

(2)哀悼死者,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让世人牢记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

为了屏弃民族歧视和偏见,尊重各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权利。

 

练一练

1.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南京某中学老师曾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初一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老师问同学:

知道屈原的请举手?

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三个人举手。

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

第二位同学回答说:

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粽子;

第三位同学说:

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大夫。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如今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于过洋节,这同我们近年来对外较为广泛的文化开放与交流及媒体的自由.开放是分不开的,一些西方洋节的“乘虚而入”也是符合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理和思维,于是“洋节”受宠就在所难免了。

过洋节的人是自得其乐,不以为然者则视之为“崇洋”,用“崇洋’’二字概括未免肤浅简单。

年轻人喜过洋节既是时尚,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着中西文化交融下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追求。

(2)根据材料二指出热衷于过洋节的原因。

(3)你如何看待洋节的“乘虚而入”,以及如何拯救传统节日?

解析:

本题通过社会现象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思考。

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提供信息,结合重阳节来思考。

第二问根据材料概括。

第三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1)传统的民族节日被冷落;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无知。

(2)我们近年来对外较为广泛的文化开放与交流及媒体的自由、开放是分不开的。

(3)言之有理即可。

2.分析下图,为什么说长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试举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本题需要认真理解教材,全方位深层次地观察了解长城。

长城的建筑、装饰艺术也是长城的一种内涵。

注意教材关于“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自然也就成为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及“互市”等介绍。

这一似乎矛盾的现象蕴含着长城的深刻内涵。

①长城不仅是防御性军事工程,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它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均十分出色。

木结构式样的敌楼、箭楼雕梁画栋甚是美观,体现了高超的建筑与装饰艺术水平。

②围绕长城所产生的许多传说、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这座宝库。

③长城是民族矛盾与融合的产物。

它既是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也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长城沿线定期开放和保护关市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脊梁,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穿越的广阔空间、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个性。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3.佛罗伦萨为什么会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请叙述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色?

解析

(1)理解思想文化运动是由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大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回答。

(2)了解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的代表有哪些。

从建造者、地位、特点等几个方面回答。

答案

(1)12世纪末开始,佛罗伦萨逐渐建立市民的政权,这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政治前提;

14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

15-16世纪,主掌佛罗伦萨政权的美第奇家族大力资助文化艺术和建筑活动,使佛罗伦萨的文化达到顶峰;

意大利到处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经济发达,而且作为古罗马文化的遗存,佛罗伦萨作为意大利的一部分,深受其益。

(2)圣母玛丽亚大教堂,布鲁内列斯奇等人主持建造,佛罗伦萨最高的建筑,其圆顶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它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乌菲齐美术馆,瓦萨里设计,最初是行政办公大楼,后来成为存放美第奇家族收藏艺术珍品的场所,收藏有13-18世纪欧洲各国的绘画作品,是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

帕拉蒂纳美术馆,是布鲁内列斯奇设计的皮提宫的组成部分,美第奇家族收藏的艺术珍品的另一个存放之地,也是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宝库。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4年之后,“秦俑”出土,这更增加我们思考的机会。

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

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

……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

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

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

这些地方,也使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另有超过以往历史评价的感想。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有一件事,我们无法忘记,即秦始皇是历史上“万里长城”的首创者。

这是嬴政统一中国之后命蒙恬率兵三十万,收河南,伐匈奴,在团结对外的条件下,全面筑城。

此举更表示他的极权政治有实际的需要。

材料三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87年遴选《世界遗产目录》时对秦陵兵马俑的评价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工程浩大为史所罕见。

……1974年至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500米处发掘出了秦陵兵马俑坑……目前在三个墓坑中共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

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

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

秦陵及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据材料一指出秦俑的主要特点,材料中的“这些地方也使我们对秦始皇的为人另有超过以往历史评价的感想”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提及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些事迹?

作者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极权政治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包括他的特点、艺术价值、史学价值,以及对秦始皇极权政治的认识,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特点:

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含义:

指兵马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完成统一,修筑万里长城。

极权是巩固统一的需要。

(3)艺术价值:

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史学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4年之后,“秦俑”出土,这更增加我们思考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