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681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doc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烃

1.烷烃—通式:

CnH2n-2

点燃

(1)氧化反应

①甲烷的燃烧:

CH4+2O2CO2+2H2O

②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

CH4+Cl2CH3Cl+HCl

二氯甲烷:

CH3Cl+Cl2CH2Cl2+HCl

三氯甲烷:

CH2Cl2+Cl2CHCl3+HCl(CHCl3又叫氯仿)

四氯化碳:

CHCl3+Cl2CCl4+HCl

制得的C2H4中往往混有CO、CO2、SO2等气体

图1乙烯的制取

高温

(3)分解反应

CH4 C+2H2

浓硫酸

170℃

2.烯烃—通式:

CnH2n

乙烯的制取:

CH3CH2OHH2C=CH2↑+H2O

点燃

(1)氧化反应

①乙烯的燃烧:

H2C=CH2+3O22CO2+2H2O

②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溴的CCl4可用于鉴别烯烃和烷烃,也可用于除去烷烃中混有的烯烃。

(2)加成反应

催化剂

与溴水加成:

H2C=CH2+Br2CH2Br—CH2Br

与氢气加成:

H2C=CH2+H2CH3CH3

催化剂

与氯化氢加成:

H2C=CH2+HClCH3CH2Cl

催化剂

加热加压

与水加成:

H2C=CH2+H2OCH3CH2OH

催化剂

CH2-CH2

(3)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

nH2C=CH2n

电石中含有的CaS与水反应会生成H2S,可用CuSO4或NaOH溶液将H2S除去

图2乙炔的制取

3.炔烃—通式:

CnH2n-2

乙炔的制取:

CaC2+2H2OHCCH↑+Ca(OH)2

点燃

(1)氧化反应

①乙炔的燃烧:

HCCH+5O24CO2+2H2O

②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Br

与溴水加成:

HCCH+Br2HC=CH

Br

CHBr=CHBr+Br2CHBr2—CHBr2

催化剂

与氢气加成:

HCCH+H2H2C=CH2

催化剂

CH2—CH

催化剂

Cl

与氯化氢加成:

HCCH+HClCH2=CHCl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

nCH2=CHCln

CH=CH

催化剂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

nHCCHn

4.苯C6H6

点燃

(1)氧化反应

①苯的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②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FeBr3

—Br

①苯与溴反应

+Br2+HBr

(溴苯)浓H2SO4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②硝化反应

—NO2

浓H2SO4

+HO—NO2+H2O

(硝基苯)

+3H2

Ni

(3)加成反应

(环己烷)

5.甲苯苯的同系物通式:

CnH2n-6

点燃

(1)氧化反应

①甲苯的燃烧:

C7H8+9O27CO2+4H2O

②甲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CH3

|

+3HNO3

浓硫酸

O2N—

CH3

|

—NO2

|

NO2

+3H2O

三硝基甲苯(TNT),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

它是一种烈性炸药

CH3

|

+Cl2

CH2Cl

|

+HCl

甲苯和氯气在光照和铁的催化条件下发生的取代反应不一样

CH3

|

+Cl2

Fe

CH3

|

+HCl

—Cl

(3)加成反应

CH3

|

CH3

|

催化剂

+3H2

二、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主要化学性质:

类别

通式

代表性物质

分子结构特点

主要化学性质

卤代烃

R—X

溴乙烷

C2H5Br

C—X键有极性,

易断裂

1.取代反应:

与NaOH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

2.消去反应:

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生成烯烃。

R—OH

乙醇

C2H5OH

有C—O键和O—H

键,有极性;—OH

与链烃基直接相连

1.与钠反应:

生成醇钠并放出氢气;

2.氧化反应:

燃烧;氧化剂:

生成乙醛;

3.取代反应

4.消去反应:

140℃:

乙醚;170℃:

乙烯;

5.酯化反应

—OH

苯酚

—OH直接与苯环相连

1.弱酸性:

与NaOH溶液中和;

2.取代反应:

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3.显色反应:

与铁盐(FeCl3)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4.氧化反应

O

||

R—C—H

O

||

乙醛

CH3—C—H

C=O双键有极性,

具有不饱和性

1.加成反应:

用Ni作催化剂,与氢加成,生成乙醇;

2.氧化反应:

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成羧酸(如银镜反应、

还原氢氧化铜)

羧酸

O

||

R—C—OH

O

||

乙酸

CH3—C—OH

受C=O影响,O—H

能够电离,产生H+

1.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

与醇反应生成酯。

O

||

RC—OR’

乙酸乙酯

CH3COOC2H5

分子中RCO—和OR

之间容易断裂

水解反应:

生成相应的羧酸和醇

6.卤代烃

H2O

(1)取代反应

溴乙烷的水解:

C2H5—Br+NaOHC2H5—OH+NaBr

(2)消去反应

溴乙烷与NaOH溶液反应:

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7.醇

(1)与钠反应

乙醇与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乙醇钠)

(2)氧化反应

Cu或Ag

①乙醇的燃烧;

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乙醛)

(3)取代反应

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

CH3CH2OH+HBrCH3CH2Br+H2O

(4)消去反应浓硫酸

170℃

CH3CH2OHH2C=CH2↑+H2O

浓硫酸

140℃

注意:

该反应加热到140℃时,乙醇进行另一种脱水方式,生成乙醚。

2C2H5OHC2H5—O—C2H5+H2O(乙醚)

浓硫酸

(5)酯化反应

CH3CH2—OH+C2H5—OHCH3—C—OC2H5+H2O(乙酸乙酯)

8.苯酚

苯酚是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因氧化显粉红色。

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43℃,

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有机溶剂。

苯酚有毒,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OH

+NaOH+H2O

—ONa

(1)苯酚的酸性

(苯酚钠)

苯酚钠与CO2反应:

—OH

—ONa

+CO2+H2O+NaHCO3

—OH

—Br

Br—

OH

|

Br

|

(2)取代反应

+3Br2↓+3HBr

(三溴苯酚)

(3)显色反应

苯酚能和FeCl3溶液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4)缩聚反应

酚醛树脂的制取

催化剂

9.醛

O

||

乙醛是无色无味,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20.8℃,密度比水小,易挥发。

催化剂

(1)加成反应

乙醛与氢气反应:

CH3—C—H+H2CH3CH2OH

O

||

催化剂

(2)氧化反应

乙醛与氧气反应:

2CH3—C—H+O22CH3COOH(乙酸)

乙醛的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注意:

硝酸银与氨水配制而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Ag(NH3)2OH(氢氧化二氨合银),

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可以氧化乙醛,生成Ag。

有关制备的方程式:

Ag++NH3·H2O===AgOH↓+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10.羧酸

(1)乙酸的酸性

O

||

乙酸的电离:

CH3COOHCH3COO-+H+

浓硫酸

(2)酯化反应

CH3CH2—OH+C2H5—OHCH3—C—OC2H5+H2O(乙酸乙酯)

注意:

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11.酯

乙酸乙酯是一种带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无机酸

(1)水解反应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2)中和反应

CH3COO-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ONa

CH3COO-

注意:

酚酯类碱水解如:

的水解

+2NaOH→CH3COONa++H2O

其他

(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2)156蔗糖的水解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3)麦芽糖的水解

C12H22O11+H2O2C6H12O6

(麦芽糖)(葡萄糖)

(4)淀粉的水解:

(5)葡萄糖变酒精

CH2OH(CHOH)4CHO2CH3CH2OH+2CO2

(6)纤维素水解

(7)油酸甘油酯的氢化

(8)硬脂酸甘油酯水解

①酸性条件

②碱性条件(皂化反应)

附加:

官能团转化示意图

加成

加成

烷烃

消去

水解

氧化

取代

氧化

酯化

卤代烃

R—X

R—OH

R—CHO

羧酸

RCOOH

酯RCOOR

取代

烯烃

加成

还原

水解

取代

炔烃

加成

酯化

烃的衍生物

三、有机合成的常用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

在有机化学中,卤代烃可谓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只要能得到卤代烃,就可能得到诸如含有羟基、醛基、羧基、酯基等官能团的物质。

此外,由于卤代烃可以和醇类相互转化,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如果能引入羟基,也和引入卤原子的效果一样,其他有机物都可以信手拈来。

同时引入羟基和引入双键往往是改变碳原子骨架的捷径,因此官能团的引入着重总结羟基、卤原子、双键的引入。

(1)引入羟基(-OH)

①醇羟基的引入:

a.烯烃与水加成;b.卤代烃碱性水解;c.醛(酮)与氢气加成;d.酯的水解。

②酚羟基的引入:

酚钠盐过渡中通入CO2、的碱性水解等。

③羧羟基的引入:

醛氧化为酸(被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氧化)、酯的水解等。

(2)引入卤原子:

a.烃与X2取代;b.不饱和烃与HX或X2加成;c.醇与HX取代。

(3)引入双键:

a.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引入C=C;b.醇的氧化引入C=O。

2、官能团的消除

(1)通过加成反应消除不饱和键。

(2)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等消除羟基(-OH)

(3)通过加成或氧化等消除醛基(—CHO)

(4)通过取代或消去消除卤素原子。

3、官能团间的衍变

①利用官能团的衍生关系进行衍变,如伯醇醛羧酸;

②通过某种化学途径使一个官能团变为两个,如一元醇经过消去、加成、取代变成二元醇

加成H2O

消去

如CH3CH2OHCH2=CH2Cl—CH2—CH2—ClHO—CH2—CH2—OH;

③通过某种手段,改变官能团位置;如丙醇丙烯2-丙醇

4、有机化学中碳链的增减方法

一定条件下

(1)增长碳链的方法

催化剂

①加聚反应:

如nCH3CH=CH2

②缩聚反应:

③加成反应:

④酯化反应:

⑤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⑥醛(酮)与HCN、ROH的加成反应:

(2)减短碳链的方法

①氧化反应。

包括燃烧,烯烃、炔烃的部分氧化,丁烷直接氧化成乙酸,某些苯的同系物氧化成苯甲酸,羧酸钠盐在碱石灰条件下的脱羧反应。

②水解反应。

主要包括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和多糖的水解。

5、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

(1)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

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

(2)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

由于酚羟基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先将酚羟基通过酯化反应,使其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

也可用NaOH处理成-ONa,再加H+复原。

(3)为防止醇-OH被氧化可先将其酯化。

(4)芳香胺(-NH2)的保护:

转化为酰胺保护氨基。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

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

酚类

注意:

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

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

注意:

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

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

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6OH-=5Br-+BrO3-+3H2O或Br2+2OH-=Br-+BrO-+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2)无机物: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

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

4.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的物质: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实验现象:

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4)有关反应方程式:

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2Ag(NH3)2OH2Ag↓+RCOONH4+3NH3+H2O

5.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

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

(3)实验现象:

①若有机物只有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4)有关反应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RCHO+2Cu(OH)2RCOOH+Cu2O↓+2H2O

HCHO+4Cu(OH)2CO2+2Cu2O↓+5H2O

巩固练习:

1,乙酸苯甲酯可用作茉莉、白兰、月下香等香精的调合香料。

它可以用甲苯和乙醇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

合成路线:

(1)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苯的一氯代物有种。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提高乙酸苯甲酯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是(写一项)。

2,下面是一个合成反应的流程图

Cl2

O2

催化剂

催化剂

AB

NaOH水溶液

CH2=CH2BrCH2-CH2BrC

请写出:

1.中间产物A、B、C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_

2.①、②、③、④各步反应所需用的反应试剂及各步反应的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3,分子式为C12H14O2的F有机物广泛用于香精的调香剂。

为了合成该物质,某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

(1)A物质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呈现种峰;峰面积比为

(2)C物质的官能团名称

(3)上述合成路线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编号);

(4)写出反应④、⑤、⑥的化学方程式:

④⑤⑥

(5)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结构简式: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含有与F相同的官能团;②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③其中一个取代基为-CH2COOCH3;

4,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⑴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⑵5.8g甲完全燃烧可产生0.3molCO2和0.3molH2O,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

⑶苯氧乙酸有多种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有2种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是(写出任意2种的结构简式)。

⑷已知:

R-CH2-COOHR-ONaR-O-R′(R-、R′-代表烃基)

菠萝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①试剂X不可选用的是(选填字母)。

a.CH3COONa溶液b.NaOH溶液c.NaHCO3溶液d.Na

②丙的结构简式是,反应II的反应类型是。

③反应IV的化学方程式是。

5,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1)E是一种石油裂解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同温同压下,E的密度是H2的21倍。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1:

2:

3。

E的结构简式为。

(2)反应类型:

①,④。

(3)反应条件:

③,⑥。

(4)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5)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