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81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doc

《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章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

1、在五千年前我们就开始使用金属材料,金属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金属知识也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铁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本章没有过多的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2、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单质的第一节课,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作用。

这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在高中必修一第一章中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2、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因此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钠的物理性质,知道钠的保存方法;

(2)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知道钠着火后的处理方法;

(3)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总结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体验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用观察法研究钠的物理性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3)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对

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信科学

的精神;

(2)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

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钠与水的反应,包括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浮、熔、游、响、红及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这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学好这一点,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高中生有对新事物、新现象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但是他们观察得不够仔细全面,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他们说不出其中的原由。

因此,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注重实验的研究。

【教学策略】

1、社会事件导入新课法:

钠在自然界中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钠单质,本节课运用生活中熟悉的社会事件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体验到化学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还可以通过介绍刚发生的新颖、醒目的事件,来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2、新旧知识衔接法: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

衔接新知识,引入新课,可以较快地形成课堂气氛。

3、科学观察法: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见一眼金属钠的真面目,一切都将映入脑海,方便学生记忆,想忘记都难。

4、实验探究法: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识记容易,但遗忘较快。

采用实验操作、分析归纳、总结结论的方法研究钠与水的反应,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使好奇心强的高中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

烧杯、培养皿、镊子、滤纸、小刀、玻璃片、水、金属钠、酚酞、试管、酒精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叫“鬼打墙的骗术”。

再看视频之前让我先来描述一下故事的背景吧。

有一位农村女士,他的弟弟长病不起,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见好,她非常着急,于是去请了一位大仙,大仙说她家有水鬼,他要施法才能驱除水鬼。

请大家认真看视频,然后思考一下这个大仙施展的法术的原理是什么。

【视频播放】

【听】

【看】

将农村经常出现的迷信现象作为新课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的思想。

第一部分:

钠的物理性质

【提问】

1.同学们看到了刚才在水盘里游动的“水鬼”了吗?

2.它真的是“水鬼”吗?

3.那它是什么呢?

让老师来揭晓谜底吧!

教师活动

【答】

学生活动

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

【实物展示】

【讲解】大家看“水鬼”——金属钠。

【板书】金属钠(Na)

【讲解】同学们,金属钠是一种金属,说到金属,就会让我们想起初中学过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初中我们也学过一些金属,比如:

铝、铁、铜。

他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钠在平时生活中不常见,它

与铝、铁、铜有同样的性质吗?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回顾】研究一种新物质,我们一般从它的物理性质开始,钠是一种金属,初中我们学过的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几方面呢?

【讲解&板书】在实验室将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钠究竟长什么样?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钠,说出它的物理性质。

【实验操作&讲解】

1.在培养皿中倒入少许煤油和金属钠

2.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

3.用小刀切割钠(就能看到钠的真面目了)

【观察】

【参考答案】

颜色、状态、熔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认真观察】

吸引学生目光,引入新课内容。

新旧知识相链接,可以较快地形成课堂气氛。

介绍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法,激发学生研究物质的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物展示】

【讲解】钠的颜色是银白色,有金属特有的金属光泽,硬度怎样?

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板书】物理性质:

银白、轻、软、导、低

【讲解】银白——银白色

轻——密度小

软——硬度小,质软

导——导电性导热性能良好

低——熔点低

【答】

【记录笔记】

【听】

归纳总结,方便学生记忆。

第二部分:

钠与水的反应

【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钠是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的,为什么钠要保存在煤油中,而不像初中学过的白磷那样保存在水中呢?

请同学们联系刚才看到的视频,思考一下?

【讲解】那我们也来施展一下刚才大仙所做的骗术。

在此之前,老师有一个实验要求:

请大家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和实验的现象,然后尽可能多地列出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我请三位同学上前来观察实验。

然后罗列出你所见到的实验现象

因为钠会与水发生反应

三位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钠与水的反应是本节课重点

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另一基本方法——实验法;提出实验要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激发学

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教师活动

【实验操作&讲解】

1.在烧杯中放入3/5的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3.用小刀切取绿豆大小的钠(注意:

取用的钠要小,过大易发生刚才视频上所看到的爆炸现象)

4.将剩余的钠放回原瓶

5.将钠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啊?

【板书】钠与水的化学反应现象:

浮、熔、游、响、红

【讲解】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浮——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钠与水反应放热,熔点低

游——产生气体,使小球受力不均而四处游动

响——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红——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NaOH

【猜想】同学们,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究竟是什么呢?

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大胆猜想,也可互相讨论。

【提问】产生的气体究竟是氧气还是氢气?

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产生的气体呢?

【讲解】如果我们将收集的气体,在酒精灯上燃烧,如果是氢气,可能会发生爆鸣现象,或酒精灯的火焰朝某方向移动,如果是氧气,火焰会变旺。

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

教师活动

【实验操作】

1.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水的试管中,

2.用大拇指按住试管口,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3.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松开大拇指,观察现象。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证明:

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写出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钠与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请同学们认真掌握。

【联系生活】同学们,我们了解了钠与水的反应是非常剧烈的,那如果钠着火了,怎么办?

用水扑灭?

请同学们思考,可互相讨论。

【讲解】用沙土扑灭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

【参考答案】

钠浮在水面上,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完全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提出猜想】

【听】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

用实验探究法证明猜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

【听】

【记】

【讨论】

【听】

设计意图

将化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深切感受化学的用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这节课有四个知识点:

1.实验室常将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轻、软、导、低

银白——银白色;

轻——密度小;

软——硬度小,质软;

导——导电性导热性能良好;

低——熔点低

3.钠与水的反应,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钠与水反应生

成氢氧化钠与氢气,注意方程式的写法,反应现象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

浮、熔、游、响、红;

4.如果钠着火了,应该用沙土扑灭,而不能用水扑灭。

【随堂练习】

1、金属钠应保存在C

A、棕色瓶中

教师活动

B、细砂中

C、煤油中

D、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

2、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C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有强还原性

3、将钠投入滴有石蕊的水中,下列有关现象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C

A、钠浮在液面上

B、有气体产生

C、水溶液变为红色

D、钠熔成小球并在水面四处游动

4、钠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

B

A、游离态

B、氯化钠

C、硫酸钠

D、硝酸钠

【课后思考】通过实验,我们看到钠与水反应剧烈,是不是其它金属也能与水反应剧烈呢?

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查阅资料,研究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其它金属与水反应的情况,然后总结出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课后作业】课本P45习题1、2

【总结】

学生活动

【思考】

【回答】

【记录】

总结新知识,根据心理学记忆规律,对抗遗忘,培养学生及时总结所学知识的习惯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

1.考察金属钠的保存方法

2.考察对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3.考察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理解,但其中有新颖之处,题中是滴加了石蕊试液,而课堂实验中滴加的是酚酞溶液,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4.难度较大,联系自然界中的大量存在的海水解决此题。

练习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金属的理解

督促学生课后认真复习

教师活动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明白了“鬼打墙骗术”的原理,揭开了大仙的假面具。

其实,化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而且我们要用科学的力量造福人类,而不是欺骗百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形成科学判断事物的思维,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更美好的明天。

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教后反思】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是否成功,对学生是否有启迪,根据实际的课堂反应对教学教法进行教后反思。

学生活动

【思考】

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思考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的精神

【板书设计】

金属钠(Na)

一、保存:

煤油或石蜡油中

二、物理性质:

银白、轻、软、导、低

三、钠与水的化学反应

现象:

浮、熔、游、响、红

2Na+2H2O=2NaOH+H2↑

四、钠着火后,用沙土扑灭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