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920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doc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doc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1、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物、助燃物、一定的温度。

2、燃烧热:

1mol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

3、闪点:

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源时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4、自燃点:

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5、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蒸汽压等于大气压时的温度)。

6、氧指数: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7、特大火灾:

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8、爆炸极限: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9、熔点:

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二、简答题

1、燃烧的“氧学说”?

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特利发现氧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做了大量实验,于1777年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

拉瓦锡指出,物质里根本不存在一种所谓燃烧素的成分。

燃烧氧学说的建立是对燃烧科学的一大贡献,它宣告了燃烧素学说的破灭。

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

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扩散燃烧(或称稳定燃烧)。

如使用石油液化气罐烧饭就是扩散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这种燃烧就叫动力燃烧。

3、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

由于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其他物质并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

(1).简单分解爆炸

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

属于这一类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

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震动即引起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

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所有炸药均属之。

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

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

各种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3).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

这类物质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

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二类为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4、防火、防爆的基本理论?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引发爆炸的条件是:

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如果我们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

5、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

这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物理因素)引起的。

在物理性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发生改变。

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

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6、阻火器的工作原理?

阻火器又名防火器,阻火器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存有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管道内或阻止火焰在设备、管道间蔓延。

阻火器是应用火焰通过热导体的狭小孔隙时,由于热量损失而熄灭的原理设计制造。

三、论述题

1.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答:

链式反应理论是由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提出的。

他认为物质的燃烧经历以下过程:

可燃物质先吸收能量而离解为游离基,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将燃烧热释放出来。

总的来说,连锁反应机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链引发,即游离基生成,使链反应开始;2)链传递游离基作用于其他参与反应的化合物,产生新的游离基;3)链终止,即游离基的消耗,使连锁反应终止。

按照链式反应理论,燃烧不是两个气体分子之间的直接作用,而是它们的分裂物-游离基这种中间产物进行的链式反应。

在链式反应中,存在着链的增长速度和链的中断速度。

当链的增长速度等于或大于链的中断速度是燃烧才能产生和持续;当链的中断速度大于链的增长速度时,燃烧则不会发生或正在进行的燃烧会停止。

所以可燃性混合物气体在其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不会发生爆炸。

2.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1.主管部室负责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检查、维护、保养、更换和添置,保证完好有效,严禁遮挡,埋压、挪用。

2.消防器材应当设置于明显部位,便于取用,周围不得堆放杂物,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做好夏季防晒、冬季防冻工作。

3.教育的主要内容1)宣传防火任务、方针。

以宣传“消防法”为中心,使干部职工提高防火意识。

2)教育职工掌握防火措施,懂得灭火常识;了解易燃易爆物品的特性和一旦发生险情对国家和个人造成危害的严重性。

3)教育职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按规章制度操作,严格职守堵塞漏洞,提高警惕严防坏人纵火、破坏。

3.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防火、防爆工作的安全管理,除要按消防安全法规的有关规定和运用易燃、爆炸物质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外,从工艺上还要具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⑴控制易燃、爆炸物质的数量。

在工艺过程中不用或少用易燃、爆炸物质,以不燃溶剂或易燃、爆炸危险性较低的物质代替易燃溶剂与火灾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

⑵加强设备的密闭性。

防止设备内可燃物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防止空气进入负压下生产设备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⑶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设备。

借助风力排气的方法,降低车间内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使其不致达到危险程度,以保车间安全。

⑷应用惰性介质保护。

应用惰性介质(如二氧化碳、氮、水蒸气等)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降低可燃物浓度,以及清除管道、容器中残存的可燃物质。

⑸控制工艺参数。

对温度、压力、流量、物料配比等工艺参数,要尽可能实现自动控制,设备失控时能自动发出信号、报警。

同时要尽可能控制工艺条件,防止超温、超压和废料跑损,确保安全生产。

⑹妥善处理三废。

要严格控制易燃、可燃物的排放,尤其应注意性质相互抵触的废水排入同一下水道。

参考知识点

一、概念题

1.参考教材P21-22

2.参考教材P27

3.参考教材P8

4.参考教材P12

5.参考教材P75

6.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7.参考教材P24

8.参考教材P36

9.参考教材P77

二、简答题

1.参考教材p5

2.参考教材p55

3.参考教材P32

4.参考教材P20-30,P49-53

5.参考教材P32

6.参考教材P104

三、论述题

1.参考教材P7,P36

2.参考教材P89-124

3.参考教材p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