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939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題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关于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否看作质点,判断正确的是()

A. 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乒乓球视为质点

B. 分析高射炮弹的轨迹长度,炮弹可视为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可视为质点

D. 分析跳高运动员的过杆技术,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瞬时速率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运动着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C. 路程和位移都是能准确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D. 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3.(3分)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大小为0.5m/s2的匀变速运动,那么()

A. 汽车在任意1s内的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0.5倍

B. 汽车的初速度比前1秒内的末速度大0.5m/s

C. 汽车每秒钟内速度变化0.5m/s

D. 汽车每秒钟内加速度变化0.5m/s2

4.(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B. 弹簧测力计在称过重物后指针恢复到零刻度属于弹性形变

C. 微小的力不能使坚硬的物体发生形变,所以就没有弹力产生

D. 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它所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

5.(3分)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运动到中间时刻时的速度为V2,经过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为V3.则以下关系中正确的是()

A. V1>V2>V3 B. V1<V2=V3 C. V1<V2<V3 D. V1=V2<V3

6.(3分)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火箭在t2﹣t3时间内向下运动

B. 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v1t1

C. 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D. 火箭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7.(3分)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A.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和路程

B.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C.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D. 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8.(3分)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v和7v,经过ab的时间是t,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经过ab中点的速度是4v

B. 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3v

C. 前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

D. 前位移所需的时间是后位移所需时间的3倍

二、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4分)下面四个图象依次分别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描述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 B. C. D.

10.(4分)如图所示,三块完全相同的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所受的阻力恒定,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比分别为()

A. v1:

v2:

v3=3:

2:

1 B. v1:

v2:

v3=:

C. t1:

t2:

t3=1:

D. t1:

t2:

t3=(﹣):

(﹣1):

1

11.(4分)用大小为100N的握力握住一个重为40N的瓶子,瓶子处于竖直位置.已知瓶子与手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则()

A.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N

B.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0N

C. 当握力再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D. 当握力逐渐减小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减小

12.(4分)甲、乙两物质量分别为m1、m2且m1>m2,它们分别从h1、h2高处同时释放且h1<h2.不计空气阻力,在它们均未落地前,以下正确说法是()

A. 它们在同一时刻的速度相同

B. 由于m1>m2,所以甲加速度大

C. 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D. 它们相对静止,即下落时的间距不变

三、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3.(4分)某同学向东行走了6km,再向北行走了10km,又向南行走了2km,则该同学行走的路程大小为km;位移大小为km.

14.(4分)甲、乙两物体都以10m/s的初速度沿x轴正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甲经5s速度变为20m/s,乙经2s速度变为4m/s,则甲的加速度为m/s2,速度变化快的是物体(填“甲”或“乙”).

15.(4分)把一弹簧秤水平放置,左端固定,一人用力拉弹簧右端,当弹簧秤示值为20N,表明人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为N.若弹簧两端都不固定,甲、乙二人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分别拉住弹簧的两端,弹簧的示值为20N,则每人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为N.

16.(4分)在离地面高h处让一球自由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反弹的速度大小是碰前速度大小的,碰撞时间为△t,则球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不计空气阻力).

17.(4分)如图所示,重力G=10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2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N,合力的大小为N.

四、实验题:

(共12分)

18.(8分)图1是用DIS测定小车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

(1)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传感器.

(2)实验获得的v﹣t图如图2所示实验得出的一辆从斜面下滑的小车运动的v﹣t图,由图可知,小车在AB段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运动,小车在AB段的加速度是m/s2,小车在AB段的位移是m.

19.(4分)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为了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路面下相隔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匀速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指令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

(1)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2)若L=7m,△t=0.3s,则照相机将工作.(选填“会”或“不会”)

五、计算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28分)本题必须在答题纸中指定位置解答.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20.(6分)一辆汽车自静止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0s后速度达到36km/h,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起2min内汽车的位移为多大?

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21.(8分)从某一高度静止释放一个小球,已知最后2s内小球的位移比最初2s内的位移多10m,不计空气阻力,试求:

(1)小球第2s内的平均速度;

(2)小球下落的高度.

22.(6分)将一个物体从25层高楼楼顶自由下落,当物体通过楼下最后9层时恰好花了1秒钟.求整个高楼高度(每层楼高度相同);物体经过第16层时用时几秒?

23.(8分)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为vA=10m/s,B车在后,速度为v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750m处才发现前方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在进行火车刹车测试时发现,若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时刹车后至少要前进1800m才能停下,问:

(1)B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

(2)计算说明A车若按原来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

若相撞,在何时何地?

上海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題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关于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否看作质点,判断正确的是()

A. 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乒乓球视为质点

B. 分析高射炮弹的轨迹长度,炮弹可视为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可视为质点

D. 分析跳高运动员的过杆技术,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考点:

质点的认识.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看物体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形状大小能不能忽略.

解答:

解:

A、乒乓球接发球时,乒乓球的旋转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

B、分析炮弹的轨迹长度时,炮弹的大小可以忽略;可以看作质点;故B正确;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

D、运动员跳高过杆时,运动员的动作姿势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即看物体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

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瞬时速率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运动着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C. 路程和位移都是能准确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D. 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考点: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利用基本概念: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2、位移是能准确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为运动轨迹的长度;

3、受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但不一定静止;

4、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解答:

答:

A、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受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但不一定静止,故B正确.

C、位移是能准确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为运动轨迹的长度,不能描述位置变化,故C错误;

D、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

AB

点评:

本题考查运动的描述的基本物理量,注意记忆和理解,属于简单题目.

3.(3分)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大小为0.5m/s2的匀变速运动,那么()

A. 汽车在任意1s内的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0.5倍

B. 汽车的初速度比前1秒内的末速度大0.5m/s

C. 汽车每秒钟内速度变化0.5m/s

D. 汽车每秒钟内加速度变化0.5m/s2

考点:

加速度.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跟发生这种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叫加速度,从加速度的概念出发即可解题.

解答:

解:

根据a=可知在任一秒内:

A.汽车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或者小0.5m/s,故A错误;

B.汽车的初速度和前一秒是同一个时刻,速度相等,故B错误;

C.由公式可知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m/s,所以汽车每秒钟内速度变化0.5m/s,故C正确;

D.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该题考查了加速度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4.(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B. 弹簧测力计在称过重物后指针恢复到零刻度属于弹性形变

C. 微小的力不能使坚硬的物体发生形变,所以就没有弹力产生

D. 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它所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

考点:

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

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

压力和支持力都属于弹力,方向应该垂直于接触面.

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恢复到原状时弹力为0.

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之一是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

解答:

解:

A、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故A正确.

B、弹簧测力计在称过重物后,不受拉力作用,弹簧要恢复原状,指针恢复到零刻度属于弹性形变,故B正确.

C、微小的力也能使坚硬的物体发生形变,只不过发生的是微小形变,也能产生弹力.故C错误.

D、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它所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点评:

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能否产生弹力与力的大小无关,与物体坚硬无关.

5.(3分)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运动到中间时刻时的速度为V2,经过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为V3.则以下关系中正确的是()

A. V1>V2>V3 B. V1<V2=V3 C. V1<V2<V3 D. V1=V2<V3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匀加速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位移较小,后一半时间位移较大,所以中间时刻的速度比位移中点的速度要小,此外,可以设出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利用数学方法整理v2,v3的表达式,较好的方法是作v﹣t图,由图象看两速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

初速度为v0的匀变速运动的v﹣t图象如下,由于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为物体运动的位移,

由图象可得:

当时间为时,对应的物体速度为v2,此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即图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要小于,当物体运动位移为时,对应的物体速度为v3,有图象明显看出,v2<v3,

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得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即v1=v2.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

D.

点评:

选择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头脑中要时刻想着图象法解决问题,其优点是形象直观.可以利用图象法推导一下匀加速运动的这两个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6.(3分)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火箭在t2﹣t3时间内向下运动

B. 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v1t1

C. 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D. 火箭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根据速度图象读出速度的正负,分析火箭的运动.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数学知识求出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数学知识求出最大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

解:

A、在t2﹣t3时间内火箭的速度为正值,仍在上升.故A错误.

B、由图看出,在0﹣t3时间内火箭的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火箭一直在上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大小等于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由数学知识得:

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v2=3v1,解得h=4v1t1.故B正确.

C、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故C错误.

D、由图看出,在t2﹣t3时间内图线的斜率最大,则火箭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要抓住速度图象的两个数学意义来分析其物理意义:

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

7.(3分)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A.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和路程

B.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C.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D. 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

实验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研究应当结和当时科学发展的实际水平,应当加深对物理学史的研究.

解答:

解:

伽利略最初假设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随着时间均匀增大,但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还无法直接测定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不能直接得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结论: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这样,只要测出物体通过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但是物体下落很快,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这样的计时工具还不能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较短的时间.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以时间长,所以容易测量.

故选B.

点评: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规律的研究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物理的方法、思路、理论,他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

8.(3分)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v和7v,经过ab的时间是t,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经过ab中点的速度是4v

B. 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3v

C. 前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

D. 前位移所需的时间是后位移所需时间的3倍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和中间位移的瞬时速度由题设给出的条件分析求解即可.

解答:

解:

A、经过ab中点的瞬时速度为:

=,故A错误;

B、经过ab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故B错误;

C、由B知,前内的平均速度为:

,后内的平均速度,所以位移差,故C正确;

D、由A知,前位移内所需时间为:

,后位移内所需时间,因为t1≠3t2,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解决本题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及其有关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推论.

二、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4分)下面四个图象依次分别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描述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 B. C. D.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甲速度保持不变,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根据这些知识进行选择.

解答:

解: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故A错误.

B、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说明此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位移﹣时间的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斜率不变,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

BD

点评:

本题首先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加速度不变,其次要从各个图象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

10.(4分)如图所示,三块完全相同的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所受的阻力恒定,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比分别为()

A. v1:

v2:

v3=3:

2:

1 B. v1:

v2:

v3=:

C. t1:

t2:

t3=1:

D. t1:

t2:

t3=(﹣):

(﹣1):

1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零,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v2=2ax求出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的速度比;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为根据该推论得出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比.

解答:

解:

A、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所v1:

v2:

v3=:

.故A错误,B正确.

C、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所以t1:

t2:

t3=(﹣):

(﹣1):

1.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采取逆向思维来做比较方便,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

11.(4分)用大小为100N的握力握住一个重为40N的瓶子,瓶子处于竖直位置.已知瓶子与手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则()

A.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N

B.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0N

C. 当握力再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D. 当握力逐渐减小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减小

考点:

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

专题:

摩擦力专题.

分析:

当重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大小等于外力大小;当重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滑动,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

解答:

解:

瓶子重力为40N,而受到的压力为100N,由动摩擦力因数为0.5,可求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50N,所以重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因此处于静止状态,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为40N.故A错误,B正确;

C、当握力再增大时,瓶子受到的重力不变,也就是摩擦力不变.故C正确;

D、当握力逐渐减小时,导致瓶子的最大静摩擦力减少,当重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瓶子开始下滑,摩擦力大小随着压力变小而变小,故D正确;

故选:

BCD

点评:

学会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且大小的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引起它有运动趋势的外力,而滑动摩擦力等于μFN.同时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要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12.(4分)甲、乙两物质量分别为m1、m2且m1>m2,它们分别从h1、h2高处同时释放且h1<h2.不计空气阻力,在它们均未落地前,以下正确说法是()

A. 它们在同一时刻的速度相同

B. 由于m1>m2,所以甲加速度大

C. 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D. 它们相对静止,即下落时的间距不变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

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都为g,根据v=gt,h=gt2,判断它们的速度关系和间距关系.

解答:

解:

A、根据v=gt可知,速度与时间有关,同一时刻的速度相同,故A正确;

B、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是g,与质量无关,故B错误;

C、根据v﹣v0=gt可知,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故C正确;

D、由于位移h=gt2,所以随时间他们的间距会变化,故D错误.

故选:

A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以及掌握其运动规律.

三、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3.(4分)某同学向东行走了6km,再向北行走了10km,又向南行走了2km,则该同学行走的路程大小为18km;位移大小为10km.

考点:

位移与路程.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

解答:

解:

路程为:

6+10+2km=18km

位移是0指向C的有向线段,大小为:

x=m=10m

故答案为:

18,10,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