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738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docx

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目录(黑体二号居中)

(1.5倍行距,此处空一行)

0引言......................................................................1

1成本核算..................................................................2

1.1成本核算的内容......................................................2

1.2成本核算的意义......................................................2

1.3成本核算的原则......................................................2

1.4成本核算的程序......................................................3

2成本分析..................................................................5

2.1成本分析的方法...........................................................5

2.2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8

3成本控制.................................................................11

3.1建立、宪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12

3.2降低材料成本的方法和手段................................................13

3.3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来指导采购成本控制......................................13

4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及对策.................................................14

4.1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14

4.2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16

4.3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成本会计水平....................................19

五,结论....................................................................20

致谢.......................................................................21

参考文献...................................................................22

摘要(黑体二号居中)

(此处空一行)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

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现在的企业要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以降低企业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仅以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为线索,以寻求成本控制方法,并对当今成本发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就此对企业成本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成本;核算;分析;控制(黑体小四、左顶格、独占行、分号间隔)

ABSTRACT

Costaccountingisanoperativeandmanagerialactiveofanenterprise;itplaysakeyroleinbusinessoperating.Itcontainseveryprocessofcostmanagementduetothecloserelationshipwithcompanyoperating.Themajorfunctionforcurrentcostprocessisabout:

Costforecast,Costdecision,Costplanning,Costcontrol,Costcalculation,Costanalyses,Costassess.

Costcalculationisthebasiconeinallofthefunctions,wecansaynocalculationnocostaccountant.Allfunctionsisawholeprocessrelatedtoeverywhereofanenterpriseoperating,Nowadaysallcompaniesaretryingbesttomakemoreprofitsbylesscost.Soitisextremelyimportantonhowtocontrolcost.

HereIwouldliketodiscussaboutthecostcontrolbaseoncostcalculationandanalysestothedevelopmentofcostaccounting.Hopeitwillprovideussomeusefulideasaboutcostmanagement.

Keywords:

Costcalculation;analyses;costcontro

0、引言(章题序,黑体小二号、编号左顶格,编号后空一个字距)

成本核算的概述:

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

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

 

1、成本核算(章题序,黑体小二号)

各级标题左顶格,章与章之间不作接续,另起页。

1、1成本核算的内容(节题序,黑体小三号)

1.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2.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

3.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

成本核算的实质是一种数据信息处理加工的转换过程,即将日常已发生的各种资金的耗费,按一定方法和程序,按照已经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或使用范围进行费用的汇集和分配的过程。

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开展增产节约和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多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1.2成本核算的意义

成本核算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

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好计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材料的计量、检验、领发料、盘点、退库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成本核算的组织方式。

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绩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

1.3成本核算的原则

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

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则。

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

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

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

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

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

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

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

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

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耐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

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

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已计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应由以后各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

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

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

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

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1.4成本核算的程序

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

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

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

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战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

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

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

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

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成本分析是成本核算的继续,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分析是企业利用成本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企业成本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查明影响成本费用升降的具体原因,寻找降低成本,节约费用的潜力和途径的一项管理活动。

本文以下对成本分析的方法及其具体的运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2、成本分析

2.1成本分析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完成成本分析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常采用的成本分析具体方法有:

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分析法等。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把两个经济内容相同、时间或空间地点不同的经济指标相减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比较分析法是日常分析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由于分析者的目的不同,对比的基数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比的基数有计划数(预算数)、定额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国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比较分析法是一种绝对数的比较分析,只适用于同类型企业、同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应注意进行对比的成本指标,在经济内容、计算方法、计算期间和影响指标形成的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可比性。

如果相比的指标之间有不可比因素,应先按可比的口径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对比。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

比率分析法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相关比率分析法

 相关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不完全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常计算的相关比率指标有:

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

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占用额

2.构成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总体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一种方法。

直接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率=直接材料费用/产品成本×100%

管理费用占期间费用的比率=管理费用/期间费用总额×100%

3.趋势比率分析法。

趋势比率分析法是指对某项经济指标不同时期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分析其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计算时采用的基期数值不同,趋势比率又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两种形式。

定基比率=比较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100%

环比比率=比较期数值/前一期数值×100%

比率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比率计算,可以把某些不可比的企业变成可比的企业,便于外部或内部决策者选择投资方案时进行比较分析。

但比率法也存在不足之处:

①比率的数字只反映比值,不能说明其绝对额的变动;②比率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一样,无法说明指标变动的具体原因。

成本分析的目标,一方面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还是查明原因。

(三)连环替代法

1.含义

连环替代法是根据因素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依次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差异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2.连环替代法的分析程序为:

(1)分解指标因素并确定因素的排列顺序

将影响某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因素,按其内在依存关系,分解其构成因素,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因素。

(2)逐次替代因素

每次将其中一个因素由基期数替换成分析期数,其他因素暂时不变。

每个因素替换为分析期数后不再返回为基期数。

后面因素的替换均是在前面因素已经替换成分析期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此类推,有几个因素需要替换几次,逐一逐一地替换。

(3)确定影响结果

每个因素替换以后,均会得出一个综合指标的结果,将每个因素替换以后的结果与替换以前的结果相减,即可得出该替换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数额。

(4)汇总影响结果

将已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额汇总相加与综合指标变动的总差异比较,确定其计算的正确性。

连环替代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分析计算综合经济指标变动的原因及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运用时应注意它的如下特点:

(1)连环替代的顺序性。

(2)替代因素的连环性。

连环替代法是严格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顺序逐次以一个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基数。

除第一次替换外,每各因素的替换都是在前一个因素替换的基础上进行的。

(3)计算结果的假设性。

运用这一方法在测定某一因素影响是,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为条件的。

2.2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包括:

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分析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分析的重点是产品生产成本分析中的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1.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企业全部产品包括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两大部分。

(1)对全部产品的分析,因为没有全部产品的上年实际成本,所以只能以本年实际成本和本年计划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其实际成本较计划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初步了解企业完成成本计划的一般情况。

(2)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这一分析是针对可比产品而言的。

可比产品成本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查明影响可比产品成本升降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一步弄清成本升降的原因。

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

由于成本计划中规定了可比产品本年成本比上年成本降低的任务,即计划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因此,可比产品成本分析,首先要计算出实际完成的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以便与计划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计划降低额和降低率、实际低额和降低率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实际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降低率=实际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2)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分析。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的因素有三个:

①产量变动的影响。

②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③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两个:

①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②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二是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不仅要按成本项目逐项对比其计划数与实际数,而且还要求列示主要消耗材料和耗用工时的对比资料。

(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由于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按整个公司(总厂)或分厂、车间、部门编制预算加以控制,因而分析各种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查明各种费用实际脱离预算的原因,也只能按整个公司(总厂)或分厂、车间、部门来进行。

对上述各种费用进行分析,首先应以本年实际数与本年预算数相比较,确定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然后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分析时,除用本年实际与本年预算相比、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外,为了从动态上观察、比较各项费用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还应将本月实际与上年同期实际进行对比,以了解企业工作的改进情况,并将这一分析与推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与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相结合,以推动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项费用支出。

(三)成本效益分析

反映企业成本效益的指标很多,常用的有产值成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1.产值成本率分析

产值成本率是企业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对商品产值的比率,通常用每百元商品产值总成本指标表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值成本率=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商品产值×100%

或 产值成本率(元/百元)=全部产品生产成本×100/商品产值

每百元商品产值总成本愈低,说明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愈大;反之,经济效益愈小。

影响产值成本率指标变动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

(1)产品品种构成的变动。

(2)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

(3)在商品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时,还有价格变动的影响。

2.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

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三项期间费用。

   

分析时,可将成本费用与营业利润对比,计算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如利润中还包括其他业务利润,而其他业务利润与成本费用也没有内在联系,分析时,还可将其他业务利润扣除。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

该项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3、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而采购成本又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所以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采购成本下降不仅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产品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由于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往往达到50%以上,因此,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之一。

笔者所在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加强采购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使总体采购成本下降7%以上,再加上对生产环节材料消耗的控制,使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下降了2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现结合所在企业的具体做法,论述如何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

  3.1建立、宪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

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

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

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请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须附上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稽核。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

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