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52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doc

浙科版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

1、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分离假设的验证。

2、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

3、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5、使用简洁的符号清晰地表示遗传图解。

6、分析孟德尔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讨论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感悟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巧妙设计,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归纳、比较实验数据,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习惯。

知识点概括

1、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

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3、隐性性状:

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性状分离:

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5、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6、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7、等位基因: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

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

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表现型:

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

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0、纯合子:

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

AA和aa。

可稳定遗传。

11、杂合子:

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

Aa。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2、测交:

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3、基因的分离规律: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4、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

P—亲本 ♀一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杂种第一代 F2—杂种第二代。

15、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1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试验现象:

P:

高茎(DD)×矮茎(dd)→F1:

高茎(Dd显性性状)→F2:

高茎∶矮茎(DD2Dddd)=3∶1(性状分离)。

17、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18、纯合子杂交子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

杂合子杂交子代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19、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1、概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自由组合现象的的验证。

2、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使用简结的符号清晰地表示遗传图解。

3、活动: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尝试单因子杂交实验的设计。

知识点概括:

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黄色圆粒(YYRR)X绿色皱粒(yyrr)→F1:

黄色圆粒(YyRr)→F2:

9黄圆(YR):

3绿圆(yyR):

3黄皱(Yrr):

1绿皱(yyrr)。

3、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与显性亲本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4、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中间类型的现象。

5、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1、简述染色体形态、结构。

2、概述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认同减数分裂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3、概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4、概述精子、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

5、阐明减数分裂的意义。

6、活动:

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说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领悟学说的提出要有充分的实验证据,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2、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解释孟德尔定律。

知识点概括

1、减数分裂:

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过程。

是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则可以形成四个精子。

2、同源染色体: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判断同源染色体的依据为:

①大小(长度)相同②形状(着丝粒的位置)相同。

3、四分体: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就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1个四分体有1对同源染色体、有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分子DNA。

4、精子的形成过程:

①间期(准备期):

DNA复制;②减数第Ⅰ次分裂:

A、前期Ⅰ:

联会、形成四分体,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染色单体;B、中期Ⅰ: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C、后期Ⅰ: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D、末期Ⅰ: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DNA减半,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减数第Ⅱ次分裂:

A、前期Ⅱ:

(一般认为与减数第Ⅰ次分裂末期相同。

)B、中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C、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每一极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D、末期: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

5、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

①、精子形成时两次分裂都是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精子细胞。

卵细胞形成时两次都是不均等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②、精子细胞须经变形才成为有受精能力精子,卵细胞不需经过变形即有受精能力。

③、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

6、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形成体细胞,没有联会、四分体的出现;减数分裂: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出现联会、四分体,有交叉、互换行为。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

7、在动物的精(卵)巢中,精(卵)原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细胞,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0、关于配子的种类计算:

(1)、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可产生4个2种类型的精子,且两两相同,而不同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互补。

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可产生1个1种类型的卵细胞,同时产生3个极体,四个子细胞两两相同。

(2)、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种配子。

11、细胞分裂图的识别:

(1)有同源染色体的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否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最后分开),否则为有丝分裂。

(3)有同源染色体且在赤道板上排列成一排的为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且在赤道板上排列成两排的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1、举例说出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辨别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3、举例说明XY型性别决定。

4、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的特点,能运用遗传知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知识点概括:

1、染色体组型(染色体核型):

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2、性别决定:

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4、常染色体:

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5、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6、性别决定的类型:

(1)XY型:

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

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

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7、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相应的基因。

8、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

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

9、色盲的遗传特点:

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10、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

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

C、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

例:

AaBBCc产生22=4种配子:

ABC、ABc、aBC、aBc。

11、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

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

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例:

AaCc×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

∵Aa×aaF1是Aa和aa共2种Cc×CcF1是CC、Cc、cc共3种∴答案=2×3=6种。

计算子代表现型种类:

方法同于前者。

12、鉴定某一物种(在某个性状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方法:

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有两种及以上表现型),则它是杂合体;后代只有一个性状,则它是纯合体。

13、遗传病的系谱图分析:

1)、首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的显性还是隐性遗传:

①只要有一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②只要有一双亲都有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

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①在已经确定的隐性遗传病中:

某女性患病,她的儿子和父亲有一个或者两个正常的,一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父亲、儿子)正非伴性:

即常染色体遗传”②在已经确定的显性遗传病中:

某男性有病,他的女儿和母亲有一个或者同时表现正常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母亲和女儿)正非伴性:

即常染色体遗传;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

女患者较多;代代连续发病;男病其女儿和母亲必定是患者。

X染色体隐性遗传:

男患者较多;隔代遗传;女病其儿子和父亲必定是患者。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活动:

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知识点概括:

1、T2噬菌体:

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3、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①、R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4、格里菲斯实验:

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亡。

5、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

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6、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

7、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1、简述核酸分子的组成

2、概述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认同科学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3、活动: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活动:

DNA的复制过程

知识点概括:

1、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

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

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2、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与T配对,G与C配对。

3、DNA复制:

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4、DNA的半保留复制:

复制出的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5、DNA的化学结构:

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

组成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

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

③构成DNA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根据所含碱基的不同)。

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

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6、DNA是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

7、碱基含量计算:

①在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

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非互补碱基和的比值(A+C/G+T)与其互补链中相应比值互为倒数,整个分子(双链)中此比值为1。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8、DNA的复制:

①时期: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②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条件:

a、模板:

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

(ATP);d、一系列的酶。

④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⑤结果:

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⑥意义:

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

1、列举DNA的功能

2、比较DNA与RNA的异同

3、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4、说明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养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5、概述基因的概念

知识点概括:

1、核酸种类的判断:

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2、基因:

是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断——大多数生物中是DNA,而在RNA病毒中则是一段RNA。

3、遗传信息: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4、转录:

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

(1)场所:

细胞核中。

(2)信息传递方向:

DNA→信使RNA。

(3)转录的条件:

a、模板:

DNA中特定的一条链;b、原料: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c、能量:

ATP;d、多种酶催化。

5、翻译:

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场所: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2)信息传递方向:

信使RNA→一定结构的蛋白质。

(3)条件:

a、模板:

mRNA;b、原料:

游离的氨基酸;c、能量:

ATP;d、多种酶催化;e、转动工具:

转动RNA(tRNA)。

6、密码子(遗传密码):

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7、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

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

(要求会画图解)

8、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

公式:

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

信使RNA的碱基数目:

氨基酸个数=6:

3:

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

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感悟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3、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举例说明染色体组的概念

知识点概括:

1、不遗传的变异:

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来源:

基因

5、基因突变①类型:

包括形态突变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

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

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③意义:

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

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

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

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

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

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

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意义:

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物性状的多样性。

7、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

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8、染色体畸变: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9、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指细胞内染色体倍体变异。

数目增添或缺失,可分为整倍体变异和非整

10、染色体组:

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11、二倍体:

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12、多倍体:

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如:

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13、单倍体:

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

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1、简述杂交育种的过程,说出人工诱变的方法和诱变育种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过程与特点。

3、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知识点概括:

1、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

①诱变育种:

利用基因突变原理;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

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②杂交育种:

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育种程序:

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

③单倍体育种:

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育种程序:

利用常规方法获得F1;将F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纯合植株;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④多倍体育种:

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

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1、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用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树立唯物主义生命观和无神论思想。

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1、概述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2、举例说明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

第三节不做要求

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同一物种个体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不同物种个体间则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2、生物界既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又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3、个体间存在可遗传的变异是进化的前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4、基因库:

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

某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6、遗传平衡定律(哈——温定律):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频率决定了基因型频率。

7、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A基因频率=(2×30+60)÷2×100=60%,a基因频率=1-60%=40%。

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例如:

AA基因型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则A基因频率=0.3+1/2×0、6=40%。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1、辨别人类遗传病的类型,说出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2、简述各种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

第二节遗传咨询与优生

1、简述遗传咨询的程序。

2、列举优生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不做要求

第四节遗传病与人类未来

1、举例说出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

2、说出“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知识点概括:

1、遗传病:

凡是由于生殖细胞或者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