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756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程总投资478.2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19.12万元、地方配套259.08万元。

2007年,全县共实施工程项目数量有13个,受益范围有10乡镇、12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受益人口4135人。

共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4135人。

工程总投资196.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9.2万元、地方配套127.6万元。

2008年,全县共实施工程项目数量有36个,受益范围有16乡镇、36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17994人。

共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994人。

工程总投资719.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31.40万元、地方配套388.00万元。

2009年(已编制上报实施方案),全县共实施工程项目数量有40个,受益范围有15乡镇、39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受益人口18521人。

共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5861人,工程概算总投资631.3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90.03万元、地方配套341.35万元。

详见附表3:

《婺源县已编制审批实施方案情况表》。

3、项目计划安排的原则

(1)项目实施必须在市已经批复的婺源县农村饮水安全近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围之内;

(2)优先安排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已建农饮工程管理好的项目放在2009年度(第二批)实施方案中;

(3)优先安排饮水不安全问题突出的水库移民安置村;

(4)优先安排中小学校、涉水重病区村。

4、2009年度(第二批)实施方案

婺源县2009年度(第二批)人饮安全实施方案共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4139人(其中需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村人口24139万人),其中:

其他水质超标498人;

污染严重的地表水14754人;

污染严重的地下水1396人;

水量不足、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等缺水问题7491人。

共涉及全县10镇6乡、60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解决学校饮水不安全师生1990人,受益人口26129人,致使这些村庄的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本次实施方案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是: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县山区优势和水源条件,认真征求当地干部群众意见,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尽量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保护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建设婺源“中国最美的乡村”的要求,确定农饮工程建设方案。

在工程设计方案上:

优先采用引山泉水自流压力供水,引原水库山塘蓄水自流压力供水;

无水源地形高差条件的采用大口井泵站式供水。

工程设计用水人口27205人,日供水规模3265m3/d。

工程概算总投资:

本次规划工程共70座,工程概算总投资1210.05万元,其中:

中央国债资金724.2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85.76万元,配套资金由地方政府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解决。

详见附表4:

《婺源县本年度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情况表》。

 

2编制依据

1有关规章、文件

本次“实施方案”是依据省发改委、水利厅联发“赣发改农经字[2009]151号”文“关于加快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工作精神,按照上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饶市水利局联发“饶发改农字[2009]3号”文“关于转发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关于加快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工作要求,在编制(2007年7月)《婺源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力求方案与技术适用、经济合理,便于建设和管理,而认真编制本次《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09年度(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

2技术规范

1《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3《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89);

4《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

5《村镇给水设计规范》;

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7《防洪标准》(GB50201—94);

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9《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

10及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定额及相关文件、法规等。

3相关资料

编制本次《婺源县2009年度(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参考相关资料有:

(1)《婺源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核定成果统计表》;

(2)《婺源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4)《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89);

(5)《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

(6)《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

(7)《村镇给水设计规范》;

(8)《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9)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定额及相关文件、法规等。

3项目区概况

1自然地理

地理概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边缘,隶属上饶市,地处浙、赣、皖三省交界,与六县市接壤,即东依浙江省开化县,南界德兴、西南界乐平市接壤,西临景德镇市、浮梁县,北靠安徽省休宁县。

地理坐标为:

东径117°

22′~118°

11′、北纬29°

01′~29°

35′之间,地形呈椭圆型,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54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2947.064km2。

自然概况。

境内多山,山地约占总面积83.09%,地势大致由北向南倾斜,海拔33~1630m之间。

主要山峰有彰公山、五龙山、高湖山、莲花山、石耳山,历居山等,彰公山主峰擂鼓尖(俗称六股尖)海拔1630m,为全县最高点。

各山间谷地还分布有狭窄平原,海拔50~100m,约占总面积10%。

主川乐安河,发源于县境内彰公山南麓,由清华水、段莘水汇成,向西流注鄱阳湖,支流有小港水、高砂水、中云水、赋春水、车溪水等五条水,均于境南边缘汇入婺源江入乐安河。

2水文、气象

婺源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夏热冬温,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

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

同时又处赣东北暴雨中心,天然雨量充沛,暴雨次数较多,强度较大。

全县年平均降雨量为1952mm,年降水量最多为1954年3029.4mm,最少为1978年1073.1mm。

但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很不均匀,2至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其中4至6月为汛期,平均月雨量都在200至300mm以上),而9月至次年1月平均月雨量都不足100mm,约占全年的31%。

多年平均蒸发量1030mm。

由于降雨、蒸发、光热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极易造成洪涝、季节性干旱等自然灾害。

婺源地处黄山和天目山余脉之中,属江南丘陵山区,气候温润、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雨量充沛、天然水系发育旺盛、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境内集雨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有10条,河道总长516.4km,河流水域面积约53.07km2,流域面积2621.9km2,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01亿m3。

3区域地质

实施项目区的工程地质概况:

本区域地处乐安河中上游,区内地貌单元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出露土壤类型主要是在各种土壤母质(花冈岩、变质岩、石灰岩、红沙岩)上发育的红壤,部分山地黄壤和水稻土,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残坡积(Q4edl)砾质壤土分布于沿河两岸及沟谷部位,地层岩性主要为古代白云岩、硅炭质板岩、钙质页岩、石英砂岩、燕山期花岗岩。

区域内地质构造发育,受东北向主体构造控制,地层及山川水系走向均呈东北—南西展布。

区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基本烈度在Ⅵ度以内。

实施项目区的水文地质概况:

区内沿河两岸地区地表水与地下含水层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平、枯水期地下水排泄于河谷,汛期则反向补给地下水;

其它区域为岩石隔水层,水量相对贫乏。

4水资源概况

我县地表水水量丰盈,皆由降雨产生,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深1058mm,径流总量约为32.01亿m3,按每平方公里计算产水量:

枯水年约55.1万m3,平水年约103.7万m3,丰水年约138.2万m3,每人平均占有地表水资源5758m3/人年,资源量高于全省4900m3/人年,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00m3/人年。

我县地下水资源较贫乏,枯水期年平均为63.98万m3/h,平水期年平均为136.27万m3/h,丰水期年平均为304.52万m3/h,地下水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是松散岩类孔隙水,呈带状零星分布于干流及支流两岸,面积39.86km2,水质较好,水量中等,埋藏较浅,易开采,但零星分布无集中开采价值;

二是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分布于中云、赋春、古坦通元观、清华石岭等地的断陷盆地中,面积58.56km2,水质较好,具有一定供水意义;

三是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侵蚀构造中低山及剥蚀构造丘陵区,面积2944.72km2,富水性由多岩性构造地形和降雨量的因素控制,花岗岩中低山区水量中等,变质岩中低山丘陵区水量贫乏,碎屑丘陵垄岗区水量极贫乏,无集中开采价值,仅可供分散居民点人畜用水。

在天然条件下,境内地表水、地下水多为微弱酸性的中性淡水,有害成分一般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除个别河段短距受城镇、村庄排放的生活和牲畜污水及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外,均适宜作生活用水。

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地下水为微硬的弱碱性淡水,由于岩石中可溶解质碳酸钙镁的影响,含有锅垢量,进行处理后也适用于锅炉用水。

古代,婺源人民为了生存与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以各村建造水井为生活用水,以山塘、陂坝、石碣拦蓄水灌溉农田及洗衣洗菜用水,1949年前全县水利工程有山塘85口、陂坝120处、石碣210座及众多水井等。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资源的利用,把水利当作农业的命脉和国民生计的大事,一直摆在重要的地位,每年投入资金数万元兴建水利工程,在全县人民坚持不懈地兴修水利、建设蓄水工程、努力开发水利资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全县已建各种水利水电工程3709座,其中水利工程3671座,水电工程38座。

在水利工程中有蓄水工程1336座,总库容21830万m3,其中:

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11688万m3;

小型水库143座,总库容8291万m3;

塘坝1188座;

总库容约1851万m3。

水电工程有:

小型电站38座,装机容量48360千瓦,年发电量7887万KWh。

这些工程将极大地改善了农田灌溉与农村饮水条件,目前水利工程正向多功能、产业化发展。

我县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分三步实施。

2002年以前,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列入了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解决了部份村庄的饮水困难;

2002~2004年重点是解决饮水困难,在基本解决了“没水喝”的问题之后;

2005年开始实施喝“卫生水”、饮“安全水”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点。

2002年以前,通过财政资金、以工代赈和在小型农田补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等措施支持农村解决饮水困难,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24处,解决了1.81万人的饮水困难。

2002~2004年,全县共投入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资金475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189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286万元,建成各类大小饮水工程41处,这些工程涉及全县10镇6乡41个村,解决了4962万户1.9万人的饮水困难。

2005~2008年,全县共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1483.63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672.92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810.71万元,建成各类安全饮水工程共计79座(处),供水量达5083吨/日,解决了3757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2009年已编制上报实施方案,需建成各类安全饮水工程共计40座(处),供水量达2157吨/日,解决1586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工程概算总投资631.38万元,其中申报中央投资290.03万元、地方配套341.35万元。

5社会经济概况

2008年《婺源县统计年鉴》。

所辖区域共有10镇6乡,172个行政村,1696个村民小组。

全县户籍总人口34.77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1555万人、非农业人口5.6177万人),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0.05‰;

年末总户数10.6768万户(其中乡村总户数7.5046万户);

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4.7254万人(其中外出离乡的从业人员4.9041万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954元,与2007年同比(下同)增长8.00%;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1.8116亿元,同比增长13.0%,财政总收入2.3518亿元,同比增长26.67%,其中农业总产值7.9473亿元,同比增长15.33%,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4.98%。

全县耕地面积17573公顷,粮食作物总产量为10.6953万吨。

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通汽车的村委会有170个、通电话的村委会有172个、通广播的村委会有26个、通电的村委会有172个。

全县农村农用化肥施用量15749吨,其中氮肥5836吨、磷肥3495吨、钾肥1549吨、复合肥4869吨。

农药使用量275吨。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0吨。

这些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使用也是造成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4工程设计成果

根据已编制完成的工程初步设计成果:

2009年度(第二批)全县受益范围有10镇6乡、60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24139人(其中解决其它水质超标影响人口有498人;

解决污染严重的地表水影响人口有14754人;

解决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影响人口有1396人;

解决水量不足、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等缺水问题影响人口有7491人),解决学校饮水不安全师生1990人,受益总人口26129人(包括学校师生)。

项目设计总用水人口27205人,总供水规模3265m3/d。

工程措施是:

根据水源、用水需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类型。

山区,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落差,兴建自压供水工程;

平丘区,采用节能的变频供水技术和设备,兴建无塔供水工程。

本次所有工程规划为集中式供水,具有供水可靠、便于专业化管理,同时规划倡导建设联片集中供水,包括适度规模集中供水和管网延伸供水。

供水工程类型:

全部采用集中式供水,供水到户。

供水方式:

一是引山泉水有压自流供水工程(66座);

二是大口井泵站一级无塔变频供水工程(4座)。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1)引山泉水有取水坝、清水池、净化设备、输配水管网等组合,其水质净化措施:

水源水质良好不需要进行水处理;

(2)大口井泵站供水有大口井、泵房、提水设备、输配水管网等组合,其水质净化措施:

水源水质良好不需要进行水处理。

建设标准:

供水水源和水质得到改善,并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要求,地下水源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的要求,地表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的要求。

本次实施规划工程共70座,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210.05万元,其中:

中央国债资金724.2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85.76万元。

5项目实施安排

1、实施方案所列工程的开完工时间

2009年度(第二批)婺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项目的实施任务,计划兴建70处集中供水工程,其中自流引水工程66处,泵站扬水工程4处。

计划总投资1210.0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24.29万元,地方配套485.76万元。

由于各项工程主要建筑物较为分散,且规模相对不大,交通比较便利,施工场地开阔,施工干扰性小。

施工进度的安排原则是保证工程在总工期内完成,要求做到施工程序衔接合理、有序,施工强度尽量均衡,以及遵循安全、快速、经济的原则。

自本实施方案批准后,用四个月时间完成工程技术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前期准备等工作;

工程施工总工期为六个月,施工进度安排如下:

(1)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取水、水处理构筑物、附属建筑物等主要构筑物的浇筑工作,同时完成机电设备的采购工作;

(2)用一个月时间完成机电设备及管道的安装;

(3)用一个月时间完成整体工程扫尾、工程有关检测及各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4)用一个月时间完成设备调试及工程试运行工作。

2、确保工程项目完成的保障措施

确保工程项目完成的保障措施是地方狠抓落实。

婺源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作为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解决的首要任务和责任目标,实行了县与乡、乡与项目村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

县水利、发改、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对农饮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所有项目资金投入都要按照政府批准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实施,既提高了饮水安全规划的效力,又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6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1、工程对环境、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大多数为单村供水,工程施工范围不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对环境、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

一是输、配水管道布置时,会经过农田、旱地、林地,跨越公路、道路等,造成极小量农作物毁坏,很小范围面积水土流失现象,短时影响交通及出行;

二是设置清水池、取水坝、大口井、供水厂区等建筑物,会破坏地表层植被,废弃小量土石方;

三是浇筑混凝土,在拌和、以及施工机械的操作施工过程中,均会产生尘灰和机械操作噪音。

总之,施工期间将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但该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期,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很小。

2、对策及措施

针对上述施工途中对当地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减轻对当地带来不利影响。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环境保护计划与施工场地规划,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管道布置尽量取直,缩短距离,减少破坏程度,经过农田、旱地应挖深0.7m以上,回填后不影响耕种;

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废弃土石方,因尽量在其它工程中利用,并作出土石方平衡计算,尽量小占用农田耕地;

三是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布局,对噪音较大的施工机械,应尽量安排白天,夜间休息,便于当地群众夜间休息;

四是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减少工区的粉尘与飘尘量;

五是对跨越公路、道路项目,应尽快完工,并在施工现场要做禁示牌,使车辆、人行安全;

六是开挖后的土、石料场要进行场地平整,开挖边坡应符合地质要求,不能产生滑坡、泥石流现象;

七是对破坏地表应采取植树造林或种植草皮,搞好绿化,防止水土流失,为建设好婺源为最美的乡村形象。

7建设期管理

1组织机构

1、1000人~1万人供水工程

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益乡镇和行政村、用水户代表组成工程管理委员会,作为工程建设期的项目法人和建设期管理主体,实行组织管理目标责任制,行政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双重责任制,行政领导包资金、包任务、包协调,工程技术人员包质量、包效益,群众代表包监督。

2、单村供水工程

实行“村民自治”,由村委会行使其职能,由受益农户组建“用水户协会”,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参与,行使项目法人和建设期管理主体职能,其职责是行政领导负责资金筹措和协调,以乡镇水利站技术人员为主的技术指导,群众代表包监督。

3、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

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归受益农户所有,实行自建、自管、自用的管理体制。

2建设管理模式

农饮工程项目建设的招投标管理。

严格程序,实行“四制”,项目建设中,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管理合同制和质量终身制,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有效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

在施工队伍选择上。

对较大规模供水工程推行招标投标制,对小型供水工程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队伍施工。

采取按照工程量的大小和技术要求,选择不同资质的施工队伍,其土方工程由受益群众投劳完成,石方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由专业队伍施工,实行当年初验、次年交工的质量追究责任制,在工程初步验收合格后,只付80%的施工费,待工程运行一年交工后再拔付余款,其间如发现质量问题,由工程队承担工料等费用。

同时并签订承包合同、一次包死、不得转包。

在管材及主要设备采购方面实行集中公开招标采购,严把进货采购关,杜绝不合格产品,选择质量好、信誉高、售后服务好的厂商作为供方。

同时要求对较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的主要材料,以工程为单位进行招标采购;

对小型工程的材料设备,以县为单位实行集中采购;

对用量较少的当地建筑材料可由建设单位采购,但要有项目技术人员签字验收。

3资金管理

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必须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办法,保证专款专用。

由县水利局设立专门帐户,加强中央国债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的管理。

对中央国债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国债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严禁挤占、挪用、置换项目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并受县财政、审计部门全程监控。

工程建设资金实行县级报帐制,即预付少量启动资金后,按照先干工程后付款的原则,根据工程量完成进度等情况分期报帐,最后留下部分资金作为质量保证金。

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公示,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对工程建设实施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规范管理,使用透明。

4质量、进度管理及安全生产

1、质量管理

为了保证本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充分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作用和工程效益,妥善解决受益区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切实做好各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作。

规划设计是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的基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地质、水文、地形、社会、经济等条件千差万别,县水利部门应在发改委、地矿、环保、卫生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工程技术人员对项目点进行实地调查,反复勘测、论证,力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优化工程设计。

(2)切实加强工程项目规范管理。

对于本批项目工程,各处工程在成立供水站的基础上,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严格选择施工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