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773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核心考点综合复习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三种自然带:

温带带、带、带。

(二)分布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

分布

地带性

从向(地带性)

纬度位置()

低纬度、高纬度

海陆位置()

纬度

从向山顶(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条件)

高山、高原

非地带性

(记例子,特别注意海陆轮廓和位置)

海陆分布:

南半球无带水分:

荒漠中的

地形:

南美南端西侧为温带落叶林带,东侧为温带带;

东非高原为热带带

地形、洋流、信风:

马达加斯加岛部、澳大利亚部、巴西东南部为热带雨林带

(原因:

处于的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流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2.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带及地域分异规律

东部季风区

自然带

由南到北依次为:

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

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荒漠带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

从山麓向山顶(垂直地带性)

形成的

原因

随纬度位置变化而导致气温变化

随海陆位置变化而导致水分变化

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导致水热状况变化

3.各大洲的自然带及地域分异规律

欧洲:

(1)填图:

气候类型、洋流名称、风向

(2)填空:

沿箭头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非洲:

甲地地处赤道,为带,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有:

马达加斯加岛部,澳大利亚部,巴西部。

成因。

澳大利亚:

其气候、植被、自然带呈状分布。

西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

受季风和信风的交替控制;

甲地沙漠中出现绿洲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沿箭头乙植被的变化为,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沿箭头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北美洲、南美洲:

北美洲:

中美洲的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别为、。

南美洲:

南美洲南端没有带和带的分布,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厄瓜多尔地处赤道,为带,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南美洲南端西侧为温带落叶林带,东侧为温带带,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原因是。

沿箭头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原因是。

沿箭头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原因是。

三、山地垂直自然带

基带

甲图乙图

判断南北半球:

甲图为半球,

乙图为半球。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带谱

1.垂直自然带谱:

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丰富(山的带谱最丰富)

应用判断气候类型:

看基带(基带与当地水平方向的自然带一致)

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好,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高

概念:

最热月冰雪下限

2.雪线气温:

阳坡雪线高;

纬度低雪线高。

因素降水:

迎风坡雪线低

应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天山、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与气温和降水有关。

[巩固练习]

第一部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若大量植被退化或消失,新疆地理环境受到的影响可能有()

①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小②地表径流短期内增加③土壤趋于贫瘠化④水资源增多⑤土壤盐渍化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⑤D.②④⑤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2~4题。

2、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

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5.读图6,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④③②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回答6题。

6.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夏季多雨 

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cm,

但根系在20m以上,据此回答7~8题。

7.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

8.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能源紧缺 

C.水土流失 

D.洪涝灾害 

读我国某地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水量平衡监测结果,分析回答9~10题。

9.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D.西双版纳

10.通过表中监测数据,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径流量:

林地>

草地>

裸地

B.相同条件下,蒸发蒸腾量:

裸地>

林地

C.相同条件下,土壤水分消耗量:

D.相同条件下,涵养水源的能力:

(2014山东卷)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11-13题。

11.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12.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13.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2014新课标II卷)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

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14-15题

14.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

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15.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2013高考题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6~17题。

图11

16.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

17.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2014年广东卷)18.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2014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回答18-20题。

18.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19.三峡水蓄水后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20.三峡水蓄水后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2013高考题广东卷)21.图2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东省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第二部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下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

据此回答1~3题。

                  

序号

一月均温

七月均温

年均温

-0.3

27.3

14.2

4.7

29.3

17.2

13.3

28.4

21.8

-2.9

26.6

12.7

2.1

28.3

15.7

15.8

28.8

22.9

1.⑥→⑤→④城市一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2.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海陆位置C.太阳辐射D.人类活动

3.与④、⑤、⑥相对应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A.成都、武汉、杭州B.石家庄、合肥、香港

C.郑州、西安、兰州D.长沙、郑州、广州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4~5题。

4.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A.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B.乙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5.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2013高考题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6~8题。

6.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7.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形

8.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

⑩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

叶美景宜选在()

A.9月中旬B.10月上旬

C.10月下旬D.11月中旬

图2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纬度

地带性分布规律

B.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经度地

带性分布

C.垂直自然带变化最明显的是①处

D.垂直自然带变化最明显的是⑥处

10.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右图,回答11~12题。

11.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2.与a到b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地震将频繁发生B.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

C.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D.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

2010年7月12日,南非足球世界杯决赛在约翰内斯堡举行,最终西班牙队战胜荷兰队获得冠军。

结合“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自然带的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草原带

14.图1中该自然带的分布最高纬度高于40°

,而在图2中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及轮廓B.大气环流的差异

C.地形分布D.洋流影响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2所示。

读图回答15~16题。

15.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6.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图7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

读图完成17~18题。

17.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甲为荒漠②丙为热带雨林

③丁为针叶林④戊为阔叶林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8.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①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②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③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④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第三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

读下列针叶林在不同地点分布高度表,判断1—3小题。

地点

分布地点

海拔高度(m)

23.5°

N,121°

E

2800—3600

42°

N,128°

1100—1600

44°

N,88°

2100—4100

1.②地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造成①②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坡向D.水分

3.造成②③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坡向D.水分

读图“某山地位臵及其植被一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回答4-5题。

 

4.该山地分布在 

A.高原山地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温带沙漠气候区 

D.温带大陆气候区 

5.北坡比南坡 

A.光照强 

B.坡度陡 

C.水分多 

D.林地少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回答6~7题。

6.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湿度减少B.沿X方向热量减少C.沿Y方向湿度增加D.沿Y方向热量增加

7.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  )

A.①B.②C.③D.④

下图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热量丰富B.降水量大C.相对高度大D.纬度位置低

9.由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10~12题。

10.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甲—丙—乙

11.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

12.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海拔高度低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

读“地球上的雪线高度图”,完成13~15题:

13.全球雪线高度大致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蒸发D.地形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北半球的雪线高度对称分布

B.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雪线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高

C.赤道地区的雪线最高

D.北极圈地区没有雪线

15.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高度是(  )

A.6000米     B.4500米  C.2500米    D.2000米

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 

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 

该山地所在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 

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性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m

17.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带是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C. 

温带草原带 

D. 

热带雨林带

2015各地模拟试题浏览

【文综地理卷·

2015届河南省开封高中等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3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下图)。

材料三 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

下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描述材料一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3分),并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4分)

(2)比较黄河宁夏段与山东段水文特点的最主要差异以及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6分)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

【答案解析】

(1)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宁夏平原、贺兰山(或东为鄂尔多斯高原、中为宁夏平原、西为贺兰山)(3分);

断裂下陷带(2分);

经河流(黄河)冲积(或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2分)。

解析:

描述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只表达是什么还不行,还要表达在哪里;

而宁夏平原是断裂下陷后,经黄河冲积而成。

(2)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

(黄河的)水源。

(每点2分,共4分)

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因为中游经过了黄土高原,所以含沙量大增;

黄河水源是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因素。

(3)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西坡比东坡多了沙漠带;

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

原因:

(东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西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东坡比西坡降水多。

(每点2分,共6分)

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所以判定东坡降水较多;

而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也说明东坡是迎风坡。

(4)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发展;

延长葡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实现葡萄加工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

【地理卷·

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

据此完成19~21题。

19.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

20.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阳坡和背风坡D.阴坡和迎风坡

21.实际调查发现,该山地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坡,可能是由于北坡

A.降水丰富B.热量充足

C.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D.流水堆积,土层条件好

19题,由于甲、丁两地气温相同,甲乙两地位于同一侧山坡,乙处的海拔高度高于甲处,故判断乙地气温低于甲地;

而丙丁位于同一侧山坡,丙地海拔高度低于丁地,故判断丙地气温高于丁,即丙高于甲地,所以D正确。

20题,由于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而丁地的海拔高度明显高于甲地,故判断丁地(南坡)位于向阳坡;

根据图示山顶积雪的分布状况,南坡雪线较低,而南坡又是向阳坡,故判断南坡应为迎风坡,降水量丰富,故雪线较低,A正确。

21题,结合上题结论,北坡为背阳坡和背风坡,故降水量、热量条件不如南坡;

而由于气温较低,故蒸发较弱,故水分条件较好,C正确。

【答案解析】19.D20.A21.C

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

15.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B.地势北高南低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16.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15题,结合图乙中E岸堆积(即左岸),F岸侵蚀(即右岸)判断,此图甲中地区位于北半球,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

图乙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离河岸越远,岩石年龄越新,A错误;

根据指向标及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B错误;

④处为凹岸以侵蚀为主,C正确;

②为凸岸以堆积为主,①④处侵蚀作用强,水深利于建港,所以D错误。

16题,由上题分析知该地位于北半球,A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