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7849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小说Word文件下载.doc

(A)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

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

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⒃“公文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⒄事实上他没有。

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目光①,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目光②,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目光③包围。

⒅(B)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⒆“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⒇“公文包”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在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1.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下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分)

胖男人

小伙子

2.文章第⒄段写“公文包”发现了三种目光同时盯着自己,他清楚这些“目光”的内涵各有不同,请为这三种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来诠释它们各自的内涵。

3.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应”,请仔细阅读上下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藏有第⒂段划线句(A)的伏笔。

(2分)

第段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请简析文章第⒅段划线句(B)的表达效果。

5.文章的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手”寄托了什么主题?

6.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发现“公文包”是个小偷?

请结合你对小男孩形象的认识予以探究。

参考答案:

1.“胖男人”怯懦怕事“小伙子”明哲保身。

(每条1.5分,共3分)

2.①叔叔,你停手吧!

(或“叔叔,你回答我的问题呀!

”)

②小子,你不想混了吗?

③你的不轨行为我们都已经看在眼里了,住手吧。

(大意对即可,每条1分,共3分)

3.第⑽自然段(2分)

4.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公文包”在与小男孩的对话中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以致让刀片划破了手。

(手法1分,效果1分,共2分,若只答“表现小男孩欣赏‘公文包’的手”或“表明小男孩发现‘公文包’的手里藏有刀片”则只给1分)

5.线索。

(1分)

主题:

(答出以下任意一点即给2分)

⑴文章通过叙述“公文包”从演奏家的好苗子到后来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手可以用以弹奏美妙的音乐,也可以做出偷盗这样为人所不齿的事。

我们要让自己的手像心灵一样向善向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⑵文章通过叙述小男孩频频夸赞“公文包”的手,最后使“公文包”中止犯罪的故事,赞美了小男孩的纯真可爱(或“智勇双全”)。

⑶文章通过对车厢众生态的描写,如胖男人束手受辱,小伙子出手有忍,乘客袖手旁观,批判了人们对邪恶势力的纵容。

⑷文章通过“公文包”离家出走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反思家庭教育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线索和主题共3分)

6.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

发现了。

小男孩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小英雄,他目睹“公文包”在前两次偷窃一无所获之后即将第三次行窃,用赞美“公文包”“手真好”的方式巧妙地使后者中止了偷窃行为。

示例二:

没发现。

小男孩天真无邪,率真可爱,他由衷地欣赏,赞美“公文包”的手“真好”,并真诚地与“公文包”攀谈,是小男孩的天真举止触动了“公文包”,从而使“公文包”中止了偷窃行为。

(回答“发现了”或“没发现”1分,人物形象1分,说明理由1分,共3分;

只回答“发现了”或“没发现”而没有分析人物且没有说明理由则不得分;

只回答“发现了”或“没发现”和人物形象,没有说明理由得2分。

知识点1

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A、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

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2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

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

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

他走了。

例2:

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

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

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最后一课》中: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例3:

祖国啊,母亲!

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

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

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

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

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

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作用:

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

这张桌子是方的。

知识点3

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课堂练习:

(一)

照夜白

15年前,她丈夫去世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

“还好!

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

”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

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

“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

韩斡照夜白。

我一怔,沉吟道:

“韩斡照夜白?

韩斡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

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做声,慢慢打开手卷,看后确定:

假的!

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

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

“乾隆皇帝也收藏过呢!

我耽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

“抱歉!

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

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

”她低着头问。

“确定!

这是伪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她没再说,站起身,很快地收好那卷画。

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

“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

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到他们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

“我们不怕!

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里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

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斡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

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和爸爸一样,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

”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

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

”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

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到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就知道画是假的。

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我的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1.文章以“照夜白”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4分)

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引起读者兴趣(能吸引读者)。

2.全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母亲,请指出其中两种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动作描写:

“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扶”“滑”两个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得知真相(画是假的)后受到的打击之沉重。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的得意和自豪。

肖像(外貌)描写:

“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通过描写母亲的头发“花白“,从侧面突出了母亲的艰辛。

神态描写:

“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喜滋滋”表现了母亲陶醉(喜悦)的心情。

3.“儿子”为什么觉得假的“照夜白”比真的还真?

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①是父亲留下的念想(遗物);

②凝结着母子的深情;

③是我和母亲的精神支柱。

④寄托了我对父母的怀念。

4.读了这篇小说,你对“儿子”这个形象有怎样的认识?

(1)热爱(孝敬)父母;

(2)体谅母亲(善解人意)(3)为爱用心良苦;

④有奋斗精神。

(二)罗圈腿的小猎狗

曹文轩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

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

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

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

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

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

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

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

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

“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

”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

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涛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

“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

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

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

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

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

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

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

“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

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意林》(少年版)2012年第10期)

1.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猎狗在被别人瞧不起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3分,意思对即可)

2.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挤”这一动作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

“还是”则强调了猎人对小猎狗的忽视。

凸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

3.公狼的出现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公狼的出现”使小猎狗有了展示咱已盼机会,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

(3分,内容2分,写法1分)

4.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请具体阐述。

小猎狗角度:

①面对自己的缺陷,面对他人的嘲笑,内心必须强大。

②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自己的追求。

③不要怕挫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④要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

⑤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猎人(人们)角度:

①不可以貌取人,不要随意轻视一个人。

②要看到别人的努力。

③要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十条猎狗角度:

①不要嘲笑别人。

②不要去轻视一个看似比你弱小的人。

③不要盲从。

(4分,两个角度回答4分,同一个角度回答3点及以上3分,同一个角度回答两点2分,回答一点1分)

(三)

天使儿

凌鼎年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

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

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

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

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

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

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

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

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

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

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

“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

”妻子歉意地说。

“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

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

”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

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

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

有人说:

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

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很入镜。

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商未央比自己取得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

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⑩妻子忍不住说:

“你为什么不解释呢?

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⑩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

“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选自《短小说》2005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第①段介绍葵葵的情况,在行文上制造悬念,为下文写他有突出的绘画天赋,画出令人震撼的作品作铺垫。

B.第⑨段写“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真实地刻画了人们的复杂心态,反映出人性中有美善也有丑恶。

C.本文通过低能儿葵葵的绘画天赋被发现和宣传报道,在娄城引起轰动的故事,呼吁人们要善于发现、培养低能儿的特殊才能。

D.作者在文末才揭示葵葵不是商未央的亲生儿子,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平淡的情节陡然掀起波澜,更能打动读者。

2.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

惊呆:

生动地表现出商未央被震撼的神态,突出画作的感染力。

(2)有人说:

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

公平:

准确地表现出这些人对商未央有个低能儿幸灾乐祸,反映了他们的妒忌(狭隘自私)心理。

3.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1)善良、有爱心:

收养了低能儿葵葵,给他慈父般的关怀。

(2)有宽广的胸怀(有气量):

面对“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等指责,不作辩解。

(3)善于发现的孩子的潜能:

发现画作、拍摄相片、给报社写文章等。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任意两点给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