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793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文档格式.docx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宏伟灰烬侵入瑰宝殿堂

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

同学们,这些词语都认识吗?

哪一小组来试试?

(抽读)

昨天也让大家提前查查文中的词语,现在我要考一考,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分别是什么意思?

谁记得最准,来说一说。

[预设]

①学生知道,先找学生说,再点拨方法

(三)抽读课文,整体感知

看来课前大家预习得非常认真,全篇又读得如何呢?

哪些同学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

同时,其他同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课件出示)

1.注意倾听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在相应位置做上标记。

2.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3.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读,正音。

画句子中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交流结束。

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预设]第一自然段:

概括圆明园的毁灭师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很大。

(板书)

第二自然段:

介绍了圆明园的规模/布局。

第三自然段:

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

第四自然段:

介绍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第五自然段:

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同学们,其实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有一些妙招。

比如说,一般每一段的哪一句话比较重要?

[预设]开头一句和末尾一句。

对,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自然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两段的内容。

你找出来了吗?

[预设]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很好。

那这一句是什么句?

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预设]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承上的是哪一段呢?

启下的又是哪一段?

[预设]承上的:

3段。

启下的:

第4段。

所以第3、4自然段分别写出了圆明园的什么?

[预设]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

(板书:

圆明园建筑宏伟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所以,同学们在概括段落大意是一定要注意过渡句。

同学们,圆明园现在还存在吗?

[预设]不存在。

那看着板书的布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二至四自然段都是属于一部分。

/写的是圆明园的过去。

/圆明园以前的样子,并且很美的样子。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那谁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用更简洁的语言。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非常好,语言简洁,表达得清楚。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交流资料

昨天让大家搜集了清政府软弱的一些资料,大家都搜集了哪些呢?

都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那么圆明园毁灭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呢?

作者又是怎么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又怎样在评价圆明园的毁灭?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三、回顾质疑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上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没有。

为什么要拍卖兽首?

/为什么会出现在法国?

[预设]兽首是圆明园的珍贵历史文物,是被英法联军抢走的。

四、作业

熟读课文,并预习课后练习。

五、板书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应段落。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2.教学重点

  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二、回顾感知

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好,现在我们看着白板:

(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

为什么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此痛心、如此愤怒呢?

[预设]因为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极大。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读。

这损失究竟有多大呢?

作者用了两个什么词来形容?

[预设]不可估量

上节课我们学了“不可估量”什么意思?

[预设]不可以计算,无法估计。

是啊,作者在开篇短短的一句话中,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足见其损失之大。

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作者这么说呢?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追忆它的辉煌。

昔日的辉煌)

1.圆明园的布局

圆明园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呢?

布局)我找一位同学来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着白板,看看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图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画出来。

(课件出示:

请你为老师展示“众星拱月”的布局。

其它的小园应该怎么画呢?

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找学生画图。

[预设]方位不准,不能体现出“众星拱月”的特点。

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

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三面,这就叫“众星拱月”。

众星拱月)

谁是星?

谁是月?

[预设]周围的小园是星,圆明园是月。

所以,众星拱月的意思就是比喻许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2.宏伟的建筑

那我们又来看看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呢?

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第3自然段。

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

(老师提醒:

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课文里一共有几个“有”?

[预设]7个。

指名逐一读出7个“有”。

第一个,圆明园里有——(),……

跟着我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

我读“有”,同学们读景观,准备好了吗?

圆明园中,有(),也有();

有(),也有()。

圆明园中还有(),园中不仅有(),还有()。

配合得非常好。

同学们,从这7个“有”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圆明园里的景观有很多。

那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

(课件出示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图片)这些图片,圆明园里有没有呢?

[预设]有。

你从哪儿判断的,谁能说一说?

那现在一共有8个“有”,让我们带着骄傲的感情齐读这8个“有”。

(课件出示句子)同时思考:

这8个“有”是不是写尽了了圆明园的所有景观呢?

[预设]不是

那得用多少个“有”才能写尽呢?

[预设]很多/数不清/无数个

对,请从第三段找出依据。

[预设]“如”字的部分,只是举例。

/“还有很多景观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里的“很多”。

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句。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西洋景观”在课文中举例了吗?

[预设]没有。

没举例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圆明园景观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看出圆明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多了。

据说园中大大小小的建筑有100多处,而且一步一景,景景迷人,同学们,想看看这些美景吗?

[预设]想。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一起去目睹圆明园的辉煌。

(课件出示,配乐。

边配乐边解说。

)此刻,你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人热闹非凡的景象。

/各种各样的建筑,很宏伟。

/听到了流水的潺潺声,泉水四溅的声音。

那你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感受呢?

(接着配乐)

[预设]我感觉是一种享受。

/犹如人间仙境。

/像梦幻一般。

师:

是啊,漫步园内,起!

漫步园内……幻想的境界里。

生齐读。

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句话,读出对圆明园的惊叹与享受。

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

3.珍贵的历史文物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什么?

[预设]: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这个自然段是根据什么结构来写的?

谁看出来了举手告诉我。

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

在这个自然段中,一共有三句话,我们来看最后一句:

“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是不是一个总结句呢?

[预设]是。

所以它是——(总分总)结构。

第一句话,它除了是总起句,在上节课我们还说了它是一个什么句子?

[预设]过渡句。

那具体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

齐读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1)

我们可不可以将第二句话变成这样的呢?

(课件出示2:

有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预设]不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呢?

有无“上自”、“下至”有什么区别?

我们先来看一些奇珍异宝。

(引导:

先出示先秦时代和唐宋元明清的一些图片。

仅仅是这些吗?

再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这些也是圆明园中的宝贝,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了“上自”、“下至”加以概括。

这说明——)

[预设]学生反映不出来,则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加以提示;

学生反映得出来,则直接呈现别的朝代的图片,作补充说明。

这说明“上自”、“下至”的意思是——(从上到下),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从未间断。

那说明圆明园收藏的文物——?

[预设]多/全面/数不(),应有()

难怪,在这一段的末尾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预设]博物馆、艺术馆。

博物馆、艺术馆)

这么美、这么大,又有这么多奇珍异宝的园林,面对这一人间奇迹,你的心里一定会升腾起一种情感,那就是:

无比的——(骄傲、自豪。

)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瑰宝精华)

但是这些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最后却都被陈列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里。

为什么?

[预设]被烧了/被抢了/被英法联军抢了/被毁灭了。

被毁灭)

【设计意图】:

巩固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运用图片形式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熏陶,同时体会语言的概括力与准确性。

4.感受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先齐读:

(生读)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恨/很愤怒、很伤心、很难过……

你觉得恨,是因为?

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预设]它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还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课件出示)

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些句子,老师想把它改一改,你们看改成这样可以吗?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进入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就拿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破坏。

[预设]不行。

为什么不行?

[预设]通过分析“闯进”“掠”“毁”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到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通过分析“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让学生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残暴、贪婪、为所欲为。

侵略者的这种行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行为?

他们就是一群:

[预设]土匪、盗贼、混蛋、强盗……

对,强盗。

这些都是强盗的所作所为啊。

“夺人之美为己有”也就罢了,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怎么样?

[预设]火烧圆明园。

是啊,他们还放火烧毁圆明园。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惨不忍睹的场景。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情感。

看了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将你的感受融入到这段文字的朗读中。

1860年……)

[预设]声音特别大的读。

老师适当作朗读指导。

什么都没有了,(擦掉板书,让园景图片消失,出示废墟图片。

)曾经让人美得心醉的圆明园,在一场掠夺和大火之后,毁得让人心碎。

那么你们认为是谁造成了如此的惨况呢?

[预设]英法联军、清政府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课件出示,配乐)

生自由发言。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弱则被欺负,落后就要挨打。

为了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记住:

(课件展示: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并板书)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到这里,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的?

(辉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预设]突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大/衬托手法

通过写圆明园的辉煌来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前有,现在没有了,所以你的感受会更加的?

(强烈),对这些侵略者也会更加的?

(仇恨、痛恨)

同学们,只有有,才能体会没有的痛苦,而最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是最令人愤慨的。

所以,作者在安排材料的时候,匠心独运,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更能激发起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四、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见第三环节末尾。

五、作业

同学们,圆明园已经毁灭,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吗?

将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写成200字的短文。

六、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

闯进、掠、毁、

凡是、统统、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