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811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有一个梦想-公开课教案Word下载.docx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梦想,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二、作者简介 

马丁·

路德·

金(1929~1968)美国民权领袖、牧师,奉行“非暴力抵抗”的宗旨,主张以恩报怨、以爱报恨。

“仇恨产生仇恨,暴力产生暴力”我们要用爱的力量,去对付恨的势力,我们的目标,绝不是击败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们要赢得他们的友谊和理解。

他一生三次被捕,三次遭刺杀,但始终不改初衷。

1963年8月28日,他组织了华盛顿特区25万黑人游行集会,要求实现种族平等。

在林肯广场,马丁·

金发表了即兴演讲,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

1964年马丁·

金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4月4日,马丁·

金在旅馆阳台上遭刺客枪杀。

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第三个星期一(马丁·

金诞辰是1月15日)定为马丁·

金全国纪念日。

1987年起,马丁·

金的诞辰亦成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二、(引导学生看题目:

关键词是什么?

)——梦想

师:

围绕“梦想”,文章写了哪三部分内容?

生:

梦想是什么?

/为什么有此梦想?

/如何实现梦想?

全文直接描述梦想的段落在哪里?

从第几节到第几节?

(17到文末)

正面描述梦想的段落只占文章篇幅的二分之一,那么前面的16段作用又何在?

(情感上的铺垫。

有了这些铺垫,才会使后面正面描述梦想的地方尤为感人,尤为产生共鸣。

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从“情感”作为切入点,来体会这篇演讲词的感染力及作者的感情变化。

(板书:

品味情感)

作者的构思是怎样的?

(以“梦想”为中心词概括各部分要点) 

(1)为什么必须实现梦想?

(1~6段) 

明确:

交代这次游行集会的原因及目的。

(美国政府的承诺──黑人生活的现状──讨还公道──维护美国稳定) 

(2) 

怎样实现梦想?

(7~16段) 

斗争方式:

非暴力抵抗;

斗争策略:

团结白人,长期坚持;

斗争态度:

坚决彻底,毫不退缩。

(3) 

文章最后讲什么?

(17~32段) 

表明心中的梦想,展望斗争的前途(梦想是什么) 

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有什么内涵?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 

社会拥有正义和自由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黑人和白人和睦相处 

→黑人争得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 

2.作者在演讲中为什么要把“梦想是什么”放最后说?

(1)引人思索、抽丝剥茧、环环相扣(严密逻辑性) 

(2)令人振奋、激发斗志、振聋发聩(强烈的鼓动性) 

(3)美国梦想、影响深刻、坚定信念(鲜明的思想性)

三、听读课文片段,感受课文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通过刚才的演讲视频,我们一起回顾了当年那个难忘的历史镜头。

同学们听了之后感觉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有什么效果?

(生:

慷慨激昂、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

是的,但凡成功的演讲词,之所以感人肺腑,就是因为它首先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推荐你最喜欢的一段或若干段,以先朗读后评说的方式,体会并说说你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点击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四、品读文本,体悟作者变化的情感。

一)、痛苦之情:

品读第2段。

感情:

痛苦/愤怒。

你从哪几句特别能看出他的愤怒和痛苦?

(见课本划波浪线处)

她的朗读中的确是体现出了一种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的悲惨现状。

补充幻灯片:

当时黑人的生活场景(幻灯片展示)。

找同学说说观后感。

刚才她读出了这样的痛苦,读出了这样的不平,但是味道却不够浓。

大家看一下,尤其第二段,除了她特别提到的三处比喻(镣铐、枷锁、孤岛)修饰黑人的生活状况外,还用到什么修辞?

------排比使得演讲者的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痛苦/愤怒)

二)、急切之情:

再品第2段。

我们再来看一下2段,除了比喻,还有排比,作者为什么还反复强调一百年后?

——除了与第一段中“100年前”历史形成呼应,还有在情感上体现出渴望自由时的急切和渴望?

------一个世纪漫长的等待是一场煎熬,体现出作者心中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焦灼和急切!

对自由的急切渴望(板书:

急切)。

让别的学生再读该段,提醒注意关键词要读出重音(三处“一百年后”),排比句要读出气势,既要表达痛苦感情,还要表达对自由急切的渴望之情。

三)、愤怒/不平/反抗之情:

品读10——14段。

找一生读。

如出堂之弹,如江海决堤,如大浪淘沙,如急风扫云,他将马丁路德金的愤怒诠释得很好。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感情?

愤怒/不平/反抗。

生命权、居住权、选举权,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权利,可竟然遭受质问:

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言下之意:

你们黑人怎么这么贪得无厌?

听到这样的话怎么会不愤怒呢?

不平/反抗)

很好!

我们再稍加分析:

“我们之所以绝不会满足,是因为我们的生存权—居住权—政治权受到侵犯(递进),所以这几段在感情上应渐次加强,而不该平分秋色,必须读出递进的层次,并且这种渐强的语气主要体现在四处“我们就绝不会满足”上,给两分钟时间练习后,再次找生朗读。

他读得铿镪有力,掷地有声,真正把那种愤怒的情感读出来了。

四)、理智、冷静之情:

品读7—8段

找一女生读------理智、冷静。

的确,有时候以暴制暴只能使暴力升级,当你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早晚会产生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

放眼国际,巴以冲实几十年来一直无法解决,近几年愈演愈烈,甚至采用人体炸弹,以暴易暴,导致的只能是双方更大的牺牲。

板书:

理智/冷静)。

五)、坚忍之情:

品读第15段。

坚忍。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以她特有感性的声音,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我们的心灵。

如果当时她在场,黑人们一定会觉得非常有鼓舞力。

坚忍)

六)、爱国之情:

品6、17、26段。

根据历史教科书,我们知道马丁路德金主张非暴力斗争,首先源于他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但我想让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除了马丁·

金是个基督教徒外,你能从全文中勾划出他提出非暴力主张的深层原因吗?

见课文爱国①②③。

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爱国情怀,才会驱使他得出一个理智的斗争方式。

这个斗争方式不单单是因为他是一个基督教徒,或者说他是一个非暴力主张的信奉者,更重要的是他深深爱着的不仅仅是黑人自己的权益,而是整个美国的自由与和平。

总结板书:

刚才从同学们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我们亦感受到马丁路德金抑扬顿挫的感情变化。

他扬的是痛苦、急切、愤怒,抑的是理智、坚忍。

当他回首黑人悲惨遭遇时,他痛苦,他急切,他愤怒,以一种赤诚真挚的情感打动着我们;

而作为一名领导者,在引领黑人争取平等权利时,又能以理智的思想赢取更多人的支持。

这种理智超越肤色、超越地域、超越种族,全部起源于心底浓浓的爱国深情。

这种深情如高山之巍峨,如大海之博大,如天空之辽阔,是一种令人敬仰的大爱。

这种大爱最终汇聚成他最磅礴厚重的梦想,下面一起来看文章的17至文末部分。

五、品读17——文末。

1、紧扣文本找关键词概述“梦想”的具体内容?

2、学生以接读的方式诵读18—21段。

读毕:

我们不是马丁·

金,无法复制出他当时演讲的激情和气势,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敢读、想读,一定也可以产生情感共鸣,积极参与就是收获。

六、1963年的这篇演讲词使马丁路德金成为当年《时代周刊》的年代人物,同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促使第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为违法。

2013年《我有一个梦想》发表50周年,奥巴马为此发表“让自由之声响彻”的演讲。

它是一篇不只风靡当时,而且对后世犹有深远影响的一篇名家演说。

请从多方面探讨此篇演讲辞的魅力何在?

(答案略)

师:

1、文学性:

1)、恰当的比喻:

“灯塔”、“黎明”、“孤岛”、“空头支票”等等,将一些抽象、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描述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既富于无穷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令人难忘,回味久远。

2)、壮丽的排比:

情感充沛,气势磅礴,遒劲有力,文采斐然,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3)、强烈的对比:

“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孤岛”,“对自由的渴望”和“敌对和仇恨之杯”、“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两两对比,强烈反差,爱憎分明。

2、针对性:

三个受众:

黑人、白人和美国政府。

1)、黑人:

号召黑人团结起来,演讲词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

2)、白人:

真情实感,触动白人的内心,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支持,争取同盟军。

3)、美国政府:

既是威慑,更是推心置腹。

以暴制暴有时只能换来更大的流血!

没有哪一个政府乐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乱作一团,充满流血死亡。

(可列举仅1968年的一次黑人抗暴斗争就席卷包括华盛顿在内的168个城市事实)。

3、逻辑性:

一篇好的演讲词缺不了清晰的脉络,谨严的结构。

这篇文章按照为什么有这个梦想、如何实现梦想、梦想是什么的顺序,如铁链相接,环环相扣。

问题导引:

一般人如果写梦想,会把“梦想是什么”部分放在前面,作者为何反弹琵琶?

强调现状的残酷性,斗争的合法性,行动的紧迫性、坚决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

正是基于这篇演讲辞的巨大魅力,诺贝尔基金会评选出马丁路德金、爱因斯坦、特蕾莎修女齐名,成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

那么曾经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实现了吗?

七、这个梦想现在实现了吗?

(展示幻灯片:

特雷文.马丁事件等种族歧视事件)

小结:

马丁路德金以他博爱的心灵,以他耶酥受难者形象的自我奉献与牺牲,赢得了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空前提高。

但是放眼现在的美国的黑人种族,贫穷依旧,歧视依旧,流血死亡依旧,面对这些我们能做什么呢?

同学们,肤色有国界,但是公平公正是无国界的,任何地方的不公平不公正都是对其他地方公平公正的威胁。

若是让不公平不公正理所当然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它的侵害。

人人生而平等,这是真理,是人性的光辉之美,追求公平公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维护公平公正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所以,让我们用一首小诗衷心的为黑人同胞们祈祷,祈祷未来的一日,他们能真正实现平等、自由、和平。

八、拓展训练(写梦想、说梦想)师:

现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仅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

人类从婴儿时期成长到现在,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实现,有的似乎还很遥远,但梦想的美好让我们执著追求。

同学们,现在我想听你诉说,诉说你的梦想。

要求:

1.仿18~21段以“我有一个梦想”或“我梦想有一天”开头。

2.注意结合本文演讲辞的特点(如排比、比喻等修辞的运用)(学生展示写好的梦想,生点评,师小结)

、师:

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梦有多大,未来就有多大。

英国著名女作家伏尼契说: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我相信同学们也有自己崇高的理想。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写一段排比句,或者几个排比段,不少于三个,来说说我们自己的梦想。

(PPT展示“看谁写得棒”)

PPT展示句式模式:

我梦想有一天,……。

……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过一会我们再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组在这个“写”的环节中表现更优秀?

2、生写自己的梦想,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交流自己的梦想。

PPT展示教师的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学生每天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必修作业,白天快快乐乐地锻炼一小时,晚上安安稳稳睡足八小时。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学校不再只是以分数论优劣,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做我们想做应该做的事。

我梦想有一天,带着我的学生来到那巍峨的峰巅,迎着和煦的春风,共同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

我梦想有一天,带着我的学生来到那浩瀚的江海,教他们游泳,与风浪共舞,一起体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

我梦想有一天,带着我的学生来到那辽阔的草原,跃马扬鞭,一起抒发“胯下才骑千里马,心中便起万山情”的豪情。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学生能有时间来读圣贤诗书,享翰墨飘香,赏经典琴韵,观春花秋月,悟世事人生,让你们的青春焕发出别样的激情。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学生能用你们的语言和文章,一扫尘世的浊气,将人间正气弘扬。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学生能独自走向社会,在世俗的风雨之中,摸爬滚打,愈挫愈勇,成为一个个能文能武的英雄。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学生,乃至全中国的学生将来成为祖国的主人时,能够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大展身手,建功立业,造福社会,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由衷的赞美!

最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树立崇高的梦想,创造人生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