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852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6."

520HBW10/1000/30"

的含义是?

7.三种硬度的测量标准有何不同?

 

铁碳相图部分

1.纯铁的同素异构体有()、()、()。

2.共晶反应的方程式是()。

3.共析反应的方程式是()。

4.包晶反应的方程式是()。

5.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碳含量分界点是()。

6.亚共晶白口铁和过共晶白口铁的碳含量分界点是()。

7.奥氏体最大含碳量为()。

8.铁素体最大含碳量为()。

1.实际讨论的铁碳相图的含碳量范围是0.0008~6.69%。

2.莱氏体的物相包括α-Fe和Fe3C。

3.珠光体的物相包括α-Fe和Fe3C。

4.初生奥氏体存在于过共析钢中。

5.珠光体的组织特征是平行线状黑白交替的铁素体和渗碳体。

6.板条状渗碳体出现在过共晶白口铁中。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铁素体?

它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奥氏体?

3.什么是渗碳体?

四、计算题

根据铁碳相图计算含碳量为0.5%,0.77%,1.2%,2.11%,3%,4.3%,5%的常温下各组织的含量?

各物相的含量?

热处理部分

1.普通热处理有四种,分别是:

()、()、()、()。

2.冷却的方式分两大类,即()和()。

3.连续冷却的方式有多种,比如:

()、()、()和()。

4.共析碳钢TTT曲线中,高温转变区转变终止产物为(),中温转变区转变终止产物为(),低温转变区转变终止产物为()。

5.珠光体型组织根据片层厚薄不同,可以分为()、()、()。

6.上贝氏体的形态为()。

7.下贝氏体的形态为()。

8.马氏体分为()和(),又称为()和()。

9.热处理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种,预备热处理有()、(),最终热处理有()、()。

1.根据片层厚度由厚到薄排列顺序为:

珠光体>

索氏体>

托氏体。

()

2.上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的强化组织之一。

3.马氏体中碳含量小于0.2%时,组织为板条马氏体。

1.什么是热处理?

2.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过冷奥氏体?

4.什么是孕育期?

5.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的组织形态特征分别是什么?

6.马氏体转变的特点有哪些?

7.什么是退火?

退火的目的是什么?

8.什么是正火?

9.什么是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10.什么是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么?

11.为什么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c1+30-50℃?

12.淬透性的定义是什么?

13.淬硬性的定义是什么?

铸造部分

1.合金流动性差,浇注时铸件容易产生()和()的缺陷。

2.在铸件的凝固过程中,铸件的凝固方式有()和中间凝固以及()三种方式。

3.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若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减的容积得不到补足,则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一些空洞。

按照空洞的大小和分布,可将其分为()和()两类。

4.要使缩孔进入冒口,就要实现()凝固的原则,使冒口()凝固。

5.铸件热裂的特征是裂纹短,缝隙宽,形状(),缝内呈()色。

6.铸件由于壁厚不同,冷却速度不同,收缩不同,所以容易产生内应力,通常室温下厚壁受()应力,而薄壁受()应力。

7.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易使铸件产生()缺陷,防止此缺陷的工艺方法是实现()凝固。

8.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是:

()和()。

9.灰口铸铁和可锻铸铁以及球墨铸铁三种铸铁在强度相同的前提下,塑性和韧性最好的是()铸铁,次之是可锻铸铁,最差的是()铸铁。

10.可锻铸铁的制取方法是,先浇注成()铸铁件,然后进行长时间的()。

11.KTH300—06是()铸铁,其石墨形态为()。

12.QT400—17是()铸铁,其石墨形态为球状,“400”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400MPa,“17”表示()。

13.手工整模造型的特点是分形面选在零件的(),模样做成整体,不但造型过程简单,而且铸件不产生()等缺陷。

14.普通车床床身毛坯铸造浇注时,导轨面应该朝(),钳工用工作台浇注时其大平面应该朝()。

15.型心头可分为()和()两大类。

16.下列铸件在批量生产时,最合适的铸造方法是:

大口径铸铁污水管用()铸造;

汽车用铝合金活塞用()铸造。

17.离心铸造必须在离心铸造机上进行,根据铸型旋转轴空间位置的不同,离心铸造机可分为()和()两大类。

1.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因此,为了防止浇不足缺陷,浇注温度越高越好。

2.合金的铸造性能是一种机械性能。

3.HT200,ZG45,ZCuSn5Zn5Pb5,QT600—03等几种材料中,铸造性能最好的是HT200。

4.铸件在凝固收缩阶段受阻时,会在铸件内部产生内应力。

5.铸造合金的液态收缩使铸件产生应力和变形。

6.收缩是合金的物理本性,对正常浇注温度下已定成分的合金,其收缩是不可避免的,收缩的体积也是不能改变的,因此,铸件的缩孔是不可避免的。

7.与灰口铸铁相比,铸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铸造性能。

8.化学成分是影响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唯一因素。

9.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愈大,合金的铸造性能愈好。

10.合金的固态收缩使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

11.铸件由于壁厚不同,冷却速度不同,收缩不同,所以容易产生内应力,通常室温下厚壁受拉应力;

而薄壁受压应力。

12.在保证铸型充满的前提下,生产中广泛采用高温出炉,低温浇注的生产工艺。

13.灰口铸铁的强度随着截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14.孕育铸铁件上厚大截面的性能比较均匀。

15.铸铁中的石墨呈片状时,在石墨片的尖角处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铸铁的抗拉强度低、韧性几乎为零。

16.由于铸造生产的发展,砂型铸造将逐步被特种铸造方法所取代。

17.可锻铸铁是适合生产形状复杂经受振动的厚壁铸件。

18.特种铸造在特种条件下具有先进性,但不能完全代替砂型铸造。

19.对铸件需要切削加工的重要表面铸造时应朝上放置。

1.合金的流动性差会使铸件产生下列何种铸造缺陷()

A.偏析B.冷隔C.应力D.变形

2.下列零件中最适合用灰口铸铁制造的是()

A.汽车活塞B.轧辊C.压力机曲轴D.车床床身

3.被广泛用来制造机床床身.机器底座的灰口铸铁因为有良好的()

A.低的缺口敏感性B.切削加工性C.减振性D.耐磨性

4.设计薄壁铸件有“最小壁厚”的规定,主要根据是()

A.合金的流动性B.合金的收缩性C.合金的抗裂性D.合金的吸气性

5.常用的铸造合金中流动性最好的是()

A.可锻铸铁B.灰口铸铁C.球墨铸铁D.白口铸铁

6.常用鑄造合金中收缩性最小的是()

A.灰口铸铁B.可锻铸铁C.球墨铸铁D.铸钢

7.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流动性最好的合金是()

A.共晶合金成分B.亚共晶合金成分

C.过共晶合金成分D.结晶间隔宽的合金

8.不同的铸造合金,其最小壁厚的规定不同,主要是根据合金的()A.流动性B.收缩性C.吸气性D.氧化性

9.以下牌号的铸造合金中,σb最高的是()

A.HT150B.QT500—07C.KTH300—06D.KTZ450—06

10.用HT150生产一壁厚不均匀的铸件,该铸件在()的强度与牌号中的强度值近似。

A.壁厚10mm左右B.壁厚30mm左右C.壁厚50mm左右D.任意地方

11.可代替铸钢的铸铁有()

A.孕育铸铁B.球墨铸铁C.白口铸铁D.灰口铸铁

12.兵马俑铜车马的驮手铜像,按真人1/10的尺寸进行缩小复制,最合适的铸造方法是()

A.砂型铸造B.金属型铸造C.熔摸铸造D.压力铸造

13.生产普通车床床身应采用()

A.熔模铸造B.砂型铸造C.压力铸造D.低压铸造

14.设计铸件结构时其分型面尽量选择()

A.对称平面B.曲面C.最大截面D.最小平面

15.目前砂型铸造方法应用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过程简单B.适应性广C.铸件机械性能好D.生产率低

16.大量生产铝合金照相机壳,应采用的制造方法是()

A.金属型铸造成形B.压力铸造成形

C.冲压拉深成形D.冲压焊接成形

17.生产内腔形状复杂的钢件,毛坯的加工方法用()

A.焊接B.铸造C.锻造D.冲压

18.为了提高铸铁件的强度,在不改变壁厚的情况下,常采用的措施是()

A.增设拔模斜度B.增设铸造圆角

C.增设加强筋或改变截面形状D.改变壁薄厚过渡

19.灰口铸铁壁越厚,其强度越低,这主要是由于壁越厚铸件易产生缩孔、缩松,同时由于()

A.晶粒粗大B.气孔越大C.冷隔越严重D.浇不足越厉害

20.大量生产气轮机叶片应采用的铸造方法是()

A.熔模铸造B.金属型铸造C.压力铸造D.砂型铸造

1.下列铸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在原图上进行修改或另画出合理图形。

2.如图所示轧钢机导轮铸钢零件,铸造中出现缩孔,试分析原因;

并说明采取的防止措施。

3.大批量生产下图所示灰铸铁零件,铸造毛坯要求不使用型芯和活块,采用两箱造型,请修改此零件结构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并重新画出修改后的零件图,标出分型面和浇注位置。

焊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焊接

2、熔化焊

3、压力焊

4、钎焊

5、焊接接头

6、焊接热影响区(HAZ)

7、焊接坡口

8、焊接性

二、简答或论述

1、焊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与其他连接工艺(例如铆接或螺纹连接)有何优势和缺点?

2、主要的焊接方法有哪些?

具体要求有何不同?

3、常规的熔焊接头可以分为几个区?

为什么说焊接接头是一个组织及力学性能不均匀体?

4、绘图示意说明常见的焊接接头及焊接坡口的型式

5、焊条电弧焊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6、埋弧焊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7、钨极氩弧焊的原理、特点及适用场合

8、CO2气体保护焊的原理、特点、适用场合

9、简述焊接中所用的焊条、焊丝、焊剂及氩气、CO2的主要作用

10、电子束焊和激光焊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1、什么是焊接电弧,焊接电弧可以分为那几个区域,温度分布有何特点?

12、什么是熔滴过渡,一般分为哪几种形式?

13、电阻焊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类,其基本原理和适用场合是什么?

14、什么是摩擦焊?

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15、钎焊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6、焊接热过程有何特点?

17、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的形成及其对焊接接头的影响

18、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危害?

有哪些消除或防止措施?

19、防止焊接结构脆性断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0、影响材料的焊接性的因素有哪些?

评价材料的焊接性有哪些方法?

21、试比较一下低碳钢与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性的不同

22、焊接结构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包括哪些?

三、分析题

1、如图所示低压容器,材料为20钢,板厚为15mm,小批量生产,试为焊缝A、B、C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并简要说明选择理由。

2、分析下图中所示焊接结构哪组合理,并说明理由。

锻造部分

一、填空题

1.金属的加工硬化是指塑性变形后其机械性能中强度和硬度(),而塑性和韧性()的现象。

2.金属经塑性变形后,强度升高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它可以通过()方法消除。

3.金属产生加工硬化后的回复温度T回=()T熔(金属熔化的绝对温度);

再结晶温度T再=()T熔。

4.锻造时对金属加热的目的是()和()。

5.45钢合理的锻造温度范围是(),在此温度区间,该钢的组织主要是()。

6.碳钢随含碳量增加,其锻压性能变(),高碳钢的始锻温度比低碳钢的始锻温度()。

7.衡量金属可锻性的两个指标是()和()。

8.影响金属可锻性的因素归纳起来有()和()两大方面。

9.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三个方向承受的()数目越多,则金属的塑性越好,()的数目越多,则金属的塑性越差。

10.锤上模锻的终锻模膛设飞边槽的作用是()和()以及保护模膛等。

11.模锻件的分模面即上下模在锻件上的(),为了便于模锻件从模膛中取出,锻件沿锤击方向的表面要有一定的()。

12.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可分为()和()两大类。

13.板料落料时,凹模的尺寸()落料件的尺寸,而凸模的尺寸小于落料件的尺寸;

板料冲孔时,凸模的尺寸()孔的尺寸,而凹模的尺寸大于孔的尺寸。

14.板料拉深时拉深系数m愈小,板料的变形量愈(),故多次拉深时,m应愈取愈()。

15.为使弯曲后角度准确,设计板料弯曲模时考虑到()现象,应使模具的角度比需要的角度()。

16.板料弯曲时,弯曲线应()纤维组织,弯曲方向应()纤维组织。

17.板料冲压基本工序冲孔和落料是属于()工序;

而拉深和弯曲则属于()工序。

18.按照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和凸模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挤压可分为()、()、()和()。

19、锻造前金属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降低(),并使()均匀。

1.滑移是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2.变形金属经再结晶后不仅可以改变晶粒形状,而且可以改变晶体结构。

3.钨的熔点为3380℃,当钨在1200℃变形时,属于冷变形。

4.金属存在纤维组织时,沿纤维方向较垂直纎维方向具有较高的强度,较低的塑性。

5.锻造纤维组织的稳定性很高,故只能用热处理的方法加以消除。

6.金属材料凡在加热条件下的加工变形称为热变形,而在室温下的加工变形称为冷变形。

7.钢料经冷变形后产生加工硬化而提高强度,钢锭经锻造热变形后因无加工硬化,故机械性能没有改善。

8.自由锻不但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锻造形状简单的锻件,而且是锻造中型锻件唯一的方法。

9.模型锻造比自由锻造有许多优点,所以模锻生产适合于小型锻件的大批大量生产。

10.胎膜锻造比自由锻造提高了质量和生产率,故适用于大件,大批量的生产。

11.带孔的锻件在空气锤上自由锻造时,孔中都要预留有冲孔连皮,而于锻后冲去。

12.自由锻造可以锻造内腔形状复杂的锻件。

13.锤上模锻可以直接锻出有通孔的锻件。

14.自由锻件上不应设计出锥体或斜面的结构,也不应设计出加强筋,凸台,工字型截面或空间曲线型截面,这些结构难以用自由锻方法获得。

15.锤上模锻时,终锻模膛必须要有飞边槽。

16.锻造时,对坯料加热的目的是提高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所以,加热温度越高越好。

17.制定锻件图时,添加敷料是为了便于切削加工。

18.曲柄压力机上的模锻不能进行拔长.滚压等制坯工序

19.在空气锤上自由锻造有孔的锻件时,都不能锻出通孔,而必须留有冲孔连皮,待锻后冲去。

20.板料冲压的弯曲变形,其弯曲的半径越大,则变形程度越大。

选择题

1.钢料锻前加热必须避免()

A.氧化皮B.热应力C.过烧D.脱碳

2.锻件坯料加热时产生的过热现象主要指()

A.晶界形成氧化层B.晶界杂质熔化

C.晶粒急剧变粗D.晶粒细化

3.滑移总是沿着()晶面和晶向进行。

A.与外力成45度的B.密排C.非密排D.任意的

4.设计零件时的最大工作切应力方向最好与钢料纤维组织方向成()A.0度B.30度C.45度D.90度

5.金属经过冷变形后,有()现象。

A.加工硬化B.回复C.再结晶D.晶粒长大

6.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A.再结晶退火B.去应力退火C.完全退火D.球化退火

7.为了提高锻件的承载能力,应该()

A.用热处理方法消除纤维组织B.使工作时的正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C.使工作时的切应力与纤维方向一致

D.使工作时的正应力与纤维方向一致

8.冷变形强化现象是指金属冷变形后()

A.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提高B.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C.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D.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下降

9.起重用10吨的吊钩,最合适的材料和生产方法是()

A.ZG35铸造而成B.35钢锻造而成

C.QT420-10铸造而成D.35钢钢板切割而成

10.锻件拔长时的锻造比Y总是()

A.=1B.>

1C.<

1D.无所谓

11.胎膜锻造是在()设备上使用胎膜生产模锻件的工艺方法。

A.自由锻锤B.模锻锤C.曲柄压力机D.平锻机

12.生产500Kg以上的锻件毛坯,应采用()

A.模型锻造B.胎膜锻造C.机器自由锻造D.手工自由锻造

13.自由锻锻件上不应设计出()

A.平面B.消除空间曲线结构C.圆柱面D.加强筋

14.绘制模型锻件图时与绘制自由锻件图时考虑的不同因素有()A.敷料B.分型面C.锻件公差D.锻件加工余量

15.板料冲压拉深时,拉深系数m总是()

A.>

1B.=1C.=0D.<

1

16.拉深系数(m)是衡量拉深变形程度的指标,当变形程度愈大,则()

A.m愈大B.m=0.5C.m>

0.5D.m愈小

17.大批量生产小锻件应采用()

A.胎膜锻造B.模型锻造

C.手工自由锻造D.机器自由锻造

18.拉深时凸模和凹模之间的单面间隙Z与板厚度S应是()

AZ<

SB.Z>

SC.Z=SD无所谓

19.利用模具使平板坯料变成开口空心杯状零件的工序叫做()

A.拉深B.弯曲C.翻边D.成型

问答题

1.题图所示钢制拖钩,可采用下列方法制造:

(1)铸造

(2)锻造3)板料切割

试问何种方法制得拖钩其拖重能力最大?

为什么?

2.冲压下图所示桶形件,所用条料为宽105mm,厚1mm的低碳钢板,按先后顺序指出需要哪些冲压基本工序?

如果拉深1次完成,请计算拉深系数。

3.如图所示零件为2mm厚的低碳钢板冲压件,试写出该件的冲压工序,并绘出相应的工序简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