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876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2.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

(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领悟“道”

1.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

(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

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2.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

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3.读书释疑:

(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

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3)汇报交流:

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

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1、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uguī 

shātān 

zhēn 

chá

 

qǐ 

( 

)( 

 

)( 

oxiǎo 

nzhù

chè

dǐyú

chǔn 

)( 

)()()

fǎn 

huí

hǎi 

ōu 

bǔ 

jiù

chuǎnxūxū 

zi

( 

) 

2、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摊( 

潮( 

琢( 

遇( 

  滩( 

嘲( 

啄( 

愚( 

  犯( 

殴( 

于( 

砌( 

返( 

欧( 

吁( 

彻( 

第二课时

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根据课文叙述的顺序,探究课文。

二、依次探究,理解内容。

1、探究1-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理解内容。

(3)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探究自然段。

(1)开火车读自然段。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拓展,内化“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1.拓展阅读。

2.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六、作业

一、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1、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向海边奔去。

  ⑴句中的动词是______

  ⑵向导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 

)不会收到伤害。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⑵向导此时的心情怎样?

从哪个词可以读出来?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

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板书: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

讲近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

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

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

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

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一、读拼音,写词语。

suí

xīnsuǒyù

olá

nní

shāqīnshí

()()()()

jué

kǒukāikěnsēnlí

nmè

nɡxiǎnɡ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蓝(  )(  )近(  )(  ) 苦(  )(  )

篮(  )(  )进(  )(  ) 若(  )(  )

后( )( )尤(  )( )  段(  )(  )

候( )( )由(  )( )  断(  )(  )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

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

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

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一)、照样子,缩写句子。

例:

深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

太阳发出亮光。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流向远方。

3、绿色的植物遭到严重破坏。

4、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合理的方案。

(二)、句式改换。

1.像这样一条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改为陈述句:

2.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12吨黄沙到下游。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11、蝙蝠和雷达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

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

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布置

一、我能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biānfú

bǔzhuōjiēkāimǐnruì

()()()()

kāiyí

ngguāngpí

ngzhà

ngà

iwù

ngdāng

()()()()

二、我能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偏()幅()哺()饿()

 蝙()蝠()捕()蛾()

 僻()挡()蝎()营()

 避()铛()揭()萤()

三、我能读一读,把黑体字换成同义词。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2.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

()

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 

1.认识个生字,正确书写16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说说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第三课时

探究飞机飞行的原理与蝙蝠夜间飞行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兴趣。

一、复习巩固

1、听写部分生字词。

2、试述第1-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新知

学习4-8自然段。

1、默读4-8自然段。

课文是怎样一步步揭示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2、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自渎情况。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4、齐读第6自然段。

5、指名读第7自然段。

6、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

2、总结。

3、学完全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课堂小结及作业

一、我能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造句。

A即使……也B一边……一边C……所以……D…….无论…….

1.夜里,蝙蝠()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2.()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3.他()飞,()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4.驾驶员从雷达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二、我能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装雷达的夜航飞机蝙蝠的嘴

雷达的天线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无线电波夜间飞行的蝙蝠

教学反思

12、大自然的启示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生字卡,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1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

(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二、自主学习

1.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

1.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2.进行综合性课外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五、总结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六、作业布置

一、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遭殃(yānɡyà

nɡ)扫帚(zouzhou)土壤(rǎnrǎnɡ)腐烂(fǔfù

)关键(jià

njiǎn)机翼(jì

)简略(nü

è

)鲸鱼(jīnɡjì

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栖()从()攻()末()形()

晒()丛()功()未()型()

三、连线。

砍光原理异想天开的飞机

除尽灌木机毁人亡的地方

增强杂草轻而易举地命令

捕食肥力动物栖息的惨祸

研究害虫性能优良的超过

四、选词填空。

保持支持坚持

1.我们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虽然他生病了,可他仍然()每天按时上学。

3.谁的意见正确,我就()谁。

咬吃钻锄毁砍飞

4.林务官把灌木丛()了,把野草()了,鸟儿()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

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树叶,()树根,()树心。

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了。

语文园地三

1、熟读词语,写词语,听写词语,纠正词语。

2、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3、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4、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5、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5课时

词语盘点

学习词语盘点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分组读词语。

4、指名读词语。

5、听写词语。

6、纠正写错的词语。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

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习作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

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

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