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韶关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下半年韶关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韶关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B、网络依赖
C、强迫症
D、情感障碍
【答案】A
5、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最终决定在于()。
A、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期望
B、社会舆论的导向
C、教师的选择和行为能力
D、领导的决策和要求
6、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行政处罚种类的是()。
A、警告
B、罚款
C、拘役
D、撤销教师资格
7、一边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反而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
这种情况反映了师生伦理关系中哪一方面受到了影响()。
A、传统思想和师生个性的特点
B、师生之间相互的认知度
C、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
D、师生交往的时空、性别等因素
8、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
A、广泛性
B、普适性
C、职业性
D、普遍性
9、根据比格斯的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类型:
工具性动机、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分别对应于哪三种学习策略?
()
A、再认策略、意义策略和组织策略
B、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再认策略
C、再认策略、组织策略和意义策略
D、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目标策略
10、教师的幸福理应是一种()。
A、低层次的幸福
B、中层次的幸福
C、高层次的幸福
D、理想层次的幸福
11、教学工作的基础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布置与批改
12、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是()。
A、竞争对手
B、互为对立
C、命运共同体
D、相互排斥
13、墨守成规的契约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中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14、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
A、教师的尊重与被尊重的矛盾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C、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的矛盾
D、师生之间的民主与不民主的矛盾
15、本科教育有特定的培养目标。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是()。
A、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B、掌握本专业前沿理论,并具有创新成果
C、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D、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16、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
A、以学生为本
B、让学生自发地学习
C、给学生以安全感
D、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17、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从众
B、环境对心理的感染
C、直接同化
D、间接同化
18、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19、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
20、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21、除了成文法之外,还有什么法律?
()。
A、宪法
B、司法
C、习惯法
D、宗法
2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3、在教师职业行为的进行过程中,职业良心具有()。
A、指导作用
B、评价作用
C、监督作用
D、选择作用
24、高校学生比学校学生多享有的一项权利是()。
A、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
B、申诉权
C、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D、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权
25、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26、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开创高等教育新纪元是在()。
A、1810年
B、1862年
C、1898年
D、1957年
27、一边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反而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
28、国家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实施教育行政许可,一般应当由()。
A、政府的名义作出
B、政府发改委的名义作出
C、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作出
D、教育行政部门名义作出
29、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教师道德除了反映一般规律的共同要求外,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反映了()。
A、道德的理想性
B、道德的超前性
C、教师道德的层次性
D、教师道德的社会性
30、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31、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分别是每年的()。
A、12月1日和3月13日
B、12月4日和3月15日
C、12月3日和3月16日
D、12月5日和3月15日
【答案】B32、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
A、是非标准
B、规章制度
C、进行道德评价
D、进行行政评价
33、“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职业具有的一个特征是()。
A、复杂性
B、独立性
C、示范性
D、长效性
34、教师职业道德在没有转化为个体道德之前,是一种()。
A、主体性规范
B、他律性规范
C、阶级性规范
D、社会性规范
35、下面那个不属于选聘到村任职的一般程序?
A、个人自愿报名
B、学校党团组织推荐
C、资格审查
D、笔试面试
36、下列教育思想家中,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康德
37、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
A、学术能力
B、管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想象能力
38、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
A、办学定位
B、战略制定
C、大学使命
D、大学精神
39、“其身正,不令而行;
40、一位讲师未被晋升为副教授,这本来是个打击,但他却说,在现在的职位上更轻松、更愉快些。
这个例子是哪种心理预防机制的表现?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41、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杜威
D、洪堡
42、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43、改革开放之初,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法制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邓小平强调党的()。
A、政治建设
B、组织建设
C、制度建设
D、纪律建设
【答案】C44、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
流"
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45、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A、教师道德意识
B、教师道德关系
C、教师道德规范
D、教师道德活动
46、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47、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48、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49、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50、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51、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52、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53、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54、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55、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56、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57、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58、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59、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60、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61、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62、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63、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64、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65、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66、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67、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68、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69、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70、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