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9685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7通识核心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

能發揮科學與求真精神

能善用科學方法與科技工具

通識核心課程共同課綱

 

基礎課程名稱

課程大綱

語文與應用

(含三份習作)

課程內容簡介:

語文是溝通情意、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語文教育應提昇學生思辨、理解與創新、應用的能力。

本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以「知識與創作、審美與思辨、批判與應用」為學習主題,以人文素養為核心內涵的知識學習,統整文字、文學、社會、應用等主題概念,聯結成有結構組織的學習單元,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基礎能力。

課程大綱:

1.文字與符號:

文字與符號是人類表情達意的重要工具,本單元從漢字的構形到形、音、義的變化與發展,詞彙與語法的約定俗成,都有全面的能力訓練。

2.作品欣賞與討論:

以作品的閱讀、欣賞、分析、討論,訓練學生的辨識價值與批判能力。

3.履歷自傳推薦信(含習作):

因應社會需求,除格式訓練外,也培養能適應社會與勝任企業需求的現代公民能力。

4.書摘(含習作):

從閱讀中理出重點,訓練提綱挈領的組織能力。

5.企畫書(含習作):

培養學生聯想與創作、組織能力,期能適應社會與勝任企業需求的現代公民能力。

6.報導文學:

培養學生敘事與表述能力,造就具表達溝通與管理領導能力的人才。

本領域課程引導學生以謙卑虔敬之態度認識與思索人類文明的演進:

在時間與空間的架構之下,自然與人文的交織之中,訓練脈絡性思維能力;

對人類文明歷程中的進步與頓挫,激勵批判性的思考;

對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進行現代性的思考與論辯,培養欣賞與尊重多元文化的氣度與胸襟。

本領域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認識人類思想與文明史的重大成就,能持正確價值觀與尊重人類文化資產的氣度與胸襟,並具有邏輯推理、批判反省的能力,成為的現代知識份子。

核心課程名稱

中外哲學大師

通過東西方重要哲學大師如印度釋迦牟尼、中國的孔孟老莊、西方的柏拉圖,以至康德等思想家,從這些哲學家的思想裡,學習價值觀及人生觀,如何獨立思想,做為學生立身處世的典範,並具備有邏輯推理、批判反省的思維能力,以「培育具有全人素養,能適應社會及勝任企業需求的現代公民」。

1.釋迦與惠施的覺悟;

2.孔孟荀的儒者風範;

3.老莊的的智慧;

4.柏拉圖的理型;

5.亞里斯多德的邏輯思維

6.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7.尼采的超人意志

當代倫理議題省思

討論的主要範疇是「善」、「正義」、「責任」、「尊嚴」等基本範疇的內涵,將這些倫理概念運用到現實的具體問題的學問,目的在於探討如何使道德要求通過社會整體的行為規則與行為程式得以實現。

課程主要涉及到整個社會的行為關聯,如政治倫理、經濟倫理、媒體倫理、科技倫理、性別倫理、生命倫理、生態倫理與永續續發展等,涉及到民族國家性的、甚至於人類全球性的、未來性的責任與義務。

藉以激發學生社會關懷培養正確價值判斷的能力,並「培育具有全人素養,能適應社會及勝任企業需求的現代公民」。

1.環境倫理;

2.自然生態倫理;

3.科技倫理;

4.職業倫理

5.器官移植倫理;

6.醫療倫理;

7.傳統五倫

海洋文明與台灣

透過本課程:

尋繹家庭、家族、血緣的淵源與社會、國家、歷史文化的紐帶關係,自我定位,訓練學生脈絡性的思維能力;

分析海洋性格的優缺點,鼓勵學生批判性的思考;

培養學生欣賞與尊重多元文化的氣度與胸襟;

認清自我及台灣的優勢,期能在全球化浪潮下,型塑學生成為具國際觀的現代公民。

1.海權國家的崛起背景與西人東來;

2.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的發展掠影;

3.南島族群與台灣歷史;

4.台灣的經貿與海洋關係;

5.台灣的文化與海洋關係6.全球化下的台灣

中國文化與華人社會

本課程以建立對中國文化的正確認知著手,以時間為序列,以空間為基礎,訓練脈絡性思維能力;

對中國文化中歷久而彌新的聖哲名言,進行現代性的省思與對話,俾建

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

對中國歷史的盛衰演變,進行批判性的思考,並學習經驗與教訓;

從中國的崛起與鄰國的相處,培養國際觀。

不論是伴隨著企業西進或因應全球化的浪潮,或立足台灣,或深耕大陸,或放眼世界,均可覓

得安身立命之處,成為有教養的現代公民。

1.天下定於一與學術定於一的省思──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

2.國故倫常與奇技淫巧──當科舉遇上科學

3.從巨龍飇起到和諧世界──大國崛起的虛與實

4.雅俗之際、虛實之間──藝術世界與具體人生

5.禁忌與圖騰──趨吉避凶與勸戒警訓

6.九流顯影──庶民的真實人生

人類文明的省思

本課程引導學生以謙卑虔敬之態度認識與思索人類文明的演進:

對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進行現代性思考與論辯;

培養欣賞與尊重多元文化的氣度與胸襟,成為具國際觀的現代知識分子。

1.走出荒野──人類的演化與文明的曙光

2.從涓滴細流到浩渺汪洋──區域文明的孳乳與散佈

3.天助自助──文明發展歷程中物質優劣的影響

4.以父為名──宗教在文明發展上的作用

5.面紗內外──知識的蒙蔽與啟蒙對文明的影響

6.超越與回歸──反思進步、傾聽自然

本領域課程藉中西古今各類文學與藝術作品賞析教學,包括其發展歷史、各類體裁、創作之理論與批評等內容,引導學生能理解文藝價值啟發其美感欣賞,使學生具有文藝涵養與批判鑑賞能力,進而能參與文藝活動與從事創新創意的創作,培育具有文學與藝術素養的現代公民。

文學概論

兼容中西古今各類文學,如文學的發展歷史、文學的各類體裁、文學的理論與批評、文學的欣賞與創作等。

包括中西文學發展的源流、脈絡與歷史,作家身處的時代、社會中所感發的情懷思想與文學作品成就,以培養學生文學欣賞與批判能力,並提升語文運用與表達能力。

1.文學的意義與功能

2.文學的歷史與發展

3.文學的題材與類型(體裁)

4.文學的創作與風格

5.文學的欣賞與批評

6.文學的傳播與比較(比較文學)

藝術概論

本課程內容包括藝術的意涵與類別、藝術的風格與發展、各類藝術表現形式的賞析與世界各地域或族群多元藝術賞析,讓學生能理解藝術價值以啟發其美感欣賞,使其具有藝術涵養與鑑賞能力,並期待學生藉由課程學學習能參與文藝活動與從事創新、創意的創作。

1.藝術的意涵與類別

2.藝術的風格與發展

3.各類藝術表現形式的賞析

4.世界藝術賞析

文藝評論與賞析

由文學類、表演藝術類(包括音樂、舞蹈、戲劇等)、視覺藝術類(包括美術、繪畫、造形藝術、建築、各類設計、電影等)等各文藝領域學者專家協同教學,教導學生能分析、探討、評論各種文學與藝術形式。

透過老師的教學,學生藉學習後能以自我觀察判斷文藝作品及藝術觀念的價值,且以美感賞析、詮釋的過程,引導學生用語言或文字描述、表達出其對賞析作品的評論。

1.各類文藝表現的內容與形式

2.文藝評論的內容與依據

3.文學評論與賞析

4.表演藝術類作品之評論與賞析

5.視覺藝術類作品之評論與賞析

本領域圍繞民主與法治兩個憲政主義的理念展開,是因應本校將原有的共同科:

「法學概論」、「憲法」改為「民主與法治」後,所設計核心領域課程,這個領域包括憲政民主與公民生活、民主政治理論與實際、公共領域與公民社會,以及法律與現代社會等四個課程。

主要目的在使修習的學生,讓民主精神能融入每個人生活與工作裡的每一個不同層面,更讓這種精神落實在政治共同體裡。

共同體的成員也能法治原則下共同合作,透過開放、友善、信賴的溝通,能夠持續創新與發展,並且共同解決公共事務的問題。

即希望透過正確的公民教育,培養現代公民的民主與法治精神,健全發展我國公民生活與民主政治的發展。

本領域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為提供民主知識基礎,使學生能明瞭民主制度與權利義務;

培養學生民主精神與法治精神,具備有判斷準則的素養與服務社會的情操;

發展學生公民意識與能力,並能實踐民主精神與善盡公民責任。

憲政民主與公民生活

本課程圍繞在公民生活(公民、國家與憲法的關聯)這個主題開展。

主要以憲政案例為本,除討論其所涉及的憲政議題外,並藉此討論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

主要目的在使學生,瞭解什麼是公民,以及憲法在公民生活與國家機關(thestate)間,扮演怎樣的角色功能。

1.台灣的法律地位

2.人性尊嚴議題

3.憲法變遷議題

4.基本權效力議題

5.言論自由議題

6.國家認同議題

7.政府體制議題

民主政治理論與實際

民主政治理論與實際係一門應用學科,本課程著重於民主政治理論,配合台灣民主政治之實際運作情形,期盼學生能充分運用民主政治理論,對於國內民主政治活動加以分析與評估。

1.民主:

古典的民主理論、契約論的崛起、民主與其他價值的競合關係、民主的限制與展望

2.民主政治與國家發展

3.民主政治與行政革新

4.民主政治與公共政策

5.民主政治與政黨運作

6.民主政治與利益團體

7.民主政治與國會運作

8.民主政治與選舉制度

9.轉變中的台灣民主政治與深層分析

公共領域與公民社會

公共領域與公民社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探討現代性的核心課題所在。

本課程將以這兩個指標為基礎,從回顧西方歷史現代性的進程,並以理論視野來統合,及透過以台灣的個案為例,更細緻的去探索和掌握台灣社會的現代性進程。

目的是希望學生對現代性進行更宏觀的考察,以及反省現代性隱含的困境和危機及出路。

1.公共領域的出現

2.理性溝通與公共領域的互動與關聯性

3.公共領域中意見紛歧的現象

4.公民社會的起源和發展

5.公民社會的論證及其挑戰

6.全球化與公民社會

7.台灣的公民社會的現狀與未來

法律與現代社會

本課程探討法律在現代社會公領域與私領域生活中之功能及定位,新發展。

課程主要探討法律與現代生活中各個重要層面或資訊化與科際整合趨勢之相互關係,及於其中所扮演之角色。

課程目的為舖設法治國家的基礎,建構民主法治的社會,充實學生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必備的法律知識。

1.法律在現代社會之功能及定位

2.現代社會中之法律與私法生活之建構

3.現代社會中之刑法功能及刑事審判程序

4.現代社會中之法律與性別文化、媒體

5.現代社會中之法律與網際網路

6.現代社會中之法律與科技及智慧財產權

7.現代社會中之財經秩序及財經刑法之發展

8.現代社會中之法律與環境保護

個人在面對越來越複雜且越來越不明確的社會環境時,究竟應如何自處?

這裡存在著兩個角色,一個是有效率地適應這個複雜環境的角色,另一個則是懷抱理想推動改革的角色。

本領域的四個課程以不同角度回應以上兩個問題:

「社會學概論」所提供的,是一個較廣泛的討論框架,觸及到了人類文明的基本性質與變遷趨勢;

「心理學概論」則廣泛地討論人類心理結構的基本屬性,著重在適應與反省日常生活的能力;

「全球化與世界公民」聚焦在全球化世界的來臨所可能帶來的機會與威脅,以及全球化生活理的公民的分享與責任能力的認識。

最後,「經營管理與現代社會」置於工商活動所面對的社會制度邏輯與環境的挑戰上,對新型的企業管理邏輯以及企業倫理問題的深刻認識。

在課程設計上,除了基本知識的介紹外,也強調針對爭議性案例進行反思與討論。

本領域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為:

通過現代社會與經營管理知識的建構,培養學生能瞭解人類心理認知行為運作原則,以及性別、群己和美好人生之關係,並能實踐良好人際關係並提升生活品質。

全球化與世界公民

隨著資訊、通訊與交通技術的進步,加上區域政治與經濟之整合,使得國與國的疆界逐漸地在消失,伴隨而來的是每一個人在每天的生活當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發展之影響,而成為世界公民。

在此趨勢當中,本課程希望探討形成全球化的因素有那些?

而全球化後,到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那些改變?

我們在面對全球化的影響下,該如何扮演一個稱職的世界公民?

等等相關的議題,期望透過本課程的分享,提升同學對於全球發展的視野。

1.全球社會的形成與變遷

2.族群的跨國移動與交往

3.科技全球化世界的形成

4.世界公民的潮流與趨勢

5.反全球化的發展與因應

6.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

經營管理與現代社會

本課程內容包括探討現代管理學的核心概念;

由組織生態學(OrganizationalEcology)與制度理論(institutionalism)的角度,探討企業在現代社會扮演的角色;

符合現代社會潮流之企業經營人才所應具備之人際溝通、團隊合作、獨立判斷等能力、及人文觀與世界觀、關懷社會的胸襟之引導啟發;

藉由實作,實際展現關懷社會的行動。

1.現代管理學議題:

管理與環境、規劃、組織、領導與控制

2.全球議題:

全球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全球化的功與過;

NGO;

時事報導導讀(全球暖化、京都議定書等)

3.社會議題:

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人口結構、貧富差距與M型社會等

4.人文素養:

文化與美學、企業社會責任與道德勇氣

5.人際溝通:

口頭溝通技巧、團體的互動

6.分組專案實作

7.實作成果競賽與發表

當代社會分析

本課程將教導學生認識現代文明本質,特別介紹社會學的五大學派觀點;

其中,交換論與符號互動論,可協助大學生提升其社會技能並有效面對工作挑戰;

另一方面,功能論、衝突論、與批判/後現代論,可協助大學生反思其生存處境、懷抱社會理想,並鼓勵他(她)們積極又不失明智地參與社會改革。

為達成本課程基本目標,我們除介紹社會學基本知識外,亦包括一系列具爭議性的社會事件資料,挑戰或衝擊學生的思維框架。

1.社會學想像

2.五種看社會的方法以及五種人生觀(功能論、衝突論、交換論、符號互動論、批判/後現代論)。

3.文化模式與次文化模式

4.社會資源分工與社會階層化

5.社會化與再社會化

6.社會偏差、社會問題與社會控制

7.集體行為、社會運動與社會變遷

社會發展與自我探索

人類生活在此世界,對於自我本身與外界會具有探索與好奇的本質,而人類是群居的,因此,本課程將提升學生瞭解人性特質、人群互動特性以及在社會發展中身心的成長,學生掌握自我、發展潛能、增進人際關係、關懷社會與宏觀世界的胸懷之能力。

1.人類身心成長之過程

2.知覺、感覺、與神經系統之運作

3.個人與社會之互動關係

4.身心健康與情緒、壓力

5.心理異常與心理治療法

6.學習、記憶與遺忘

7.人格、性向與心理測驗

科學與技術屬於跨學門領域的課程,著重於介紹這個領域的歷史背景,重要的議題與實踐發展,並結合科學與技術背後的人文關懷,和批判性社會科學觀點。

本課程把學生帶入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和實踐領域中,通過能源科技與環境永續、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科技發展與人類文明,以及生物科技與產業發展等新興領域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熟悉科學技術的思想與實踐,熟悉科學技術活動的一般規律性,以便於提高他們科學管理的能力,增強進行科學技術活動的自覺性。

具體教學目標在培養學生認識科學史及瞭解科學發展對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發揮科學與求真精神,並善用科學方法與科技工具。

能源科技與環境永續

使學生暸解能源枯竭及相關環境污染現況、能源科技發展現況與趨勢之相關知識、再生性能源/節能在工業上的應用、永續發展和環境管理原則與方式以及其與永續能源之關聯。

1.永續能源概論

2.環境與能源的關係

3.石化燃料與能源

4.再生性能源概述

(一)

5.再生性能源概述

(二)

6.能源與經濟

7.環境問題與環境管理

8.環境管理模式與管理標準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科技的創新與發展是現今影響人類文明與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資訊科技更是近幾十年來主導全球發展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與工作型態,亦改變了企業組織與經營型態,進而導致整個經濟與社會結構本質的變化,使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邁向資訊與知識社會。

因此本課程涵蓋探討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的相關議題。

除了讓學生瞭解現今資訊科技最新發展之外,並使其暸解資訊科技與現實社會之互動關係及其對社群之正負面影響與衝擊,以培養學生在未來知識經濟社會中所需具備之因應方式及素養。

1.資訊科技發展議題

2.社會資訊議題

3.組織資訊議題

4.文化資訊議題

5.個體資訊議題

6.資訊安全管理議題

科技發展與人類文明

為達成三項能力指標,本課程內容將包括:

認識宇宙自然界現象,師法與運用自然;

進而介紹科學的起源,科學哲理、方法與實踐;

古代科技文明;

文藝復興與近代科學革命,科學技術化與社會化之進程,及其對人類文明產生的影響;

現代高科技成就及其走向生活化、全民化、社會化、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與影響,並討論人類對全球化社會與自然環境 

應有的責任和作為。

1.認識宇宙自然界現象。

2.人類文明的起源。

3.古代的科技文明。

4.中世紀的東西方科學與文明進展。

5.文藝復興與近代科學革命,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6.近代科學發展與技術化歷程,及其對世界文明的影響。

7.現代(廿及廿一世紀)高科技成就,及其走向生活化、全民化、社會化、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與影響,並討論人類對全球化社會文明與自然環境應有的責任和作為。

生物科技與生命倫理

1.使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產業能有大致的了解,其包含三個不同的領域:

「生物科學技術」、「分子生物技術」與「生物產業科技」。

2.使學生暸解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現在生活各層面之關聯性。

3.使學生暸解分子生物技術的趨勢與相關知識在生活上的應用。

4.使學生暸解生物產業科技的願景與人為未來生活的重要性。

1.生物資源、生物科技與生物產業

2.人類基因體計劃(HumanGenomeProject;

HGP)

3.臍帶血與幹細胞

4.生物產業與健康食品

5.生物產業與醫療發展

6.生物資訊學與資訊生物

7.生物多樣性與應用資源開發

8.全球暖化現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