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988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 少年闰土 教案+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感受文章拟题的重要性,学会给自己的习作拟个好题目;

展开想象,感受文字带来的联想;

积累名言警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4少年闰土

文本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珍贵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其中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了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一般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是较为深奥的,这不仅是由于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离他们较为久远,而且还因为鲁迅先生文中的某些词语、语言习惯与今天学生掌握的略有差别。

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

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教师应在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领会少年闰土的形象的意义,使他们真正掌握课文的精髓。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祭器、伶俐、潮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弄清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

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写“胯、郑、拜”等11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1.理解课文生字词。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3.体会第1自然段中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听描述,猜人物。

导语: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年龄有点大的朋友,想认识他吗?

听好了——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是谁?

大家知道吗?

(学生回答。

)大家了解鲁迅先生吗?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单元导读页,上面有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简介,我们先来读一读,对鲁迅先生有个大概的了解。

(学生将课本翻至对应页,自主阅读。

2.引入本课课题。

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少年闰土》,这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的一部分。

在这篇课文中,鲁迅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儿时的一位朋友——闰土。

他和我们年纪相仿,是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少年。

请大家跟着我一起书写他的名字,(板书:

少年闰土。

)和他打个招呼吧。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注意生字、难词。

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肯定有不理解的地方。

大家读课文时要注意一些生僻字词,做好记号,可联系上下文想想字词的意思。

2.利用课件检查字词预习的情况。

(1)认读生字。

胯郑拜厨毡撒缚猬伶俐窜

◆易读错的字:

“厨”和“毡”是翘舌音,“撒”在文中读三声sǎ,“郑”和“伶”是后鼻音,“俐”是边音,“窜”是平舌音。

(2)交流理解生僻字词。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师生交流预设:

(生读第一句。

师:

真好!

又正确又流利。

知道“其间”是什么意思吗?

生:

在这片西瓜地中间。

“项带银圈”的“带”我们现在不这么写了。

应该用哪个字呢?

应该是“戴帽子”的“戴”!

大家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一遍。

(生练习。

)第二句谁来读?

(生读第二句。

什么是“家景”?

就是一个人的家境!

没错。

就这样用现代词汇去代替理解。

(生读第三句。

知道什么是“值年”吗?

(生迷惑不知。

)那么“值日”知道吧?

在学校里轮到我打扫的那一天,就叫“值日”。

轮到打扫的那一天,就叫“值日”,那么轮到“我”家做祭祀的那年就叫——

值年!

……

小结:

请大家翻开书,再轻轻地读这些句子。

鲁迅先生创作小说《故乡》的时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鲁迅先生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有些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与现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不完全相同。

所以读鲁迅先生那一代作家的文章,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

刚才大家用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借助工具书的方法来读懂这些词语,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

1.快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疏通了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大家再读课文就没有问题了。

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

练习题:

认真朗读课文,请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把下面的四个词语进行排列。

相处离别回忆相识(回忆)——(相识)——(相处)——(离别)

2.读批并重,感知文字画面美。

通过梳理文章的脉络,我们知道作者对闰土的描写是从回忆开始写起的。

说起这段回忆,对于作者可以说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请大家轻轻地读文章的第1自然段。

(1)感知环境描写,读出色彩。

①指名读“深蓝的天空中……碧绿的西瓜”,教师随学生的朗读及时评价。

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脑海中同时就浮现出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这一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色彩鲜明、优美无比的画面。

大家感受到了吗?

②说说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色彩。

景物:

天空、圆月、大海、沙地、西瓜;

色彩:

深蓝、金黄、碧绿。

③师生齐读这一句。

(2)感知人物描写,学习批注。

①读一读第1自然段中剩下的句子。

②结合图片,交流文中少年给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形容。

我们把刚才阅读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这就是批注。

老师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我用这两个词来形容。

(板书:

机敏、勇敢。

)你可以写老师的词,也可以写刚才同学说的或者自己的词,就写在句子旁边。

(学生自由选择批注词语。

预设:

提醒学生抓住句中的动词来感受,“捏”“刺”两个动词写出了闰土刺猹时动作的有力和迅速,“扭”“逃”不仅写出猹的狡猾,而且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③学生再次自读,读出少年的机敏、勇敢。

(3)对比朗读,感受变化。

教师:

下面,我们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

你们读写景的句子,我来读写人的句子。

如果说景物是静态的描写,那么人就是动态的描写;

如果读静的景物用舒缓的语调,那么读动的人物就需要用稍快的语调。

动静相生,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好。

(4)看插图,试着背诵这一自然段。

3.初识主要人物——知来历,识外貌。

作者在开头就刻画了这样一个场景,让我们对这位少年充满了兴趣。

接下来我们快去见见闰土的真实面貌吧!

(1)快速默读第2—3自然段,说说闰土的身份及名字的来历。

(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儿子;

因为他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2)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闰土的外貌特点。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认识一个人,首先看到的一般是他的外貌。

)那么闰土长什么样呢?

快速读第4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学生找出外貌描写句,画出来。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②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

这句话能看出闰土的什么特点?

能用几个词来形容吗?

(纯朴、健康、勤劳。

学生可能会对“紫色的圆脸”“头戴毡帽”缺乏理解,教师可适当解释。

脸之所以是紫色的,是因为他常常在户外,农村的孩子多要帮家里干农活。

而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更加不可能娇生惯养了,所以他的脸经风吹日晒就变成了紫色,可见他的勤劳、健康。

“毡帽”是浙江一带的风俗习惯,可看出他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学生感受到闰土的外貌特点后,教师可再点拨学生,让他们懂得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

③从“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你能看出什么?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可见他的父亲非常爱他。

(4)请一位同学用一句比较完整的话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闰土是一个健康、勤劳、深受父母喜爱的海边农村少年。

鲁迅先生不愧是文学大家,寥寥几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健康、朴实、受人疼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关键是抓住了人物的特点。

其实,我们在写人时,也大可不必将人物的眉毛、眼睛、鼻子都写下来,只要抓住特点就行了。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三十年前的画面,在作者的脑海中依然清晰无比,可见这份真挚的友谊在他的心中,有着多么珍贵的意义。

是什么东西,在经历时间长河的冲刷后,依然让那份回忆历历在目呢?

又是什么,让两个地位悬殊的孩子,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花了比平时稍多的时间去疏通一些字词的含义,明白了文言用词与今天汉语词汇的差别,也给我们今后阅读相关文字提供了一些好方法。

我们也展开想象去感受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还初识了一个可爱、健康的少年,虽然文中描绘他外貌的文字不多,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外貌描写的重要性。

今天的课堂活泼而有序,大家积极交流,主动发言,也许是文中的主人公与大家年龄相仿的缘故吧,我感觉到大家都怀着一份热情去认识闰土这个少年,这样非常好。

学课文,就是要怀着一份热情走进它、感受它、理解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

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他有着一张——(紫色的圆脸),头上戴着——(小毡帽),脖子上套着一个——(银项圈)。

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指名回答。

2.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再读句子,说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点。

(2)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

用几句话描写班上一位同学的外貌。

(3)写完后,请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小练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重点研读闰土给“我”讲的几件事,感受闰土的形象特点。

外貌只能知其表,透过一个人做的事才能看出他的内在特点。

那么,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他做过的事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提示。

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闰土讲的几件事,提示:

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闰土?

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并批注在书上相应的地方。

③在学习合作组中商量选择一件事来学习,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重点理解感受深刻的词句,还可以展开想象,用演示、画画等方式进行学习。

(2)概括课文中描写的主要事件,教师相机点拨。

①概括闰土讲的四件事: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田刺猹、沙地看鱼。

②引导学生感受描写事件时详略结合的写法。

同学们,大家扫读课文中写四件事的部分,从篇幅上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答:

有长有短。

)对,在写法上我们把它叫作详略结合。

从这我们可以学到写很多事的时候不一定要把所有的事都写得那么具体,而应该——(生:

详略结合。

(3)教师引导学习“雪地捕鸟”。

阅读与思考:

①文中描写雪地捕鸟的过程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

画出相关词语。

(动作描写,如“扫、支、撒、拉、罩”。

②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只能在下雪天捕鸟,说明闰土有经验;

从捕鸟的方法可以看出他很聪明;

从他能叫出各种鸟的名字,说明他知识丰富。

③朗读指导:

读出趣味来,表现闰土的自豪感。

(想象:

闰土在讲这件事时带着怎样的神情?

(4)小组交流,学习“瓜田刺猹”。

交流提示:

①发挥想象,描述闰土“瓜田刺猹”的场景。

②各小组赛读:

选出两人朗读闰土与“我”的对话,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该怎么读。

(课件出示)

闰土: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盛情邀请的语气。

“我”:

管贼么?

(疑问的语气。

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后两句话要轻读,语速稍慢,营造紧张气氛。

他不咬人吗?

(紧张、害怕、好奇的语气。

有胡叉呢。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前两句读出自信、得意的语气,后两句读出遗憾的语气。

③“瓜田刺猹”这一段描写在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最为详细,为什么?

你从中感受到了闰土怎样的性格特点?

可提醒学生注意瓜田刺猹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课文开头,可见“我”一想起闰土,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便是他瓜田刺猹的形象,说明这件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在这里才会写得这么详细。

“捏”“走”“刺”这些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勇敢、聪明、能干的少年形象。

(5)自学“海边拾贝”和“沙地看鱼”。

①这两件事写得非常简略,你从中感受到哪些有趣的地方?

②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你觉得闰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这两件事只是几笔带过,非常简略。

但也折射出了闰土生活的丰富多彩,显示了他的见多识广。

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即可,如果有疑难,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再全班交流。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对比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闰土这些滔滔不绝、娓娓道来的话语把我们也带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文中一连串的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见多识广、无所不知、聪明能干的闰土是多么厉害呀!

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

阿!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自己读句子,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闰土给“我”讲的稀奇事只有我们刚才讨论的四件吗?

(不可能只有四件,从“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可以看出他知道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

②第二段文字中的“他们”指谁?

(和“我”一样的有钱人家的少爷。

③看图理解“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里为什么说“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呢?

(因为“我们”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眼界狭窄。

可结合这两处文字中的“素不知道”“所不知道”来理解,还可以找找文中其他的几处“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感受那种对自己仿佛是井底之蛙的不满。

(2)师生共同复述,说说闰土和“我”生活的不同。

是“高墙”关闭了“我”丰富生活的大门,闰土的生活多姿多彩,当——(课件出示)

当闰土在(雪地里捕鸟)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下大雪时可以支起竹匾捕捉各种鸟儿)。

当闰土在(海边捡贝壳)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当闰土在(瓜田里刺猹)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当闰土在(潮汛看跳鱼儿)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有些鱼儿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思考:

从中你体会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一次次的对比,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我”对闰土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对自己枯燥生活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

其中有羡慕,有遗憾,有渴望。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后,可引导学生再把课文第18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

3.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闰土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对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感受很正常。

但是,闰土的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我”的生活真的就那么糟糕吗?

作为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闰土小小年纪就要帮父亲干活,平时替家里分担的活儿肯定更多。

而“我”衣食无忧,不用操心生计,而且能习字、读书。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今天我们来争辩一番,但老师有几个要求:

(1)向往闰土生活的同学坐到右边(正方),向往“我”的生活的同学坐在左边(反方)。

(2)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可以在课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象。

(3)在争辩的过程中,当你觉得对方言之有理时,可以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

今天的争辩各有亮点。

农村生活多姿多彩,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

城市生活信息量大,环境较好。

总之,只要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中,积极地体验生活,就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真正的魅力!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篇(段)

1.学生读课本最后一段文字,感受依依不舍的真情。

2.教师出示后续片段,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所以作者把他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

他们虽相处的时间不长,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

他们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作者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情景吗?

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现在我只给大家展示其中的一个小片段,看这场相聚和大家想象的有什么不同。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

闰土哥,——你来了?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

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同学们,少年闰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想起他,就有一幅画面呈现在脑海,仿佛一张照片呈现在眼前一样。

我们读第1自然段时,仿佛就看到了这样一张照片。

这就是描写的生动性,今天我们也来训练一下,描写一张印象深刻的照片。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

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

从你的照片中挑一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

提示:

仿写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细致地描写出照片的背景,景物描写要细腻、生动;

二是生动地描写出照片中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丰富画面内容,使照片中的人物活起来。

2.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自主阅读,感受形象

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认识了一位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闰土。

我们知道他是这样一个孩子——“……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出示句子)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闰土是个朴实天真、很受大人疼爱的健康的海边少年。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讨人喜欢的海边农家少年啊!

课文中的“我”喜欢他,是因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文中的“我”喜欢闰土是因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呀?

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课文中讲了哪几件事?

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

(生答师板书: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在这几件事中,作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件事?

看瓜刺猹。

为什么?

因为这件事最惊险、最刺激,作者写得也最详细。

讲得真好。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走进这四件稀奇事,你会对朴实天真的海边少年闰土有更多的了解。

出示阅读提示:

阅读课文中所写的四件事,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你从哪些文字中了解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刺猹这件事表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