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008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文档格式.doc

有些语文教师因为年龄偏大,从教时间长,传统的语文教学法驾轻就熟,难以挥之而去,对探究式学习抱有成见,牢骚满腹;

对于从教时间较短,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热情很高,但是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出现预期效果,便心灰意冷,毫无激情;

还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因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进行探究活动,埋怨条件不成熟。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山区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它特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

和城镇同龄的学生相比,山区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发展迟滞迹象。

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伴随着个性差异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思维定势,思辨能力差,保留着农村的幼稚习气,以及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

他们对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显得六神无主,一头雾水。

有些学生因平时语文老师的误解、冷漠、粗暴而消极,甚至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对老师的探究式学习抱有偏见,嘲讽,不合作,甚至还从中捣乱。

二、山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协调。

山区中学要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山区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探讨和研究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心理。

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与学的配合需要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山区中学生的心理缺陷要得到正视。

从而沟通师生的心理活动,达到教与学的协调,促进山区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

因此山区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心理协调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协调好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呢?

(一)教师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的心理协调。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心理观念,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

1、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

教师要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主动探讨适合山区中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

摒弃过去对学生的看法,针对山区中学生思辨能力差,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课堂结构,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

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心理沟通最重要,因此教师要适时进行心理指导。

2、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尤为重要。

要克服山区中学生不敢发言、不敢讨论的畏惧心理弱点,如在教学中,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此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引导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方法和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4、成为学生的倾听和参与者。

教师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的倾听者与参与者。

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

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

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由教师补充哪些知识。

(二)学生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的心理协调。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

1、抛弃依赖心理,养成独立意识。

这一点对于山区中学生来说,最难做到。

有些学生由于授受式学习而长期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缺少独立思考,无法主动独立去探究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主性,坚信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和探讨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

高估自己可怕,但低估自己更可怕,克服“我不能、我无法、我办不到”畏难心理,相信自己能行。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语文兴趣。

新课程强调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山区中学生还要改变学习方式,不再只是被动地倾听教师讲解,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

当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改变之后,学生也应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参与,这样才能适应探究式学习。

学生开始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阅读课文,的确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方面,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另一方面,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有待提高。

同时由于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很多山区中学生语文成绩差,缺乏兴趣是其主要原因,因此要努力培养语文兴趣。

3、学会合作、交流、倾听,养成良好品格。

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们合作,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否则就只能产生盲从、人云亦云,从而在理智上缺乏独立性、自主性。

因此,具有合作交流倾听的心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

让学生克服依赖、自卑的心理,在参与过程中获智,在亲身体验中认识,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

“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

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

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

”。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充分地了解山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做好师生心理协调,铸就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很好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新课程里,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体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

在这样一个提升过程中,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师生在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心理基础上完成教学。

这种学习心理的改变,定会为山区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展现广阔的碧海蓝天。

浅谈山区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心理谐调

近年来对语文课堂心理的研究正逐步趋近教学现代化的要求,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所制约的中国教育布局给教育结构的不同层次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相当部分的山区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师与生间处十强制与被强制的教学状态,很难有师与生共处于一种和谐的心理状态中行进的教与学。

没有根据山区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施教,很难使山区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因此,对山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寻找一种和谐的课堂心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山区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

山区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它的特殊意义,主要表现为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与城镇同龄的学生相比,山区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发展的迟滞迹象。

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伴随着个性差异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

据笔者任教过的一所山区中学测试统计,110名新生中,只有16名学生(14.5%)具备其年龄所应该有的生理机制和心理发展特点,85.5%的学生表现为身体发展缓促或畸形,思辨能力差,没有主见,思维迟钝,保留着农村的幼稚习气.高中新生又偏多于少年晚期心理的再现。

又笔者对七位初中学生的智商进行调查,其智商数为90以上的(普通常态智力为90~100)1人,占14.2%,智商数为80~90的1人,占14.2%,智商数为70~80的2人(近似缺陷),占42.8%,智商数为70以下的2人(低能),占28.5%。

除此,山区学生还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碰到困难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等等。

总之,山区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是存在的。

究其原因,遗传的因素必须大胆承认,大多数学生出身在文盲、半文盲农民家庭,据笔者对十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的测验,两代人的智商数几乎相同,尤其是接近于母亲。

上辈人的质朴、愚钝和善良通过遗传因子的作用,成为下辈人心理发展和生理机制不可克服的缺陷。

其次,出身于山区农民家庭的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环境和山区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身上散发着浓厚的农民意识。

再则山区初级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山村的生活气息,近乎文盲的家庭,都成为学生心理发展无形的制约。

所谓家庭教育根本谈不上,只有培养奴性的专制性的鞭挞。

常言道: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表现在部分智商较高的学生身上,便有思想的萌发现象,家庭责任感表现得更突出,而社会责任感却还远远不如。

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和后天营养不良,直接影响学生生理机制的健全,十二三岁就身影佝偻。

这样,山区中学生过渡性心理一反常规,往往表现为腼腆(闭琐性)、迟滞—过渡性)、家庭观念(社会、政治性)的心理。

二、山区中学语文课堂结构与课堂心理

当前,新的教育形势对山区教师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逐步被打破,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计划的实施,逐步趋近山区学生的要求。

但山区语文教学又有一个趋向,相当部分的教师没有变更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没有探讨适合山区中学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

课前临时抱佛脚,教参成为教学的依靠,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心理的极化现象,表现为机械记亿的相对优势和能力上的绝对缺陷,以致学生学习心理的不平衡。

据笔者下乡调查和临堂听课,可以看到如下几种课堂心理。

1.课堂教学计划与课堂教学实施完全吻合。

45分钟有条不紊,学生只带上耳朵拿着笔记本边听边记,从有条不紊的板书中抄下“作者简介”,“甲乙丙丁”云云。

课堂中很少有共鸣心理出现,根本无思辨与联想的空间。

课堂气氛不紧不慢,没有压力、也没有激奋,教师满手粉笔灰,口干舌燥。

下课了,拿过教师教案,发现备课极为认真、仔细,面面俱到,连字迹也十分工整;

拿过学生笔记一看,除了字迹潦草,其内容与“甲乙丙丁”毫无二样。

检查考卷时,发现答案与教师讲的口气也相同。

2.师与生在课堂中产生等距裂痕。

教师一进课堂,检查预习、课题说明,接着就于丑寅卯,劈头盖脑地大讲一通,有些课外例子连教师也不甚了解,含糊用上。

课堂中,学生为了回答教师的提问,忙于翻课本、找段落,预习过关的马虎应付,没有预习的不知是好。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听课教师拍手称好。

而学生到下课后仍是知半解,有些学生在接受不了这种教法的情形下,干脆开小差,自个儿在脑里放电影,听而不闻,课后对课文仍有陌生感,检查作业五花八门,可嘉的与可笑的同在作业本上出现。

3.师与生相互脱节。

课党上发下的张张提纲练习卷,老师瞪着双眼督促学生题题过关,教参加题库,检查加考试,学生怨叹不曰。

所谓讲评,只不过印发标准卷,让学生自己校对去。

第一二回新鲜,久而久之,学生便处于种应付而己的心理,机械记忆显得优势,可思维能力却无形中退化了。

到头来,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习心理只不过适应某个教师的胃口而己。

以上的课堂结构与课堂心理,当然优点是应加以肯定的,但不足的地方是比较明显的。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山区学生的素质,还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来探讨,新的政治形势、时代生活气息对语文课数学带来新的要求,教与学的配合需要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山区中学生的缺陷要得到正视,教与学不仅要互相适应,而且要互相促进,山区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心理谐调是非常必要的。

三、山区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心理谐调的必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沟通师生的心理活动,达到教与学的谐调,促进山区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除了掌握山区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现有山区语文教学中课堂结构和心理特点外,还需认真研究和探讨以下几个必要因素。

1.增强语文教师的素质,是第一要素。

教师在教学中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素质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与掌握、对课堂计划的设计和对教材的处理等。

(1)对学生要全面了解,善于理解学生。

山区的中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急切,教师要设法为他们获得成功创造切条件,如前所述,山区的学生具有历腆心理,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又不敢问别人,怕别人讥笑他,在这时教师如能及时发现拉他一把,满腔热情关怀他、鼓励他,为他获得成功创造条件,就会增强他的自信心,从此使他抬起头来,学习一天比一天好。

在我曾任教过的初三

(2)班,有一位同学在为一位山林承包者写一申请书遇到困难时,无意中被我发现了,我及时帮助他,辅导他,给他指指点点。

申请书写成了承包者对他深表感谢,从此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

中考时,这位同学的作文成绩获得高分,这件事使我意识到,作为—位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满腔热情地为他们的进步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