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176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Ⅱ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50%

D.Ⅲ2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50%

答案 B

解析 由于父母双方患病,而女儿没病,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Ⅱ3为隐性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

Ⅱ2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1为aa,他们生出患病男孩的几率为1/3×

1/2+2/3×

1/2×

1/2=1/3。

6.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下列关于其变异来源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解析 扦插属于无性生殖,变异来源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变异来源有基因重组;

扦插和种子繁殖的变异来源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还受环境的影响。

7.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  )

①后代性状较快稳定

②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

③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

④有利突变体数目多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自然突变频率很低,人工诱变可大大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增加变异类型,并且一般地突变基因都是变为其等位基因;

但突变频率仍然是很低的,因此,一般来说不可能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同时都发生突变,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本身有害。

8.在动物育种中,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精巢,可得到大量的变异个体,这是因为(  )

A.合子都是纯合子

B.诱发了雄配子发生高频率的基因突变

C.诱导发生了大量的染色体变异

D.提高了基因的互换率

解析 生殖细胞的变异容易遗传给后代。

9.下列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是因为该项措施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B.基因重组可以通过产生新的基因,表现出性状的重新组合

C.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若DNA中某碱基对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肯定会发生改变

解析 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可能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样他们所生子女患遗传病机会就大大增加,往往要比非近亲结婚者高出几倍甚至上百倍。

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配子的原因是联会时发生紊乱;

若DNA中某碱基对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因为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几种密码子,虽然DNA中某碱基对改变了,但有可能翻译出的氨基酸是相同的。

10.(2011·

调研卷)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

一段时间后,若a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

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 D

解析 一段时间后,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能判断出是否有新物种产生。

11.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F1

雄配子

幼苗

A.过程①是杂交

B.过程②为有丝分裂

C.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解析 过程②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

过程③可通过组织培养获得;

过程④必须使用秋水仙素处理。

12.下列是染色体遗传病的是(  )

A.软骨发育不全

B.抗维生素D佝偻病

C.白化病

D.先天性愚型

解析 先天性愚型是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软骨发育不全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3.(2010·

重庆)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

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

该夫妇又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  )

A.1/2   B.1/32   

C.1/8   D.1/16

解析 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设控制先天性白内障与眼球正常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

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设控制低血钙佝偻病与血钙正常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B、b。

遗传图解如下:

P  A_XbY(父) ×

 aaXBX-(母)

       ↓

F1       aaXbXb

由以上遗传图解可知,丈夫的基因型为AaXbY,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

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其正常的可能性为

(aa)×

(XbY)=

再生一个女孩,正常的可能性为

(XbXb)=

若一男一女为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

×

14.(2010·

海南)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

①人口腔上皮细胞

②二倍体植物花粉粒细胞

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极体

⑤四倍体西瓜的配子细胞

⑥玉米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

A.①②③⑥B.①③⑤

C.①③⑤⑥D.②③⑤

解析 二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等位基因同时分离,故生殖细胞中肯定不存在等位基因,如花粉细胞、极体、玉米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

四倍体西瓜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为二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故可能含有等位基因。

15.(2010·

济宁)多倍体是指具有3套或3套以上完整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自1937年布莱克斯和埃弗里采用曼陀罗等植物发现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以来,植物倍性育种已取得了巨大进展。

下列有关多倍体形成途径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多倍体农作物

B.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使染色体不减半,形成2n配子,这样的配子经受精作用可形成多倍体体植株

C.同种或异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成为杂种细胞,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进一步分化形成多倍植株

D.合子或分生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能够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解析 本题考查多倍体的含义、应用及来源等。

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得不到多倍体,A项错误;

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经受精作用,可以形成多倍体,B项正确;

同种或异种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为多个,经组织培养后可以形成多倍体植株,C项正确;

合子或分生组织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可形成多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多倍体植株,D项正确。

16.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种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17.(2011·

南京)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5%、50%、25%。

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6B.1/9

C.1/8D.1/3

18.(2011·

威海)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基因频率只要发生变化,就说明生物发生进化。

当基因频率变化到一定程度,产生生殖隔离后,才能产生新的物种。

19.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

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

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  )

解析 开始时基因频率为:

A=25%+50%×

1/2=50%,a=50%;

A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20.(2011·

烟台)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  )

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的生殖方式

B.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C.有性生殖是减数分裂形成的

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解析 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使生物变异性增强,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1.(2010·

济南)人类的多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G)控制的,有一对多指的夫妇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对夫妇的基因为(  )

A.Gg和Gg        B.Gg和gg

C.gg和ggD.GG和Gg

解析 由一对多指的夫妇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中各有一个隐性基因。

22.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 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

A.狼捕食鹿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草原上猫头鹰的灭绝造成鼠的数量激增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解析 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在选项C中,猫头鹰灭绝引起鼠的数量增加,没有体现相互影响,同时生物多样性降低。

24.(2010·

日照)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自然选择是通过斗争实现的

⑧变异是定向的

A.①②⑦⑧       B.②③⑤⑥

C.③⑤⑥⑦D.①④⑤⑦

解析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5.(2010·

济宁)如图所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

C.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有新物种的形成

D.图中C表示的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 D

26.(2011·

淄博)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7.(2011·

烟台)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

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解析 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有些情况还会稳定性降低,甚至由于缺少新物种的天敌导致本地有些物种灭绝;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有利的基因,使有利的基因得以保留,但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28.(2011·

温州)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品种众多,可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

金鱼培育专家培育的珍贵品种——“蓝剑”,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下列有关金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蓝剑”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亲本中雄性个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异常

C.所有金鱼品种都是经过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等过程形成的

D.“蓝剑”不能直接产生后代,根本原因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性染色体联会紊乱

解析 金鱼品种“蓝剑”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属于染色体畸变。

该品种与其他金鱼没有形成生殖隔离,还是同一物种。

“蓝剑”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29.(2011·

潍坊)人类性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B.Ⅱ片段上的基因能发生交叉互换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患者全为男性

D.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能控制性别

解析 Ⅰ片段是X染色体上的特有片段,此片段中的隐性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即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Ⅱ片段在X、Y染色体上都有,此片段上的基因可发生交叉互换。

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片段,此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患者全为男性。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控制有关。

30.(2011·

温州)下图为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在利用单倍体育种法培育优质小麦的过程中,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

C.此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

解析 ①表示脱分化,②表示再分化。

①发生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发生分化,A错误;

单倍体育种法培育优质小麦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要经过愈伤组织阶段,B错误;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此过程是无性生殖,获得的试管苗的遗传物质取决于取材个体,可能为杂合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小题,共55分)

31.(2010·

莱芜)(9分)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

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________隔离。

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________的方式产生后代。

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________做临时装片,用________染料染色。

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

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

答案 

(1)生殖 杂交(有性生殖) 全能性

(2)根尖(茎尖) 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 有丝分裂中期

(3)19 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 染色体变异

32.(2011·

潍坊)(9分)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

请据图分析回答:

(1)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

(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________,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

(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品种C的基因型是________。

(4)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2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3)1/4 HHhhRRrr (4)否 存在生殖隔离 (5)基因突变 能够产生新基因

解析 图解中途径1为种子繁殖,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途径4为诱变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品种C和品种B不是同一物种,因为它们存在生殖隔离。

33.(2011·

汕头)(10分)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

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期以前,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

据题回答: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

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_______出现的。

它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

②S基因频率增高的遗传学基础是________。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__,有利的变异则逐渐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④这个种群是否形成了新的物种?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突变 原材料

②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①浅色蛾(ss)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捕食,后代繁殖多

②环境不利于浅色种生存而利于黑色种生存,黑色个体数增多

③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 淘汰 积累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④没有,因为没有出现生殖隔离

解析 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来的,而S基因频率能增高的遗传学原因(内因)是Ss基因型的个体形成配子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通过若干代的等位基因的分离、组合,使S基因频率增高成为可能。

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现象,19世纪,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桦尺蛾(ss)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

后来由于桦尺蛾栖息地变成黑褐色,利用黑色型个体生存,导致S基因频率升高,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种群中产生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得到积累,从而使种群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34.(2011·

沈阳)(9分)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

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

请据图回答:

(1)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2)由图1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选填“是”或“不是”)________同一物种。

(3)根据图1两个种群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种群2中具有基因型________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基因A和a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发生变化是________的结果。

(4)图2中的甲虫具有多种体色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多样性。

答案 

(1)基因突变 基因频率 

(2)是

(3)Aa 自然选择 (4)遗传

35.(2011·

温州)(9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

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

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分别比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品种产量高12%、20%。

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由于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