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319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地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摘Word格式.docx

进入21世纪,与某些国家相比,我国底子薄、科技落后,多缴党费,就是想体现我一个党员的党性意识。

然而,吴老自己和家人生活一直很节俭。

吴老的家里仍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旧家具,华国老人说:

“从1982年搬进这个房间里,家具就没有换过。

”“我们一辈子过得都很简单,平平淡淡,有一次,吴大观的衣服破了,女儿说要给他买件新的,他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补一补还能穿。

就是这样两个省吃俭用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缴出巨额党费和巨额捐赠时,一点都没有犹豫。

吴老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

他选择参加革命跟共产党走完全是一种自觉行为,是觉得共产党的纲领与自己的价值理想相吻合。

在文革期间,吴老受冲击、被揪斗、关牛棚,但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信念。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时候,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研究、分析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够胜利。

他说:

“历史证明,选择投奔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和幸福。

二、献身航空动力,报效国家

在吴大观老人93年的生命中,有68年是与航空相依为命的。

吴老中学的最后一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中,吴大观踏上了流亡之路。

在西南联大,他想尽办法改学航空专业,大学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一头扎进贵州大定的“乌鸦洞”,从此与飞机制造结下不解之缘。

之后,在远涉重洋的国外学习中,亲身感受到美国的种族歧视以及对华人的傲慢和侮辱,更加坚定了他报效祖国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从重工业局航空筹备组到航空部科技委,他先后主持了涡喷5、喷发1A、红旗2号的研制,吴老在一个叫做“黎明”的工厂亲手点亮了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黎明,为后来“昆仑”和“太行”发动机的定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上世纪60年代,吴老较早地把“斯贝”发动机介绍给国内同仁,后来又亲自主持了“斯贝”发动机的仿制直至最后成功。

离开一线以后,吴老还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的编制,使我国的飞机发动机研制生产有矩可循。

他为我国的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发动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仅如此,吴老一生都在为理顺飞机发动机研制的体制机制奔走呼号,1998年,82岁时,吴老归纳总结了11条“我国航空工业需要统一的认识”问题,在84岁、85岁高龄的时候,仍然撰文分析国内外飞机发动机研发的经验教训,阐述飞机发动机预研的重要性。

吴老的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承认,然而,在吴老生前的自述和文章中,除了对航空工业发展的恳切建议外,看到最多的却是他对自己的不断反省。

直到临终前的几天,他还拉着前来看望他的刘大响、彭友梅等人的手,恳切地说:

“我有三句话,第一句,我这一辈子,没有为国家航空发动机事业打下一个好基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我应该检讨自己;

第二句,航空发动机一定要加强预研,动力先行,基础打不牢不行;

第三句,你们一定要敢说真话,不要怕得罪人。

”“拜托你们一定要转达给有关领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航空发动机搞好。

中航工业集团的宗旨是“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吴老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一理念。

当他冒着炮火发愿学航空的时候;

当他在潮湿泥泞的“乌鸦洞”里埋头工作的时候;

当他谢绝美国公司的高薪挽留回到民不聊生的祖国的时候;

当他在沈阳创建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发动机设计室的时候;

当他辗转阎良为自主研制发动机挑灯夜战的时候;

当他在为航空工业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的时候,“航空报国”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里。

三、刻苦学习知识,心系人民

吴老一辈子淡泊名利,却十分注重学习。

他曾多次说自己的脑力不好,智力平平,无论是在扬州中学还是在西南联大,都不是高材生,但他坚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因此,勤奋好学成了他一生的习惯。

在吴老的病房里,枕边放着两份报纸和一本杂志,《人民日报》、《中国航空报》和《求是》杂志。

每天坚持读《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是吴老坚持了几十年的老习惯,而《中国航空报》上有关集团战略的文章他更是一字不落地阅读。

党和国家的政策走势,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航空工业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在吴老的心里。

吴老在西南联大上航空系的时候,金希武老师曾对他说过一句话:

“一定要注意阅读一些科学技术方面有影响的杂志、刊物,随时了解和掌握国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

”这句话吴老铭记一生,也坚持这样做了一辈子。

在吴老的书房里,靠窗放着一张折叠方桌,就是在这里,吴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读书学习,单单是读书心得笔记就写了20多本。

吴老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职工这样做。

他要求大家白天生产,晚上坚持学习,学习国外的技术资料,学习外语。

在吴老的带领下,那时候的黎明厂学习蔚然成风,每天晚饭后办公楼里灯火通明,大家都在学习。

正是这种进取精神,帮助我国羸弱的航空动力事业走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历程。

吴老在病重期间也不忘关心别人,为了让护工多睡一会儿,每天早上天亮以后,他就一次两次地自己爬起来。

“在近年来胡锦涛主席提出‘以人为本’,我以为,这个‘人’不是指‘我’,是指‘你’,是指‘他人’,每做一次事情,要首先为别人着想,要帮助人。

”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成为吴老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

吴大观的业绩和优秀品格,赢得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的敬佩和赞扬。

作为技术主帅,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谦虚谨慎,注意发扬技术民主,正确决策;

作为专家,他知识渊博,精通业务,治学严谨,释疑解惑,传经授道,精心培养年青一代;

作为领导干部,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作风正派,敢于管理,身先士卒,平易近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作为共产党员,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吴老走了,带着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无限眷恋走了。

他用自己一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留下了一个老一代航空人的拳拳报国心,留下了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蔚为壮观!

 

甘将热血洒青春——记优秀共产党员青年教师王沛

"

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城建学院建筑学系党支部书记王沛同志,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无私奉献的情操和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不断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从98年至今连续7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等多项荣誉。

2000年他因病住院,做完化疗后立即重返讲台,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

他深爱自己的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指导每一个学生,有时身体不时,只要一走上讲台,他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讲台上,从不把痛苦带到教室,带给学生;

除教学工作出色以外,他还在科研工作上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在采访过程中,王沛老师感人的先进事迹和他谦逊的态度始终打动着记者,本文力求用最翔实的资料展现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

王沛,男,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在位于红安之临的河南省商成县,1995年进入我校前身之一的武汉高等建筑专科学校任教,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教师,同时兼任建筑学系党支部书记和建筑教研室主任。

教学与科研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王沛老师对事业怀着满腔的热忱,对学生充满无线的爱。

他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在教书育人和可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教学工作中,王沛老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但他总是能超额完成,教学效果显著。

王沛老师工作一丝不苟,认真备课,授课时深入浅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

王沛老师身体不好,但他从不以身体不适为理由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相反他还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上课从不迟到,也从不缺课。

有一次,王沛老师因身体不适到医院输液直到凌晨5点钟,回到家时身体已经很疲惫了,但想到8点钟有课,王老师又重新振作起精神,8点钟准时出现在讲台上。

尽管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但王沛老师还是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揣摩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并做到因材施教。

王老师说:

“这是老师的责任。

”由于王沛老师出色的工作,他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尽管教学任务很重,王沛老师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篇。

此外,他还主持了《居住建筑原理课程研究》校级纵向课题一项,横向课题四项。

活着就要奋斗

“活着就要奋斗!

”这是王沛老师的人生格言。

2000年5月,他便感觉身体不适,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他就一直撑到2000年暑假才去医院检查,但结果却无异于一道晴天霹雳,他被诊断患有何杰金氏病(一种恶性肿瘤)!

听到这个结果,王沛老师两天两夜没有合眼,毕竟自己才刚刚30岁啊!

他曾一度想过自杀,但后来,在组织的关怀下,他试着开导自己,正视自己的人生,慢慢地走出了阴影。

活着就要奋斗!

王沛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医院治疗的半年里,他还是坚持上课。

因为当时正处在化学治疗阶段,抵抗力很差,哪怕有同学得了感冒,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威胁。

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坚定的信念坚持了下来。

药物和化学治疗的疼痛使王老师痛苦万分,进食和说话都非常困难,他从未在课堂上有一点抱怨,王老师说:

“同我可爱的学生们分享的应该是快乐,而不应该是痛苦。

病痛我一个人扛着,课堂上就应当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

2002年,媒体报道了洪湖一位危重病人无前诊治的时候,王沛老师当即捐款数百元给那位病人,此事还被《楚天都市报》刊载。

2003年5月2日,在王老师所在的建筑系完成大连格林小镇景观施工图后,正遇上全国非典流行,后期服务工作没有人去。

王老师在病后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并出色地完成。

建筑学系从土木系分离出时,支部内只有一个党员。

当时王沛老师任支部书记,他工作任劳任怨,积极主动,用于奉献,把支部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现在,建筑学系党支部已有原来的一名党员发展为现在的12名党员。

工作当中,有委屈,有时也有情绪化,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想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而不顾,自己的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王老师的家乡是中共在河南省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又毗邻革命圣地红安,涌现出无数的革命英雄,从小便在这种革命的氛围中成长,培养了他非凡的革命信念。

教书育人笑对人生

1995年,王沛老师进入我校任教,1996年便开始带毕业生。

时至今日,他已经送走了9界优秀的毕业生,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1998年综合考评优秀,1999年“优秀班主任”,2001年综合考评优秀。

此外,王沛老师还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王沛老师不仅教学工作出色,而且能够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言传身教,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不管有什么问题总喜欢找他,而他总是耐心地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从思想品德,学习方法,到人生目标,祖国未来,无所不谈,抓住每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们从他身上感受到并且学到了敬业乐业,刻苦勤劳,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品格。

曾有一位学生因失恋几乎导致精神崩溃,该同学找到王老师,向他倾诉失恋的痛苦。

王老师与他做了长时间交谈,谈自己坎坷的经历,谈青年的理想,谈祖国的明天,鼓励他珍惜青春年华,把主要经历放在学习上,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位同学在王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转变了思想,从此振作起来,认真学习,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现在,这位学生已经顺利毕业,并已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还有一次一对夫妇找到王老师,告诉王老师他们的孩子在他班上,患上了一种严重的抑郁症,夜晚不能入睡,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知道这一情况,王老师不厌其烦地到该生寝室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还找到有关治疗抑郁症地心理学书籍进行学习,利用自己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与他谈心,又请教医生如何改变抑郁症的症状,并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驱散他心灵的阴影,使其迅速康复,家长非常感动。

王老师工作很忙,不能与同学们见面的时候就利用网络与同学们交流。

建艺0302班的谢晓燕这样评价王老师:

“他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师,也是个很令人尊敬的老师。

他对我们每一为学生都很认真,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上的是都喜欢跟王老师谈。

作设计的时候王老师白天不能对我们一一辅导,就晚上利用网络同我们交换设计意见,他真的是个很负责的老师。

”凡是王老师代过的学生都觉得他是位良师益友,他的手机居然存有百余个学生的电话号码。

王老师说,每到节日,总能收到很多同学的祝福,甚至包括毕业很久的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这也就知足了。

建筑学系02级有几名“预警生”,大二这个学年正是关键时刻,不能让他们掉队,王老师决定对他们实行转化。

在课上在课下王老师都对他们十分关心。

这几名“预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消极地对待,而王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恼怒,只是细心地辅导他们的功课,同他们聊天,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鼓励教育,对不同的同学采取不同的策略。

经国王沛老师的感化和指导,这几名预警生大部分脱掉了“预警”的帽子。

其中一位同学这样评价王沛老师:

“他对我们是一种无私的爱,是对子女,对弟弟妹妹一样亲人般的爱。

王沛老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是我院青年教师中青年党员的优秀代表

用生命诠释“责任”

——追忆见义勇为大学生杨济源

  大学生杨济源在与小偷搏斗时被刀捅伤,经医院抢救无效于2010年1月1日凌晨不幸牺牲。

  杨济源的老师、同学、家人讲述了几件“小事”,还原一个对家人、对集体、对社会“向来有担当”的杨济源。

好儿子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不可以没责任感。

”这是杨济源在“人人网”上的签名。

  杨济源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他来自天津蓟县农村。

父母务农,家有姐弟三人,经济拮据。

杨济源在生活上非常俭朴,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

  在灵堂里,杨爸爸说,一个多月前,儿子写信回家,嘱咐父母天气冷了要添衣,注意营养,每天吃一个苹果……“他从小到大都是个乖儿子,他说毕业后想回老家,这样就可以照顾我们了……”泪水从杨爸爸脸上无声地滑落。

  按杨济源的家庭条件,他可以申请助学补助,可是直到大三一次偶然机会,辅导员才知道他的家境,问他“为什么不申请助学金”,他说:

“班里名额有限,还有比我更困难的同学。

  同学周央说,杨济源没有给自己添置电脑,可他看到一名白血病女孩无钱看病的消息后,就在同学中发起捐款,带头捐了200元。

好班长

  杨济源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从班长、年级团总支副书记到学校电视台负责人。

班主任刘会君说:

“班委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杨济源得票最高。

同学们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

  许多同学记得竞选时杨济源的自我介绍:

“我叫杨济源,我不在意自己能选上什么职务,只想为大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大家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告诉我。

” 

  2007年10月,强热带风暴“罗莎”袭击杭城,浙工大屏峰校区洪水泛滥,女生们困在寝室里,没法出来买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杨济源带着几个男生冒着暴雨,趟着齐腰深的水,跑到校外商店买来食品分发给大家。

  “他帮助别人的事非常多,让人容易忽视,比如说帮忙打开水,帮忙买东西,帮忙出主意……”杨济源的室友吴行说,“如果你问我杨济源什么让我印象最深刻,我可能说不上来,但我知道他在生活中常常无私帮助别人。

  经常和杨济源打球的同学吴小飞回忆:

“他个子高,但打球时从不单干,很注意团队合作。

  杨济源所在班级凝聚力很强。

每次有同学参加比赛,全班同学都到场加油。

班团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学院优秀团支部。

志愿者

  杨济源的志愿者证上,一枚枚红色印章记录了他的公益历程:

无偿献血、迎接地震灾区伤员、保护西湖环境……在浙江工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他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标兵。

  辅导员周丹妮老师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批四川伤员被送达杭州医治,杨济源早早到杭州城站火车站,帮医护人员抬担架,运送病人。

  杨济源常参加无偿献血。

2009年6月,他生病住院两周,刚康复就瞒着大家去无偿献血。

同学发现后劝阻他,他说:

“为社会做好事,是我应尽的责任。

  同学陈武林说:

“每次志愿者活动只要有杨济源,他总是会叫上很多同学朋友一起来。

大家都愿意响应他的号召。

  2008年9月,杨济源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了党校培训。

2009年4月,他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接受重点考察。

  杨济源牺牲后,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青联追授他“浙江青年五四奖章”。

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授他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浙江工业大学追授他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

(孙江丽余靖静)

摘自:

新华网2010年1月7日

一颗永不生锈的钉子:

追记沈阳理工大学黄船钉

  ——追记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见义勇为大学生黄船钉

  2010年1月27日晚上,去驾校学习的黄船钉没有按时回家吃饭。

着急的黄爸爸一再拨打儿子的手机,可总是关机。

  当家里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的时候,传来的却是黄船钉勇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噩耗!

黄爸爸终于明白,为了他人,钉子永远关机了!

  10天前,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学生黄船钉放假回到家乡宝鸡市。

他早就制定好了计划,这个假期要学会开车。

1月27日17时40分左右,正在金台区代家湾村一所驾校学习的黄船钉和其他4名学员突然听到呼救声,一名5岁儿童不慎落入近4米深的引渭渠中!

  情况万分危急!

黄船钉等5名学员及附近群众跑到事发地。

大家搭起人梯施救,先后有4人跳入冰冷的水中救人。

经过20多分钟的努力,男孩得救了!

却有两个人消失在湍急的水流中,其中一位就是不满21周岁的黄船钉。

  1月28日清晨,当黄船钉的遗体被打捞出水的时候,他的双手仍然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日前,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追授黄船钉“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小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

  黄船钉小时候就知道雷锋的故事。

奶奶给他取的名字,就寄托着殷切希望。

船钉虽小,作用巨大。

不论是万吨巨轮,还是扁扁舢板,都离不开船钉。

  长大后,黄船钉来到辽宁省抚顺市上大学。

抚顺市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

黄船钉从小就懂得分担妈妈的辛苦,4岁时就在妈妈的早点摊上帮忙。

  有柳絮飘落在妈妈头发上了,妈妈忙着招呼生意没发现。

站在妈妈身边的小钉子,踮着脚尖用胖乎乎的小手,把妈妈头发上的柳絮一朵一朵摘掉。

  黄爸爸说,钉子是个闲不住的孩子。

这个寒假,钉子把计划做得满满的:

早晨锻炼身体,然后看书学习,下午去驾校学开车。

  钉子很细心。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说笑。

钉子要么给爸爸揉揉肩,要么帮妈妈洗洗脚,一会儿又把削好的苹果切成薄片儿,插上牙签端给爸妈。

  大学期间,黄船钉总喜欢与爸爸在网上讨论问题,让爸爸欣赏他的作品,给他挑毛病。

每次黄船钉总忘不了提醒爸爸:

“早点休息,照顾好自己。

”就在出事前的一个小时,他还发短信关心爸爸:

“你的脖子看得如何?

还疼吗?

  主动辅导基础差的同学

  大学时光,黄船钉一分一秒也舍不得虚度。

家人在整理黄船钉遗物时,发现他湿淋淋的上衣兜里揣着一个MP3,里面存满了英语对话。

就是在假期学习开车的间隙,黄船钉也要抽空学习英语。

  据黄船钉所在班级的班长张世一回忆,上大课时,同学们一般都习惯于往后排坐,溜个号开个小差比较方便。

只有黄船钉,每次上课都提前来到教室,而且无论上什么课都坐在前排。

遇到不懂的问题,下了课他就及时请教老师,直到弄明白为止。

  黄船钉学的是艺术设计专业,平时动手做软件的机会很多。

特别是模型课,需要手工完成设计。

设计有难有易,黄船钉从来都是挑难度最大的做。

即使这样,他也总是全班第一个做完。

自己做完了,还主动辅导基础差一些的同学。

  在同学们眼里,黄船钉有让人羡慕的学习成绩。

三个学年,他的学习成绩是这样的:

46门功课,优秀率46%,优良率91%。

同寝室的娄栽荣说,课余时间,黄船钉从不呆在寝室里。

每天,他第一个跨出寝室,最后一个回到寝室。

没课的时候,他也是一头钻进图书馆。

  每个学期,黄船钉都能给父母带回最好的礼物,那就是学习成绩。

这个学期放假,他就带回来3本证书:

一本是平面设计师证书,一本是工业设计师证书,还有一本是全国独立院校峰会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

捧着红彤彤的证书,含辛茹苦的父母怎能不倍感欣慰和骄傲!

  省下来的钱都捐给灾区

  一米七五的身高,谦和开朗,乐于助人,黄船钉深受同学们欢迎。

  最让班长张世一感动的是,他组织同学们除雪、植树,很多男生都不愿意干。

而每次,黄船钉都是提前拿好工具,带头出去干活,从来没有犹豫过。

  黄船钉为人热情,富有爱心,乐于帮助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

同学刘帅说,因为大家都是艺术生,很多同学高等数学基础较差。

黄船钉就和几名同学一起成立高数辅导班,积极主动为同学们辅导。

在高数辅导班里,黄船钉讲的题最多。

  “80后”的孩子哪有不喜欢名牌的,可黄船钉从不说出口。

他的姨妈曾送给他一个步步高学习机,他用了5年还保持崭新,甚至连保护膜都在。

  黄船钉留给辅导员王连生老师的印象也是勤俭朴实。

王老师说,学生们都喜欢吃些零食,但黄船钉则是能省则省,尽管他的家境并不困难。

“可是,汶川发生地震,黄船钉却主动将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捐献出来。

  大二放暑假回家,一进门,爸爸妈妈就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