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04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书笔记: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Word文件下载.doc

使不同个体对对方的行为做出适当反应,可以表达情绪,如用眼睛瞪着某个人,表达对他的愤怒

意图:

包含在我们正在运用的姿态或者态度之中的观念

为刚进屋的客人拿一把椅子,传递一种“欢迎”的态度,也是一种姿态

五、身心平行论

意识中发生的事情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生的事情是平行的

注意:

选择过程和组织过程,如,注意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即将要做的活动

有机体不断活动并且决定其环境,它并不仅仅是一组被动的、受外部刺激影响的感觉器官。

平行的双方:

一方是客观存在的物理对象(一个相同的硬币)——物理世界

一方是由于经验不同,每个个体看到的不同的硬币——意识

中枢神经系统正在发生的事情VS个体的经验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经验vs使这些经验得以出现的条件。

社会心理学:

条件是社会条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

对经验的研究通过研究人的行为举止来实现

第二章心灵

一、冯特的平行心理学

观点:

平行的二者——生理【身体内部(中枢神经系统)的东西】vs心理【经验内部(过往经历)的东西】

缺陷:

心理只能从生理方面得到完善

二、姿态gesture——asignificantsymbol有意味的符号

1姿态的早起阶段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一只狗用姿态引起了另一只狗的注意并使其受到刺激,并作出某种反馈,完成二者之间的交流;

拳击或击剑中的佯攻;

父母和婴儿;

诗人和听众

2姿态对内在和外在表达的意义

从狗到人的进化:

导致适当反应的姿态:

无意识的姿态

A狗对B狗做出嘲讽的表情,B心理感觉愤怒(内在态度theinnerattitude),然后也做出愤怒的表情(外在态度)但这些应该是没有经过思考的,是下意识的即时动作。

一种符号,不仅与a的经验中存在的意义相一致,而且还可以导致b想到这种意义:

有意识的姿态

A人对B人做出挥拳的动作,B就知道a可能打他(敌意的态度和打b的想法<

这种想法是根据其经验判断出来的>

语言:

当姿态到达第二种状态,就变成为一种有意味的符号,并且表示某种意义

有意识的姿态使社会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那里具有同样的意义,使其能够明白彼此的意思,并做出适当调整和反馈

三、心灵

有意义的姿态是心灵产生的前提

思维:

利用这些姿态与他自己进行的一种内在的或者潜在的对话,其本质是对存在于经验之中的、个体与其它个体进行的外在姿态对话的内化。

在这种情况下,内化的姿态是有意义的符号,因为他对该个体所属的社会群体具有同样的意义。

冯特的问题:

认为心灵先于沟通而存在

心灵是一般地,从沟通过程和社会经验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现象

身体本身并不是自我,只有当它在社会经验的脉络中发展了某种心灵的时候,他才会变成自我。

四、语言的起源

有意义的姿态包括合作性的活动,在合作性的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号不可缺少。

从智力intelligence的角度讲,动物的行为举止不具有任何有意味的符号,不存在任何对意义本身的表达;

而人类与其不同。

当一种符号被一个群体认为它具有某种特定意义,那么它就可以成为这个群体内部进行沟通的基础。

但对这种特定意义的共同认可如何达成?

达成的机制?

不是模仿,因为具有某种独立和自觉的模仿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

模仿的根据:

一个人的行为导致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这种行为使其他人产生的感受相同。

这种反应过程会被选择出来并且得到强化。

言语(沟通)的发展过程:

从A到B

A只存在语音性叫声的情境

B运用有意味的符号的情境

(个体对自己发出的刺激i的反应方式a=其他人对他的刺激i的反应方式b)

语言的重要性:

它可以像影响其他人那样影响说话的人自己,这种机制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的出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自我意识与相互调整相联系。

沟通起源于无意识的姿态对话,当姿态具有了某种意义(significance)而变成了指号(sign)时,有意识的沟通的就出现了。

动物和人类作为反思的个体之间是有区别的,动物不思考,不使自己实际上处于他人的地位之上。

五、意义

人们在较低进化水平上,利用各种姿态进行沟通;

在较高水平上,利用具有意义的符号进行沟通,这里的核心要素就是意义。

意义产生的基础及本性潜在与三重关系(姿态、调整性反应、既定的社会活动的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潜在于社会活动的结构之中

姿态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意义的特征:

参与、可沟通性communicability(a的行为可以导致b的反应,也能导致自己深处产生与b同样的反应)

六、普遍性

思维是根据各种共相发生的,而一种共相则是一种可以与对象区别开来的、我们用来思考对象的存在者entity

意义是在社会经验中产生的

思想和理性所具有的普遍性和非个人性,是某一个体对一般化的特定他人(generalizedother)的态度和观点进行结晶的结果。

七、反思性智力

反思或反思性行为只有在自我意识存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它使个体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自我组织的内容:

(1)自己所能采取的,对自己所在的环境的态度;

(2)将自己当做环境之中的一部分,从环境的观点出发看待自己的态度。

明智的行为就是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智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关于选择性的问题。

延迟反应是明智行为不可缺少的。

智力的本质:

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根据现在的状态,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解决目前的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记忆,也包括预见。

能够识别“此物可以导致彼物”,并且能够把握某种姿态。

智力的特征:

具有一组符号,利用这些符号标示特征,在标示特征的过程中把它们与它们的直接环境分离出来,并且只使一种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

符号并不单纯是一种与条件反射有关的刺激,因为条件反射不一定有意义,但对符号的反应则必然包含意识。

条件反射+意识=语言——为思想和明智的行为奠定基础

心灵包含了着这样一种情境:

A影响其他人的过程,被转移到受到影响的其他人的经验当中。

心灵的社会性:

心灵的内容和意义取决于社会生活过程

心灵的定义:

人所具有的,可以与低级动物的智力区别开来的反思性智力。

这种智力使人能够根据各种概念指涉未来的存在,将未来可能的事情作为目前决定的重要因素。

心智是有机体与情境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以许多组符号为媒介的。

八、心灵、反应与环境的关系

有机体对环境的决定与环境对有机体的决定同样重要,有机体的反应过程是导致以前并不存在的整整一组对象出现的原因。

有机体内部存在一种结构,或者叫格式塔,它有选择地、相对地决定了有机体所能感知的外部对象的特征。

意识就是有机体根据自己的生理敏感性对环境进行构造性选择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机体是环境存在的原因。

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决定。

当有机体能够向自己和他人指出各种意义时,心智才会出现,心灵也才会突现emerges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

有机体与他自己根据自己的敏感性而选择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通过语言沟通机制来控制这种关系,这种沟通机制不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之中,而是存在于事物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之中。

也正是这种控制意义的机制,构成了我们的心灵。

心灵虽然存在于个体,但它却是社会性的,因为:

心灵是在社会过程内部、在社会互动的经验基础内部不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而这种发展,只有存在于社会过程内部,而非脱离了其它个体而单独存在的个体,才可能完成。

只有但社会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入一个人的经验,个人才有可能变成具有自我意识、具有心灵的个体。

因为在此过程中,个体可以明白其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馈,并且根据这种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反身性reflexiveness是心灵在社会过程内部发展比不可少的条件。

第三章自我

一、自我和有机体

1、自我的概念:

自我是它自己的一个对象

2、自我的特征:

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不断发展的;

在社会经验过程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出现和发展的,具有社会性;

具有反身性

3、沟通提供了一种行为形式,个体利用这种形式可以变成他自己的对象

4、自我的两种形式:

客我和主我

5、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我,表现出哪种自我,由他所面对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性反应决定;

统一完整的自我在社会过程中出现,包含各种不同面向的自我;

这些不同面向的自我共同构成完整的自我,分别与个体参与的社会过程的不同方面相对应;

这些不同面向的自我也就是他在社会过程中所从属的不同社会群体。

人格分裂就是把完整自我包括的各个不同面向的自我分裂开来的过程和结果。

二、自我的发生背景

1、姿态G导致个体A产生反应Ra,也导致其他个体BCD产生同样的反应Ra,然后,A对Ra做出回应Rb,Ra成为影响和决定A下一步行动的因素之一。

和自我的关系

2、原始人:

区分灵魂和有机体,灵魂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概念

3、游戏play:

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承担其他人的角色,发展自我意识

4、自我在社会进程或社会合作中产生、发展和进化的过程

(1)一般化的他人thegeneralizedother:

个体参与其中,并能帮助个体获得自我统一体的共同体或者社会群体U如棒球队之于棒球队员A

(2)具体形成过程

在打棒球的过程中,A的行动取决于他自己对U中其他队员行动的假定

假设U要参与一个比赛,

当A对这个比赛的态度和整个U对这个比赛的态度一致时,A才有可能发展出完整的自我。

U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A的控制,并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到A的思维过程;

A通过这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

A通过这种方式发展自己的社会关系,让自己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并形成自己的人格。

一个人之所以有人格,是因为它属于某个共同体,他接受这个共同体的制度并转化成自己的行为。

当一个个体在影响其他人时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反应,就唤醒了他的自我。

要想成为一个自我,就必须成为某个共同体的成员。

自我确立的依据,就是共同体中所有人都具有的共同反应。

个体的自我,只能存在于他自己与其所属的公共体其它成员之间的关系之中,他的自我结构,表现或者反映了他所属的共同体的一般行为模式。

但每个自我又与其它自我有所不同。

4、自我发展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U中其他个体针对他本人A的态度+彼此针对对方的态度

(2)第二阶段:

个体态度(U中其他个体针对他本人A的态度+彼此针对对方的态度)+

群体态度(一般化他人,或者U对社会问题的社会态度)

三、自我和主观

1、经验的类型:

主观经验

反思性经验

2、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

共同体对个体反作用的最高形式是制度

个体有权利和义务和共同体对话,并推动共同体的发展

一个人具有自我意识,就是他借助他与其他个体的社会关系而变成他的自我的一个对象

自我的本质是认知性的,它通过构成思维过程的、内化的姿态表现出来,反思过程根据内在的姿态对话而进行,总之,自我的起源和各种基础与思维的起源和基础一样,都是社会性的。

四、主我和客我

1、主我:

有机体对他人的态度做出的反应,针对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

如棒球队员投球的动作。

是个体对他人对他自己反馈的一种反应;

具有自由感和进取心

2、客我:

个体采取的,自己所归属的共同体的态度(一般他人的态度)如棒球队员才去的,其它同一球队的队员都有的态度。

是存在于个体的态度之中,并要求个体做出反应的、明确的共同体组织。

3、二者之间的关系:

主我导致客我,并对他做出反应。

五、社会态度与自然界

自我是一种社会过程,在此过程中,姿态对话得以内化,是把个体当做一个组成部分包含在其中的整个社会组织的一个阶段。

社会活动的组织被个体吸收到其内心之中,变成他的心灵。

社会活动的组织还包含了其他人的态度,这些态度变得有组织了之后,变成了我们所谓的社会态度。

个体不可能重新组织社会,但是他可以依他自己的态度持续不断地影响社会。

个体与社会相互影响,客我和主我不断交替采取的、持续不断的行动过程:

个体内化共同体的态度,形成自我——个体对共同体的态度做出反应,这是主我——共同体因受到个体的影响而改变态度——个体内化新的共同体,形成新的自我——个体做出新的反应

个体对自然界采取的态度,也是一种社会态度。

第24节作为社会过程之个体输入的心灵

客我:

有组织的态度

主我:

对着组态度做出反应

社会过程在时间上和逻辑上都先于从它当中产生,并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而存在。

语言的发展使自我和心灵的发展成为可能,语言先于心灵产生,是心灵的工具

心灵:

个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对社会情境的表达;

是个体为了对付出现的问题,把外在过程输入他自己的行为举止;

以有意味的符号的形式出现的姿态的相互作用

第25节作为自我诸方面的主我和客我

出现在个体经验中的,共同体的态度;

循规蹈矩,习惯性的;

获得身份,成为共同体的一员;

更加老练的态度;

客我提供主我的形式;

发挥控制作用

当共同体的态度出现在他自己的经验之中,个体对这种态度做出的反应;

获得新奇的东西,打破惯例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共同体;

可能性属于不断发生、不断进行的事物;

主我的实现经常是通过与他人的关系、得到他人的承认,与其他人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朴素态度;

为自我贡献新奇的东西;

发挥支配作用

第26节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的实现

个体所处的最大范围的共同体就是思想世界

自我的个性化:

虽然所处的共同体相同,但每个自我的模式和立场不同,他们对共同体的反应也不相同。

每个个体的自我结构都反映这种关系模式的一个与众不同的侧面和视角。

第27节主我和客我的贡献

客我提供主我的形式,控制作用(社会控制);

进行日常的没有创造性的工作,为主我的实现创造机会;

主我提供新奇的东西,支配作用;

进行度创性的工作,提供新奇事物

28节突现性自我的社会创造力

代表所属社会群体的、社会的价值观

新奇的、改变和影响社会、进行社会重建的价值观——伟大人物的作用

第29节个体主义自我理论与社会自我理论的对比

个体主义:

个体、自我、心灵先于社会

社会自我:

社会先于个体、自我、心灵

第四章社会

第30节人类社会的基础:

人和昆虫

1、人类社会的典型特征(存在的前提):

它的个体成员拥有心灵和自我

2、所有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冲动和生理需要都具有社会性和社会含义——任何生物有机体都不可能脱离其它所有生物有机体(社会关系)而存在,所以,都是具有社会性的。

3、所有有机体在一般的社会环境或社会情境中,在由它们的持续存在所依赖的各种社会性关系或社会性互动组成的复合体中,被紧密相连在一起。

第31节人类社会的基础:

人和脊椎动物

自我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

人类具有的智力不是以胜利分化为基础,也不是以群居本能为基础,而是以他通过社会过程取得的发展为前提。

通过语言出现的功能性分化是人类获得了完全不同的组织原则——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社会

第32节有机体、共同体和环境

一方面,有机体通过自己的敏感性选择和决定自己的环境;

另一方面,有机体无法控制大的环境变迁,所以是环境控制有机体。

第33节思想和沟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功能

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原则:

把其他人的参与包含在内的沟通原则

自我批评从本质上看是社会批评,因此,由社会批评控制的行为从本质上看也是有社会控制的行为。

语言也是社会组织原则,它使独特的人类社会成为可能。

第34节共同体和制度

制度:

共同体中存在的共同反应的系列,表明了共同体所有成员对一种特定环境所做出的共同反应。

当然这种反应会因为个体的不同特征而不同。

社会制度代表某种一般的社会生活过程的有组织的表现形式,个体只有理解了社会制度,才可能发展成为成熟的个体。

教育:

使社会反应进入个体心灵的过程,使个体以抽象的方式接受共同体的文化媒介。

个体的心理发展就在于,通过有组织的反应的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是这些反应进入到个体的内心之中。

第35节主我客我在社会活动中的融合

1、融合的效果:

出现特定的、属于宗教态度和爱国态度的兴高采烈感,可以导致强烈的情绪体验。

如:

个体所做的仁慈友爱的态度和行为,在他人那里,和自己那里,都能导致同样的愉悦感。

2、宗教活动中的主客融合

3、群体协作中的融合及存在其中的控制感

客我是一种情境,主我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二者合二为一。

第36节社会中的民主和普遍性

共同体普遍意志的实现条件:

个体承认其它每一个人的权力属于同一个共同体——群众采取君主的态度,君主采取群众的态度。

两种结合:

个体或群体对其它群体的支配+同一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有关兄弟关系和

一致性的意识——宗教意义和政治意义上的普遍性社会。

第37节有关宗教态度和经济态度的进一步考虑

经济:

交换的态度——实力主义

宗教:

睦邻友好——理想主义

第38节同情的本性

同情的含义:

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时,在其自我之中唤起了受助对象的态度

同情的局限:

只有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出现

第39节冲突和融合

基本的生理冲动或行为倾向,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导致社会对抗,一类导致社会合作

高度发达、有组织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使其成员以许多各不相同而又错综复杂的方式互相联系起来的社会,而所有社会成员都凭借这些相互联系的方式分享某些共同的社会利益。

社会重建与自我重建、人格重建是同一个过程。

第40节人格和理性在社会组织中的功能

两种自我意识:

一种是通过相对于其他人的优势实现;

一种是通过在共同体中履行一种职能而获得,后者是更加有效、更加高级的自我意识。

对于个人、民族、国家而言,都是同样的道理。

第41节理想社会发展中的障碍和前景

民主共同体的发展,意味着消除消除等级制度是个体的人格所必须的,个体之间的区别不应表现在等级之中,而应表现为职能不同。

民主秩序的目标是消除个体不能与共同体中的其他人认同的区别,使每个人既是君主,又是臣民。

民主的含义:

个体只有具有由于他自己的遗传而存在的各种发展可能性,他就可以得到高度发展,而且还能体谅他所影响的其他人的态度。

只要有优势的人能够体谅他试图领导的共同体的各种态度,领袖就仍然可以存在。

第42节概要和结论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