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56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文档格式.docx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室的火灾

学习任务

(二)探究促进燃烧的方法

学生活动六:

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

(1)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但是在纯氧中加热能剧烈燃烧:

(2)一张纸被揉成一团时燃烧不旺,而打开时燃烧很旺;

(3)湿稻草不宜燃烧,且冒烟,干稻草却燃烧很旺。

通过对以上现象分析,分别说明影响上述物质燃烧的因素各是什么?

乙炔燃烧,当氧气量充足时,发生燃烧,生成物是;

当氧气的量不足时,发生燃烧,生成物是。

通常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有两种途径和

学生活动七:

下列现象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4、家庭用的燃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发生燃烧;

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

四、课堂反思: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①②

.③

2、灭火的方法有①②③

3、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①②

五、达标练习

1、木材燃烧时,常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B使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使木材变成易燃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

2、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途径有和

3、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2000年河南焦作、洛阳发生的特大火灾,更是损失惨重。

为此,专家呼吁:

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1)沿楼梯迅速下楼

(2)用湿毛巾堵住口鼻(3)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4)封闭房门(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6)跳楼

A

(1)

(2)(3)(4)B

(2)(3)(4)(5)C(3)(4)(5)(6)D

(1)

(2)(4)(5)

4、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B、发现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出泄漏处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火焰D、面料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5、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温度、着火点和与空气接触三个方面比较:

1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

的是;

不同的是。

2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相同的是

⑵实验时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⑶试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⑷如果用导气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试说明原因。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1.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

2.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安全知识

难点:

爆炸产生原因的微观解释

(一)、前提测评

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有煤气泄漏,小明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方作煤气管道周围试一试哪一个地方漏气,他这种做法对吗?

你能说出哪些理由。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

探究爆炸发生的原因

学生活动一1:

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氢气的燃烧与爆炸

思考:

为什么刚开始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出能够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发生爆炸呢?

学生活动2:

交流总结:

试从微观的角度对以上现象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分析。

学生活动3:

在解释,近两年来媒体经常有报道;

山西有许多地方的小煤矿经常发生爆炸,造成大量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已知瓦斯起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一种可燃气体,试分析造成爆炸的可能原因。

学生活动4:

小结;

由上述的事例和分析你能总结出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请写出来。

学习任务二:

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5:

自主学习课本P89-90,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知道爆炸极限的含义

学生活动6:

练习:

(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以下物品:

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汽油、煤油,不准带上车船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图标,装运红磷的箱子应贴的是()

ABCD

四、反思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 B火药爆炸 C钢铁生锈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迷信的人把荒野中出现的忽明忽暗的亮光称为“天火”,这种现象实际上是()。

A.爆炸B.自燃C.缓慢氧化D.燃烧

3、为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铁路部门明文规定,严禁旅客携带易燃物、易爆物、危险品、腐蚀性物品进站上车。

下列物质中,可准许旅客带上车的是()

A.汽油B.油漆C.食醋D.鞭炮

4、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柴,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5、日常活中的:

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面粉、⑥食油,其

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

6、下列说法: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

②急速的燃烧一定会

发生爆炸;

③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

④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

热量产生;

⑤缓慢氧化所产生的热量都有害无益。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7、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混合物是()。

A.氢气和空气B.甲烷和空气C.散布有面粉尘的空气D.二氧化碳和空气

8、下列情况中,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①燃烧氢气②燃烧烟煤③工业废气的排放④植物光合作用⑤燃放鞭炮⑥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

8、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时,

遇到明火就会,导致有限空间里急剧增大,从而引起           。

9、在油库、面粉厂和车站等场所张贴了一些安全图标,下列图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10.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化学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

C.都是放热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

11.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B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并闭气源阀门

C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12、把木材、煤、酒精等可燃物放在空气或氧气中,这些物质并不燃烧,其原因是;

堆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其原因;

存放易燃物、易爆物的仓库,要做到人走,并进行经常性的,以防止发生.或。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量守恒的原因

2、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量守恒的原因

(一)、问题引入猜想: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学习任务一: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1:

自主学习课本P92-93,你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你推测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何验证你的推测?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并完成课本P94的相关内容

为什么同学们所获得的实验结论不相同?

你认为那种结论正确?

导致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你能否对你所做的实验加以改进?

小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

1、填空:

(1)12克碳与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克二氧化碳

(2)12克碳与33克氧气反应(其中1克氧气有剩余)则生成克二氧化碳

2、判断:

(1)10克糖溶解在90克水中,可生成100克糖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因此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质量守恒的原因

为什么在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呢?

你能否根据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来解释这一事实?

学生活动7: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的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学生活动8:

1、在化学反应前后:

①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XY2+Y2=2W中“W”的化学式是()

A、X2YB、XY2C、XY3D、X3Y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五、达标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2)煤燃烧后,生成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能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的种类B、原子的个数

C、原子的质量D、分子的种类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填空

(1)电解18克水,可生成2克氢气和克氧气。

(2)32克硫在氧气中全部燃烧,生成64克的二氧化硫,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克。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5.下列各项: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种类;

⑤物质的分子个数;

⑥各种原子的总数。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B.①⑥C.②③⑤D.①③⑥

6、下列装置不能用作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三、自主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探究如何表示化学方程式

活动1:

观察下列表示电解水反应的方法,指出其优缺点。

(1)

(2)

(3)

(4)

你认为选择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活动2.想一想: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3.尝试练习: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4.讨论小结:

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完成教材P97《活动天地》,总结书写原则、步骤:

书写原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写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活动1.以

为例正确读出此化学方程式.

想一想:

你有几种读法?

活动2.根据活动1的化学方程式请你说出其表达的意义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活动3.说说看,根据化学方程式: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四、课堂反思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O2=MgO2B.Fe+O2

Fe3O4

C.

D.2NaOH+CuSO4=Cu(OH)2↓+Na2SO4

2.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铅丹+4HNO3=PbO2+2Pb(NO3)2+2H2O,可以推知铅丹的化学式是()

A.PbB.PbOC.Pb2O3D.Pb3O4

3、根据已配平的方程式:

4K2Cr207=4K2CrO4+2R+302,可以推测R的化学式是()。

A.CrOB.Cr203C.Cr02D.CrO3

4.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镁条燃烧发生火灾,能否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5、在化学反应:

2H2+O2点燃2H2O中反应物是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

反应中,每_____份质量的氢气与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______份质量的水。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叙述事实,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在军事上用点燃镁粉来作照明弹

(2)白炽灯内放少量红磷,可以防止灯丝氧化

(3)火箭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NH3)

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CH4+____O2点燃____CO2+____H2O

(2)_____KClO3△____KCl+____O2

(3)_____Fe+____H2O高温____Fe3O4+____H2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了解使用各种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不足及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

选择合适的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二、难点:

探究新知:

探究化石燃料的燃烧

活动1.根据你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化石燃料的认识:

(1)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阅读教材P100—101,回答下列问题:

三大化石燃料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在氧气中燃烧时都能生成_______和_______,同时会以光能和_______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

它们的组成中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_________和________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活动3.选择合适的燃料:

1.选择合适的燃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它们有________________

2.根据P102<

活动天地>

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烧烤时常用木炭,而不是表中其他燃料?

(2)选择下列用途合适的燃料:

城市楼房供暖_________;

乡村住房供暖________;

城市居民做饭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探究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促使活动:

阅读教材P103—105,谈谈你对下列问题的认识:

(1)为什么称石油为“工业血液”?

(2)为什么称煤为“工业粮食”?

四.合作探究习题: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燃料燃烧时对空气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

五、课堂反思:

六.达标练习

1.作为能源的矿物燃料是指从地下直接开采出来的天然燃料,其中,常用作气体燃料的是_____,液体燃料是______(它还有“___________”之称),固体燃料是______(它的综合利用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它是一种混合物

B.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它是一种纯净物

C.将石油中的各成分分离出来的基本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D.从煤中得到煤焦油、焦炉气、焦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3.在煤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关键安全措施是下列的()

A.准备灭火器B.戴呼吸面罩

C.通风并严禁烟火D.进矿井前点火检查是否有甲烷的混合气体

4.有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特定的装置中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上述两种气体都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B.都可被氧化并放出大量的能量

C.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5.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用石油可制得汽油D.用玉米、高粱发酵可制得乙醇

6.下表是我市城市居民常用的气体燃料、价格和热值,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

价格

热值

煤气

1.25元/Kg

1.56×

107J/Kg

石油液化气

2.5元/Kg

4.5×

天然气

1.4元/Kg

3.9×

(1)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选用哪种燃料更合适?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根据此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以下气体均处在同温同压下).

①将同体积的CO(煤气的主要成分)和CH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混合,所得的混合气体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化为最简整数比)

②分别写出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③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CO或CH4)、进气管、开关等部件组成。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天然气东输,可改善东部居民生活用气。

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

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风管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大气中的CO2(第一课时)

1.了解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2.通过CO2气体的制取实验,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重点、难点:

通过CO2气体的制取实验,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一).温故而知新

1.前面已学过的实验室制取O2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其中含CO2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_。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放出______,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二).探究新知:

探究CO2的循环

学习活动1:

大气中CO2的含量基本上是稳定的,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O2在自然界中是怎样进行循环的?

大气中CO2的含量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

1.请认真观察教材P106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CO2的含量在逐年生高。

请结合教材P107图片“CO2的生成和消耗”来分析并总结:

(1)CO2的产生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