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64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1Word文档格式.docx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

而村,并不是都有的。

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

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

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日:

“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①,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卒死于穷裔。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

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注】①子本相侔:

等到本金和利息相等的时候。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因:

按照

 B.禹锡亦在谴中,当诣播州诣:

前往 

C.虽重得罪,死不恨恨:

怨恨 

D.士穷乃见节义穷:

困窘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子厚才华横溢、政绩突出、人格高尚的一组是(3分)()

①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

②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③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④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⑤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⑥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⑥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祖上就曾做过显要的官职,父亲柳镇为了就便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而且柳镇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B.柳宗元从小就才华非凡,通达事理,他年纪轻轻就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

了能够获得更多赞誉,柳宗元主动投入那些公卿显要的门下。

C.柳宗元因为居官清闲,他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写出了不少经典散文。

 D.韩愈围绕“士穷乃见节义”这一观点,把“平居里巷”时的信誓旦旦和“一旦临小利害”时的落井下石进行对比,表达对柳宗元高尚风义的赞扬与肯定。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3分)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3)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4分)

三、古代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试简要概述全诗表现了哪些田园之乐?

(2)王维诗素有“诗中有画”之誉,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3)试分析诗中“未”“犹”二字的表达效果。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适莽苍者,▲,腹犹果然。

(庄子《逍遥游》)

(2)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3)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5)▲,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昆琶行》)

(6)▲,多于机上之工女。

(杜牧《阿房宫賦》)

(7)夙兴夜寐,▲。

(《诗经·

卫风·

氓》)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 

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宁 

古 

余秋雨

①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

有那么多的清廷大案以它作为句点,“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②据《研堂见闻杂记》记载,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

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

也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

这就搞错了。

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宁古”为“六”,“塔”为“个”),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

③当时的流放有着很大的株连规模。

全家流放、祸及九族,甚至邻里,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

到了目的地,选出一些女的卖给娼寮,选出一些男的去换马。

最好的待遇是在所谓“官庄”里做苦力,当然也完全没有自由。

照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④当官衔、身份、家产一一被剥除时,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

著名的反清义士函可,在东北流放时最要好的那些朋友,几乎都是被贬的清朝官吏。

但这些人都是一些善良而正直的人。

例如,李裀获罪是因为上谏朝廷,指陈当时的“逃人法”立法过重,株连太多;

魏琯因上疏主张一个犯人的妻子“应免流徙”而自己反被流徙;

季开生是谏阻皇帝到民间选美女;

郝浴是弹劾吴三桂骄横不法。

现在他们的发言权被剥夺了,但善良和正直却剥夺不了。

政敌不见了,对立松懈了,只剩下一群赤诚相见的朋友。

我敢断言,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最珍贵、最感人的友谊必定产生在朔北和南荒的流放地,产生在那些蓬头垢面的文士们中间。

⑤除了流放者之间的友谊外,外人与流放者的友谊也有一种特殊的重量。

康熙年间顾贞观知道老友吴兆骞在边荒时间已经很长,吃足了各种苦头,很想晚年能赎他回来过几天安定日子,为此他叩拜座座朱门集资。

但这事不能光靠钱,还要让当朝最有权威的人点头。

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不错的人,也乐于帮助朋友,但对顾贞观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觉得事关重大,难以点头。

顾贞观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他因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两首给纳兰容若看。

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

“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

”顾贞观一听急了:

“十年?

他还有几年好活?

五年为期,好吗?

纳兰容若擦着眼泪点了点头。

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吴兆骞终于被赎了回来。

我常常想,今天东北人的豪爽、好客、重友情、讲义气,一定与流放者们的精神遗留有某种关联。

流放,创造了一个味道浓厚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得惠至今。

⑥在享受友情之外,文化素养高一点的流放者则把东北作为文化考察的对象,并留诸文字。

例如,《宁古塔志》《宁古塔山水记》《柳边纪略》《龙沙物产咏》等等,这些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物产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流放者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⑦但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

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了《离骚》《史记》和《红楼梦》。

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

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

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

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⑧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为他们在苦难中

的高贵。

(选自余秋雨《宁古塔》,有删节)

12. 

“‘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在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13. 

文中写顾贞观设法营救老友吴兆骞的事情有何作用?

14. 

解释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1

5. 

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6、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文学书写要坚守核心价值观

如今,文学书写面临多元选择,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展在更新文学创作题材的同时,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也受到了冲击。

商业化浪潮下,文学已经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属性。

当下文学创作如何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从现象解读回归人性反思,从肤浅功利走向深层因果,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成为作家书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

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再到汉末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把道义层面的理性追求与现实层面的民生担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双重的文化人格:

一方面崇尚理性,有坚贞气节,凛然傲骨;

另一方面又心系民生,渴望建功立业,九死而未悔。

这一传统到了近代五四时期虽有所改变,知识分子对道义的追求演变为对科学、民主的向往,民生的担当转变为救亡、启蒙的责任,但是双重关怀是不变的。

到了当下,现代性的转变,带来了更高层面对科学理性的追寻,现实民生问题凸显为更深层面的人性道德反思。

知识分子的双重关怀仍然不离不弃,既代表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方向,又心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

正是这种双重关怀,使得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始终未尝脱离现实世俗生活,进入西方理性所谓“静观”的层面,片面地追求冷漠的科学真实。

正是这种心系民生,汲汲入世的道德情怀,使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亘古不变的代言人,而文学工作者更是其中之大宗。

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看似与文学的审美特质、艺术精神格格不入,实则不然。

审美是文学诸多特质中的一点,从中国长远的历史传统来看,文学概念更多的存在于广义的层面上,广义的文学则不仅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还包括历史纪实、政治文案、思想论稿等作品。

传统的文学与史学亦为一家,所谓“文史不分”。

可见传统社会的经典道义,亦即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的。

五四之后,近代思想由西方引入,文学学科的划分成为近现代思想与传统决裂的一大标志,文学的概念特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审美成为一时之风气,作家的书写、读者的阅读都随之有了倾斜。

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活动,在作者书写、读者阅读、学者批评诸环节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应该由日常体验的表层进入到对人性、生命本质的深层思考。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杜绝肤浅,回归传统,寻找安身立命的民族之根,正是当下文学书写的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在文学书写中的体现,也应当是在人本位的层面上,寻找民族立身的传统之根。

(选自2012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7.从划线句子看,作者认为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与文学的审美特质并不冲突,如

何理解这一点?

18.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文学要坚守核心价值观的理由。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汪国真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这个语段由三个句子组成。

从第一个句子的内容构成看是谈匆忙掩盖不了焦虑,热闹掩盖不了空虚,既是谈“掩盖不了”,欲盖弥彰一词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句因为有“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的内容,在关联词语处选择“因为”比“如果”要好;

而耳边的那个声音搅得人是“魂不守舍”还是“心烦意乱”,可由上下文来推定,下文除了说这个声音我们要认真倾听外,还有这个声音是叮咛我们“成为你自己”的内容,如此看“心烦意乱”应为最好的选择。

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

分析可知,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与坏,应把“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的“保证”改为“影响”,或将“汽车本身的状况”改为“汽车本身良好的状况”。

B“人们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忽视”和“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句式杂糅。

C.语序不当,“首次”应放在“针对”前。

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对比是把正反两方面的事物放在一块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对偶是两两相对。

要求字数基本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反,词性结构相对应。

但不太讲究平仄。

对仗就是更严整的对偶,上下句尽量避免出现相同的字眼,平仄也要讲究。

分析可知,A项“花相似”与“人不同”对比,出自刘希夷《代悲白头吟》,花谢可再开,每年一度,花开相似。

人却只能前行,无法回头。

每年自然风景都差不多,然而人的感情、心态都改变了,正所谓物是人非。

B项“荷尽无擎雨盖”与“菊残有傲霜枝”对比,出自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菊残犹有”,两相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之品质。

D项“人伤往事”与“山形依旧”对比,出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事已改,山河依旧。

触景生情,古今兴亡,几多慨叹。

C出自高适《燕歌行》,思妇怀人,战士思乡,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不含对比。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意上的衔接,还要重点分析所给的六个句子,把握内容,考虑句间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的语序。

本题中⑤句是解释“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的,应放在最前面;

①句是重新提出问题,②④③句是对①句的解释,③句又与空后的“古体与律体之辨”连接紧密,故答案为C项。

5.

6.C(恨:

遗憾)(3分)

7.A(①所叙述内容是柳子厚的曾伯祖所为,③体现出柳子厚仕途坎坷,⑥叙述内容是其他人为)(3分)

8.B(那些公卿显要们,争着要把柳宗元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3分)

感悟:

一是对照原文,理顺文意;

二是教材内容全文翻译过关;

三是归纳该题设错的五种方法(搅乱时间、搅乱地点、搅乱人物、搅乱语意逻辑、关键实词)。

9.

(1)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被没收为奴婢。

(质:

抵押;

时:

按时;

没:

没收。

每处1分,共3分;

分句句意错相关得分点不得分。

)。

(2)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将近千人。

(下:

下达、颁布;

比:

及,接近;

且:

将近。

(3)(柳宗元)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以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结果反受其牵连而遭贬黜。

(自贵重顾藉:

顾藉,顾惜、爱惜,1分;

保重和顾惜自己,宾语前置句式,1分。

坐:

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1分;

废退:

遭贬黜、被贬黜,1分。

共4分。

参考译文:

柳子厚,名宗元。

七世祖柳庆,拓跋北魏时官至侍中。

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

父柳镇,为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

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没有不通达事理。

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力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

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顺宗即位后,出任礼部员外郎。

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

还未到任,又一道被贬为州司马。

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如江河泛滥,湖海蓄积,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纵情于山水之间罢了。

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

到任之初,他感慨地说:

“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

”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

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

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

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

观察使下达这个办法到其他的州,等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将近一千人。

衡山、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

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

子厚流着眼泪说道:

“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

”(他)向朝廷请求,准备上疏,情愿用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再次获罪,死也没有遗憾。

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

呜呼!

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

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

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

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

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

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

子厚过去年轻,勇于助人,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以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结果反受其牵连而遭贬黜。

被贬以后,又缺少有权有势的知己援引推荐,所以最终死于荒远穷困的边地,才能不得施展,抱负也未能实现。

假使子厚在御史台、尚书省任职时,能够持身谨慎,假使遭受贬斥时,有人大力推举他,也将会重新得到起用而不致陷入困境。

然而子厚被贬斥的时间如果不长,其困窘如果不至于极点,他即便有过人之处,而对文学创作来说,必定不会自强不息,从而取得像今天这样的名传后世的业绩,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尽管说让子厚满足了个人心愿,可以使他在一个时期内出将入相,但用那个交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人们肯定能分辨得一清二楚。

子厚于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10.

(1)①桃红柳绿、宿雨朝烟,清新明朗的美景之乐;

②寂静清幽的山居之乐;

③摆脱俗世牵绊的静心闲适之乐。

(每点1分,共3分)

(2)以色绘形:

抓住桃花之红、柳丝之绿描摹春天柳暗花明的景象(1分)。

层层渲染:

以雨滴点染桃花,突出春色柔和可爱,空气清新(1分);

以朝烟点染丝笼,突出春色的朦胧迷人(1分);

以落花未扫、鸟鸣声中山客犹眠突出春色中人的闲适(1分)。

这一切宛如一幅图画。

(每点1分,共4分)

(3)“未”,落花遍地家童却听之任之(1分);

“犹”,莺啼声声山客却酣眠不起(1分);

描绘了平和安逸,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表达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调(1分)。

11.【答案】

(1)三餐而反

(2)夕揽洲之宿莽(3)则素湍绿潭(4)君子不齿(5)冰泉冷涩弦凝绝(6)架梁之椽(7)靡有朝矣(8)赢得仓皇北顾

流放途中的艰险和到达宁古塔后的苦难(或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