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75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1节设计旅游活动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2)应该收集的信息

①旅游资源的特色:

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游览景区、景点的特色等。

②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地,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

③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④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2.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1)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旅游地的知名度越高,往往表明其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强,旅游者克服空间障碍的决心和可能也就越大。

(2)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环境差异会激发起人们的旅游愿望,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

(3)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①旅游时间比:

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

②人们选择旅游点和旅游线路时总是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③在旅游线路上倾向于环路设计,追求以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游览最多的旅游地。

(1)经济距离过大,会降低旅游者的出游能力。

(2)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由于经济距离过大,对游客吸引力都不大。

(3)旅游地的选择,常见的倾向是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提示】 

(1)√ 经济距离越大,旅游者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越多,因而会使旅游者的出游能力降低。

 距离越远,两地之间的环境差异越大,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3)√ 旅游地的知名度越高,往往表明其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强,旅游者克服空间障碍的决心和可能也就越大。

教材整理3 保证旅游安全

阅读教材P70~P73,完成下列问题。

1.

2.我国夏季山地旅游的安全事宜

夏季在山地旅游必须提高对塌方、滑坡、山洪、泥石流、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随时了解旅游线路上每一站的天气、水文和交通路况,尽量避免在峡谷河滩、山沟沟口、高山顶部和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坡地集中活动,住宿地的选择也要多从安全角度考虑。

3.外出旅游的准备

(1)“出门观天色”,外出旅游应当根据当时的季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沿途各地的环境,带合适的衣服及用品。

(2)了解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计划,防患于未然。

(1)地质灾害对旅游安全影响只限于山区。

(2)突降暴风雪不会对游客造成威胁。

(3)东海海滩地貌平缓,适合游泳,其安全程度不受季节的影响。

 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受地形的限制。

 突降暴风雪会对游客造成威胁。

(3)×

 在东海游泳,涨潮时、发生台风时,都易发生安全问题。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疑问3:

合理设计旅游线路

旅游是一种个人行为,在外出旅游前,往往需要对旅游活动进行设计。

即根据自己出游的愿望和能力,从多种渠道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各种旅游路线和旅游方式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旅游目的地,并选择合适的出游线路。

探讨

影响旅游者出游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主观因素:

旅游动机、旅游偏好;

客观因素:

经济因素、闲暇时间。

旅游者选择目的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提示】 旅游地的知名度,旅游地的环境,旅游时间。

1.旅游设计过程

旅游活动的设计过程就是人们在产生旅游动机后,收集信息,比较、评判,最后选择符合自己的并在心目中富有感召力的旅游地或旅游线路。

具体如图所示:

2.旅游目的和旅游线路的选择倾向

倾 向

原 因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知名度高,非凡性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大

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差异越大,游客尝试、体验的动机越强,吸引力越大

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以最短的旅游时间,游览最多的旅游地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南游客信息实时统计分析系统”显示,xx春节假日期间前十大客源地省和直辖市是:

广东、黑龙江、北京、四川、河南、重庆、浙江、贵州、河北、吉林。

前五大客源地城市依次是:

北京、深圳、广州、哈尔滨、重庆,占到全部游客总量的51.7%。

(1)黑龙江距离海南遥远,为什么会成为海南春节假日期间的第二大客源地省份?

(2)假如你是黑龙江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你在为游客推荐旅游线路时,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旅游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3)黑龙江游客在外出前通过旅行社收集了有关旅游地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大致的______________等。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错季旅游是相对于寒冷的冬季而言的,因此黑龙江游客多选择气候暖和的地区,这些地区与游客居住地环境差异大,对游客吸引力大。

在选择旅游线路时要根据旅游者出游的愿望和能力,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等。

旅游地的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旅行费用等。

【答案】 

(1)黑龙江冬季漫长而寒冷,而海南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温和,旅游目的地与黑龙江游客的居住地环境差异大,对黑龙江游客吸引力大。

(2)出游愿望和能力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

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等。

(3)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旅行费用

保证旅游安全

旅游安全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享有的人身和财产不受外来因素侵犯的权利。

没有安全,便没有旅游。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旅游业发展的事实证明,旅游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仅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可能带来巨额经济损失;

旅游安全事故危及旅游者生命和财产,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旅游安全事故还会损害国家的旅游声誉,阻碍旅游业发展。

在旅游过程中,为什么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

【提示】 主要是为了防止摔伤、碰伤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暑假期间到四川省的九寨沟旅游,从自然因素考虑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提示】 滑坡、泥石流、暴雨、洪水、中暑等。

如果夏天去登山,应该带上哪些随身的常用物品?

它们有什么作用?

【提示】 ①雨伞:

既能遮阳,又可挡雨。

②淡水:

补充因天气炎热身体消耗的水分。

③防暑药:

预防天热中暑。

④其他必需品。

你认为造成旅游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对旅游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旅游者自身的不安全行为,社会文化背景对旅游安全的影响。

1.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

2.剖析旅游安全事故原因

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说是“天灾人祸”,具体分析如下:

主要原因

具体内容

旅游环境的

不安全因素

在可能威胁到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特殊景点或地段,如悬崖、桥梁、湍急河流等,防护设施不完善、旅游设备老化或疏于管理等,均会导致旅游安全事故

旅游者自身

的不安全行

旅游者刻意追求高风险的旅游行为;

旅游者无意识的行为,如随意扔弃烟头、干旱季节野炊、野外烧烤引发的山林火灾

社会文化背

景对旅游安

全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以及安全认识上的差异,往往导致了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引发旅游安全问题

2.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请结合甲图分析其形成原因。

(2)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3)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  )

A.选择合适的位置    B.选择观察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D.以情观景

(4)为避免“潮吞人”悲剧的上演,你认为当地及游客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钱塘潮的形成与季风、海湾形状等因素有关。

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钱塘潮的不安全因素是由水文条件造成的。

结合材料可以看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选择适当的观潮点,选择合适的位置。

为防止悲剧的重演,当地应当加强宣传,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并可制定强制性的政策,划定严格的观潮点等。

而作为游客应当严格按照当地的要求、提示,在规定的地点观潮等。

【答案】 

(1)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米;

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2)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水文。

(3)A

(4)当地:

树立宣传牌,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江潮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带来的危害;

划定严格的观潮点;

在非观潮点增加围栏或看守人员;

利用技术手段提醒大潮来临时间等。

游客:

注意提醒牌,明确可能带来的危害;

务必在观潮点观潮;

服从导游及工作人员的安排,不擅自行动等。

西安碑林和华山的游客文化程度调查

西安碑林和华山分别属于哪类景观?

【提示】 西安碑林是历史文化景观,华山是地质地貌景观。

文化程度高的游客参观碑林,文化程度低的游客游览华山,对吗?

【提示】 这种说法不对。

到碑林的游客中文化程度较高的所占比重大,但不能说明文化程度高的游客仅参观碑林。

图中显示的是到两个景点旅游的人数中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所占的比例。

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求知欲的人,乐于参加人文内涵比较丰富的旅游活动,大专以上的游客到西安碑林所占比例较高,说明高学历游客旅游的目的性比较强;

学历较低的人,一般相对比较喜欢健康欢乐的旅游活动,以娱乐和消遣为主要目的,因而倾向选择山地自然景观,如游览华山。

但是这种差异不是绝对的。

3.结合上图,回答

(1)~

(2)题。

(1)对上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到华山的游客总体数量多

B.到西安碑林和华山的人数总体相差不多

C.到西安碑林的文化程度高

D.到西安碑林和华山的游客文化程度相差不大

(2)关于此图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旅游者的主观愿望不同产生的

B.是由旅游者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C.是游客年龄和职业等因素决定的

D.是偶然形成的,与任何因素无关

【解析】 第

(1)题,分析图中折线,可以看出到西安碑林的旅游者文化程度高,而人数多少在图中并没有显示。

(2)题,文化程度影响旅游偏好,旅游偏好属于主观因素。

【答案】 

(1)C 

(2)A

[课堂·

小结]

对点训练1 合理设计旅游线路

1.假如你是一个旅游活动设计者,根据下列要求设计一条较合理的双休日两日旅游路线,所带的团员是10名刚刚退休的老年人。

(以下景点均要浏览)

旅游景点:

颐和园 故宫 北海 长城 龙庆峡

(1)一般来说把________、________和北海作为一日游,________和龙庆峡作为一日游,并说明原因。

(2)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旅游活动设计中有何不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活动设计的有关知识。

由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可知,本次旅游活动计划的时间为两天,旅游景点均为北京地区的景点,游览者为老年人。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确切知道颐和园、故宫、北海均为北京市内的景点。

而长城、龙庆峡则为郊区景点,距市区有一定距离。

【答案】 

(1)颐和园 故宫 长城 节省旅游时间。

(2)一般说来,老年人出游的距离较近,喜欢到清静、幽雅的地方去;

青年人出游的距离较远,更喜欢到热闹和惊险的地方去。

对点训练2 保证旅游安全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驴友”最初由新浪旅游论坛传出,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

这类朋友互称“驴友”。

但现在更多是指背包客,就是那种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穿越、宿营的户外爱好者。

简单地说,“驴友”就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

材料二 深圳特区报2015年7月22日报道 夏日炎炎,并不能阻滞深圳年轻人热爱户外运动的热情。

然而,近期“驴友”安全事故频发:

9名深圳驴友日前在坪山山林中被困30小时,深圳公安、山地救援队组织过百人入山搜救,终得救援成功;

另有来自广深的11人驴友团队,日前在惠阳新圩的山林里又遭遇险情,其中1名来自深圳的男子坠崖落入山涧殒命。

回顾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驴友死伤事件,其原因包括车祸事故、山洪暴发意外事故、大雪、迷路、受伤、体力耗尽、器材故障等,尤其是在野外露营,安全事故更是频频发生。

(1)由材料可看出,“驴友”出游准备的物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2)若“驴友”在野外旅游时,遭遇一场如图所示的泥石流灾害。

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m),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驴友”正好位于O点,图中提供了①②③④四条逃生路线,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3)你认为材料二中悲剧的发生对“驴友”今后的旅游活动有哪些启示?

【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驴友”从事的活动多数带有探险性、挑战性和刺激性,多是青年人参加,要野外露宿,故出游准备的物品主要应有帐篷、睡袋等。

(2)题,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

泥石流发生在山谷中,且泥石流运动的方向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即与图中④路线方向一致。

而“驴友”要逃生最好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即沿路线②逃生是最正确的。

第(3)题,从这场悲剧来看,“驴友”外出旅游应该具备一些旅游常识,加强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措施,尤其对旅游地的地形、气候等方面要深入了解,降低出游的危险性。

【答案】 

(1)帐篷 睡袋

(2)②

(3)要有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要深入了解和熟悉旅游地的地形、气候等各方面的情况;

学会在野外活动中的自我保护。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5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2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位于古“丝绸之路”、现“第二亚欧大陆桥”上的敦煌莫高窟,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吸引着中外游客,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石窟的损坏极为严重,依据材料回答1~2题。

1.敦煌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保存较好,与下列哪一自然因素有关(  )

A.地处高纬     B.气候寒冷

C.气候干旱D.流水侵蚀

2.为保护文物古迹,敦煌莫高窟文物管理局对入洞游客人数作了限制,又限制停留时间,主要原因是(  )

A.避免游客丢弃大量垃圾

B.为了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C.减少因游客触摸、拍照、呼吸、汗水等使珍贵的壁画受到损坏

D.避免游客在壁画上乱刻乱画

【解析】 敦煌莫高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其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

对游客数量和时间作限制主要是为了减少游客触摸、拍照、呼吸、汗水等对石窟小气候的影响,保护珍贵的壁画资源。

【答案】 1.C 2.C

秦岭是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资源聚集长廊,提出了建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地的目标。

并随着《大秦岭》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播出,秦岭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关注,生态旅游走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据此回答3~4题。

3.旅游者常自秦岭南坡向上攀登,可能看到(  )

①在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 ②沿途成群驯鹿在林中漫步 ③沿途可能有马尾松林,长势良好 ④到达山顶永久性冰雪千里冰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②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③建设宾馆,提高接待能力 ④拓宽道路,发展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3题,秦岭南麓为常绿阔叶林带,沿途有马尾松林。

生态旅游的对象既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

第4题,生态旅游以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建设宾馆、拓宽道路势必扩大旅游规模,导致旅游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答案】 3.C 4.A

5.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山是世界级的山岳风景区,由于旅客众多,不少景点曾出现了水土流失、岩石风化等现象,植被减少,病虫害也时有发生,为此黄山管理机构对重要景区、景点实施定期封闭轮休。

材料二 旅游区的居民对旅游者的笔记本电脑充满了好奇,如下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量游客到来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2)旅游者的合理行为会对旅游区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3)下列措施正确的是(双选)(  )

A.兴建新的游乐设施,增加旅游景点

B.在水土流失处固土整治,植树种草

C.救治受病虫侵害的枝干,对瘦弱的针叶进行叶面施肥

D.任何人不准进入,任其自然恢复

(4)通过材料阅读,对你以后在旅游过程中有什么启示?

【解析】 第

(1)、

(2)题,在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旅游者对旅游区的有利、不利影响来回答。

第(3)题,A项会加重环境破坏和污染,D项任其自然恢复不合适。

第(4)题,针对旅游环境问题,应减少个人旅游的不合理行为,做个生态旅游者等。

【答案】 

(1)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对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冲击。

(2)图中旅游区居民通过旅游者认识了笔记本电脑,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打破孤陋寡闻、狭隘守旧的观念。

(3)BC

(4)旅游过程中注意保护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做一个生态旅游者。

[能力提升]

6.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

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

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析】 首先,通过图中经纬度和湖面的高程(3196米)确定旅游地为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

其次,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旅游者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气压低、多大风等自然特征,决定了旅游者必须带足相应的生活用品。

【答案】 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

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

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

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

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日本多家旅行社纷纷推出“一日制”特别旅游团,团员只需在风景区做一个小时的垃圾收集工作,便能享受一次温泉浴,并在附近酒店免费吃一顿午餐。

(1)日本推出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联系我国各旅游景点的情况,谈谈是否也有必要开展这类活动?

【解析】 第

(1)题,既可以清洁环境,提高旅游者素质,又可以起到宣传作用。

(2)题,根据我国实际,结合教材内容作答即可。

【答案】 

(1)清除垃圾,保护旅游环境;

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

起到宣传作用,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2)在我国,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在许多风景区,旅游者随意乱扔垃圾或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相当普遍,景区的“白色污染”和水污染十分严重,景区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因此,开展一些保护风景区的公益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2303米的灵山是北京市第一高峰,顶部约400公顷的高山草甸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山地牧场景观,是北京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

游人不断增多,每年可达10多万人。

由于游人和马匹的践踏,灵山有些植被已被破坏,露出光秃秃的地面,甚至植物的根系被全部带出,使草甸难以再生。

目前灵山有大小旅馆、饭店47户,虽然方便了游人,但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

据估算,在旅游季节产生的污水为3万至5万吨,生活垃圾40多吨。

除个别生活区内的招待所建有污水处理池、化粪池外,这里大部分旅馆、饭店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随意排放,其中少量渗入地下,大部分则流到了山沟,对自然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潜在的污染威胁。

(1)你认为灵山旅游景区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后果怎样?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怎样才能使灵山的旅游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旅游的措施。

解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利用相关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 

(1)首先是到此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多,已造成对当地旅游环境(植被)的严重破坏,使草甸面积急剧减少,不少草类种属灭绝,草类的高度和密度降低,若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则可能使灵山独特的山地牧场的自然生态平衡被彻底破坏而最终成为一座山石裸露的荒山;

其次,因游人的不断增多,丢弃的废弃物不断增加,使景区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不仅危害了旅

游资源,也会危害旅游者自身,最终将失去整个旅游资源。

(2)首先要进行景区的生态资源调查,作好规划,发展生态旅游,将开发和保护相结合。

确定保护开发的目标,使景区的生态系统得到初步的恢复与平衡,并要用人工措施使草甸面积扩大、种属增加。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除了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外,还要加大人工清除污染物的力度,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丢弃和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