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81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5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种养基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格式.docx

附表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7-1: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8: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二、附图: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2:

项目现状图

附图3:

项目总平面布局图

三、附件:

附件1:

项目逐级联合上报文件(复印件)

附件2:

公司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附件3:

公司2012,2013年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附件4:

自筹资金来源证明(复印件)

附件5:

信用等级证明(复印件)

附件6:

土地使用文件(复印件)

附件7:

《鄂托克旗环境保护局初审意见》(复印件)

附件8:

龙头企业认定文件(复印件)

附件9:

与当地养殖户、种植户签定的协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单位名称:

***************

所有制形式:

民营

***************位于***************,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10日,注册资金200万元,总占地面积16500亩。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有4名出资人,全部为自然的人股东,其中***************以现金出资100万元、占出资总额的50%,***************以现金出资40万元、占出资总额的20%,***************以现金出资40万元、占出资总额的20%,赵文惠以现金出资20万元、占出资总额的10%。

公司下设生产部、购销部、技术部、综合管理部、财务部,现有员工44人,其中,管理人员为10人,专业技术人才5人,另外聘专家5人,工人24人。

1.1.2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公司法人代表***************,1975年生;

大专学历,工程师。

从种养殖及生态建设等行业,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本人诚实守信,无破产、银行欠资情况记录。

1.1.3经营情况

***************经营范围为肉制品、奶制品加工、销售,谷物、草牧及其它作物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销售;

牲畜的饲养、饲草料加工、销售;

农牧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农产品初加工及其它农牧业服务。

2011年,公司投资2600万元,在***************承包16500亩草原和耕地,新建肉羊养殖区占地200亩,新建办公生活区占地100亩,新建优质牧草基地3900亩。

1.1.4带动情况

公司成立后按照公司+基地+农牧户的经营模式,为农牧民提供种养,技术人员为养殖户提供人工受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服务,指导农牧民对所产羔羊进行标准化饲养,提高产品质量。

销售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出售。

带动牧户210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1500元。

1.1.5财务状况

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2012年末公司资产总额348.4万元,其中流动资产84.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23.5万元,无形资产40万元。

负债总额118万元,所有者权益230.3万元,其中实收资本200万元。

2012年主营业收入85.9万元,净利润30.3万元,资产负债率33.8%。

201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374.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11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223.5万元、无形资产40万元。

负债总额118万元,所有者权益274.5万元,其中实收资本200万元。

2013年主营业收入87.3万元,净利润43.6万元,资产负债率31.5%。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拖欠工资、无重大负债、无欠税等不良信息,收入来源有充足的保障,银行信用等级为A级。

公司经营情况良好,发展前景广阔。

1.2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名称及项目负责人

1.项目名称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新建项目

2、项目负责人

段伊军(***************法人代表、总经理)

1.2.2项目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及期限

1、建设性质

新建

2、建设地点

内蒙古******************************

3、项目建设期限

1年,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

1.2.3产品方案及规模

***************的2400亩土地为基础,通过进行时针式喷灌节水改造、配套部分农业机械、建设农田防护林、建设贮草库的方式,建设苜蓿生产基地2000亩,年生产优质紫花苜蓿干草捆1600吨。

1.2.4技术、设备方案

1、技术来源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技术来源为内蒙古农业大学。

2、设备方案

项目新购置时针式喷灌机2套、农业机械台14(套)

1.2.5土建工程

新建贮草库300m2、新建员工宿舍及值班室100m2、草捆室外堆场1000m2、农田路9400m2、农田防护林200亩,新建10KV配电线路3km。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3.1投资结构

根据项目技术要求以及项目建设条件估算,项目估算总投资4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5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5万元。

项目固定资产估算投资4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估算投资385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3%、生物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估算投资(防护林树苗)25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估算投资37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预备费估算投资18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

1.3.2资金来源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65万元,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龙头项目补助比例,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万元,公司自筹投资325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5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投资。

1.4项目效益

1.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新增生产优质紫花苜蓿干草捆1600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20万元,年总成本费用181万元,年利润总额139万元,所得税后净利润105万元。

投资收益率:

27%

内部收益率(IRR):

所得税前23%,所得税后20%

财务净现值(NPVic=8%):

所得税前497万元,所得税后361万元

投资投资回收期:

所得税前4年,所得税后4.6年

1.4.2生态效益

鄂托克旗为典型的干旱荒漠化地区,境内干旱少雨、风大沙多、

植被稀疏、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延续和家畜超载过牧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草牧场“三化一失”(沙化、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畜草矛盾尖锐,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为当地提供大量的优质牧草,有效的减轻草牧场的压力,有利于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恢复;

因此,项目是一项生态型项目,也是绿色产品生产项目,所以项目生态效益可行。

1.4.3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一是可带动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优化当地畜牧业结构,有利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是可促进当地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步伐。

三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当地草产业的发展。

四是项目建设的带动和龙头作用的发挥,可使地区畜牧业再创辉煌,为当地高效优质农牧业的建设做出示范和表率,促进全旗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2、《201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3、《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的意见》((内党发[2003]24号)

4、《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5、《鄂托克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6、鄂尔多斯市机电设备现行价格、非标设备制作市场价格、标准设备订货合同价。

7、国家有关税费提取标准,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

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6综合评价

项目利用公司承包的2400亩土地为基础,通过节水改造,种植优质牧草,项目将内蒙古农业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并常年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较为科学,布局合理。

项目市场广阔,销售渠道畅通,市场风险小,通过财务测算,项目建设经济效益可观,收入稳定,风险较小。

项目的建设实施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对推动鄂尔多斯市草产业的发展,扩大内需,实现农牧民再就业,拉动当地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繁荣地方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可行性研究认为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年产1600吨紫花苜蓿草捆新建项目,建设条件优越、产品市场好、潜力大、财务盈利能力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项目建设可行且意义重大,建议立项,建设该项目。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让广大农牧民富裕起来,而农牧民富裕的主要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养殖业,畜牧养殖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对促进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我国现代化建设最薄弱的环节是农业现代化滞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最关键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

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

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提出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业,有条件的要发展规模养殖小区,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实施了大规模的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沙化退化的速度,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恢复。

特别是国家实施禁牧休牧工程,鄂尔多斯市发布禁牧令以来,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使草原生态环境有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饲草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优质饲草料严重短缺,鄂尔多斯市及周边盟市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出现了以高价从蒙古国购草产品的局面,农牧民畜牧业的收入明显下降。

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建立以苜蓿为主的优质高产牧草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提高饲草供给能力,填补草产品缺口,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缓解天然草地的压力,提高草原植被盖度,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当地紫花苜蓿种植的面积小、产量低,处于小规模和粗放的由农户分散经营管理的模式,与大规模的基地化、机械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相差甚远。

由于规模小品种单一,种子退化严重,田间管理跟不上,缺少苜蓿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配套服务设施尚未形成,没有深加工产品,因此无法打入外地市场,更谈不上进入国际市场,对农户吸引力低,根本无法形成产业化。

建立牧草繁育基地是《全国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内蒙古牧草种子繁育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

苜蓿是适应性广、抗旱性强、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利用年限长,且产量高、适应于北部高寒牧区,是极具推广价值的生态和经济兼用型牧草品种。

项目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苜蓿草干物质的形成,蛋白含量高,另外,土壤肥沃,坡度适宜,利于排水和浇灌,符合苜蓿草的种植条件,同时,适于大面积机耕作业。

是发展苜蓿产业化,是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特色经济的必由之路。

因此,发展优质牧草产业,符国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农牧业发展规划。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可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牧草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之称,是营养丰富、产量高、价格高、经济价值突出的优质牧草之一。

青嫩紫花苜蓿的蛋白含量在30%以上,分枝到结果期的紫花苜蓿的蛋白含量在15%~25%之间,单位土地面积提供的蛋白甚至高于人们非常熟悉的大豆。

大豆含蛋白量较高(38%),但大豆每亩产量只有100公斤,所以,大豆每亩提供的蛋白只有38公斤。

紫花苜蓿蛋白含量以平均20%计,由于有产量优势,水土条件好的地块每亩可产紫花苜蓿干草1吨,因此,紫花苜蓿每亩可提供蛋白200公斤以上,高于大豆2倍半以上。

紫花苜蓿还含有各种氨基酸(6%),赖氨酸、色氨酸、胱氨酸等比玉米高3倍,比小麦高1.7倍,钙含量在1.5%~1.9%之间,还有叶黄素、维生素C、K、E、B及多种微量元素。

2.2.2项目建设是维护畜产品食品安全、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必然选择。

“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使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畜牧业、乳业、草食畜禽养殖业来说,紫花苜蓿是最好的饲料,当地农牧民已亲身感受到,用紫花苜蓿喂养牲畜后,长得快,皮毛好。

紫花苜蓿更是喂养奶牛的好饲料,可使产奶量提高、产奶期延长,紫花苜蓿的发展对奶业的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表明,使用一般牧草时,每头牛年产奶难超过5吨,改用紫花苜蓿饲料后,每头牛年到7~10吨。

紫花苜蓿还可以使产奶期延长。

一般牧草喂养下,牛产奶期为8年,用紫花苜蓿喂养,12年还能正常产奶。

可见,种植紫花苜蓿,能够提供大量的蛋白质饲料,而且其产品是绿色环保的,以此作为奶牛、肉牛、肉羊的主要饲料,可以防止类似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

2.2.3项目建设为禁牧休牧提供了物质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人工草地保存面积仅有1181.4万亩,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0.01%,其中苜蓿草地面积不到10%,这与畜牧业发达国家人工草地占草地总面积50——60%的水平相比相差甚远,也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大省的称号极不相称。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与草地退化、生产力降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舍饲、季节性休牧、集中饲养等饲养方式的推广普及,呈现出对高蛋白、高能量饲料旺盛需求的局面。

本项目生产的苜蓿成型饲料,完全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区内市场也相当广阔。

鄂托克旗已实施了草畜平衡政策,并出台了在牧草返青生长期(即每年的4月1日—6月1日)禁牧2个月的政策已实施,100万头只牲畜需草12000万公斤,再加上冬春补饲草,需要量更大。

项目区大面积种植优良牧草,生产优质草产品,可确保禁牧休牧顺利实施。

2.2.4项目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草原沙化退化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连年大旱、超载过牧和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天然草场的质量和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优良牧草减少甚至绝种,全旗草场退化沙化的面积占到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5%以上,并且仍在逐年增加,草原建设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沙化退化的速度。

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对草场的过度利用,加速了草地沙化退化进程,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沙尘暴天气逐年增多,草原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恶化,部分地区己经失去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农牧业增产困难、效益低下,农牧民增收乏力,因草场退化沙化致贫的人口不断增加,农牧民致富达小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严重制约了全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苜蓿生产基地可以有效减少对天然草场的破坏。

由于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苜蓿草起到恢复植被和保护水土的作用,生态保护作用,紫花苜蓿根生长量较大,且具有固氮作用,对培肥土壤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生成,使土壤理化性质的到根本改变。

2.2.5项目建设是优质苜蓿种植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草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是农牧业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优质苜蓿种植基地建设,使用大型节水灌溉设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强,管理体制健全,企业与农户的关系紧密,省劳力,产量高,收入好。

产业化苜蓿业是集生产、加工、贮运、利用为一体的高度社会化的复合型产业。

苜蓿产业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型产业,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加工、生产与经营等建立完善的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以进一步加快草业成果转化,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2.2.6项目建设是牧民增收,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

种植苜蓿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栽培管理技术简单,老弱劳力都可以从事田间管理和收割,加之一次种植后至少8年不需翻耕和播种,既节约了劳力,又减少了资金投入。

项目投产后,特别是深加工项目的投产,可以直接解决就业,由此可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如运输、种子贸易、农副产品、畜牧养殖、畜牧产品加工产业和人员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社会安定。

同时还可为集约化饲养提供了优质的饲料,真正成为拉动大兴安岭畜牧业发展的动力,必然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建设地点选择

根据项目实施所需的水、电、路和种植所需农资供给情况,结合***************现有条件,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哈图嘎查公司已承包的2400亩土地,公司已对该土地进行承包,拥有该土地使用权14年。

3.1.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鄂托克旗地貌特点以波状高原为主,北部除桌子山一带属山区丘陵地形外,大部分地区为缓慢起伏的波状高原和比较平缓的桌状高原,南部为连绵起伏的毛乌素沙地。

整个地形从东北向西南延伸逐渐平缓,东北高,西南低,海拔高度1100-2000米,按地貌特征大体可分五大类:

山地、梁地、沙地、滩地、水域。

哈图嘎查以缓慢起伏的波状高原为主要地貌特征,区内地形平缓,起伏小,海拔在1308—1526m之间,相对高差0—8m。

2、草原、耕地及植被

全旗现有耕地面积8720hm2,占总土地面积的0.43%,农作物总产量36983吨,主要以饲料玉米为主。

草地总面积178.2万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171.75hm2,从东向西形成了干草原草地、荒漠化草原草地、草原化荒漠草地、荒漠草地和一个隐域性低湿灌丛及草甸草地5类。

改良草地面积8万hm2。

全旗植物分为3类,71科,460种,宜畜食草100多种,优良牧草50多种,药用植物165种。

鄂托克旗植被类型大体可分为沙生植物群落、干草原植物群落、荒漠化植物群落、干荒漠植物群落、草甸植物群落和盐生植物群落六大类。

哈图嘎查属于荒漠化草原向草原化荒漠过渡地带,天然草场类型主要有砂砾质梁地草场、缓梁地草场、起伏梁地沙地草场、砂砾质梁地旱生小灌木草场、梁间平缓低地草场、低湿地盐生灌木草本草场、低山缓坡高平原草原化荒漠草场、丘陵山地粗骨性棕钙土草场、砂砾质戈壁小灌木草场,草场优势种及主要牧草有:

驼绒藜、糙隐子草、篦齿蒿、狭叶锦鸡儿、针茅、油蒿、藏锦鸡儿、红砂、蒙古葱、白剌、珍珠柴、木旋花、蒙古沙冬青、包大宁、霸王等,自然植被覆盖度在30—40%之间。

3、土壤

鄂托克旗土地总面积为206.87万hm2,土壤以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风沙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为主,其中前三类为地带性土壤,后四类为非地带性土壤。

区土壤为壤质厚层淡棕钙土,依据鄂托克旗土壤普查结果,20cm表土有机质含量为0.9%,全氮0.0577%,速效23ppm,速效钾135ppm。

4、气候

降水:

鄂托克旗年降水量为150-350mm,极端年最大降水量为611.6mm。

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

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4%。

气温、积温:

鄂托克旗年平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为36.7℃,极端最低气温-35.7℃,气温年较差33.4℃,气温日较差13.9℃。

年≥10℃积温2800—3000℃,持续日数为149---165天,年≥0℃积温3200—4000℃。

持续日数为229---255天。

日照、湿度:

鄂托克旗日照时数较长,百分率高,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4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9%,太阳辐射总量为142.24卡/平方厘米。

项目区大气相对湿度多年平均48%,最大为51%,最小为44%,相对湿润度在0.08—0.1之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400-2600mm之间

无霜期:

鄂托克旗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30-142天,初霜日一般在9月25日左右,最早为9月15日,最晚为10月20日,终霜日一般在5月10日前后,最早为4月25日,最晚为5月20日。

5、水资源

***************水资源较为丰富,可开采水资源总量为27787.5万m3,其中地下水26994.9万m3,地表水792.6万m3,另有黄河过境水315亿m3。

地表有黄河及其支流都斯图河和大小不等的湖泊。

黄河从碱柜镇南部流入鄂托克旗,境内长度为51km,径流量为295.28m3/秒,都斯图河发源于乌兰镇北8公里处,于宁夏陶乐县注入黄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

流域面积83.26万hm2,年平均径流量为1048万m3。

项目区为都斯图河流域承压区,都斯图河为黄河一级支流,是季节性河流,都斯图河流域两岸为承压水区。

农田灌溉以地下水为主,当地地下资源水较为丰富,水质好。

含水层揭露厚度300—400m左右,矿化度1g/L,符合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要求。

6、能源、交通、通讯

***************电力供应充足,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纵横东西南北的电力供应网络,各苏木乡镇及大部分嘎查村通了网电。

鄂托克旗交通方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109国道从东向西横穿全境,110国道和包兰铁路从西部通过,旗政府所在地乌兰镇距109国道17公里,距110国道150公里,距包兰铁路乌海市站150公里。

各苏木乡镇、嘎查村均有公路相连。

全旗通讯设施齐全,各苏木乡镇通讯全部实现了光缆化,无线接入覆盖全旗大部分苏木乡镇及嘎查村。

3.1.3社会经济概况

鄂托克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畜牧业经济为主的旗,旗政府所在地乌兰镇。

全旗下辖6个苏木镇,75个嘎查(村)。

全旗户籍总人口97853人,38895户,其中蒙古族和其它少数民族26624人,农牧业人口58797人,占总人口的60%。

2013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382亿元,财政收入54亿元,年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113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1330元。

3.1.4本产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苜蓿草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范围最广、面积最大、最主要的豆科牧草。

苜蓿草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多种家畜喜食的优质植物蛋白质饲料,苜蓿草为直根系多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全世界种植面积3227-3200万hm2。

其中,美国种植面积最大,仅次于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四大作物之一,用于苜蓿干草生产的面积为956万hm2,加上有苜蓿参与混播草地面积,合计达2450万hm2,年创产值约134亿美元,仅苜蓿草粉和方草捆出口一年获利4940万美元,欧美和澳洲等一些国家对苜蓿草十分重视,将其看作“绿色黄金”,澳洲人更是称其为“立国之本”,发达国家草产业的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

目前多数畜牧业发达国家苜蓿草的加工利用已实现专业化和集约化,在种植、刈割、加工利用方面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最大限度的保存叶片和营养价值,其主要产品在牧草方面的主要有高密度方(园)草捆、草粉、草饼、草颗粒、草块、裹包与袋装青贮、叶块、叶粒、浓缩叶蛋白等。

我国苜蓿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我国在“重农轻草”、“重畜轻草”观念和“秸秆畜牧业”落后理论的误导下,造成了我国苜蓿种植及加工利用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距离,苜蓿草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都非常落后。

改革开放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