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0920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中图版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 第1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1)风蚀地貌:

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等。

(2)风积

地貌

[特别提醒] 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四、喀斯特地貌

1.概念

(1)喀斯特作用:

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

(2)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特别提醒]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

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等则是因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1)长江三峡主要为U形谷。

(  )

(2)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  )

(3)风沙地貌都是风力侵蚀而成的。

(4)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

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

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形冰川谷

[提示]

(1)×

 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的V形谷。

(2)√ 海浪能量巨大,对海岸具有侵蚀破坏作用。

(3)×

 干旱地区的沙丘是风力堆积而成的。

(4)×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5)C [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多为流水侵蚀地貌;

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是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

]

 河流地貌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193km。

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

西陵峡滩多险峻;

巫峡幽深秀丽;

瞿塘峡雄伟壮观。

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问题1 (综合思维)长江三峡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三峡地区地块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

问题2 (地理实践力)三峡属于河流地貌中的哪一种?

[提示] 河流侵蚀地貌。

[归纳总结]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

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关键影响

伸长

加深

展宽

2.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示意图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

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1.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

下图反映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

据此回答

(1)~

(2)题。

(1)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地面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沉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C 

(2)B [第

(1)题,图中河流形态呈蛇曲状,形成这种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在河流弯曲处,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沉积,使河流的弯曲程度加大。

(2)题,诗句中的“白鹭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

 海岸地貌

哗!

……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了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海浪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地退回,一次又一次永远不息地抚摩着;

在沙滩下画出一条条的银边……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海边的礁石往往形态各异,试判断其主要成因。

[提示] 海浪的侵蚀作用。

问题2 (综合思维)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海水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归纳总结] 认识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概念

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于海岸带陆地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度数千米至数十千米的地带内。

2.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主要表现

主要分布

海蚀

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平台

以基岩海岸为主,在我国山东、辽东半岛较为典型

海积

沙滩、沙洲、贝壳堤及泥质滩涂等

以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主。

在我国的杭州湾以北比较集中

2.右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回答

(1)~

(2)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B.岩礁

C.沙滩D.海岸

(1)A 

(2)C [第

(1)题,鼓浪屿西南沙滩上的岩石,潮涨潮落使其发出声响,所以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海水的侵蚀。

(2)题,沙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风沙地貌

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有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被称为“魔鬼城”,一方面是因其造型各种各样,有些太奇特,甚至恐怖;

二是这里地处风口,时常狂风不断,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岩间穿梭回旋,发出尖厉的声音,如狼嗥虎啸,鬼哭神嚎,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萧索,情境更为恐怖。

问题1 (区域认知)准噶尔盆地的气候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示]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降水少是其主要特征。

问题2 (综合思维)“魔鬼城”内的典型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主要由风力侵蚀而成。

[归纳总结] 风沙地貌

类型

分布

形成

特点

风蚀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沙石磨蚀岩石,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上部粗大,近地面处细小,呈蘑菇状

风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风中的沙粒受阻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如果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风中的黄土沉积下来,形成黄土地貌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3.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题。

(1)该地貌形成的地理环境为(  )

A.干旱环境B.湿润环境

C.海岸环境D.高纬度或高山地区

(2)该地貌属于典型的(  )

A.流水堆积地貌B.风力堆积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D.冰川侵蚀地貌

(1)A 

(2)C [读图可知,该图为干旱环境下形成的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地貌。

 喀斯特地貌

入洞半里,美景渐渐浮现,一条溪流将洞平分两半,溪水半挂岩壁,洞内一绝“肚脐飞水”;

左边不远处,“虎威将军”背靠溪边。

沿途零星出现各种美景,洞内二绝“太上老君遗失的炼丹炉”“水晶姑娘”,随行的人不停夸赞。

前方不远处又现洞内三绝“流淌的石瀑”,石瀑底部是层层叠叠的喀斯特梯田,不远处,一只巨型的“石章鱼”站立在“飞碟”之上;

地上点点星光夺人眼球,“珍珠”满地……”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材料中描述的洞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描述的洞为喀斯特溶洞,因流水侵蚀而成。

问题2 (综合思维)材料中显示的洞内的各种岩石形态是如何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哪些典型地貌?

[提示] 因流水的沉积作用而成,主要表现为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等地貌形态。

[归纳总结] 喀斯特地貌分布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及其条件

(1)本质: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

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岩石

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

岩石的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分

水的

酸性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酸性越强,水的溶蚀力越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力越强

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流

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2.喀斯特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其典型形态及成因如下表所示:

形态

成因

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林、峰丛、孤峰

溶蚀

溶蚀洼地

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

4.2013年12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发布“第三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榜单,作为国内外知名休闲度假胜地的桂林位列第二。

读图,回答

(1)~(3)题。

(1)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溶蚀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1)A 

(2)D (3)B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森林”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

④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区域认知——桂林山水甲天下 喀斯特地貌挺桂林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殊不知桂林山水的“魂”在于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桂林地区早在数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有大量含有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形成了3000多米厚的石灰岩。

后来受内力作用影响,桂林地区地壳抬升形成陆地,石灰岩出露地表。

这一地区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广泛,可溶性和透水性好。

而桂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且当地地势东、西、北面高,中南部较低,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积聚。

在流水的溶蚀、冲刷等作用下,当地地表物质不断被带走,留下岩石裸露的峰林景观;

地下的裂隙在地下水的溶蚀下也逐渐加宽加深,形成复杂的地下洞穴系统和地下河道。

 

象鼻山    地下“神宫”

读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

(1)~

(2)题。

图例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1)D 

(2)C [第

(1)题,由图中的石钟乳、石笋等景观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

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

因此,图中的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

(2)题,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题组1 流水地貌

下面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D.流水沉积

1.C 2.D [第1题,依据河谷宽度由窄到宽加以判断。

第2题,河谷变宽,河流流速降低,沉积作用增强。

题组2 海岸地貌与风沙地貌

3.下图属于风成地貌景观的是(  )

A [读图可知,A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4~5题。

4.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5.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4.C 5.A [第4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第5题,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知该景观受海水影响较大,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

该景观是海岸风光,但不属于热带自然景观。

海南风光在夏季观赏效果更好。

题组3 喀斯特地貌

贵州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

据此回答6~7题。

6.“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A.温暖多雨的气候B.寒冷干燥的气候

C.岩浆岩广布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7.“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A.角峰B.沙丘

C.峰林D.风蚀蘑菇

6.A 7.C [第6题,喀斯特地貌深度发育不仅需要石灰岩广布,而且还要有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第7题,峰林是该地区常见的地貌,如云南石林、桂林山水等。

角峰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教材P30探索

由于重量的不同,广口瓶沉积物粗砂、细沙、泥土等依次沉积。

广口瓶与自然界中河流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沉积物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沉积物后沉积;

不同之处是广口瓶沉积物沉积在瓶底(地点相同),河流沉积物不是位于同一地点,一般随着流速的降低,由颗粒大到颗粒小的沉积物沿河流流向依次沉积。

教材P32思考

河流地貌主要有河谷地貌(河床、阶地和河漫滩),主要是河流侵蚀形成的;

中下游是冲积平原,河口是三角洲,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教材P33思考

海蚀地貌是海浪对海岸岩石侵蚀形成的,主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石拱桥、海蚀柱等,其物质主要是岩石;

海积地貌是海浪、河流搬运碎屑物在海岸附近堆积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沙嘴、海滩,其物质主要是碎屑物质。

教材P34思考

参考探究点三的归纳总结。

教材P35思考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丛、峰林和孤峰、漏斗和落水洞、溶沟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教材P37思考

风蚀蘑菇:

孤立的岩石受风力侵蚀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地形,很像蘑菇,故称风蚀蘑菇。

受含沙气流高度的限制,在近地面最为集中,对岩石下部侵蚀较强形成的。

雅丹地形:

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土墩和洼地的排列方向明显地反映主风方向。

教材P38作业题

1.a溶洞——喀斯特地貌;

b蛇曲——流水地貌;

c海蚀柱——海岸地貌;

d风蚀蘑菇——风沙地貌。

2.

(1)重庆小寨天坑地貌景观特征:

坑壁四周陡峭,坑壁有两级台地,一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

两图地貌景观的异同点:

不同点——重庆小寨天坑地貌景观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是陨星撞击地球而形成的;

相同点——都是“坑”,盆地地貌。

(2)①结合地貌所在气候区识别,如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

雅丹是风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垄岗状地貌,位于干旱地区;

丹霞是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加之垂直于地表的节理共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地貌,位于湿润地区。

②根据地貌的位置识别,如三角洲和冲积扇,二者都是流水堆积形成的,三角洲出现在河流入海(湖)口,而冲积扇出现在河流出山口位置。

3.海蚀柱。

是海水侵蚀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