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121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部重点室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H5亚型禽流感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集聚和培养了高端农业科技人才,成为团队建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

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加大优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团队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有效构筑了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梯队、学科群体和交流平台。

目前,14个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9名院士、28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22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7名长江学者,年培养博士生200余人。

到2008年底,牵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53次,派出1869人次到国外讲学,引进高端人才617名。

4.获得和积累了有价值的科学观测数据,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5年重点野外试验站启动建设,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气候条件和农业产业特点,对土壤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农业生物资源和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开展长期定位试验、数据观测监测和研究示范。

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积累了大量长期性的基础性数据,对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政府农业生产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农业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整体布局不够完善。

一些重点实验室定位不明确,学科布局和区域布局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一些领域重点实验室目前还基本空白,而个别学科实验室偏多,有的交叉布点。

农业野外观测试验站分布零散,难以获得系统和全面的科学数据。

二是实验室之间业务交流和互相联系不够密切。

一些重点实验室没有按照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没有从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进行有效关联,没有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三是部分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还不强。

一些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不集中,研究力量分散,对行业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把握不准,不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求,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满足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为目标,统筹规划、完善功能、创新机制、提升能力,促进基地、人才、项目相配套,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农业重点实验室体系,并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紧密衔接,为农业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按照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禀赋,结合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学科发展的状况,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在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共科技资源供给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部门间协作,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产业导向、定点建设。

围绕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选择区域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建设,并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引导各级财政和相关计划对实验室予以稳定和持续支持。

——创新机制、强化管理。

以资源整合共享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强化重点实验室之间联合协作,积极探索有利于重点实验室发展和壮大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立足现有、稳步推进。

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在充分发挥现有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有效调控增量、激活存量,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

(三)建设目标

按照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三个层次建设。

1.围绕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30个以上综合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2.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建设170个以上的专业性(区域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3.围绕科学数据获取、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的需求,建设200个以上的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到2015年,初步建成30个左右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延伸的一体化布局的“学科群”,也称“学科领域群”。

三、建设布局

(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农业领域学科布局和已有建设基础等,规划建设30个以上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其名称及所在“学科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1.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以阐明主要生物基因组DNA中碱基对的序列信息,破解相关的遗传信息为目标,以农业生物功能基因组测序、基因发掘与功能验证为重点,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利用,分离产量、品质、抗逆、营养高效等重要性状基因和调控元件,解析性状调控的分子网络,建立基因组学研究平台,为农业生物育种提供目的功能基因。

2.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作物基因资源和新基因发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创新,作物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作物品种分子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建立主要作物种质创新和利用平台,为作物育种提供优质、高产、抗逆、养分高效等新种质。

3.农业部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水稻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水稻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水稻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机理,品质形成机理,水稻基因定位与克隆、转基因、分子标记、分子设计等育种技术研究,为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

4.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优异麦类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麦类作物遗传多样性,转基因、分子标记、细胞工程、分子设计等育种技术研究,建立麦类育种体系,为麦类作物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

5.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改良与创新利用,重要性状形成的生物学基础,高产、抗病虫、抗逆、优质等性状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转基因、分子标记、分子设计等育种技术研究,为玉米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

6.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薯类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高产、优质、抗旱、抗病虫、优质等性状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细胞工程、分子标记等育种技术研究,为薯类作物专用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

7.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大豆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杂种优势机理,转基因、分子标记、分子设计等育种技术研究,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

8.农业部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棉花遗传多样性,高产、抗病虫、抗逆等性状基因定位与克隆,纤维品质性状形成机理,超高产分子机理与品种设计,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以及育种新技术研究,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

9.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油料作物和新型能源植物种质挖掘与创新,油脂与蛋白质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功能基因组学、现代育种理论方法与技术,油料质量安全标准与检测技术等研究,为油料作物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

10.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蔬菜、果树、花卉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要性状基因克隆和育种技术,栽培生理、抗性调控与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果树等砧木筛选等研究,为园艺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11.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橡胶树、木薯、甘蔗、热带果树、香饮作物等热带植物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发掘与创新利用,抗逆、高产等重要性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解析,新品种选育和栽培生理等研究。

12.农业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猪、牛、羊、鸡、蜂、蚕等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和转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胚胎工程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动物繁殖和新品种培育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13.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淡水渔业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遗传育种、淡水养殖生态调控与环境修复、淡水健康养殖、资源增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等。

14.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农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成灾规律、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的技术基础研究,包括有害生物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有害生物—寄主—天敌协同进化机制、作物对有害生物抗性机制与利用、有害生物对农药抗性机理与治理,以及有效的各种防治方法与技术等。

15.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兽用药物的分子设计、作用机理,药物的体内代谢与毒性机制等研究;

开展主要家禽与水生动物传染病、重大人畜共患病病原的免疫机理与防控机制、新型疫苗与佐剂、新型诊断制剂、基因工程疫苗、兽用生物制品工艺与质量控制等研究。

16.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家畜与外来疫病、重大人畜共患病病原的致病机理、免疫机理与防控机制,动物疫病诊断与监测,动物传染病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病原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分子致病与免疫机理等研究,研制新型疫苗与新型诊断制剂等。

17.农业部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海水养殖生物基因资源发掘与遗传育种、海洋渔业资源评估与生态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海水健康养殖、资源增殖、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等。

18.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农业微生物资源收集、保藏、鉴定、利用评价,生物防治、环保、食品和饲料用、转基因生物用、农业蛋白质工程用微生物遗传改良、微生物代谢物的农业利用等研究。

19.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重点开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与农业相互作用机理,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调控,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与预警,污染与退化农田生态系统修复,农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机理及调控等研究。

20.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植物营养生理学、生态学基础,作物养分循环、转化过程及调控机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现代技术基础高效施肥技术,新型肥料研制和应用等研究。

21.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耕地质量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中低产耕地改良及高产耕地保育的理论、技术及材料,耕地养分及水土流失防控技术、耕地资源管理等研究。

22.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农业水资源配置、高效转化与利用机制,主要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的生物学基础,作物抗旱节水、耐渍耐涝的遗传改良、生理调控,节水农作制度的理论与方法等研究。

23.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以农村新型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开展以能源植物的评价与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副产物能源化利用,生物质高效转化技术和新工艺等研究。

24.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动物营养需要、代谢机理,营养与免疫,饲料高效利用与新型饲料研制、健康养殖环境控制、排泄物无害化机理及产品安全,动物营养与代谢病等方面研究。

25.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分子生理,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栽培理论与技术,农田生态系统及其对环境适应的机制,作物耕作技术和高效农作制理论等研究。

26.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标准,农产品真假识别与污染物溯源,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及种养殖过程控制等理论与技术研究。

27.农业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农产品保鲜贮运,综合利用、精深加工,功能食品及添加剂、食源性微生物,以及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及设备等研究与开发。

28.农业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基础与关键部件,种养殖业重要环节的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农机性能质量评价与安全监定技术等研究。

29.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以知识为基础,代替人工进行农业智能管理与决策系统为目标,研制开发新型农业信息系统平台;

采用3S技术,建立政策、市场、资源、技术等综合信息网络体系;

加大数字农业、精确农业、虚拟农业、智能专家系统等开发力度,建立方便快捷的综合性的监测、预警、安全系统,实现多种网络(计算机、电视、卫星通讯和电话网络)融合,全方位的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30.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温室大棚等工厂化设施新材料开发、结构设计创新与建设标准,设施内部环境控制技术与装备、设施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与自动化管理、设施内部小型作业机械等研制,以及设施标准化养殖、设施种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装备等研究。

(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与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布局

按照与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相对应建设的原则,结合已有基础及相关学科发展需求,兼顾学科平衡发展等因素,以关键共性技术、主要农产品种类及其优势区域为主要布局依据,对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与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布局,其中30个左右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拟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布局,具体情况见附表。

四、建设进度

按照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与综合性实验室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思路,结合现有建设基础,用两年时间(2010-2011年)初步完成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构建工作。

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实验室发展,并逐步对在建实验室进行评估、验收。

到2015年,在实验室装备、团队建设、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达到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规定的建设标准。

(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度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和公益性研究,在已有基础上,立足优势科研和教学单位,通过2年组建、3年建设发展,到2015年,完成30个以上的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

2010年:

启动畜牧兽医、渔业、热带作物、农业机械等领域的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2011年:

启动其他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度

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为重点,以现有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基础,到2015年,争取在省级以上优势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或涉农科技型企业建设170个以上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三)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进度

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以中央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科技基础性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全国资源和生态区划,以现有野外观测试验站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为基础,以中央科研教学单位和地市级农科所合作为主要方式,到2015年,建成200个以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装备良好的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涉农部门的主导作用。

农业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重点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等重大事宜;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加强对日常工作的指导,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建设工作。

(二)增强投入强度和优化投入结构

依托现有投资渠道,引导基本建设投资向重点实验室倾斜,支持重点实验室条件和创新能力建设。

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重点实验室建设所需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建设等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条件建设及人才引进等,不断提升创新“硬”实力。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引导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向重点实验室适当倾斜,赋予重点实验室饱满、符合其建设和发展方向的科研任务。

调动部门、地方政府和承担单位投入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重点实验室建设,健全多元化投入体系,持续稳定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三)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重点实验室之间、重点实验室与涉农企业、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之间,建立联合运行机制。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原则上要与综合性实验室相对应,并接受综合性实验室的业务指导;

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原则上与综合性实验室或专业(区域性)重点实验室相对应,并接受相关重点实验室的业务指导。

健全重点实验室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重大科技事项的决策机制,保障重点实验室的高效运行。

健全和落实重点实验室主任责任制,切实发挥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作用。

建立学术委员会,提高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

加强道德规范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探索高效、多元化的运行与管理新模式,促进管理创新。

(四)建立绩效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重点实验室的评价指标体系,制订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办法,建立以对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支撑为依据的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信息采集与评估监测系统,强化对重点实验室的科学评估与考核,确保重点实验室按任务和分工运行。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依据考核结果实行优胜劣汰。

对于连续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实验室在承担研究项目、运行经费上给予适度倾斜。

根据工作需要和形势变化,适时对规划内容做出必要调整。

(五)加强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

把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创新团队建设作为重点实验室工作的重要任务和考核指标;

优先支持杰出中青年科技人才承担各类重大科研计划;

建立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符合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评价制度,营造“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加速农业科技人才与科研团队的培养。

(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

扩大重点实验室对外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资源的共享能力。

引导科研人员组织或参与国际和区域性的重大科技合作计划。

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影响,提升国际合作的竞争力,使重点实验室成为国际合作的有效平台。

附表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与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布局

序号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名称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数量

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数量

1

农业基因组学

2

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

3

28

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7

4

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6

5

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8

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9

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10

园艺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11

18

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

12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13

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

14

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5

30

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

16

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

17

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

19

农业环境

25

20

植物营养与肥料

21

耕地保育

22

作物高效用水

23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24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

26

农产品质量安全

27

农产品加工

现代农业装备

29

农业信息技术

设施农业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