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134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说美国的大学Word下载.docx

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的好坏,主要看三大学院,法学院(LawSchool),医学院(MedicalSchool),和商学院(BusinessSchool)。

美国最好的学生多集中在这三个学院,不像中国的好学生多在工学院(EngineeringSchool)。

所以,工科的学生选择院校时,不用太看重大学的综合排名,更应注重本专业的排名。

美国综合排名前五十(或前一百)的大学都相当不错,一般每个州都有一、两所不错的大学。

每个州都有至少一所某州大学(UniversityofX)和某州立大学(XStateUniversity),这些学校的主校区都不错(有的学校会有多个校区,不一定都好),前者一般好于后者(也有例外,如OhioState要好于OhioUniversity)。

某州大学中比较好的有UniversityofCalifornia,UniversityofTexas(Austin),UniversityofVirginia,UniversityofMichigan,UniversityofIllinois等,州立大学中好的有PenState,OhioState等。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其权利和财富不是集中在某个地方,而是分散在各地。

好的大学也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基本上每个州都有一两所不错的、有全国性影响的大学,相互之间的差距也并不太大。

由于公立大学学费低于私立大学,州内大学低于州外大学,所以,很多最优秀的学生会选择一个本州的州立大学,而不是去排名最高的大学。

结果是最优秀的美国学生是分散在各个大学,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两所大学内。

前面说每个州都有一、两所好的大学,但有两个州的好大学却远远超过两所,就是麻州和加州。

麻州是美国最先发展的地方,号称“TheSpiritofAmerica”,大学有两百多所,波士顿地区最集中,如哈佛,MIT,东北,BostonCollege等等。

加州也是美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好大学也很多。

兄弟在美十多年,大多数时间出没于加州南北各地,这疙瘩咱比较熟,下面就专门介绍一下位于加州的大学。

1.加州的大学

加州的大学中,能排在全美前五十名的有九所,私立的有三所(加上公立的加大系统(UCSystem)六所),北加州湾区的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和南加州洛杉矶地区的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和南加大(USC)。

斯坦福大学称得上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各科都很强,足以抗衡东部的常春藤学校。

斯坦福的工科很不错,大批斯坦福的毕业生在湾区开公司,才形成了硅谷这一世界级的高科技公司集中地。

斯坦福人开的公司有惠普,思科,谷歌,雅虎,升阳(SUN)等等。

CalTech是一个小而精的学校,学生数少于两千,理科和工科都很好。

按比例计算,CalTech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最多。

CalTech同时还管理着同在Pasadena市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世界著名的JPL其实比CalTech还大,有五、六千研究人员,由CalTech的教授们创建,最初为军方研究火箭技术,现属于美国宇航局(NASA)。

USC位于洛杉矶市中心地区,该地区治安不太好(USC是我见过的唯一有围墙的美国大学)。

因为靠近好莱坞,USC的媒体专业非常好,工学院也不错。

USC中的富家子弟很多,所以有人称之为USC(UniversityofSpoiledChildren)。

USC的死敌,同城的UCLA的学生们也把USC称为UniversityofSecondChoice,其实两校的综合实力相当,体育都很强(USC是橄榄球的老大,UCLA是篮球的老大)。

加州的公立大学包括社区学院,加州州立大学系统(CalStateSystem)和加州大学系统(UCSystem)。

州大系统属于教学型大学,可以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有二十多所校区遍布加州各地(一所例外,圣迭戈州大(SDSU)属于研究型大学)。

加大系统属于研究型大学,可以授予博士学位,有十所校区,北加州五所,南加州五所。

一般认为,加大系统的学校分三个档次,第一档包括UCBerkeley,UCLA和UCSanDiego;

第二档包括UCDavis,UCIrvine和UCSantaBabara,这六所都可以排在全美前五十名;

第三档包括UCRiverside,UCSantaCruz和UCMerced。

其中Merced校区刚开张两三年,还有一个UCSanFrancisco只有医学院,声誉很好,排名可居全美前十。

亚裔家庭一般重视教育,小孩们也比较好学,所以加大系统中亚裔学生的比例很高,一般可以达到30%-40%(加州的亚裔人口低于总人口的10%)。

亚裔比例最高的是尔湾加大(UCIrvine),将近60%,所以UCI又有一个外号叫”中国移民大学”(UCI,UniversityofChineseImmigrants)。

UCLA中亚裔也近半数,被称为“UniversityofChineseandLotsofAsians”。

不光是加大系统,在美国各大名校中的亚裔学生都偏高,所以美国高等教育照顾少数民族的政策中从不包括亚裔,只照顾西裔和非裔学生。

加州的学生中间流传着有一种说法,如果你又聪明家里又有钱,那你应该上斯坦福或CalTech;

如果你只聪明但没钱,就去Berkeley或UCLA;

如果你不太聪明但有钱,你就去USC;

不太聪明也没钱,你去其他加大各校;

如果你又不聪明又没钱,那你只好去州大或社区学院好了。

2.教授治校

美国大学中实行所谓的“教授治校”的政策,说的是大学中重大决策的权利大都掌握在教授们的手中,确切的说,是掌握在由教授组成的各种委员会的手中。

校长的主要职责是筹款,系主任多为兼职,一般由资深教授们轮流担任,在管理系里的日常事务外,还需要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我呆过的一个系,系主任的管理工作算30%工作量,也就是说,他还需要承担我们其他教授70%的教学任务)。

换句话说,校长和系主任并非教授们的领导,一个教授的前途也不掌握在他们手中(这一点很重要)。

美国大学一个系的教授并不太多,一般有二、三十个,这些教授有权成为终身教授,这叫“Tenure-TrackFaculty”。

教授有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和正教授(FullProfessor)。

助理教授是还没有得到终身教职的教授,而大多数副教授和正教授都有终身教职(TenuredProfessor)。

一个教授的职责有三方面,教学(Teaching),科研(Research)和服务(Service)。

教学好懂,每人必须教一定的课时,再大牌的教授也不能逃脱。

科研就是申请研究经费,带研究生、博士生,发学术论文。

服务指的是参加学校里的各种委员会,参加学生的指导答辩组,和参与组织学术会议等。

一个助教授要评Tenure,这三方面都要做得比较好。

教授中工作最勤奋的是助理教授(多为新毕业的博士),他们一般需要工作五、六年才能评Tenure。

从第二年起,每年都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材料,总结一年各方面的工作成果,上交给由资深教授组成的提升评审委员会(TenureandPromotionCommittee,权力很大的一个教授委员会)。

如果到第五年还不能达到终身教授的标准,该同志就只能再呆一年,同时开始找工作,一年后走人。

大多数学校还好,只要达到一定标准的助教授都可以晋升Tenure,不用和别人争位子。

有些变态的学校,如MIT的工学院,一个Tenure的位置可能会招三个助理教授,让他们血拼几年,最后留下一个最好的(好像大家都喜欢拿MIT做反面典型,不过有一次我和一位MIT机械系的助理教授聊起这事儿,他说,我们还好吧,你不知道,哈佛……)。

当然,评为终身教授后也不能太松懈,要想有所作为,还是得不断努力。

Tenure是铁饭碗,但犯了重大错误也会被开除,例如,论文剽窃、造假等。

从助理教授开始,基本上每位教授都是自成一体(没有像中国那样的教研组),带一帮学生艰苦奋斗。

一个教授干得好不好,不在于他和系主任或校长的关系,而在于学生们喜不喜欢他(每门课都有学生评语),他申请到了多少科研经费,发了多少高水平的论文。

也就是说,他的前途由学生(教学评审),本系其他教授(晋升评审),和其他学校的同行(科研经费的评审)来共同决定。

一个系的好坏,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招到好的教授。

所以,招聘教授是最重要的工作。

决定聘请谁的权力,由所有教授共同掌握。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只有两百多所,一个系平均一年也就有一个空缺,加上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这个系,以计算机系为例,一年的教授空缺也就有大概一百个。

所以,这种位置的竞争非常激烈,只要是有计算机博士学位的人都可以申请,竞争者往往来自世界各地,经常是一个位置有上百人申请。

系里的招聘委员会进行第一次筛选,选出最优秀的几位,邀请他们来学校访问,做一场学术报告,与系里的各个教授单独进行半小时的面谈。

最后,系里的所有教授投票,一人一票,决定聘请人选。

以上说的都是教授,除他们外,高校教师中还有一些讲师(Lecture)。

他们属于临时聘请(non-tenuretrack),只负责讲课,不用承担教授们的其他责任,不能评Tenure,报酬也比较低。

系里还会聘请一些助教(TeachingAssistant),大多由研究生,博士生担任,他们的工作是协助教授教学,例如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验课等。

3.研究生入学申请

研究生的录取由学院或系里的录取委员会决定(ApplicationCommittee),这个委员会由教授们轮流担任。

通过这个委员会审查,获取录取通知书一般不太难,中国学生更关心的是怎样拿到奖学金。

奖学金有三种,一种叫Fellowship,这是真正的奖学金,不需要干活,这种机会不多;

还有一种叫TA(助教,TeachingAssistant),这是要帮助教授教学,基本每门课都有一个,这些位置由录取委员奖给最合格的申请学生;

还有一种叫助研(RA,ResearchAssistant),帮助教授做科研,经费来自教授的科研基金,RA由各个教授自己决定。

所谓全额奖学金,就是说包括学费和生活费(tuitionandlivingexpense),一年大概有两、三万美元。

听起来不少,但去掉学费后,也就是勉强温饱。

美国大学倾向于把奖学金给博士研究生而不是硕士研究生,因为硕士在美国是一个中间学位,要求不高,很多人一年就可以毕业。

而博士生要呆四、五年以上,这样才有时间做一点像样的研究。

所以,要想拿奖学金,最好是申请读博士(本科毕业也可以申请直接读博士)。

各种奖学金中,Fellowship的机会比较少,不干活只拿钱的事儿在哪都不多。

TA和RA的位置多一些,RA更受学生们的欢迎,因为TA主要是干一些重复性的杂事,不太长本事,RA是科研工作,可以学功夫,发论文,有助于尽快拿到学位。

所以,要想拿到RA的位置,在通过正常渠道申请的同时,还要记着和你感兴趣的教授套磁,这非常重要,也是一门需要掌握的艺术。

给教授发信时,一定不要简单的“CopyandPaste”,只把第一行的“Dr.A”换成“Dr.B”,然后发给所有的教授。

美国的教授们每天都会受到大量的套磁Email,一眼就能识破这类信件。

还有就是不要给系里的每个教授都发一份,因为几个教授中午一起吃饭时一聊天,发现人手一份同样的Email,您老马上就没戏了。

某些好事的教授还会给所有的教授发一封信,警告不要再理会这个学生(我就收到过这种信)。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

上、中、下各个档次各选几个学校,每个学校选两、三个你最感兴趣的,与你的方向最接近的教授,仔细研究一下他的网页,下载他几篇论文,好好读一读,然后花功夫写一篇情深意切的Email,一定要提一提你对他的研究、论文的看法,观点对不对没关系,还有你曾经有的,和他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经历。

一定要下工夫,要精耕细作,而不是广种薄收。

我认识的一位教授,他专门做了一个网页给申请的学生,在网页的最后有一个密码,写给他的申请信的标题中必须含有这个密码,否则他根本不看。

你不仔细读他网页,辛辛苦苦准备的Email就会被他直接给删掉了。

还有,有些教授要等你被录取后才会考虑给你RA,所以,一定要和系里多联系,查看你申请的当前状态,注意备齐所有的材料,该交申请费也就交了吧,不要因为一个小的细节而误了大事。

通过录取关并不太难,国内学校成绩不错,材料齐备大概就行了,除非是排名前三的学校(例如,CS专业,MIT,Berkeley,Stanford的录取不太容易,可能需要下点儿功夫)。

难点在于争取奖学金,这方面竞争相当激烈。

4.结论

从总体国力来看,美国可能是在走下坡路,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美国的大学的质量至今还是无与伦比,尤其是研究生教育。

所以美国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有志青年,竞争自然也就激烈,但物超所值。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NoPains,NoGains。

在美国大学里几年的良好教育,加上一、两个含金量高的学位,一定会帮你在以后的人生中打开几扇门,但进门后能走多远,就要看你本身的实力了。

GoodLuck!

杰夫,写于硅谷,2008年9月25日

jiefu@

关于加拿大和美国的问题

最近很多人在问去加拿大读硕再到美国读博或者找工作如何

对加拿大和美国的问题就个人角度来说说看法吧供大家借鉴

1.申请难度比较

相信很多人申加拿大是为了保底没有拿到美国的dreamschool才考虑加拿大但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来说加拿大的学校比美国更难申请

加拿大的学校少招的人也少而入学条件来说加拿大的top学校并不比美国低就导致同样一个同学可能被美国很好的学校录取却“无端端”地被加拿大的一个“可能不那么好的”学校拒了加拿大的学校不确定性更大些

但另外一个角度加拿大很多学校不需要GRE同时很看重GPA对于一些成绩高而GRE不满意的同学加拿大可能是个选择估计很多人选加拿大也是这个原因吧

顺便带一句加拿大学校的排名加拿大的学校痛恨这种大学排名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个什么成文的排名说法好与不好也就是个感觉如果你问加拿大的top和美国的top50比哪个好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排名的方法是美国人订的试想中国的前几所学校又排在哪里而那几所学校又真的那么“差”么一个地域的top学校一定有其实力不论它在美国的排名或者在全世界的排名怎样当然不排除有人有名校情结觉得美国九流学校都比其他国家一流学校好那我就没得说了

2.mastervsphd

我个人对某些学科是不太支持读phd的至少不要本科结束就一直在学校读到phd原因如下

很多学科在你读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干什么的读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有用的如果你读phd是为了找工作那为什么不先工作几年再去读一个phd呢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是有用的也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了

另外phd很多年一签就是半辈子的感觉(呵呵可能夸张了哈)有时候觉得如果有好的机会退一步读个master或许是个好的选择

再一点master毕业加三年工作经验和一个5年读出来的phd比时间是一样的工作起来公司会喜欢哪一个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3.加拿大毕业申美国的phd或者去美国工作

这么说吧从加拿大毕业不见得比从中国申请有多大的优势除非你master阶段做得非常好

如果说你就非常非常想去美国读phd的话就直接去美国不要绕到一个你不喜欢的地方

加拿大去美国工作很复杂如果你不是加拿大公民的话一样要拿H1B甚至你人不在美国找工作比美国的毕业生还更难些

但有时候问问自己你真的是想去“美国”吗还是想去“国外”因为加拿大也是国外但不是美国

再问自己如果你毕业有5万年薪的工作在加拿大你还愿意去美国读一年2万的博士吗

还有如果你在美国10年也奋斗不到绿卡而在加拿大一年就可以移民你又怎么考虑呢

很多时候人是会变的记得刚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都想毕业去美国但至少我认识的80%以上的都不想去了

4.加拿大和美国的生活习惯

据说美国是个很辛苦奋斗的地方赚的多也很辛苦

而加拿大是个相对温和的地方大家交很多税也没有那么大压力

如果你喜欢奋斗和创业去美国或许合适如果你喜欢安稳和轻松加拿大可能更适合

漫漫留学申请路(即使再困难,也要实现)

这几年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过来,又看到周围无数的飞友也在重复着和我一样的道路,未免还会碰到我原来的烦恼和痛苦。

所以斗胆将我和我熟知的飞友的申请历程总结出来。

希望要上路的飞友能得到些借鉴。

您如果已经是“过来人”了,而且文中所述和您的经历类似,请会心一笑,表明咱们产生了“共鸣”。

另外要说明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飞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广大非牛人群体。

咱们共同的特点是:

第一,没有P大T大出身;

第二,没有接近4.0的GPA;

第三,没有牛的科研经历和相关Paper。

正是这“三无”,注定了我们广大飞友的申请路无比的曲折。

如果您在顶级牛校里rank1/XXX,或者在国际期刊上有一堆牛Paper的话,本篇文章肯定就不适用于您了。

一、上路之前。

大多数人在正式准备申请之前都对留学有一定的了解,或者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名字叫做哈佛,或者了解到有一门叫托福的考试,或者听说家里的某某亲戚或者熟人在国外拿到了一个叫PhD的学位,甚至你儿时就一直有一个深埋心里的出国梦,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梦后来会和你如此的接近。

驱动你踏上这条路的动力是多种多样的,或读了某名人的传记发现他原来也是传说中的海归,或听说了某学长或者学姐拿全奖去美国的事迹,或仅仅看到了国外某大学的一张漂亮校园风景照,你好象一下就被感染了,就象得了流感一样。

你开始想我是否也能去国外逛一圈。

碰巧这个时候在某一次班会上,你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开始让你规划自己的前程。

看着绝大部分人表示本科毕业要继续读研而不是直接工作,你暗下决心,我也要继续深造,而且是在国外。

二、美国,一定去美国才算“留学”。

大凡关于留学的指南都是这么说的。

在决定去哪个国家留学之前你要经过一番考察。

这“考察”使你慢慢推开了留学世界的大门,你发现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国家可以出,你肯定会感慨于这个世界的博大。

但是后来你发现只有美国才是你留学的真正目的地,因为你现在知道英联邦国家的留学已经产业化是很少有奖学金能给你的,而如果没有奖学金的话囊中羞涩的你又不可能付得起那高昂的学费。

而美国,这个世界顶级强国,此时正在用数不清的顶级大学和巨额的奖学金在诱惑你。

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抉择,你终于下定决心,把美国排名TOPXX的学校定为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本文尽量没有提到学校的名称,但“名称”有可能是在以后使你苦恼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已把双脚踏上了这条留学“不归路”。

三、要通过所有出国需要的考试,至少是TOEFL和GRE。

在你下定了要去美国留学的决心之后,你发现留学远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回过头来看以前学长学姐的经历,好象要么有TOEFL100+,要么有GRE1400+。

你恍然大误,原来如此。

这是你留学历程中一次飞跃---你开始关注考试了,虽然你现在看到的只是考试的总分这一项。

你开始挖空心思去了解各种各样的考试,TOEFL、GRE、GRESub、GMAT、LSAT……。

不幸的是当你在开始准备留学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本来学业就很紧张的你更加苦恼于时间的不足。

想考完所有的考试是不可能了,而且有的考试你也认为没用,于是你决定把经历放在TOEFL和GRE这两门必须的考试上。

至于Sub,有时间的话再说吧。

但是,此刻的你又面临一个痛苦的抉择,到底是先考TOEFL还是先考GRE。

你开始四处询问,或是询问老师同学,或是在论坛发帖求助,最后你得到的答案是“先G后T”。

尽管你依然有点怀疑自己的水平是否能够一下子直接对付这个号称世界上最难的考试,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说和这么做的。

四、新东方,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考GRE,红宝书自然被你请到了身边。

一开始的一两周内你还能坚持每天以蜗牛般的速度反复背那里的单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那本书是那么的厚,51个list有那么多的单词。

你觉得以你目前的记忆效率想战胜GRE貌似已经是MissionImpossible,你感到绝望。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这句广告词让去新东方报班的想法在你的大脑中滋生了出来。

你说服自己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1、单词太多我需要更科学更有效率的记忆方法;

2、从课堂上了解更多的解题技巧;

3、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动力。

你试图用这三个理由说服自己但又不愿意深究这三个理由是否成立。

因为你心底深处真正的想法是要感受一下那个据说很特别的新东方课堂气氛,还有就是那几个很会扯淡的老师。

可能在你一开始和前辈交流经验的时候有人就告诉你上新东方其实没有什么大用,但是你认为只有上了新东方你的申请之路才能完整,而如果别人都上你不上的话肯定会妨碍你的备考。

经过长时间的紧衣缩食,你终于实现了你的这个愿望。

在新东方上课的20天在那段时间里仿佛是你最快乐的时光。

每天不光课堂上的那些段子让你精神抖擞,即使下了课你依然有旺盛的斗志战斗在红宝书一线上。

可是新鲜感一过,你才发现1、单词还是自己一个一个记最有效;

2、那些所谓的解题技巧对于你似乎并不是那么管用;

3、精神上的动力在结课后慢慢就找不到了。

慢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