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136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时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测试题鲁科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胶体是一种不稳定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则不能

6.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备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Fe(OH)3↓+3H+

B.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C.向胶体中加入硫酸钠溶液会发生聚沉现象

D.胶体中分散质颗粒直径范围:

1~100nm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汽车尾气中由于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会造成光化学烟雾

D.脂昉、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8.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含0.1mol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0.1mol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Fe(OH)3悬浊液>

Fe(OH)3胶体>

FeCl3溶液

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9.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该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使用的漂白粉和肥皂都是混合物

B.烟、雾、豆浆、有色玻璃都是胶体

C.汽油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D.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1.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稀硫酸B.硫酸铜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酒精溶液

1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豆浆、食盐水均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B.利用生物质能就是间接利用太阳能

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D.纯铝质轻,耐腐蚀性强,可直接用作航天材料

13.有关胶体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粒子带电,溶液溶质粒子不带电

B.渗析实验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C.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

D.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1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备Fe(OH)2时,将盛NaOH(aq)的滴管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入试管内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向10mLFeCl3饱和溶液中滴入5~6滴水,加热到液体变成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C.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需要用玻玻璃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二、非选择题

15.I.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三组物质进行研究:

A.HCl、H2SO4、H2CO3、HNO3

B.溶液、水、悬浊液、胶体

C.Na2CO3、NaNO3、AgNO3、Ba(NO3)2

请你帮他们完善下列空白:

A

B

C

分类标准

含氧酸

分散系

(3)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1)

(2)

Na2CO3

II.“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6.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直到液体变为色,得到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之间,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

(1)将其装入U型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原因是,这种现象称为;

(2)用于提纯此分散系中相应离子的方法叫。

17.分散质粒子大小在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制备Fe(OH)3胶体是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停止加热。

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18.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中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Cr(名称:

铬),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价;

(2)化学上可将某些盐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Na2SiO3(硅酸钠)可写成Na2O·

SiO2,则Fe(CrO2)2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

(3)明胶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填选项);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

b.两者均会发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

(4)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现将10mL明胶溶于水形成的胶体与5mLNa2SO4溶液混合后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

若只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Na+、SO42-透过半透膜,写出检验SO42-的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

19.I.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步骤如下:

(1)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

(2)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

(3)继续煮沸至液体是透明的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②如何确定你制备的胶体是否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2SO4溶液会出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描述下列反应的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HSO4溶液,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现象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检测题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FeCl3+3NaOH=Fe(OH)3↓+3NaCl,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A错误;

B.氯化铁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加热促进水解,煮沸会出现红褐色沉淀,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故B错误;

C.把氯化铁溶液滴入热水中,氯化铁溶液浓度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错误;

D.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得到红褐色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下层溶液呈紫色,故A正确;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可能有SO42-,也可能是Ag+,故B错误;

C.向沸水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C错误;

D.某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红色,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溶液无此性质,可用来鉴别溶液与胶体,故A正确;

B.“雨后彩虹”与胶体的知识有关,雨后空气中含有纳米级的小水珠,与空气形成胶体,故B正确;

C.在溶有1molFe(OH)3的胶体中,含有小于NA个Fe(OH)3胶粒,故C错误;

D.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而小于1nm的为溶液,大于100nm的为浊液,故D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渗析实验可以分离和提纯胶体和溶液,鉴别溶液和胶体应该用丁达尔效应,A错误;

B.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例如稀有气体,B错误;

C.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C正确;

D.钾的金属性强于钠,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解释反应:

Na(l)+KCl(l)==NaCl(l)+K(g),该反应属于难挥发性物质制备易挥发性物质,D错误,答案选C。

5.D

【解析】A.胶体的胶粒带电荷,胶体是电中性的,A错误;

B.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也可以,例如向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沉淀白色沉淀,B错误;

C.胶体是也一种稳定的分散系,C错误;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则不能,D正确,答案选D。

6.【答案】A

【解析】A.制备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Fe(OH)3(胶体)+3H+,A错误;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因此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B正确;

C.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因此向胶体中加入硫酸钠溶液会发生聚沉现象,C正确;

1~100nm,D正确,答案选A。

明确胶体的概念、性质以及制备方法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是易错点,注意胶体凝聚的方法:

加入电解质: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

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

加热、光照或射线等:

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

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变性。

7.【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玉不琢不成器,是利用物理方法进行加工,故B错误;

C、机动车在行驶中烃类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甚至冒黑烟,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在汽车发动机气缸内高温富氧环境下氮气和氧气的反应,不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故C错误;

D、脂肪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的为胶体,故A错误;

B、胶体粒子是大量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所以含0.1mol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小于0.1mol,故B错误;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

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Fe(0H)3悬浊液>Fe(0H)3胶体>FeCl3溶液,故C正确;

D、有的胶体也是澄清透明的,可以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溶液和胶体,故D错误;

9.【答案】C

【解析】A.Fe(OH)3胶体是红褐色的,不是无色的,所以A不正确;

B.六水氯化钙没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才是常用的干燥剂,所以B不正确;

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质是一些可吸入颗粒物、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C正确;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硅胶是干燥剂,铁粉是抗氧化剂,铁粉可以与包装袋内的氧气发生反应,所以该过程有化学反应发生,D不正确。

选C。

10.【答案】D

【解析】A、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肥皂是脂肪酸盐和泡花碱的混合物,故A正确;

B、烟、雾、豆浆、有色玻璃都是胶体,故B正确;

C、汽油含有5到11个碳的烃,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硫酸钡难溶,溶于水的部分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错误;

11.【答案】C

【解析】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溶液均是溶液分散系,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选C。

12.【答案】B

【解析】A.稀豆浆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食盐水属于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利用生物质能就是间接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是指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原电池,所以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故C错误;

D.纯铝硬度较小,不能直接用作航天材料,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胶体粒子带电,溶液溶质粒子也可能带电,例如钠离子等,A错误;

B.渗析实验可以分离提纯胶体和溶液,B错误;

C.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溶液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分子筛,C错误;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所以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D正确;

答案选D。

14.【答案】D

【解析】A.制备Fe(OH)2时,将盛NaOH(aq)的滴管插入到FeCl2溶液的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A错误;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溶液FeCl3,并加热到液体变成红褐色后停止加热,故B错误;

C.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避免滤纸破损,故C错误;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D正确;

答案为D。

15.【答案】I.

(1)HCl(1分);

(2)水(1分);

(3)硝酸盐(1分)

II.

(1)③⑥⑩⑦⑪⑫(2分)

(2)2(2分)Na2CO3(1分)CO32-+2H+===H2O+CO2↑(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三组物质进行研究:

A.HCl、H2SO4、H2CO3、HNO3不属于含氧酸为:

HCl。

B.溶液、水、悬浊液、胶体中不属于分散系(为混合物)为:

C.Na2CO3为钠盐和碳酸盐,所以分类标准为:

硝酸盐。

II.

(1)利用图示的物质对相关的与盐酸不能反应的物质作出判断即可,由于盐酸不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酸、氯气反应。

(2)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根据碱的种类确定中和反应的个数,碱有2种,则中和反应有2个;

其中能“吃掉”盐酸的是Na2CO3;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2H+=H2O+CO2↑。

考点:

考查常见物质的分类;

酸碱盐有机物的区别与相互转化关系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电解质、离子反应、浓度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把握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II.

(1)解决该题应该找出一条不能和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构成的路.酸的化学性质有:

能够和酸碱指示剂变色,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够和碱反应,能够和某些盐反应.活泼金属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酸和金属氧化物、碱、盐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因此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2)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根据碱的种类确定中和反应的个数。

16.【答案】

红褐色;

1~100nm;

(1)Fe(OH)3胶粒带正电荷;

电泳;

(2)渗析;

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直到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故答案为:

(1)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将其装入U型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称为电泳,故答案为:

Fe(OH)3胶粒带正电荷;

(2)可以用渗析提纯胶体,故答案为:

渗析。

17.【答案】1~100nm;

FeCl3;

Fe(OH)3(胶体)+3HCl

【解析】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制备Fe(OH)3胶体是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18.【答案】

(1)+2

(2)FeO﹒Cr2O3(3)c

(4)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少许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42-透过半透膜,否则没有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计算。

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铁元素是+2价。

(2)根据Fe、Cr的化合价确定氧化物的化学式。

Fe(CrO2)2中铁元素是+2价,其氧化物为FeO,铬元素是+3价,其氧化物为Cr2O3,由此可得Fe(CrO2)2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化学式为FeO﹒Cr2O3。

(3)溶液很稳定,a错误。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b错误。

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c正确。

(4)因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所以明胶溶于水形成的胶体与5mLNa2SO4溶液混合后装入半透膜内,Na+、SO42-能透过半透膜,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检验:

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少许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42-透过半透膜,否则没有。

19.【答案】I①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②丁达尔效应

③先沉淀,后沉淀溶解II①有气泡产生HCO3-+H+=CO2↑+H2O

②产生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解析】I.①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②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确定制备的胶体是否成功的方法是检验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③胶体遇到电解质发生聚沉,则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2SO4溶液会出现的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

又因为氢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红褐色沉淀又溶解;

II.①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HSO4溶液生成硫酸钠、CO2和水,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

②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