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144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声诊断经典资料浓缩精华考点必备Word下载.docx

肿瘤内部及周围可见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

为高速高阻型,最高流速可达100。

4.小肝癌的声像特征(最大径线在3以内):

低回声结节:

约占90%肝血管瘤肝脏毛细血管瘤:

在肝内出现园形或椭圆形高回声,边界清晰,边缘不整齐,呈花边状,内呈筛孔状。

常较小,直径一般在13,彩色多普勒探测由于血流速度甚低,大多数病变均难以显示血流。

海绵状血管瘤:

本型血管瘤一般较大,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探测可有星点状血流信号。

肝脓肿1.初期:

病变区呈不均质的低-中等回声,与肝组织界限模糊,图像极似肝肿瘤。

2.进展期:

脓肿病变区开始出现坏死、液化初期可呈蜂窝状,后期可呈现内壁不规整的无回声区;

壁厚,后方回声强,与脓肿相邻的肝组织可出现数毫米宽的低回声炎性反应带。

吸收好转期:

肉芽组织卡入,脓肿消失。

肝囊肿

表现:

肝内见类圆形无回声区。

壁薄而光滑,可见侧后声影,后方回声增强,部分囊内可见分隔光带。

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合并感染或出血囊内可见点状回声。

鉴别诊断:

肝囊肿与肝内血管及扩张的胆管的断面相鉴别,肝内血管的形态随超声切面的不同而变化,彩色多普勒检查肝内血管内被彩色血流信号充填。

扩张肝内胆管在某些切面与胆道相通。

肝硬化典型声像图:

一:

肝脏声像图:

肝左叶、右叶缩小,尾状叶呈代偿性增大,肝包膜不平整,呈锯齿状或凹凸状。

肝实质回声增强、粗大、分布不均匀。

有时肝内出现低回声结节,大小约5~10,边界整齐,为肝硬化增生结节。

肝静脉内径明显变细,走向迂曲。

肝内门静脉尤其是门静脉右枝内径变细,肝外门静脉内径增宽,肝动脉内径增宽,肝内肝动脉较正常易于显示。

肝质地硬,彩色多普勒检查,肝静脉呈迂曲,粗细不一的彩色血流,门静脉呈淡色低速血流或双向血流。

当门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在血栓处出现彩色血流充盈缺损区,肝动脉呈搏动性条状花色血流。

二:

门脉高压声像图

(1)侧枝循环开放脐静脉重新开放使圆韧带内已闭塞的脐静脉分离而出现管状无回声区,自门静脉左支囊部延向腹壁。

彩色多普勒检查门静脉左支彩色条状管道沿肝圆韧带方向一直通向肝表面,并穿过肝包膜及肌层至腹壁。

(2)脾脏肿大脾脏径线测值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宽。

(3)腹水肝前、肝肾间隙、腹侧、盆腔出现无回声区,形态不定,且随体位改变而有相应变化。

肠梗阻1.肠管内积气、积液,显示肠管扩张2.肠蠕动异常:

扩张肠管内液体及气体呈点状回声来回流动或旋涡滚动。

机械性:

蠕动加强或逆蠕动;

麻痹性:

蠕动消失3.肠粘膜皱襞:

称为“键盘征”、“琴键征”4腔积液征胆囊结石

(1)典型结石:

a、腔内有一个或多个强光团。

b、后伴有垂直声影,结石与胆汁间声阻差极大,能全被反射。

c、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2)非典型结石:

充满型胆囊结石:

胆囊窝无正常胆囊轮廓回声。

代之以弧形强光团,后伴有声影。

或成征。

多发性泥沙样结石:

胆囊壁轮廓尚清晰,而后壁显毛糙模糊,前有细小光点,后有淡声影,体位改变,见其有移动。

壁内结石:

壁增厚,其内见单发成多发的数毫米长的强回声斑,后伴有彗星尾征,无移动。

颈部结石:

表现为胆囊肿大,颈部有声影。

胆囊癌

(1)结节型:

为早期表现,病灶较小,约1-2左右,呈乳头状中等回声团块,自囊壁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平,好发于颈部。

(2)蕈伞型:

为基底宽而不整齐的以伞状肿块突入囊腔。

呈弱回声或中等回声,常见多发,连成一片。

(3)厚壁型:

壁呈不均匀增厚,呈局限型或弥漫型。

内壁线多不规则。

(4)实块型:

胆囊的正常液性腔消失,呈现为一个弱回声或回声粗而不均的实性肿块,或在胆囊内充满不均匀的斑点状回声,其内有时可见结石的强回声光团,后伴有声影,本型该包块与肝分界不清,易误为肝肿瘤。

(5)混合型:

胆囊壁显示有规则的增厚,并且伴有乳头状或蕈伞状突起物,突入胆囊腔。

为蕈伞型和厚壁型的混合表现,此型较多见。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1)阻塞性黄疸的判断):

a、肝内胆管扩张;

内径大于0.3b、肝外胆管扩张:

轻度:

0.7-1.0;

中-重度:

1.0以上2)梗阻部位的判断:

a、胆总管扩张提示下端梗阻;

b、肝外胆管正常,肝内胆管或左右肝管一侧扩张,提示肝门部梗阻;

c、多数情况胆囊与胆总管的张力状态是一致的,即胆囊扩大,为下端梗阻,反之为上端梗阻d、胆总管和胰管均扩张,提示十二指肠壶腹水平梗阻;

3)、梗阻病因判断:

a、胆管结石:

强光团伴声影,可移位,与管壁间分界清楚;

b、肿瘤:

等回声或弱回声团,无声影,不移动,形态不规整,与胆管壁

分界不清;

脾梗塞1.脾肿大:

多见2.急性期:

局限性低回声区(典型为楔形),内为蜂窝状或短线状.液化坏死时→无回声有助于诊断3.陈旧性:

纤维化,瘢痕化,钙化产生不同程度的高、强回声急性胰腺炎声像图直接表现:

胰腺肿大,轮廓不清:

弥漫性、局限性内部回声:

低回声、高回声、混和型局限性炎性肿块:

低回声间接表现胰周围弱回声区:

渗出,水肿胆系异常:

腹水,胸水:

压迫征:

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胰腺区气体反射胰腺癌主要表现:

多为局限性肿大,也可是弥漫性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肿块边界不清,蟹足样肿块内部回声:

多低回声,亦可为高回声及混合性回声肿块后方回声减弱或消失,小肿块无.胰管扩张:

边缘平滑,蛇行或串珠状间接表现:

压迫周围脏器,挤压或移位现象.挤压血管、胆管或胰管→梗阻肝、周围淋巴结转移,腹水肾细胞癌声像图的表现:

(1)肾内出现占位病灶,圆形,椭圆形,有良好的球体感。

(2)病灶部的结构不清,内部回声变化多,2-3小肿瘤呈高或低回声,4-5中等肿瘤呈低回声,巨大肿瘤内部出血、液化、呈不均匀回声。

(3)肾癌内部回声大部分呈低回声(4)图像清晰者,往往可见到低回声区内有多个结节,在每个结节的边缘,回声低于结节中央。

(5)直径小的边界清;

直径大的边界欠清呈分叶状。

(6)肾癌累及肾静脉者患侧肾静脉增宽,内有实质低回声。

有肾门淋巴结转移者肾门见到低回声肿块。

输尿管分段上段:

输尿管从腹膜后沿腰大肌的前面下行,在跨越髂动脉之前称为输尿管腹段,简称上段输尿管中段:

此后进入盆腔的输尿管称为盆段,简称中段输尿管下段:

输尿管末端卸船膀胱壁进入膀胱三角区的输尿管口处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局限性增厚或隆起。

隆起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

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多数呈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

有蒂肿瘤可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动感”。

良性前列腺增生好发部位:

移行区,偶尔发生在内腺区。

1.外形:

前列腺径线增大,前后径更显著,呈椭圆形或圆形。

包膜完整、光滑。

2.内腺瘤样增大,外腺萎缩,二者分界清楚。

3.内部回声:

增大的内腺回声减弱均匀。

分为结节型和非结节型。

(1)结节型:

肿大内腺中见多个圆形呈高回声或等回声小结节,呈非均质性改变。

(2)非结节型:

少见,内部回声不均匀。

4.伴前列腺结石:

多数呈细点状或斑点状强回声。

前列腺癌好发于外腺区进展期前列腺声像图

(1)前列腺各径增大,前后径增加更为突出。

(2)轮廓外形:

呈不规则隆起,包膜不完整,回声连续中断,两侧常不对称。

(3)内部回声不均匀,病变部位回声增强和减弱参差不齐,内外腺结构和境界不清。

(4)邻近器官受累表现:

膀胱颈部回声不规则增厚,隆起;

精囊周围和精囊本身回声异常,失去两侧对称性。

子宫肌瘤子宫体积增大,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子宫内见结节状光团,内膜线移位,膀胱见压迹,周围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包括:

滤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多囊卵巢。

葡萄胎声像图特征:

子宫大于孕期,子宫内见低至中等强度、大小不等光点/光团,内见散在小暗区—落雪征,部分性者见胎儿回声。

单/双侧附件区发现黄素囊肿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声像图特征,子宫增大,宫腔内无胎囊光环,附件区包块:

未破裂时可见孕囊;

破裂后附件区见血肿,盆腔积液前置胎盘1.中央型:

胎盘实质回声完全覆盖子宫颈内口。

2.部分性前置胎盘:

胎盘实质回声部分覆盖子宫颈内口。

3.边缘性前置胎盘:

胎盘下缘回声紧靠子宫颈内口,但未覆盖宫颈内口。

乳腺癌1.癌瘤边界不整,凸凹不平,无包膜,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往往不清。

2.内部多呈弱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少数呈等回声或高回声。

3.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

4.癌瘤后方回声多呈衰减暗区5.癌瘤向组织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

6.癌瘤中心液化或坏死时,可见不均质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三)声像图表现1、双肾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2、仰卧位时,左肾静脉均有不同程度扩张,扩张部位内径比狭窄部位宽2倍以上,直立实验15—20后宽4倍以上。

3、:

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左肾静脉血流变细,呈五色花彩样。

4、频谱多普勒显示:

狭窄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均高于90,而扩张部位见血流缓慢,血流速度减低,均低于16。

移植肾

(二)正常移植肾声像图表现:

正常移植肾位置表浅、紧贴腹壁。

肾在髂窝内位置是凸缘在外侧前面,肾门在内侧后面,上极靠外,肾体积略大于正常肾。

(三)移植肾排异反应声像图表现1、移植肾超急性排异反应:

肾体积变化不明显,肾皮质呈广泛的斑片状低回声区。

2、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

肾体积明显增大,前后径大一宽径,肾锥体增大,回声减低,椎体呈圆形,肾窦回声出现明显压迹,肾窦宽度与肾实质宽度的比例小于1/2,严重者肾窦与肾实质分界不清。

此外,还可见肾周围有积液等情况。

:

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减少,肾动脉阻力指数显著增高﹥0.7,舒张期血流可以消失3、移植肾慢性排异反应:

肾体积由增大转为缩小,肾实质变薄,回声增强,实质与肾窦回声分界不清,晚期肾脏结构显示不清。

(四)移植肾的并发症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栓塞肾静脉血栓肾积水肾周围局限性积液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损伤

(一)肾脏损伤分型:

肾挫伤、部分裂伤、全层裂伤、肾粉碎伤、肾蒂损伤。

外伤性肾周围血肿声像图:

1、肾周有血肿呈低回声,梭形、新月形。

2、肾内血肿在裂处显示或位于肾的中央,或位于肾的上极、下极等处。

3、陈旧性血肿—血块机化回声增强类似实质。

肾下垂:

(一)定义:

吸气时,可扪到半个肾脏或更多者称为肾下垂。

正常人肾盂位于

L1、L2水平,右肾略低于左肾。

(二)肾下垂分度:

Ⅰ度:

肾盂降至L3水平;

Ⅱ度:

肾盂降至L4水平;

Ⅲ度:

肾盂降至L5水平。

游走肾:

由于肾蒂过长,肾脏被腹膜包裹成为腹腔内脏器,在腹腔内各个方向移动,并越过脊柱肾缺如:

又称肾不发育,可发生在一侧或两侧。

两侧肾都不发育的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很快死亡。

因为不发育的肾脏无肾实质、无肾盂,只有肾蒂残迹,而输尿管仅呈条索状的纤维组织,无管腔,故患儿不可能存活。

(二)声像图表现:

肾区探测不到肾脏,单侧肾缺如则对侧肾脏有代偿性增大,但形态及内部结构正常。

重复肾

(一)病理:

指肾分为上、下两部分,有两个独立的集合系统和输尿管,一般输尿管开口膀胱,如果有一条输尿管开口于膀胱之外,就形成输尿管异位开口。

男性可异位开口后尿道、精囊等处,女性可开口于宫颈或阴道等处。

(二)声像图表现:

肾集合系统回声分为上下两团,互相不连接,合并肾积水,上方肾集合系统回声分离,并出现无回声区,重复肾积水可找到与之相同的输尿管积水。

重复肾合并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

\子宫肌瘤:

[声像图表现]1、子宫增大,宫体形态失常,表面凹凸不平2、可见球状或多结节状漩涡状杂乱回声;

瘤体大小0.5-数10不等;

呈弱或中等回声;

3、子宫内膜移位或变形;

4、子宫肌瘤变性:

a.玻璃样变:

结节边界模糊b.液化或囊性变:

结节边界清楚,内为无回声;

c.钙化:

子宫石d.红色变性:

瘤体增大f.肉瘤变性:

为肌瘤恶变5、:

肌瘤内部和周边可见血流信号,可出现“彩球征”,大者可见动脉血流,多>0.6,如<0.4则高度怀疑恶变;

卵巢囊性畸胎瘤:

声像图表现:

有一般囊肿特征,常为单房,边缘光滑,具下列特征:

a.脂液分层征;

b.面团征;

c.瀑布征或垂柳征.星花征;

e.囊壁结节征(乳头状结节伴声影);

f.多囊征;

g.杂乱结构征.线条征八.超声检查中、晚期妊娠主要有哪些观察指标?

产前超声诊断有何临床意义?

(1)观察指标:

1.胎头:

妊娠9周轮廓显示,12周颅骨光环更加清晰;

2.脊柱:

妊娠10~12周能显示,13周后能清晰显示;

3.胎儿颜面部:

可清晰显示胎儿眼眶、鼻、唇、面颊、下颌、耳等,并可实时观察胎儿在宫内的表情,张嘴、吸吮等动作;

4.胸廓横断面:

胸廓中显示最清楚的脏器是心脏,约占全横断面的1/3;

5.上腹部断面:

可见肝脏、胃、胆囊、肾;

6.下腹部断面:

可见肠管、膀胱及外生殖器;

7.胎儿肢体:

13周左右能较好的显示;

8.胎盘:

12周之后完全形成厚度:

正常为2~4,过大或过小均可能为异常;

9.脐带:

直径1~2,全长30~150,两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

(2)临床意义:

产前超声诊断是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主要技术,超声显像不仅能对胎儿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而且可以实时的观察胎儿在宫内的运动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胎儿相关诊断及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名词解释1.超声:

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2.声源:

能发生超声的物体称为声源3.声束:

指声源发出的声波4.声场:

弹性介质中充满超声能量的空间,称为超声场.25.近场:

邻近探头,束宽几乎相等。

近场区的长度(l)与声源的面积(r)成22正比,与波长(λ)成反比〔r()/λ远场声束开始扩散,声强分布均匀

6.纵向分辨力:

(又称轴向分辨力、距离分辨力或深度分辨力),指的是辨别位于声束轴线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能力。

一般的B超显像仪,其纵向分辨力可达1左右7.侧向分辨力:

指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长轴方向的分辨力8.超声诊断学:

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9.介入性超声:

成为超声医学发展的热点。

超声引导下准确获取组织学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监测10.超声诊断:

是通过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作出疾病诊断。

11.横向分辨力:

指的是辨别处于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两个物体的能力12.反射:

当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不同,在其分界面上,一部分能量返回第一种介质称为反射。

13.透射:

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种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

14.散射: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这一现象称为散射。

15.衰减: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声能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超声的衰减。

16.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着对向运动时,接收器收到的声波频率发生改变,这一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17.热效应:

声波进入人体软组织后,随传播深度增加、组织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声波振幅逐渐降低,组织吸收声波使声波能量降低并转化为热能,从而引起组织温度升高18.机械效应:

超声机械效应涉及到声辐射张力、声射力矩及声场微流等,声辐射张力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当超声作用于体内界面,如水界面、骨和软组织界面、组织和气体界面时,会产生一种将组织推离声束的力量,称为声辐射张力。

19.空化效应:

广义空化包括声能所引起的气泡各种形式的活性状态,按气泡不同的动力学行为,分为稳态空化和瞬态空化两种方式。

稳态空化是由大小适宜的气泡在交变声压作用下产生共振的状态,要通过一系列继发作用才能引起生物效应,是超声生物效应的非主要机制。

瞬态空化是气体在较高声压作用下引起体积剧烈变化以至崩溃。

20.增益调节伪差:

因增益调节不当所致的伪差。

增益过低可使,目标变小、回声变暗,增益过高可使目标变大、回声增强而造成误诊,如使内部回声增多的小囊肿误诊为实性肿物。

21.旁瓣效应伪差:

旁瓣与主瓣同时检测物体,两者回声相互重叠所形成的伪差。

旁瓣传播途径较主瓣长,能量又小,故可于同一界面产生的主瓣回声图形的两侧形成淡而浅的拱形延长线。

如女性膀胱后壁因子宫前突,在其两侧呈现“纱状披肩”图形。

在心脏扫查中,心脏纤维支架产生的旁瓣回声,因左房扩大而显示于瓣环两侧并延伸于左房后壁之前,可被误认为左房后壁而导致对左房大小的低估;

也可因其边界不清晰而误为隔膜或血栓;

在囊性结构邻近有气体时,气体旁瓣弥散的回声可映入无回声区而误为实性病变。

22.混响效应:

声源停止后,声波的多次反射或散射使回声延续的现象。

23.无回声区:

病灶或正常组织内不产生回声的区域24.低回声:

又称弱回声,为暗淡的点状或团块状回声25.等回声:

病灶的回声强度与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回声强度相等或近似26.中等回声:

中等强度的点状或团块状回声27.高回声:

超声图象上形成的反光增强的点状或团块状回声,但其后方无声影28.强回声:

超声图像上形成的反光增强的点状或团块状回声,其后方伴声影29.点状回声:

即通常所说的光点30.实性回声:

在图像上的某一区域,无后壁和后壁增强效应,可肯定为实质的回声,称为实性回声。

31.声影:

由于障碍物的反射或折射,声波不能到达的区域,亦即强回声后方的无回声区,此即为声影,见于结石、钙化及致密的软组织回声之后。

32.靶环征:

某些肿瘤病灶,在其中心强回声区的周围形成低回声的同心圆环,称为靶环征。

见于肝转移癌及胃肠道肿瘤等。

33.假肾征:

中间为强回声,周围为弱回声,整个形态类似肾脏的图形称为假肾征。

常见于正常胃亦可见于肠道肿瘤。

34.晕圈:

肿瘤边缘的弱回声所形成的透声环晕圈,多见于肝癌病灶周围。

35.结石滚动征:

在胆囊结石时,其内可见强回声团伴声影,且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此即结石滚动征。

36.双筒枪征:

又称平行管征。

肝管或胆总管扩张时,声像图上形成与门静脉平行的直径相近或更粗的管道图像,形似双筒枪,故名。

37.反向靶征:

中心为低回声,周围绕以强回声的同心圆形团块状声像。

多见于肝转移癌。

38.宫腔分离征:

当有粘膜下子宫肌瘤时,因其位于宫内,可致宫腔回声一分为二。

39.空窗区:

在多普勒频谱图上,频带与基线之间的无回声信号区。

40.层流:

红血球以相当一致的方向和速度流动的正常血流。

其多普勒频移的增减与大小相似,速度分布剖面图呈中央在前,两侧靠后的抛物线状。

频谱呈狭带状,回声密集,数小于1000。

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呈单一色彩,中央鲜亮,两侧依次变暗。

其可听血流信号呈平顺的乐声。

41.湍流:

红血球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不一致的异常血流。

其多普勒频移大小不均,正负不一。

频谱呈宽带形,回声稀疏,数大于2000。

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呈多色混杂状。

其可听血流信号呈粗糙的混杂音。

湍流又可分为紊流、射流和涡流三型:

42.紊流:

频谱形态不规则,单向主频谱充填、流速40~60,有低幅负向频谱。

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彩色明亮,正向血流红中带黄,负向蓝中带紫。

此型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及各瓣口关闭不全43.射流:

频谱呈完整的单向波形,有明确的主频谱且部分充填,血流速度100~200,甚至更高。

加速和减速时间均延长。

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正向血流呈红色鲜亮并带黄色,负向血流呈蓝色鲜亮并带白色。

44比值:

血流循环阻力指标之一。

其中A为收缩期最高(峰值)血流速度,B为舒张期最低(或峰值)血流速度。

正常值为1.2左右。

60岁以后此值缩小,若>1.05,80%是正常的;

<1.05,则88%有异常。

若=7.5,血管狭窄<60%;

=11,血管狭窄>65%;

=18,则狭窄>90%。

45.阻力指数:

血液循环阻力指标之二。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收缩期最高(峰值)血流速度,为舒张期最低(或峰值)血流速度。

正常值为0.55~0.75。

大于0.75表示阻力增高;

小于0.55表示阻力减低。

46.搏动指数:

血液循环阻力指标之三。

()/M式中A为收缩期最高(峰值)血流速度,B为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M为平均血流速度。

对估测血管管腔有否阻塞较有帮助。

247.阻抗指数:

血液循环阻力指标之四。

×

B式中A为收缩期最高(峰值)血流速度,B为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M为平均血流速度。

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其脐动脉的明显增高。

48.胡桃夹现象:

也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系左肾静脉穿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动脉之间受压而造成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左肾静脉高压综合征。

49.双筒猎枪征:

肝外胆管扩张,管径与伴行的门脉相似时,在肝门纵切面上即出现平行的管道,称之为”双筒猎枪征“。

50征:

当增厚的胆囊壁的低回声紧贴着结石的强回声,二者之间可有细薄层胆汁无回声存在,强回声后方伴有宽大的声影,这种特征性声像图,即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

51.阻力指数:

是分析频谱多普勒的一个重要测量阻力指数等于收缩期峰值流

速减去舒张期峰值流速。

52.室壁增厚率:

左心室壁及室间收缩末厚度()与舒张末厚度()之差除以,即室壁增厚率,次标准反映心肌收缩性,正常值为35%以上53.伪差:

又称伪像、假像、伪影等。

指由于成像系统原理上的不足、技术上的限制、方法上的不全、诊断上的主观臆断等等客观条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图像畸变或假像,以及检测得到的数据与真实情况有差异的均属伪差。

它可导致误诊,故须充分了解其原因和特征,以鉴别真伪。

54.部分容积效应伪差:

当邻近的两个目标并列于超声束下,在声像图上可出现两者相互重叠的图像伪差。

如十二指肠和胆囊与它们附近的肿大的淋巴结的重叠,可酷似胆囊结石或肿瘤,而导致误诊。

55.镜面效应伪差:

又称镜面图像伪差或镜像伪差。

表面光滑的强反射大界面,如膈肌、胸大肌,作为一镜面反射器,使声束反射产生镜面像的伪差。

如在乳腺或右上腹矢状扫查,增益较高时,胸壁乳腺肿块或膈下肝顶部肿块回声,可在胸腔内肺的部位产生一相应的虚像。

这种现象又可称为膈肌或胸肌效应伪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