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146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经典与教育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

C.愉快教学D.尊重个性

10、小疑则小(C)

A.智B.聪C.悟D.愚

11、“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A.《大学》B.《易经》C.《论语》D.《礼记》

1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13、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B.教人民欣赏音乐

C.给人民带来快乐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14、“乐”的起因是:

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

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

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15、“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A.《大学》B.《易经》

C.《论语》D.《礼记》

16、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B.《师说》

C.《学记》D.《孟子》

17、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

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

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19、“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

A.重要B.严格C.以……为重D.重视

20、“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

萌芽再长,便又加水。

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

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

门人黄直录》)。

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

A.可接受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1、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

A.王夫之B.梁启超C.顾炎武D.黄宗羲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

23、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

A.安详B.怨恨C.愤懑D.欢快

24、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

C.善民心,易风俗D.提升国家形象

25、“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C)

A.少年强则国强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D.少年雄则国雄

2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

A.官府B.学校C.家庭D.社会

27、梁启超的籍贯是(B)

A.广西B.广东C.浙江D.福建

2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D)

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

三、多项选择题

29、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

(ABC)

A.耳聪目明B.血气和平

C.移风易俗D.以欲忘道

30、明清三大学者是(ABC)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张之洞

31、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

A.《孟子》B.《论语》C.《学记》D.《荀子》

32、《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

A.量力而精B.因材施教

C.知行合一D.学贵自得

国学经典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一、 

判断题。

1.《论语》是“四书”之一。

(v)

2.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v)

3.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x)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6.“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7.《名夷访谈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8.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二、单项选择题。

9.小疑则小(C)

A.智B聪C悟D愚

10.“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

A重要B严格C以……为重D重视

11.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B)

A朱熹B王阳明C韩非子D黄宗羲

12.“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A《大学》B《易经》C《论语》D《礼记》

13.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D提升国家形象

1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

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境界

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15.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16.“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池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

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

A可接受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7.“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哪一句(C)

A少年强则国强B少年胜则国胜C少年富则国富

D少年雄则国雄

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D)

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

19.梁启超的籍贯是(B)

A广西B广东C浙江D福建

20.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

A王夫之B梁启超C顾炎武D黄宗羲

21.“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

2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

24.“乐”的起因是(A)

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B是由不同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

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25.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

A安详B怨恨C愤懑D欢快

26.“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27.“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

A自主学习B量力而精C愉快教学D尊重个性

2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

A官府B学校C家庭D社会

三、多项选择题。

29.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

A《孟子》B《论语》C《学记》D《荀子》

30.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

(ABC)

A耳聪目明B学期和平C移风易俗D以欲忘道

31.《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

A量力而精B因材施教C知行合一D学贵自得

32.明清三大学者是(ABC)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张之洞

重庆市《国学经典与教育》考试练习题

1、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

 错误

2、《论语》是“四书”之一。

3、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4、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

(√)

6、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8、《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9、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

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

C.善民心,易风俗

D.提升国家形象

10、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

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

A.自主学习

B.量力而精

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

11、“乐”的起因是:

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

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

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12、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

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

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13、“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

A.重要

B.严格

C.以……为重

D.重视

14、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D)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16、“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C)

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

D.少年雄则国雄

17、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

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18、“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

19、梁启超的籍贯是(B)

A.广西

B.广东

C.浙江

D.福建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B.《学记》

C.《四书集注》

21、“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2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23、小疑则小(C)

A.智

B.聪

C.悟

D.愚

24、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B)

A.朱熹

B.王阳明

C.韩非子

D.黄宗羲

25、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

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

26、“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7、“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

A.可接受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8、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

A.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ABC)

A.耳聪目明

B.血气和平

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

30、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

A.《孟子》

B.《论语》

D.《荀子》

31、明清三大学者是(ABC)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张之洞

32、《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

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

C.知行合一

D.学贵自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