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147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上课后古诗词赏析练习Word下载.docx

这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

答:

2、诗中说:

“自古逢秋悲寂寥”请写出一句“逢秋悲寂寥”的古诗词名句。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3—4两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4、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5—6两题。

秋词

刘禹锡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1世纪教育网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

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6、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7—9两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这首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     自然地联系起来,借此抒发之情。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9.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10.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1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13.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

14.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15.前两句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其中的“___”、“___”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16.“铁马冰河”与上句中的“_____”相呼应。

17.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赏析:

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啊,云涛,云涛,四面八方尽是滚滚云涛,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

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

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

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

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答案】

3.离别愁苦(1分)相聚的欢乐(1分)(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

4.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分)

(一)5、C6、《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

7. 

梦境 

8.A9.D

10.答:

“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11.答: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1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

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13.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14.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15. 

(不 

尚)

16. 

(风吹雨)

17.(急欲杀敌报国的心情。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