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154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6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学教材 习题答案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下载.docx

(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6.什么是会计要素?

如何理解各个要素的定义和特征?

会计要素也称财务报告要素,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

会计的六要素包括: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7.试说明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之间的区别?

利得与收入的区别在于是否由“日常活动”形成。

比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活动,不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也不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构成收入,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属于利得范畴。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与企业获得收入的活动密切相关,比如,企业的销售成本、工资费用、折旧费等就是企业的费用。

损失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前者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失,后者如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灾害损失等。

由于损失与企业获得收入的活动关系不大,因此损失通常没有恰当的收入与之配比。

8.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

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方法具体包括:

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核算方法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

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要填制和审核凭证,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

会计期末,根据本期的账簿记录,计算成本,进行财产清查,结账之后,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自测题

一、单选题

1、C2、B3、D4、B5、A6、C7、D8、D9、D10、B11、C12、D13、B14、B15、A16、D

17、D

二、多选题

1、AB2、ABCDE3、ABC4、ABCDE5、CDE6、BCDE7、BCD8、ABCDE9、ABCD10、ABCE11、CDE12、ABD13、AC14、ABC15、ABCD16、ACD

三、判断题

1、×

2、√3、√4、√5、×

6、×

7、√8、√9、×

10、√11、√12、√13、×

14、√15、√16、√17、×

四、案例题

案例

(一):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的异同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它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不论是否已有现金的收付,按其是否体现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收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就是说凡属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

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

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作为本期收入;

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

而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

它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

就是说按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凡是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反之,凡本期末收到的收入和不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费用,也不有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入、费用的计量与盈亏的计算:

项目

收入

费用

本期收益

权责发生制

收到本月营业收入

8000

本月应负担办公费

900

31500

应收营业收入

25000

负担保险费

600

收入小计

33000

费用小计

1500

收付实现制

收到上月应收账款

10000

支付上月电费

5000

15300

收到本月营业收入款

支付本月办公费

预收客户款

5000

支付下季度保险费

1800

23000

7700

各自的优缺点:

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优点是:

可以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可以把各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合,加以比较,正确确定各期的收益。

会计工作中对每项业务都按权责发生制来记录,因而,平时对一些交易也按现金收支活动发生的时日记录,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就需要在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进行账项调整,即将本期应收未收的收入和应会未付的费用记入账簿;

同时,将本期已收取现金的预收收入和已付出现金的预付费用在本期与以后各期之间进行分摊并转账。

权责发生制,能够恰当地反映具体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因而,绝大部分企业按这一基础记账。

案例

(二)、(三):

(学生讨论)答案略

第二章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原理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对象?

会计目标?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概括地说,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什么是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在按照会计要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

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两者的区别是: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

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是系统反映和控制该经济内容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的工具。

在实际工作中,对会汁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3.什么是复式记账法?

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一定数额的资金来源必然等于一定数额的资金占用,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因此,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是:

都会引起资产和权益发生增减变化,但其变化结果是资产总额永远等于权益总额,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如何理解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

账户的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损益类账户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结构与负债类账户相似,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转销),由于期末所有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所以收入类账户无期末余额。

费用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相似,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转销),由于期末所有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所以费用类账户无期末余额。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似,账户的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转销),期末经转销后一般无余额。

在期末如有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则有借方余额,表示在产品成本。

5.什么是会计分录?

有几种类型?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也可以写成几个简单会计分录。

6.如何理解借贷记账法下“借”和“贷”两个字的含义?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或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

采用借贷记账法时,规定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作相反方向的记录。

即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减少额;

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增加额。

究竟哪个账户的哪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要看该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和账户的性质。

7.什么是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怎样进行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在账务处理上是平行关系,应当进行平行登记。

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也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通过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便于账户核对和检查,纠正错误和遗漏。

平行登记的要点是依据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会计期间相同、金额相等。

8.什么是会计等式?

如何表达?

会计等式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会计等式的三种表现形式是:

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收入-费用=利润

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9.什么是试算平衡?

为什么说试算平衡不能保证账户记录绝对正确?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如果试算平衡,并不能肯定账户记录没有错误,凡是形式上没有违背“有借有贷,借贷相等”规则的错误,如有的经济业务全部漏记、有的经济业务记账方向颠倒、有的会计科目用错、有的经济业务全部重复登记,则难以通过账户的试算平衡关系检查出来,因为错记的结果并不影响账户的平衡关系。

自测题:

一、单选题

1、A2、C3、D4、D5、A6、B7、B8、B9、A10、D

11、D12、A13、D14、C15、D16、C17、D18、B19、A20、D21、C22、D23、A

二、多选题

1、ABCE2、ACDE3、ADE4、BCDE5、ABD6、ABC7、ABCD8、AB9、AD10、ACDE11、BCD12、ABCDE13、ABCE14、ABE15、ABC16、ACDE17、ABDE18、ABCDE19、ABCD20、ACD

1、√2、×

3、×

4、√5、√6、×

7、×

8、√9、×

10、×

11、×

12、√13、√14、√15、×

16、√17、×

18、×

19、√20、×

21.√

四、计算题

1.根据下列账户中有关数据计算字母代表的未知数。

金额单位: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期末余额

银行存款

430000

1985000

2040000

A

固定资产

2400000

B

496000

1920000

短期借款

C

60000

160000

300000

应付账款

230000

200000

D

55000

生产成本

80000

E

120000

A=375000D=25000

B=16000E=40000

C=200000

2.资料:

振华工厂20×

×

年7月31日资金项目如下:

(1)厂房及建筑物380000元资产

(2)机器设备150000元资产

(3)库存生产用钢材80000元资产

(4)库存生产用外购零件10000元资产

(5)接受国家以固定资产进行的投资550000元所有者权益

(6)运货汽车20000元资产

(7)库存完工待售产品85000元资产

(8)出纳保管的现金200元资产

(9)存在银行的款项120000元资产

(10)应收未收回的货款30000元资产

(11)暂付职工差旅费800元资产

(12)应付外单位购料款25000元负债

(13)接受某企业以流动资产进行的投资260000元所有者权益

(14)欠交的税金1000元负债

(15)从银行借入的短期借款40000元负债

即:

资产总额=380000+150000+80000+10000+20000+85000+200+120000+30000+800=876000

负债总额=25000+40000+1000=66000

所有者权益总额=550000+260000=810000

、业务处理题

(一)资料:

某企业某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借:

库存现金80000

贷:

银行存款80000

2.借:

管理费用350

库存现金350

3.借:

银行存款200000

短期借款200000

4.借:

管理费用2500

其他应收款 2000

库存现金     500

5.借:

固定资产20000

实收资本20000

6.借:

应付账款1000

银行存款1000

7.借:

银行存款1500

应收账款1500

8.借:

银行存款450000

实收资本450000

9.借:

生产成本10000

原材料10000

10.借:

原材料2800

贷:

应付账款2800

11.借:

应付账款3000

应付票据3000

12.借:

应付职工薪酬80000

13.借:

销售费用1500

14.借:

其他应收款1000

库存现金1000

15.借:

管理费用1200

库存现金200

(二)

1、借:

库存现金   5002、借:

原材料   5500

银行存款  500  贷:

银行存款  5500

3、借:

应付账款   30004、借:

固定资产   25000

银行存款   3000 贷:

实收资本   25000

5、借:

银行存款   44006、借:

银行存款   600

应收账款   4400 贷:

库存现金   600

7、借:

生产成本   145008、借:

银行存款   70000

原材料   14500贷:

短期借款70000

9、借:

原材料   400010、借:

应收账款   15000

应付账款   4000贷:

主营业务收入15000

11、借:

盈余公积3000

贷:

实收资本3000

(登账略)

某企业20×

年1月的试算表金额:

账 户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库存现金

应收账款

原材料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主营业务收入

1400

24000

12000

48600

14000

7000

500

75000

15000

9500

14500

3000

3000

600

9000

4400

4000

70000

28000

1300

90000

15600

73600

11000

84000

88000

4000

合  计

91000

145500

202000

六、案例题:

第三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记账程序

1.什么是会计凭证?

其作用是什么?

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和编制的会计分录都是记录在会计凭证上的。

每个单位在办理经济业务时,都要由经办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填制和取得会计凭证,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经济业务的内容和金额,并在凭证上签名或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

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可靠,检查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促进各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经济法规和财经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简答原始凭证的作用、种类及填制要求。

答:

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

我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

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及汇总原始凭证三种。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是:

(1)记录真实。

原始凭证上记录的经济业务必须与实际发生的情况相符,不得弄虚作假。

原始凭证的填制日期、经济业务的内容和数字要真实,不得匡算、估算和随意填写。

(2)内容完整。

原始凭证中的各项内容必须填列齐全,不得漏填或省略不填,必须有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以对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

(3)书写规范。

原始凭证上的文字和数字,要按规定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颁布的简化字。

凭证填写发生错误,应按规定的方法更正,不得任意涂改或刮挖擦补。

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的原始凭证,如收据、发票等,如果填写错误,一律不准更改,并在填错的凭证上加盖“作废”章,并与存根一起保存。

(4)填制及时。

所有经办经济业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必须及时填制原始凭证,做到不拖延、不积压,并要按规定的程序将其送交会计部门。

3.简答记账凭证的作用、种类及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整理,并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由于原始凭证的内容和格式不一,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账簿容易发生差错,所以在记账前,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将原始凭证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

这样既便于登记账簿,又可防止差错,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货币资金的收付有关,记账凭证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