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4165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Word下载.doc

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 

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 

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 

景物描写的作用。

7、 

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 

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 

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

(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

(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找线索一般要注意:

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

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

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

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

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

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

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

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

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

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

4、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意思相近的修辞方式。

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5、对比:

将……和……对比,突出了……。

6、设问:

设问是自问自答。

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

(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7、反问:

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8、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或态度),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9、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表达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反复:

起强调作用。

(……反复,强调了……)

(七)、描写的类型及作用: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

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

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其作用主要有: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背景;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的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注意不要堆砌其作用,应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去分析。

3、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

又称“直接描写”。

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

(2)、侧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

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八)、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铺垫、伏笔与照应、过渡、象征、欲扬先抑、讽刺、联想和想象等。

(九)、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 

清新优美 

简洁凝炼 

准确严密 

精辟深刻 

 

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亲切自然,口语化 

热情奔放 

幽默讽刺 

冷峻辛辣

四、解题技巧或常用语

(一)、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首先,联系主旨、作者意图思考。

其次,不能局限于语句本身,要上牵下连,从周围语言环境中找答案,或开篇点题,扣住题目,或巧妙过渡,承上启下,或前呼后应,铺垫照应,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对语句所涉及的对象,背景和相关情形有所了解。

(二)、开放性试题:

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要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明扼要。

(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感染力。

(四)、赏析语言角度:

1、修辞。

(最常用的角度)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

3、语言风格。

4、从遣词造句传神巧妙角度。

5、从蕴含哲理、给自己的启示角度。

6、从作者描写角度(听、视、味、嗅、触觉,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

7、四字成语、引用古诗文、化用诗句(突出特点,增强趣味性、生动性,更有文学色彩)。

8、从表现手法角度(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

(五)、为文章拟标题:

根据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或用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作者情感作为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