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417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妙 曼 普 洱 魅 力 澜 沧Word格式.docx

其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葫芦节(阿朋阿龙尼)、扩塔节(春节)、新米节、火把节、泼水节、山康祭茶祖等民族民间传统节日,野阔拉祜——南岭勐炳、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酒井老达保、拉祜神鼓敲响的地方——糯福南段、拉祜编织之乡——富邦佧朗、拉祜摆舞之乡——东回班利、芦笙吹响的地方——木戛勐糯等特色旅游村寨,让我们置身其中,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葫芦广场”——世界拉祜族文化展示中心

世界拉祜文化中心是世界拉祜族的根。

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拉祜族共64万余人。

世界各地的拉祜族,他们都认同澜沧拉祜族是同宗同祖同文化的正源,是拉祜族祖先扎迪娜迪的诞生地,是《牡帕密帕》保护传承的圣地。

因此,打造“世界拉祜文化中心”,让世界各地的拉祜族有正统归源的祖国认知感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感,把澜沧作为拉祜族的聚集中心和民族文化之根加以发扬光大,在政治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它不仅是展示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布朗族、回族、景颇族等民族文化的中心,同时还是展示普洱茶文化、滇西南民族文化旅游、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发的次级中心。

世界拉祜文化展示中心以民族风情为主基调,由扎娜惬阁、拉祜风情园、葫芦广场、民族特色的休闲城市建筑群组成,能容纳5万多人。

相传拉祜至上神厄莎在混沌的宇宙中诞生,创造了天地日月,又用自己身躯的精华,造出了孕育人类的葫芦籽。

天神厄莎种了一颗葫芦,在厄莎的精心照护下葫芦结了果,厄莎就请小米雀和老鼠将它咬破,走出一男一女便是拉祜族人类祖先扎迪和娜迪。

二人结婚生了十二对男女,自相配对成婚,从此诞生了拉祜族。

葫芦节称为“阿朋阿龙尼”。

“朋”和“龙”都是吉祥、幸福、丰收的含义。

因此,在拉祜族传统文化中,葫芦被看作是拉祜族生存繁衍的母体,拉祜族把葫芦作为图腾,象征着拉祜民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

根据传说设计了以拉祜民族为主,各民族共荣共生的“拉祜文化展示中心”。

拉祜文化展示中心位于澜沧县城区(勐朗镇老街村民小组南部),面积622.13亩,其建设项目分为“澜沧县拉祜文化展示中心”和“澜沧拉祜财富广场”两个子项目。

主要为市政公用设施,包括广场、道路、公园、博物馆、科技馆、检验台、文化景观、小品、雕塑以及市政管网等配套设施;

拉祜财富广场主要建设内容为:

广场及公园周边的商铺、商业街、住宅、超市等。

整个拉祜文化展示中心分为四个区域。

以勐朗路为中轴线的葫芦形状展示中心为中心区域,为人们了解和提供拉祜文化旅游;

环绕展示中心一圈有商业步行街为第二层区域,为市民和旅客提供便捷的服务和消费场所;

第三个区域为商业、公共服务和综合办公,布局在步行街的外围。

这个区通过服务业、商贸业提升当地经济也起到便民的作用。

在设计地块最外层为四个居住组团,西北部命名为梦里拉祜居住组团,东北部命名为佤山魂居住组团,东南部命名为哈尼情思,西南部命名为傣香风韵。

牡帕密帕广场设计为葫芦形,通过步行街中轴线设计北至县政府南到展示中心缀景串联整个主景区。

扩展了景观视线,使整个景观错落有致,并具有延伸性。

广场空间分为两个层,在围绕葫芦主题雕塑周边的水域设计为下沉式,平时作为景观用水,在泼水节时用于泼水使用。

通过下沉的水域设计与平面铺装的结合丰富了广场的空间形态,又满足了节日的需要。

在广场设置太阳形状的硬质铺装,体现拉祜民族对太阳神的崇拜;

在靠近广场外围有12根生肖图腾柱,展现拉祜民族以出生当天的生肖为自身属相的特点,根据拉祜民族葫芦传说老鼠和云雀偷着将葫芦咬破,走出一男一女,二人成婚,把人种传了下来。

所以在生肖中老鼠排第一位,在广场东西两处出入口分别是金鼠门和银雀门。

在葫芦主题雕塑的东西两侧有可移动的神柱和神鼓以满足不同民族祭祀所需,使它们与金鼠门和银雀门形成对景。

牡帕密帕广场不但为世界人民展示拉祜民族的特色文化还为当地人民提供了聚(集)会、休闲的活动场所。

两组拉祜群雕则通过以往原始拉祜民族及相关民族(哈尼族、佤族、傣族)的猎虎、采摘、祭奠等情节向人们述说其神秘的历史,同时以新时代的拉祜民族及相关民族(哈尼族、佤族、傣族)投身于新型产业的典型人物形象,勾勒出在党的领导下澜沧人民朝气蓬勃、团结一心,走向美好未来的绚烂场景。

扎娜惬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

拉祜族的姓一般男子叫“扎”,女子叫“娜”。

“娜儿”的意思就是老大,如果男子是老大就叫“扎儿”。

“扎娜”有两层意思:

一是“扎娜”是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和“娜迪”的姓简称;

二是拉祜族的姓一般男子叫“扎”,女子叫“娜”,因此,这里的“扎娜”还含有男、女的意思。

“扎娜惬阁”的意思就是“扎迪和娜迪快乐生活的地方”。

扎娜惬阁主要由扎娜花园、扎娜雕塑和六幢拉祜族特色建筑三部分组成,占地8807平方米,与澜沧县的国土面积8807平方公里相似,是澜沧国土面积的缩影。

拉祜人崇敬扎迪娜迪,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祖先。

是扎娜之“惬阁”(拉祜词:

快乐之园)地,也是来自四面八方朋友的惬阁之园。

于是,“扎娜惬阁”作为拉祜人心目中扎迪和娜迪的“在处”,自然成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拉祜后代寻根之地。

拉祜风情园—“一轴四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拉祜风情园是澜沧城区“一轴四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中展示拉祜风情的“旅游名片”之一。

拉祜风情园是以佛房河水库为中心向四周规划建设的,占地300余亩,水面100亩。

佛房河水库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完全是靠人工挖掘而成。

整个风情园的建设处处体现着“人民公园人民建,建好公园为人民”的理念,风情园的花草树木除原生植物外,有部分是县城干部职工义务种植的。

在200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之际,全县干部职工和部份企业投资修缮了风情园的大部分游路,建盖了两个风雨亭、一些休息桌椅、蘑菇亭和水上曲桥等。

随着拉祜风情园逐渐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健身之地,县人民政府越来越重视拉祜风情园的建设,先后投资建设了拉祜茶馆、革命烈士纪念碑、景区大门、拉祜神话传说壁画、阿朋雅糌阁等,完善了园内基础设施,丰富了景点内容,使旅游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提高了园内景区等级。

2007年,被评为AA级旅游景区。

2009年,县委、政府把拉祜风情园作为重要的景点来打造,与扎娜惬阁、拉祜文化展示中心及厄莎哦礼嘀阁(保护传承基地)形成了“一轴四景”的县城旅游格局。

风情园中路即景区景观大道,宽6米,两边设拉祜特色景观绿化带。

风情园根古路宽4米,是环游拉祜风情园东片区的主要步行道路。

阿朋雅糌阁是游客服务中心,意为拉祜人吃饭的地方,或解释为拉祜美食城、拉祜族餐馆。

野阔拉祜——南岭勐炳

野阔拉祜在南岭乡勐炳村,距县城六十余公里。

环状辐射南岭、富邦、上允、东河、谦六5个乡镇11个村委会。

南岭勐炳是澜沧县保存最完好的拉祜族原生态的地方,那里有拉祜族原始古山寨、有10万亩原始森林、有千亩野生茶树和古茶树、有拉祜族农耕文化梯田景观等等,是澜沧县重点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的地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之一。

在野阔拉祜有野阔厄莎惬阁。

野阔厄莎惬阁是厄莎文化的延续地,拉祜族口头文学《牡丁密丁》、《牡帕密帕》、《牡分密分》在那里口口相传,并从那里传向四方。

在“厄莎惬阁”的西边,有厄莎种葫芦的丫口山。

那里是澜沧县山最大、树木最茂盛的地方。

厄莎认为那里土地肥沃,葫芦苗会长得好,高大的树可以作葫芦架,地势平缓的山顶葫芦不会滚动。

于是,厄莎在那里选择了种葫芦,繁衍人类。

在“厄莎惬阁”的东边是扎娜生长的地方,厄莎选择此地作为抚养扎迪和娜迪之地。

扎迪娜迪是拉祜族的祖先,因此扎娜生长之地成了拉祜族祖先的童年生活之地。

两个像人的石头被称作是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和娜迪。

每年,有许多的拉祜族人前来烧香朝拜,表示对祖先的无限感激之情。

大象脚印,在“厄莎惬阁”的东边,是扎娜小时玩耍的地方。

那里有一个神奇的脚印,据说那个脚印是大象回山里睡觉时留下的。

麂子马鹿跳歌遗址在“厄莎惬阁”的东南边,那里人烟稀少,是各种动物栖息、娱乐之地,也是大象组织所有动物谈情说爱、唱歌跳舞的地方。

拉祜族根据这些传说,编创出了芦笙舞的《孔雀舞》、《鹌鹑舞》、《马鹿舞》、《斑鸠拣谷子舞》、《老鹰叼鸡舞》、《老鹰舞》、《猴子舞》、《斗鸡舞》、《黄鼠狼掏蜂蜜舞》、《苍蝇搓脚舞》等优美的舞蹈。

厄莎跳歌处在“厄莎惬阁”的北边,是厄莎组织四面八方的人们跳歌的地方。

远古时,厄莎每周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参加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的七村八寨,他们由扎迪和娜迪负责召集;

而来集会的动物也同样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九山十箐,它们由大象召集。

厄莎召集人和动物跳舞,寓意在于凝聚人心,促进团结,增进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

野阔厄莎种茶处位于密林深处,周围都是野茶树,它的左边是厄莎挑水处,右边是莎妈的菜地。

那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天然的氧吧,是喝茶和闲聊的好去处。

野阔厄莎养蜂处是拉祜族民居的历史博物馆,原始的拉祜族民居,是拉祜人世代生活的一个缩影。

拉祜人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千百年来以狩猎、种茶、养蜂、采集野菜野果为生,并以简陋的茅草房为居所,那原始、古朴的茅草房,成为拉祜山乡一道了解拉祜族传统民居的风景线。

野阔厄莎养蜂处的主要亮点之一是有上千个野生放养的蜂箱。

野阔的蜂蜜,每年可产20多吨。

野阔厄莎养蜂处的周围到处是成林成片的千年古茶树,相传那些古茶树是厄莎种下的。

拉祜族人常年狩猎野猪,狩得的野猪越来越多,于是就把野猪肉烤成干巴,慢慢地,拉祜族总结出保存野猪肉的方法,就是在茅草房内醺制腊肉,便有了今天的拉祜野阔袜馓。

拉祜野阔袜馓又称野阔厄莎养猪处。

那里树林茂密,茶山环绕,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交通便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牡帕》的传承基地,该传承基地的拉祜族芦笙舞传承人石扎体、李扎拉、李扎倮和拉祜族服饰工艺传承人李胡妹于2011年1月被命名为普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木戛勐糯——芦笙吹响的地方

木戛乡勐糯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被命名为芦笙吹响的地方。

拉祜族的芦笙舞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拉祜族的芦笙舞拉祜语称为“列们嘎吭”,套路多的有120多套,少的也有80多套,主要有驱邪舞、平安舞、娱乐舞、丰收舞、祈祷舞、祭祀舞、团圆舞、健康舞、快乐舞、安神舞。

在勐糯村这个“芦笙吹响的地方”,能跳的主要有:

出门舞、涮地舞、挖地舞、犁地舞、耖地舞、耙地舞、薅地舞、撒种舞、收获舞、打谷舞、背谷舞、舂谷舞、簸米舞、煮饭舞、舂盐辣舞、吃新米舞。

拉祜族的芦笙舞,一般在六月、八月和过春节时才跳。

六月跳芦笙舞主要是在播种时祭祀旱地神和龙神,祈求旱地神保佑种子发芽和祈求龙神多降雨;

八月跳芦笙舞主要是庆祝丰收和祈求龙神少降雨,保住丰收的果实;

过春节时跳芦笙舞主要是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平时,每逢讨亲嫁女、起房盖屋、男女恋爱、佛教祭祀时也要跳芦笙舞,以示喜庆。

2006年木戛乡南六村南嘎拉祜族制作工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芦笙制作传承人李扎体进入第一批省级传承人名录,李扎思于2011年1月进入普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木戛乡勐糯村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于2011年1月13日落成。

富邦佧朗——编织之乡

拉祜族编织之乡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邦乡佧朗村,距县城64公里,国道214线从南至北贯穿辖区29公里。

富邦佧朗拉祜族编织之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

拉祜族传统编织的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反映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拉祜族编织技艺。

拉祜族的编织分织染和竹编。

织染的工艺流程复杂,从原材料到加工成成品需要几十套工序才能完成。

主要原料有棉布线、棉线、丝线和黑、红、蓝、绿等各种彩色布料;

银泡、银缀、银珠子、银吊子、项圈、手镯为装饰。

成品有传统佧朗服装、传统佧朗挎包、时尚佧朗服装和各种时尚佧朗香包、佧朗头巾、佧朗围巾、佧朗床单等。

拉祜族的织染工艺可追溯到夏、商、周,延续至今有一千多年。

服饰图案丰富多彩,以黑颜色为基调,其衣服的衣领、襟边等镶有五颜六色的彩饰并缀数排银泡,色彩亮丽。

拉祜族服饰非常丰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拉祜族织染技艺传承人蒋石妹于2002年进入云南省第二批民族民间美术工艺传承人名录,拉祜族服饰工艺于2008年被云南省命名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回乡班利村陈娜妹、富邦乡佧朗村张四妹、南岭乡勐丙村李胡妹于2011年1月被命名为普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酒井老达保—-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

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位于澜沧县东南部,距县城50多公里。

老达保寨是个典型的拉祜族寨,全寨102户419人。

寨内拉祜族传统杆栏式建筑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拉祜族特色;

老达保寨还是个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完好的地方,无论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最丰富、最完整的地方,其中拉祜族芦笙舞就有老鹰舞、马鹿舞、老母鸡抱蛋舞、风吹谷子倒舞等64个套路,拉祜族摆舞99套,民间古歌100余首;

老达宝寨是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有“一把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的美誉,全寨419人,有252人会吉他弹唱,寨内的雅儿艺术团有团员100多人。

他们的拉祜族无伴奏多声部合唱音乐独树一帜,他们将拉祜族传统音律融入合声中,用拉祜语演唱生产生活的场景,有求婚寻偶、上山打猎等,曲调优美、动听,歌词丰富多彩,演唱时手持吉他自弹自唱,可合唱、对唱、独唱。

他们虽然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甚至连乐谱都不认识,但是凭着对音乐的热爱,他们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唱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代表作有《快乐拉祜》、《打猎歌》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快乐拉祜》是一首反映拉祜族欢乐、幸福生活的原生态民间歌曲,仅两三年就唱响了全国,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国门。

先后走进中央电视台、走进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杭州大剧院演唱,还漂洋过海到日本演唱。

2007年,该村的李扎戈、李扎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李石开、李娜倮、李扎莫于2011年进入普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拉祜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受到了中央李长春同志和省委白恩培同志的高度重视。

2011年为落实李长春同志的批示,澜沧县新建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8个保护传承基地,举行了落成典礼,老达达就是8个保护传承基地之一。

糯福南段——神鼓敲响的地方

糯福乡南段村,是拉祜族神鼓诞生和敲响的地方,也是拉祜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

南段村位于中缅边境线上,与缅甸边民同住一座山,同耕一块地。

一踏上这块神秘、美丽的边陲之地,就如进入一个古老神奇的世界,寨子四周的大山一片碧绿,古老的树木耸入云天,神秘的寨门建立在进入寨子、佛堂的入口处。

一幢幢杆栏式的茅草屋相连在一起,在长年累月的火烟熏烤下,显得古老,好像在诉说历史的沧桑。

可居住在这里的拉祜族同胞,却是那么的善良、纯朴,有礼有节,无论见到谁,无论任何人进到寨子里,都会受到他们热情的接待,一见面就会给你递上一支烟、敬上一碗酒,他们纯朴的心灵就像一池没有污染过的泉水。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拉祜族传统文化,澜沧县委、政府将南段神鼓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8个保护传承基地之一,于2011年1月举行了落成典礼。

该传承点的传承人李娜列于2006年进入第一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李娜多、李娜戈、李娜糯于2011年1月进入普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摆舞之乡——东回班利

东回乡班利村距县城39公里,是个拉祜族传统民风民俗,民族礼仪、民族歌舞保存完好的地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是拉祜族传统舞蹈“摆舞”的发源和发展的重要基地,被命名为“拉祜族摆舞之乡”。

拉祜族传统舞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芦笙领舞的芦笙舞,一种是以象脚鼓领舞的摆舞。

摆舞拉祜族语为“摆跌”,源于拉祜族的生产生活,是劳动丰收的舞蹈,共有80多个套路,基本形式有步伐舞和摆手舞两种。

舞蹈内容大多反映的是拉祜族的生产生活情景,有撒谷、栽秧、打谷、扬谷、背谷、舂谷、吃新米等原始古朴的舞蹈动作。

摆舞不受人数的限制,十几人、上百人、上千人、上万人都可以跳,一般以圆圈为主,象征拉祜族的团结。

摆舞以舞姿轻柔、舒展、整齐、优美而享誉县内外。

200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酒井乡老达保李娜倮、勐朗镇松山林张娜嘿、东回乡班利村张东妹、东回乡阿永村董七妹、糯福乡联办厂李张妹等于2011年1月被命名为普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为保护和弘扬拉祜族摆舞,同时也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李长春同志的重要批示,澜沧县委、县人民政府新建了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东回乡班利村就是其中之一,该基地于2011年1月落成。

其他不再一一细述,当你踏入澜沧这块神秘富饶的土地时,你将领略到山清水秀、依山傍水的边城风光,尽享浓郁的拉祜风情,真切体验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感悟各民族和睦共处、水乳交融的民族情感。

走进澜沧,一种返璞归真的心境将伴随你完成一次身心交融的畅快旅程。

(图文资料提供:

中共澜沧县委宣传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