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069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季十大传染病预防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

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人群普遍易感。

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四)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

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

成人偶见感染。

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

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

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

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

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

整个病程约7-12天。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接种腮腺炎疫苗。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儿童发病率高。

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七)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八)

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传播途径:

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或食物传播,或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等。

不过还有一些能够明显辨别的特征:

1.患儿会持续高烧或者;

2.发烧第一天全身出红疹;

3.患儿口周呈现惨白环;

4.0舌质红、舌刺大,很想成熟的杨梅。

当发现孩子持续高烧或者呈现红疹病症时要马上去医院就诊。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以2~10岁小儿多见,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

感染后人体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

抗菌免疫有型(血清型)特异性,型间多无交叉免疫。

因此,患猩红热后,如再感染其他型的A组链球菌,虽不出现皮疹,仍可引起咽峡炎、扁桃体炎等。

猩红热主要是经空气飞沫传染,由于传染性极强,因而应留意切断传染源,对患病的孩子应马上隔离治疗。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留意居室通风,让孩子勤洗手、多休息、多喝水等都有助预防猩红热。

(九)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

诺如病毒导致感染性腹泻,且传染性较强,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目前也没有特效药物。

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爆发,感染原因主要有:

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引用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或饮料;

2.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3.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等。

1、诺如病毒会引起胃肠道感染,潜伏期多在24~24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2、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3、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4、可能出现头痛、寒颤或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症状。

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

勤洗手,做好食物保险工作;

外出回家后洗手;

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

不吃生冷食品或未煮熟的食物;

减少到外面的餐厅就餐,尤其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吃;

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

贝类海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确认水源安全,确认引用的水已消毒;

不喝生水,要喝煮开过的水;

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

(十)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

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

1.呼吸道感染:

为肺结核的主要传染途径。

正常人接触肺结核病人后,若吸入肺结核病人呼出的带结核菌的飞沫就有可能感染疾病。

身体虚弱者、身体疲乏者、抵抗力低下者尤其要注意,不要认为自身尚未得病就放松警惕。

2.消化道传染:

少部分被牛型结核杆菌感染的牛奶未经安全检测就在市场上售卖,人长期饮用会出现咳嗽、低热、困倦乏力症状,此时人已感染结核杆菌。

只是一开始还未发病,待自身体质下降时,疾病才被诱发。

3.其他传染:

生殖器官接触、血液接触都可传染疾病。

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热:

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

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2.咳嗽咳痰:

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

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如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

免疫力低下的人也容易感染结核菌:

如患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青春期青少年及老年人等;

注意居室环境,适时消毒。

不良的居室环境很容易滋生病菌,也很容易让病菌有大量繁殖的机会。

年龄较小、抵抗力较弱的新生儿或者小儿可接种疫苗,提高抵抗力。

大人可通过加强锻炼的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

 

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传播,专家温馨提示:

多通风:

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

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勤洗手:

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

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

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如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凉:

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

保证睡眠充足。

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

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

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

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

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