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23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择题45分练3文档格式.docx

王老师的运动轨迹为曲线,长度表示路程,选项C错误;

由于只知道路程大小,不知道位移大小,所以不能求解平均速度,只能求解平均速率,选项D错误。

答案 B

3.(2018·

浙江台州中学高一段考)关于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一定要选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

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时,无需选定参考系

C.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考系

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地球为参考系

解析 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做参考系,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答案 C

4.(2018·

浙江宁波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直线运动质点的v-x图象如图2所示,图线为顶点在坐标原点、开口向右的一条抛物线,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图2

A.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质点在3s末的速度大小为5m/s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D.质点在0~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为2ax=v2-v

,由于图线为顶点在坐标原点、开口向右的一条抛物线,结合数学知识可得v0=0,选项A正确;

根据公式2ax=v2,将图象中的(8,8)代入方程可得2a×

8=82,解得a=4m/s2,由公式v=at=4×

3m/s=12m/s,选项B错误,C正确;

由公式

m/s=6m/s,选项D正确。

5.(2018·

浙江东阳中学期末)如图3所示,某物体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

A.物体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物体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解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力平衡,将拉力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分解,则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再根据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一定有弹力。

因此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答案 D

6.2016年8月的奥运会比赛中,我国名将任茜勇夺女子十米跳台桂冠。

她从跳台斜向上跳起,一段时间后落入水中,如图4所示。

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她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B.她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

C.她即将入水时的速度为整个跳水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D.入水过程中,水对她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她对水的作用力大小

解析 任茜在空中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属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

她从跳台斜向上跳起,下落时速度有水平分量,则她在空中下落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选项B错误;

入水过程开始先加速,选项C错误;

入水过程中,水对她的作用力和她对水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D正确。

7.(2018·

浙江温州九校高一期末联考)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正方体的光滑盒子中,盒子的边长略大于球的直径。

现使该盒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

A.该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一定恒定不变

B.盒子在经过与O点等高的左右两侧位置时,速度的方向相同

C.盒子在与O点等高的右侧位置时,小球对盒子的作用力大小等于mg

D.要使在最高点时盒子与小球之间恰好无作用力,则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解析 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化的,选项A错误;

盒子在经过与O点等高的左右两侧位置时,速度的方向相反,选项B错误;

盒子在与O点等高的右侧位置时,小球受重力、盒子底部以及盒子外侧的支持力的作用,盒子底部的支持力等于重力mg,而盒子侧壁的支持力等于m

=mg,两者相互垂直,所以盒子对小球的作用力F=

mg大于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盒子的作用力大小大于mg,选项C错误;

要使在最高点时盒子与小球之间恰好无作用力,重力完全提供向心力,则有mg=m

,则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v=

,选项D正确。

8.(2018·

舟山选考模拟)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6所示的几个位置,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影响,那么人由C到B的过程中(  )

图6

A.人的动能不变

B.人的机械能守恒

C.人与踏板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踏板的机械能守恒

解析 动能不变条件是合力做功为零,选项A错误;

机械能守恒对象为系统(整体),在题中所提及的对象中只有人与踏板的系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故选项C正确,B、D错误。

9.如图7所示,a、b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7

A.a代表的电阻丝较粗

B.b代表的电阻丝较粗

C.将两条电阻丝并联后,其I-U图线位于a、b之间

D.将两条电阻丝串联后接入电路,a代表的电阻丝的热功率比b的小

解析 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图线a的斜率小于b的斜率,所以a代表的电阻丝的电阻大于b代表的电阻丝的电阻,根据电阻定律R=ρ

知,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故a代表的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小,b代表的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大,选项A错误,B正确;

电阻丝并联之后的总电阻小于两个电阻中较小的电阻,可知其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大于b图象的斜率,其I-U图线位于b图象与I轴之间,选项C错误;

将两条电阻丝串联后接入电路,电流相等,结合P=I2R,由于a代表的电阻丝的电阻大,故a代表的电阻丝的热功率比b的大,选项D错误。

10.如图8,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检验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

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B点电势高于A点电势

C.点电荷Q为正电荷

D.q1电荷量大于q2电荷量

解析 由题意得知:

场源电荷为负电荷。

综合点电荷的位置及电场线的走向判断,选项A、B、C错误;

A点到无穷远处的电势差小于B点到无穷远处的电势差,在克服电场力做功相等的条件下,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选项D正确。

11.(2018·

义乌选考模拟)如图9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下面挂有匝数为n的矩形线框abcd,bc边的长为l,线框的下半部分处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在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

线框中通以电流I,方向如图所示,开始时线框处于平衡状态,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令磁场反向,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仍为B,线框达到新的平衡,则在此过程中线框位移的大小Δx及方向是(  )

图9

A.Δx=

,方向向上

B.Δx=

,方向向下

C.Δx=

D.Δx=

解析 线框在磁场中受安培力F安=nBIl,且开始时方向向上,磁场反向后方向向下,大小不变。

设在磁场反向之前弹簧的伸长量为x,则反向之后弹簧的伸长量为(x+Δx),由平衡条件有kx+nBIl-mg=0,k(x+Δx)-nBIl-mg=0,解得Δx=

,且线框向下移动,选项B正确。

12.(2018·

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模拟)中国计划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离地高度约21000km)及其它轨道卫星共35颗组成。

则(  )

图10

A.静止轨道卫星指相对地表静止,其可定位在北京正上空

B.中地球轨道卫星比同步卫星速度更快

C.中地球轨道卫星周期大于24小时

D.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解析 静止轨道卫星,即地球同步卫星,其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故不可能定点在北京上空,选项A错误;

由题知,中地球轨道卫星离地高度约21000km,而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高度约为36000km,即中地球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根据G

=m

,得v=

,可知中地球轨道卫星比同步卫星速度更快,选项B正确;

根据G

r,得T=2π

,因中地球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故中地球轨道卫星的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即T中<

24h,选项C错误;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选项D错误。

13.(2018·

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期中)现有两极板M(+)、N(-),板长80cm,板间距20cm,在两板间加一周期性的直流电压,如图11所示。

现有一粒子(正电,

=104C/kg)0时刻从上极板左侧边缘水平射入两极板间,v0=2×

103m/s,重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

A.粒子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B.经Δt=0.8×

10-4s,粒子速度为0.8×

103m/s

C.粒子能从两板间射出

D.若粒子要从两板间射出,两板间距至少为10

cm

解析 粒子的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组合,粒子的运动轨迹不为抛物线,故选项A错误;

粒子的加速度a=

m/s2=107m/s2;

经Δt=0.8×

10-4s,粒子速度为v=

,带入数据解得v=4

×

102m/s,故选项B错误;

若粒子能射出,则t=

=4×

10-4s,所以竖直位移,

y=

+(at1·

t1)+

+(2at1·

t1)=5at

=5×

107×

(10-4)2m=0.5m,板间距20cm,所以粒子不能从两板间射出,选项C错误;

由d=

(2×

10-4)2+

(1×

10-4)×

10-4)+

10-4)得d=10

cm,选项D正确。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加试题】

(2018·

建人高复开学摸底考试)如图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2

A.振动图象上的A、B两点振动物体的速度相同

B.在t=0.1s和t=0.3s时,质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振动图象上A、B两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质点在t=0.2s和t=0.3s时的动能相等

解析 A、B两处位移相同,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C正确;

t=0.1s和t=0.3s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最大,方向相反,由F=-kx,a=

可知,选项B正确;

t=0.2s时,物体通过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动能最大;

而t=0.3s时,速度为零,动能最小,故选项D错误。

答案 BC

15.【加试题】

宁波选考模拟)图a是盛满清水的小烧杯,图b是放有小甲虫的薄壁试管,装水的试管和不装水的试管先后放入烧杯中,图e是两次实验时从烧杯侧面看到的正视图。

杯中水平静后,我们从俯视角度看水中的试管,可以观察到图c或图d所示的光学现象。

你可能首次看到此实验,但可根据你拥有的光学知识讨论它。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c看不见甲虫,试管应不装水,是特殊的光折射(全反射)现象

B.图d显示甲虫,试管应装了水,是光在甲虫上的漫反射现象

C.用折射率比水大的透明溶液替换清水,不装水试管放入烧杯,一定能观察到图c现象

D.用折射率比水大的透明液体替换清水,装水试管放入烧杯,不一定能观察到图d现象

解析 从烧杯侧面进入空试管的光(光从水射向空气)会发生全反射,全反射的部分光向上传播进入人俯视看的眼中,光的强度一旦大于甲虫身上的漫射光,我们便观察不到甲虫,选项A正确;

试管装满水后,从烧杯侧面进入试管的光直射到甲虫上产生漫反射(不会产生全反射),部分反射光向上传播,人能看到虫。

选项B正确;

液体折射率越大,光从液体进入空气就越容易发生全反射,越不容易看到甲虫,选项C正确;

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只要不全反射,就一定能看到甲虫,选项D错误。

答案 ABC

16.【加试题】

浙江余杭模拟)如图13甲所示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乙图所示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一个标有“10V,2W”的灯泡,已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1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3

A.灯泡能正常发光

B.电压表的读数为100V

C.电流表的读数为0.2A

D.选两只相同“10V,2W”规格的灯泡串接在副线圈,则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1W

解析 根据图乙可知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U1=

V=100V,即电压表的读数为100V,根据

可知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2=

U1=10V,故灯泡能正常发光,选项A、B正确;

副线圈中的电流为I2=

A=0.2A,根据

可得原线圈中的电流0.02A,选项C错误;

两只灯泡串联,总电阻为R=2×

Ω=100Ω,副线圈两端电压仍为10V,故副线圈消耗的电功率为P总=

=1W,选项D正确。

答案 A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