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236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③缩小了收入差距,防止了偷税漏税

④避免了重复征税,促进社会分工协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增值税的作用。

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并且营改增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②④正确,选C;

①不选,因为营改增没有拓展税收来源;

③不选,因为缩小收入差距是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4.在2786.33亿元的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106.68亿元,占公共财政收入比约为75.6%。

由此可见,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

A.利润收入B.税收收入C.债务收入D.外汇收入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约为75.6%,这说明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B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5.针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强降雨导致的洪涝灾害,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紧急拨付应急救灾资金8亿元,全力支持做好应急救灾工作。

财政部的这一拨款

①属于行政管理支出

②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③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④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解析】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紧急拨付应急救灾资金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

③④项符合题意;

①②项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D。

6.“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有多套房就应该多征税。

房子越多,税应该越重,这样才能公平。

”下列有关征收房地产税的推导,能够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①开征房地产税一调节人们的收入分配一缩小收入差距一促进社会公平

②商品房价格过高一开征房地产税一增加税收一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③商品房价格过高一开征房地产税一抑制炒房行为一普通民众买得起住房

④开征房地产税一减少购房成本一普通民众买得起住房一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本题材料中观点强调通过开征房地产税,促进社会公平,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强调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开征房地产税,会增加购房成本,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此类题解答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

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

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7.2012年农民张某一家年收入2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为152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为4000元,农闲时打零工收入3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800元。

材料中张某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分别是()

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打工零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

【解析】张某一家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①正确;

如果张某一家以土地入股村办企业,其分红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如果张某一家以资金入股村办企业,其分红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所得,但其所取得的分红收入都不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②不选;

打工零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③正确;

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再分配所得,不属于初次分配所得,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D。

8.下面内容为甲乙两位同学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前提和原因的辩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④

【答案】A

【解析】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通过分析发现,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9.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在经济运行逼近“下限”的情况下,宜着眼于()

①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②放缓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进度 

③降低国债收益,扩大货币的发行规模 ④支持民营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本题中的下线是稳增长、保就业,在经济运行逼近“下限”的情况下,应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此时应该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发国债,支持民营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平稳运行,①④适合题意;

②中的“放缓”、③中的“减少国债发行规模”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排除;

10.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分配政策③财政支出④消费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②项符合题意;

③④项不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正确选项为A。

【点睛】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11.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加大了人们对于部分国企,尤其是垄断行业高管“高新”的质疑和不满。

为此,财政部对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

这一举措的依据在于(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B.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D.“限薪”是解决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办法

【解析】题目中,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加大了人们对于部分国企,尤其是垄断行业高管“高新”的质疑和不满。

这一举措的依据在于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故C选项入选。

A选项强调的是效率与题意不符。

B错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选项错误,不是根本办法。

根本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12.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发展高速铁路,加大力度发展航空航天事业,加大力度推行“宽带中国”战略,国家加大力度实施这些措施是着眼于运用财政()

A.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B.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D.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

【解析】国家财政没有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作用,A选项观点错误,排除;

题中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发展高速铁路,加大力度发展航天事业,加大力度推行宽带中国战略,不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而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排除B,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题中没有涉及国有经济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问题,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点睛】正确区分财政的作用

凡是看到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发配置的作用;

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扩大行国债等一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3.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法律明确规定,科研单位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科技成果收益留归科研单位,同时,保障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合理收益。

上述规定

①体现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观念

②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提供了法制保障

③完善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保证了科研人员的收入不断提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③选项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④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题目中,修改后的法律明确规定,科研单位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科技成果收益留归科研单位,同时,保障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合理收益。

上述规定体现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观念,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提供了法制保障;

故①②入选。

选A。

点睛: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1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其经济学依据

①财政政策对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消除收入差距具有决定作用

②国有经济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③再分配在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④初次分配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面提高社保水平方面具有主导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这是因为再分配在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有经济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②③适合题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①是错误的;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再分配注重公平,④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被分为三部分:

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基金、员工劳动报酬;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收入分配的过程。

15.某家庭有甲、乙两劳动力,城镇化建设中,该家庭承包的8亩地以每年每亩1500元转包给一私营农业公司经营。

当年该公司聘用甲在公司打工,月工资1500元;

乙在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工作,工资、薪金年收入40000元,当年乙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500元。

则该家庭当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为:

()

A.3.35万元B.2.4万元C.1.55万元D.4.85万元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该家庭承包的8亩地以每年每亩1500元转包给一私营农业公司经营,故其年收入为1500×

8=12000元,当年该公司聘用甲在公司打工,月工资1500元,故其一年获得的收入为1500×

12=18000元,当年乙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500元,故该家庭当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12000+18000+3500=33500元,故A选项计算正确。

16.李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收入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

家里有房子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11000元

B.36000元19000元

C.49000元21000元

D.44000元26000元

【解析】李某的工资收入和资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合在一起为36000+8000=44000元,李某的个人专利转让收入、家里的房子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合在一起为5000+6000=11000元,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几种工资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

在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规定,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中央出台这一规定旨在

①坚持按劳分配,将劳动贡献与劳动报酬相联系,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②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

③实现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④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探索知识价值实现的有效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题目中,《意见》规定,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中央出台这一规定旨在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探索知识价值实现的有效方式;

故②④入选。

①选项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故排除。

③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表述再分配。

选D。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被分为三部分: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18.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税收收入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总量

121400亿元

100881亿元

135956亿元

增长率

5.9%

6.6%

12.5%

从上表中我们可推出的结论有()

①国家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②分配政策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的关系

③财政收入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解析】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①适合题意;

通过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的总量及增长率看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④适合题意;

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的关系,②③是错误的;

19.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

这一比喻说明(  )

A.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

B.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制约着财政收入的规模

C.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D.价格水平对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解析】“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这一比喻是说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财政收入,并不是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A项不选;

这一比喻是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性因素,而分配政策、分配制度以及价格水平并不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性因素,B、D项不选;

“源远则流长,要深则叶茂”这一比喻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C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20.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要正确对待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下列选项对“财政”理解正确的是(  )

A.财政就是指财政收入

B.财政就是指财政支出

C.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D.财政就是国有企业上缴国家的全部利润,是所有权收益的一种形式

【解析】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并不只是指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A、B项不选,C项正确;

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包括国有企业上缴国家的全部利润,不能说财政就是国有企业上缴国家的全部利润,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21.2017年,我国CDP发展的预期目标是6.5%左右,增速较去年放缓,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因此,政府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加以应对。

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政策有:

①积极推进营改增,减少税收收入

②上调存贷款利率,控制社会融资规模

③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增加赤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④保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稳定增长

【解析】我国经济面临外部经济复苏缓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剧的形势,经济发展受需求不足制约,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存贷款利率,保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稳定增长,选项①④符合题意;

选项②上调存贷款利率属于紧缩型货币政策,不适合题意;

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支持,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但是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引起通货膨胀,选项③不适合题意,排除;

22.宏观税负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政府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体现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及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税负为30%,总体低于世界平均38.8%的水平。

我国保持较低宏观税负有利于

①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减税降费,促进企业发展和改善民生

③激活经济增长动力,支持经济结构性调整

④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社会共享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

我国保持较低宏观税负有利于减税降费,促进企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激活经济增长动力,支持经济结构性调整,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宏观税负与企业管理无关,也不一定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①说法错误;

我国保持较低宏观税负不利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④说法错误;

二、综合题

23.四十年艰苦创业,四十年奋斗不息,四十年春风化雨,四十年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历程,是惠及世界的伟大中国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1987年10月

党的十三大

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允许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要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1992年10月

党的十四大

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1993年3月

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材料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

法治经济是按照经济规律运作的经济,它是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的;

法治经济的另一面是信誉经济,要减少交易的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交易双方必须诚实守信。

所以,这种经济实质上是法治与德治统一的经济。

(2)结合材料二,分析法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意义。

【答案】

(1)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②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③坚持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的关系;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①有利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②有利于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公平竞争;

③依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④有利于优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制度环境。

【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话题,组织材料,设置问题,检测学生在新情境下用教材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难度较大。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首先设问对知识限定不明确,需要分析设问的后半部分:

如何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分解设问为发展道路是什么?

经济发展理论是什么?

经济体制制度是什么?

归纳教材可知,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济理论教材不明确,经济体制制度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然后把这些知识用动词串起来即可形成完整答案。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分析法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意义。

审题可知本题类型为意义类,答题范围是《经济生活》全册,因此需要结合材料确定需要调动的教材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