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41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8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文档格式.docx

第一节重点领域34

第二节重点工程39

第六章成都市“十二五”保障措施44

第一节强化节能管理完善机制44

第二节加大研发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6

第三节完善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监管和执法46

第四节建立完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体制47

第五节支持节能的主要政策措施48

附录:

51

编制《成都市十二五节能规划》的依据资料66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成都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深,加剧我市能源供应对外依赖程度。

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是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必由之路。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为推动我市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中国节能中长期规划》、《四川省工业节能中长期规划》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成都市“十一五”能源利用现状

第一节能源消费情况

一、能源消费现状

1、全市能源消费情况

2009年,全市能源消耗总量:

3400.08万吨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量:

2.98吨标准煤;

三次产业能源消费结构比例为2.65%:

53.36%:

43.99%(按等价值计算)。

2009年,全市单位GDP能耗:

0.840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单位GDP能耗(1.0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6.83%,比全省平均水平(1.600吨标准煤/万元)低47.50%,比全国平均水平(1.077吨标准煤/万元)低22.00%。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1.385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890吨标准煤/万元)下降26.72%,比全省平均水平(2.937吨标准煤/万元)低52.84%,2009年三次产业单位GDP能耗情况分别为:

一产业0.336吨标准煤/万元、二产业0.906吨标准煤/万元、三产业0.670吨标准煤/万元。

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

0.80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0.23%。

“十一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耗总量达15800余万吨标准煤,人均每年能源消费量:

2.82吨标准煤。

注:

2006-2010年成都市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表详见附录一

2006-2010年主要能源品种比例图详见附录二

2、区、市、县耗能情况

2009年,邛崃市、崇州市、蒲江县能源消耗量在100万吨标准煤以下,3个市、县能耗总量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47%;

锦江区、温江区、高新区、新津县、大邑县、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能源消耗量200万吨标准煤以下,8个区(市、县)能耗总量占全市能耗总量的31.44%;

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金堂县能源消耗量在300万吨标准煤以下,7个区(县)能耗总量占全市能耗总量的46.04%;

青白江区、双流县能源消耗量超过300万吨,2个区(县)能耗总量占全市能耗总量的17.05%。

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邛崃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新津县、高新区等14个区(市)县二次产业能耗超过50万吨标准煤,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高新区等4个区县二次产业能耗超过100万吨标准煤,以上区(市)县二次产业能耗总量占全市二次产业能耗总量的87.89%,占全市能耗总量的41.58%。

各区(市)县能耗比例详见附录三

各区(市)县综合能耗比例图详见附录四

各区(市)县单位GDP综合能耗表详见附录五

各区(市)县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详见附录六

3、工业能耗情况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能总量为942.17万吨标准煤(当量值),比2005年增长23.53%;

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385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26.72%,比全省平均水平2.937吨标准煤低52.84%。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冶金、化工、电力、建材、食品、纺织、造纸、印刷、医药、机械等行业能源消费量超过10万吨标准煤,能耗总量达到884.14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93.86%。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用能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50%左右。

2010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261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33.30%。

“十一五”规上工业能耗行业结构表详见附录七

2009年规上工业能耗行业比例图详见附录八

规上工业能源品种行业消费量表详见附录九

4、主要能源品种消耗情况

2009年我市主要能源品种消耗折标准煤后的比例为:

电力43.59%、原煤8.17%、天然气16.09%、成品油18.24%。

(1)电力。

2009年,全市消耗电力296.12亿千瓦时。

其中,工业用电153.44亿千瓦时,占51.82%;

居民生活用电65.77亿千瓦时,占22.21%;

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18.38亿千瓦时,占6.21%;

建筑业用电11.94亿千瓦时,占4.0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6.06亿千瓦时,占2.05%;

一产业用电4.16亿千瓦时,占1.40%。

(2)原煤。

2009年,全市消耗原煤922.04万吨。

规模以上企业原煤消耗量597.38万吨,其中电力生产消耗量为357.84万吨、建材消耗量102.09万吨、化工消耗量48.57万吨,其他88.88万吨。

(3)天然气。

2009年,全市消耗天然气38.62亿立方米。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消耗量24.39亿立方米,占63.15%(包括化工10.25亿立方米、建材4.98亿立方米、机械制造3.03亿立方米、冶金2.40亿立方米);

居民生活消耗量9.61亿立方米,占24.88%;

其他3.38亿立方米,占8.76%。

(4)成品油。

2009年,全市消耗成品油401.28万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品油消耗量6.67万吨,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消耗量2.06万吨、机械设备制造业消耗量1.72万吨、其他2.89万吨。

(成品油包括:

汽油、柴油、煤油)

原煤消耗行业结构表及图详见附录十、十一

天然气消耗行业结构表及图详见附录十二、十三

电力消耗行业结构表及图详见附录十四、十五

成品油消耗行业结构表及图详见附录十六、十七

二、能源消费特点

1、能源消费总量上升,但能源利用水平提高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95.99%;

能耗总量累计将达到1586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9.4%,比“十五”期间提高了2个百分点。

以能源消费年均9.4%的增速支撑了GDP年均13.7%的增速,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万元GDP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十一五”期间,成都市能源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万元GDP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1.01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0.84吨标准煤,按可比价计算,年均下降3.5%,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成绩。

能源利用状况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与15个副省级城市相比,成都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则处于中上水平,位于深圳、厦门、广州、杭州、青岛和宁波之后位于第7位。

2、能源消费品种结构改善,清洁能源品种使用比例加大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能源消费基本形成以电力为主,原煤、天然气、成品油多元互补的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的品种结构(煤炭:

电力:

天然气:

其他)由2005年的25.9%:

45.6%:

17.0%:

11.5%改变为2009年的8.2%:

43.6%:

16.1%:

32.1%,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奠定了基础。

3、工业经济总量增加,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

工业是成都市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之一,同时也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

2009年,成都实现工业增加值1664.81亿元,同比增长18.7%;

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7.1亿元,增长21.5%。

全市共有387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830户,全市工业集中度达到70.2%,园区内聚集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51户。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冶金建材、石油化工六大重点产业占全市工业的76.4%。

“十一五”期间,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比重由2005年的50%减少至2009年的46.4%(等价值),其中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用能总量为942.17万吨标准煤(当量值)。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1.8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1.261吨标准煤/万元。

4、高耗能工业行业的综合能耗消费量依然很高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规模以上高耗能工业行业的综合能源消耗量分布与“十五”期间相似,主要集中在化工、冶金、建材、电力、机械等行业。

2009年,这五个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能源消耗总量791.39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总量942.17万吨标准煤的84.01%;

除机械行业(0.072吨标准煤/万元)外,其余四个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0.733吨标准煤/万元、0.817吨标准煤/万元、0.669吨标准煤/万元、1.266吨标准煤/万元)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值(0.194吨标准煤/万元),分别居第5位、第4位、第6位、第2位。

此外,单位产值能耗高于平均值的还有采选(1.348吨标准煤/万元)、化纤制造(1.071吨标准煤/万元)、造纸(0.319吨标准煤/万元)、木材加工(0.200吨标准煤/万元)。

5、区域性的能源消耗总量及能源利用水平差异大

全市20个区(市、县)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工业结构也大不相同,各区(市、县)的能源消耗量和能源利用水平相差较大。

2009年,能源消耗总量超过300万吨标准煤的区(市)县有青白江区、双流县,这两个区(县)能耗总量占全市能耗总量的17.05%;

能源消耗总量在100万吨标准煤以下的三个区(市)县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47%。

2009年,成都市万元GDP能耗指标最高与最低的区(市)县相差7.3倍,超出成都市万元GDP能耗平均值的有11个区(市)县。

“十一五”能耗指标趋势分析详见附录十八

第二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的节能目标是:

单位GDP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1.0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806吨标准煤/万元,降低20%;

静态节能484万吨标准煤,按GDP年均增长13%的预测,动态节能890万吨标准煤。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1.8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304吨标准煤/万元,降低31%。

5户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完成节能量44.88万吨标准煤;

18户列入四川省“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完成节能量61.8万吨标准煤;

57户耗能1~3.5万吨标准煤的企业完成节能量20.7万吨标准煤;

106户耗能0.3~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完成节能量11.2万吨标准煤。

2010年,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到0.80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了20.23%;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26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了33.30%。

“十一五”单位GDP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节能目标均超额完成。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20个区(市、县)的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普遍较好,有13个区(市、县)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值超过20%,其他7个区(市、县)受全市产业布局调整影响,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值不足20%,但也非常接近。

“十一五”期间,我市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86户重点用能企业通过年度节能目标分解、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开展能源审计、节能监察、单位产品能耗对标、能耗月报统计、节能技改项目节能量审核等工作,监督指导企业采取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措施,从节能监察情况看,186户重点用能企业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第三节节能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建立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按照国家、省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做好《节能法》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实施工作。

市政府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发改委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与国家、省的对口联系和协调工作;

在市能源办设立了节能办公室,负责全市节能工作的组织实施。

制定了《成都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的任务与职责。

全市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配合、协同推进的节能管理组织领导体制。

二、建立工作制度,推进依法节能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建立了系列管理制度。

包括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淘汰落后产能制度,节能工程、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奖励、财政补贴及减免税等制度,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列入政府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计划制度,能源统计监测工作制度,节能预警制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单位GDP能耗补偿管理制度,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等。

建立了成都市节能监察机构、工作机制和制度。

成都市节能工作逐步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结构节能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部署和要求,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措施落实。

通过全面清理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关闭落后水泥和火电产能、彻底退出采煤行业、关停工业园区外无证无照工业企业,累计关闭淘汰企业461户,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目标任务,结构节能成效显著。

四、开展节能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节能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开发,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技术研发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开展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集成应用示范,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组织“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措施,全市有效开展节能技术攻关和应用工作。

从能源审计、节能财政奖励项目评审等核查情况看,“十一五”期间,我市通过应用节能技术,实现节能360万吨标准煤。

五、完善保障措施,节能监督管理得到强化

“十一五”期间,通过对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建章建制,采取节能负责人备案、统计工作“六有”、节能问责制等措施,将节能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节能执法体系,加强节能执法工作等,全市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得到强化。

六、以工业节能为重点,节能工作向重点领域全面推进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根据《节能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路、水路交通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办法》、《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要求,以工业领域为重点,大力加强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工作。

工业领域。

积极贯彻落实《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及《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规、规章,以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为突破和抓手,全面开展节能工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26.72%。

建筑领域。

积极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相关技术政策,在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和公共建筑中全面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截止到2009年底,成都市节能住宅面积占现有住宅总面积的24.2%,节能公共建筑面积占现有公共建筑总面积的27.1%,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面积40.9万平方米,全市节能建筑面积占现有房屋建筑总面积的25.2%。

2005年到2009年,全市新建建筑能耗(比1980年标准)下降幅度为28.1%,共节电677273.4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229.6万吨。

公共机构领域。

积极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协调、推进市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指导、监督区(市)县下级节能工作。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和垂管部门各司其责,在宣传教育、制度建设、行为管理、节能改造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初步建立了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和能耗计量原始记录;

建立了统计分析、报告公示制度;

建立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了节能工作管理;

建立和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

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单车油耗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十一五”期间,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年均下降1%。

交通运输领域。

积极贯彻落实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实施<

办法》,“十一五”期间按照省政府《四川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努力转变公路水路交通经济增长方式。

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加快淘汰老旧铁路机车、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调整运输结构,加快综合运输枢纽规划建设,严格控制高耗能机动车进入道路运输市场,推广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提升运输一体化水平,推动交通运输向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节能化方向发展。

农业领域。

“十一五”期间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沼气、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型煤和省柴节煤炉灶。

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

到2010年,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拥有量达27.5万户,占全市适宜建沼气池农户的72%,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拥有量达29万立方米。

第四节成都市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节能工作在探索节约发展规律,保障成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但是在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约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成都的节能工作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渗透和融入到决策过程、生产经营过程和日常消费过程的全社会和全民的节能意识不足

1、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大部分还没有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从源头就很抓能源节约、杜绝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问题还存在不足。

2、许多用能单位和个人还没有意识到浪费能源行为是违反《节能法》的违法行为,在生产经营和日常消费中,存在的浪费能源、违法用能、节能管理粗放和表面化现象较为突出。

3、节能教育、培训还没有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在社会劳动者和消费者群体中,节能知识和技能普及率低的问题突出,部分用能单位日常节能管理工作因缺少节能专业人才而无法有效深入。

4、节能意识还没有渗入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没有完成向简约、绿色的消费方式转变。

二、节能机构、节能制度建设等基础薄弱,节能管理力度不够

1、节能机构和节能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不仅存在于用能单位,也存在于区(市)县政府。

从用能单位看,仅以工业重点用能企业为例,180户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中,近三分之二没有按相关法律、标准设置节能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符合企业用能实际的节能管理制度。

从政府看,20个区(市)县中仅有9个区(市)县设立了政府节能行政管理部门。

2、一些在传统节能管理条件下形成的制度、规定和办法影响节能管理发展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梳理;

一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实际,规范政府主导作用、用能单位主体作用的制度办法,如《成都市<

实施办法》、《成都市节能监察办法》、《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还未出台。

3、现行的部分节能制度、措施、办法存在落实水平低、执行不力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4、能源统计基础、制度建设滞后,未能形成统一的、覆盖各行业的能源统计分析体系,现有能源生产和消耗的统计数据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节能工作需要。

三、节能管理模式、节能技术服务和节能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强

1、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旨在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投资风险、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实施节能自愿协议(旨在提升用能单位自觉节能意识)、开展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旨在建立不断创新、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节能管理机制)、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旨在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相对稳定的节能队伍,解决节能人才问题)、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旨在发挥标准、标杆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建立节能量交易机制(旨在解决发展与控制问题)等创新节能管理模式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

2、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技术服务和节能技术创新还只是在国家政策环境下零散展开,还没有体现成都特色的金融、财税等政策支持,没有形成节能产业的资金聚集、人才聚集和技术聚集,节能技术产业化低,节能技术服务和节能技术创新能力弱的问题突出。

四、财政支出节能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引导和撬动节能投资能力不大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财政每年投入的各类节能专项资金累计不到2亿元的规模(其中用于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节能专项奖励资金仅500万元),引导和撬动社会和企业的节能投资能力弱。

五、节能法制建设薄弱

1、成都市贯彻执行《节能法》的实施办法等地方法规还未配套,特别是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细则尚未出台。

2、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行政执法职能、地位还需进一步确立。

3、适应政府长效节能监管和公共服务机制的全市节能监察体系和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

第二章成都市“十二五”节能面临的形势及节能潜力

第一节节能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成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由中期向后期转变阶段,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消耗强度呈刚性增长。

全市节能工作将面临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等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以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1%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发展与全面完成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35%的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的形势。

目前,从调研了17个“十二五”重大工业项目情况看,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项目有9个,仅占全部17个项目的53%,其余8个项目均为高能耗项目,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高于2010年成都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261吨标准煤/万元,尤其彭州炼化一体化工程(预计年综合能耗达700余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5.742吨标准煤/万元)、邛崃市鸿丰钾矿肥有限责任公司氯化钾项目(预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17.420吨标准煤/万元)、新津天威硅业(2009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9.693吨标准煤/万元)、兰丰水泥(预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13.9吨标准煤/万元)等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将对全市单位GDP能耗的降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各级节能主管部门须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审查,对高耗能项目必须严格控制、严格监督、严格管理。

“十二五”时期重大高耗能项目表详见附录二十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