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73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单元后面要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基础。

因此,理解算法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学法上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把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尊重差异,交流互动。

如在讨论80/20为什么等于4时,因为学生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异为数学提供了资源,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不同方法的交流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维上发生交往,促使参与数学活动的每个人都有所思。

2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如在理解算理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去感受体验理解算理。

而不是老师直接的告诉怎样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孩子们自己尝试着总结计算方法,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

这里的给问题不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答,而是教师很巧妙的设计一个冲突,让学生主动思考。

如在教学竖式的必要性时,我问:

既然大家都认为口算简单为什么还要学习笔算呢?

(五)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首先会倾听,注意提醒学生要倾听他人的发言:

你听懂了吗?

能重复吗?

其次,会合作会交流。

如在讨论80/20为什么等于4?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在交流多种方法中互补、反思自己的方法。

再有,学会用动手操作摆一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我经常在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

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这既是体现横向数学化的思想又体现了纵向数学化的思想。

1、情境中探索算理发现方法

(1)由生活中的为希望小学买文具这一情景引出除法竖式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2讨论中理解算理概括方法(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竖式的书写,尝试探究。

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针对重难点师生进行探究验证

首先引导学生从试商上考虑:

20*4=80他的商是40所以错了。

在从算理上去考虑:

商4为什么一定要写在个位?

在从计算过程考虑第二步算什么?

所以他写8对吗?

得出正确的算式以后引导学生对这个算式进行整体的认识。

和前面口算的方法比较找到联系,理解学习竖式的必要性。

在理解算理上如有困难,让学生通过摆人民币进行充分的感知。

(因为是重点理解算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一种思维训练。

所以我会在这个地方舍得花时间)

教学例2时,放手让学生独立作,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和例1进行比较教师制造认知冲突:

那我就不明白了除数都是20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商怎么都是一位数?

它应该是两位数才对啊?

在交流中概括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挑战中升华算理掌握方法(有余数的除法)

巩固内化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了连个层次一个是基础练习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最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机动)

先做一道基础的90/30,在教师挑战性的语言中激起学生向困难挑战的欲望:

师:

这么多同学都做对了是不是这道题太简单了阿。

下面来一个稍微难一点的敢挑战吗?

理解余数:

还剩8元,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阿?

4、回顾中升华(知识的,情感的)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

同学们不但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知道吗?

认识你们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看到他们捐资助学的行动,你想说些什么吗?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的!

使学生分享关爱他人的快乐!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我想充分体现以下特点: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思想;

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所以在教学时间上可能会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但我想这节课可能没做练习,但预设的三维目标都已达到,算理理解透彻,思维活跃,认识到位,下一节课进行专门的练习,就不是没有练习,而是还没到练习的时间。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移与平行》说课稿

邵玉萍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二单元《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后,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

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

平移和旋转。

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

线的认识上。

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学生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给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活动,所以本课平行线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

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

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组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认识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概念,从直观上进行定义的描述,侧重放在学生能够意会,能够认识。

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材处理

1、主题图、练一练1处理,课本在主题图下抽象平行线,学生已有线的认识,已有一些实际生活例子。

这节课安排在课件2铅笔平移后,结合练一练1,进行学生操作活动。

这样组织,给学生提供了上下平移和斜的平移训练,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正确建立起两条直线的内在关系,又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2、对练一练2处理,主要是整个图形的平移,关键是找斜的一组平行线。

这个练习还是强调平移得到平行,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删除了这个练习。

3、对学生实践活动处理:

找立体图形中找平行线,从立体图形上寻找平行线比在平面上找平行线要困难得多,这里有从面上找的,比较容易,也有隐藏在面的对角线上的平行线,学生找这样的平行线就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不易理解。

这个内容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进行探究比较合适。

因此本节课不利用这个实践活动。

二、说教学过程(

1、认识“平行线”

2、判断平行线

3、折一折创造平行线

4、找平行线、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5、画平行线

设计意图:

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在教学达成

1、精心预设,关注数学问题的动态发展

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

(认知的关键处)

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

(问题的难点处)

2、驾驭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

活动1:

学生小棒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

活动2:

折一折创造平行线,拓宽、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不管是窄窄的,还是宽宽的,不管是斜的,还是正的。

只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活动3:

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找平行线。

(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提升一个新高度,关注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

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3、感受数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渗透。

移平行线、折平行线、画平行线、检验平行线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教师进行引导渗透,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思想,努力做到学生有体验,有启发,有发展。

路程、时间与速度

一、说教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九义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1、说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2、说预期效果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预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如下:

(1)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

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3说教学重、难点

要想达成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必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对个九、十岁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本节课我运用了迁移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

2、学法:

教学中运用了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指导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认为:

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运动会场景,“今年10月,我校举行了运动会,学校打算选出一位运动员参加埇桥区‘径赛明星’的比赛,你会怎么选?

”同学们当然会选跑的快的运动员。

由此自然地进入第二环节。

(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观察运动员的两张比赛成绩表,从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

谁跑的最快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从表1中得出200米径赛中张方最快,因为他用的时间最少,而1分钟定时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长,所以他跑的最快,从而领会“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在上面的两组快慢比较中,表面上看是比较路程或时间,实质上比的就是速度。

怎样让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呢?

于是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现在学校要在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区‘径赛明星’的比赛,该选谁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是啊,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

情境条件和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也激发了他们畅谈选择理由的愿望,积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标准:

他们每秒钟各跑了多少米?

速度的概念应运而生。

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过列式,计算出他们每秒钟跑多少米。

(板书:

每秒各跑多少米?

200÷

40=5(米)360÷

60=6(米))这些数量各表示什么?

一起听智慧老人说说吧!

(智慧老人讲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定义)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当地揭示概念,多媒体的演示,既能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节省了时间,建立了速度的概念,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速度的单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用另一种形式说是

5米/秒,6米/秒。

那么速度单位可以写成„„(板书速度单位)通过提问:

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

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我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始情境的延伸:

(课件)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问题后,通过提问:

每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

路程÷

速度=时间,速度×

时间=路程,仔细观察这三道数量关系式,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多元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在巩固练习中,我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了分层训练。

第一层:

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

第二层:

综合训练,这三道图文结合题,通过学生观察、分析,从纷繁复杂的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第一题求时间,第二题求速度,提别是第三题,它的解答方法多样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时间,还可以比速度。

在练习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

通过前面的学与练,学生对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到底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呢?

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呢?

(1)限速标志我知道

这是高速公路上限制速度快慢的标志牌。

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牌?

(2)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其实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3)气象台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

台风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①今年8月,台风“泰利”在西太平洋生成,沿西北方向在我国登陆,台风距离大陆2160千米,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你能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吗?

②现在台风距九江约900千米,预计24小时后到达九江,你能估计台风的速度吗?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

速度

速度=路程÷

时间

《线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者对教材的理解

《线的认识》这一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一课时,是在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基础上学习对线的认识,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采取了小步子的编排方法,先从现实情境中出发结合具体的图片,抽象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通过“认一认”活动,直观的认识和具体比较。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会用线段,射线,直线来表示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线与射线的概念,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能在简单图形中找出线段。

3.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有关线的问题。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2.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是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观察、相互讨论、亲自操作,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新课开始,出示手电筒,打开电源开关,让光线射向黑板提问:

同学们看到这条光线了吗?

这是什么线?

这条线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我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片。

引出课题“线的认识”。

本环节我结合学生已有的表象,从生活中常见的线出发,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离生活很近,并不陌生。

(二)让学生初步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我首先播放课件出示乐器竖琴图片,让学生看看这竖琴的琴弦,它有一定的长度,有头有尾,以此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特点。

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手电筒来启发它所发出的光线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结合身边的事物从中提练出射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画起来也比较容易。

接下来我播放课件课件出示笔直的铁轨图片,让学生看到笔直的铁轨好像是无头无尾,以此让学生感受无限延伸。

(三)进一步区分三种线,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我用课件向学生出示表格,让他们明确这三种线的特点如:

端点,延伸情况,与直线的联系,我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

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同商讨,把商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找出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三种线特点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四)联系生活,内化知识。

我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这三种线的实例,完全让学生展开想象,想到什么线就说什么线,有的学生说:

铁轨的一部分是直线、红外线是射线、激光也是射线„„可见学生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五)三种线的读法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我采用自学的方式来学习“读一读”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学懂得直线有两种读法,射线有一种读法,而且明确射线只有一种读法,线段有两种读法。

本环节我结合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学,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六)感受“点与线”的关系。

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又可以画几条直线呢?

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经过画一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汇报的过程中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便于理解,我用课件展示了画的过程,来加深学生对点与线的认识。

在练习题环节中,我创设了老虎山到狐狸洞路线的情境,让学生找出第4条线是最短的路,从而小结出两点间的无数连线中,线段最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七)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而且让学生明确认识了这三种线对于以后学习线与线之间的关系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

古浪县海子滩中心小学刘彦文

让学

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我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片。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我用课件向学生出示表格,让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