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83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103定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按照加快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水、电、路、气、林、房、电视、电话”基础设施工程。

围绕“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的思路,各部门之间加强了协调沟通,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打捆使用、配套实施。

化分散投入为集中投入,重点倾斜优势产业,使财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以加快产业规模和产业优势的形成。

(三)抓机制创新,围绕产业定投入

2005年以来,市政府每年投入5000万元贷款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从农业、财政和信合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四大扶持办公室”、“一基三化办公室”,专门为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户提供贷款服务,并将贴息纳入财政预算。

一是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是支持全市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主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小特色、小项目的发展。

到今年九月底止,累计向农民发放支农贷款4.3646亿元,其中:

种植项目贷款4.1496亿元,养殖项目贷款2150万元。

市政府对发展现代农业有功的大发公司经理覃远其一次奖励10万元,对农业技术员张增英一次奖励5万元。

(四)抓龙头带动,围绕产业推发展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直接决定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效益和速度。

切实扶持好现有的25家农业龙头企业意义重大。

为此,市委、市政府(含贵阳)近年对入驻清镇的农业龙头企业直接投入高达3000多万元,仅对香港裕东公司和广东温氏公司投入就达1100多万元。

(五)抓素质教育,围绕产业夯基础

针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经营手段粗放、诚信意识不高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在全省首批实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出台农业产业化经营诚信机制建设意见等,把农民的技术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放在首位,夯实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发挥农民在建设生态农业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懂技术、守法纪、讲诚信的新型农民。

(六)抓诚信建设,扶商富民助增收

一是出台扶持政策,200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清党发〔2004〕86号文件,明确了对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种养协会(合作社)、农业小特色、小项目等进行贷款贴息的扶持政策。

今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以诚信农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意见》文件,创新方法,加大投入,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构筑政府、企业、农民三位一体的诚信体制。

开展诚信农户、诚信村组、诚信乡镇、诚信单位、诚信企业等活动,制订出台诚信清镇建设的“1+7”配套文件,下决心、下大力落实营造农村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废除不适宜科学发展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执行黔府发[2003]17号文件规定的同时,制定了清镇市诚信农户诚信单位(企业)奖补扶持政策,对诚信农户、诚信龙头企业实行等级评定,在项目、资金、物资等方面区别对待,优先扶持诚信农户和诚信企业。

(七)抓国际合作,围绕产业提档次

为实现我市农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化水平,我市不断加大农业国际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

一是2007年以来实施的“中-新合作幼畜标准化饲养管理项目”,采取与新西兰合作,利用现有资源、设施和相对集中连片发展的原则,在我市流长乡王院村及红枫湖镇骆家桥村实施标准化幼畜饲养管理,通过邀请新西兰专家到项目实施点对养殖农户进行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使项目区奶牛、肉牛养殖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是与“日烟集团”合作实施农艺项目,提升烟草种植水平,全力推进我市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

(八)推五种模式,循环发展促生态

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是提高清镇农业的生命力、竞争力所在,我市在产业化进程中逐步产生五种生态、循环模式:

第一种模式:

以温氏公司为代表的种养加循环模式。

即粮食种植→饲料加工→养殖肉鸡→粪便加工生物肥→种植粮食。

第二种模式:

养殖业中型沼气池沼渣沼液还田循环模式。

以旺牧园生猪养殖场为代表,即“生猪养殖→沼气取暖照明→沼渣沼液还田→粮菜规模种植”。

第三种模式:

以红枫湖镇扁山等村为代表的乡村清洁工程生态治理模式。

即畜禽粪便、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厌氧发酵→人工湿地→达标排放。

第四种模式:

养殖业大型沼气池循环模式。

以清镇奶牛示范场为代表,即“养殖奶牛→粪便利用→大型沼气池→→沼气发电(生活用气)→沼渣沼液还田种植牧草”。

第五种模式:

奶牛养殖有机复合肥还田循环模式。

以卫城奶牛基地为代表,即“奶牛养殖→粪便生产有机复合肥→粮食、牧草种植→奶牛养殖”。

三、取得的成绩

(一)发展“十大产业”,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我市紧紧围绕农业“一基三化”的发展思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重点抓好“十大产业”(粮、油、菜、果、药、茶、烟、奶、鸡、猪)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蔬菜、肉鸡、奶牛已成为我市的三大特色产业。

蔬菜:

2007年,我市成功引进香港裕东农业有限公司入驻红枫湖镇和暗流乡,建立蔬菜核心示范基地近1300亩,带动5个蔬菜大镇(乡)和25个蔬菜大村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5万亩。

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管理+技术+市场+保险+环保+标准+政府重点扶持”十个环节的资源组合,创立了符合当地实际的“裕东模式”,主要采取土地流转,改变其单一的传统社会角色,使当地许多农民成为产业化工人。

特别是“沃尔玛(中国)直接采购基地”和“贵州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供港澳蔬菜红枫湖备案基地”在红枫湖镇大冲蔬菜基地的挂牌,逐步实现全市蔬菜“六化”目标,即:

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企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使农户由原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改变,由原有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没有标识标准产品向有标准产品转变,为全市蔬菜产品走出省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平台。

裕东公司清镇蔬菜基地是目前全省首个也是唯一获得国家绿色认证的蔬菜基地。

同时,在一代、清远、世阳等蔬菜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优化区域布局,打造特色品牌,不断壮大我市绿色、有机蔬菜产业。

奶牛:

目前,已建成3个500头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和一个8000头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

今年,贵阳三联乳业已决定整体搬迁至清镇,并已开工建设2个共5000头现代标准化奶牛养殖场,使我市奶牛存栏总量到2011年5月以前达到2万头。

同时,在9月底开工建设日处理1000吨鲜奶、年销售收入达40多亿元的乳品加工厂,把清镇打造成西南最大的奶牛养殖及乳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优化清镇的农业产业结构。

肉鸡:

2004年以来,我市先后引进了广西大发、广东温氏、泰国正大等大型龙头企业入驻清镇,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机制,推行“公司+小区+农户”运作模式,采取“四提供、一回收、一确保”(由公司提供鸡苗、提供药品、提供饲料、提供技术服务,全部回收农户饲养的出栏肉鸡,确保养殖户一只鸡最低1.5元的利润)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肉鸡养殖。

到目前为止,通过政府直补和贴息,累计修建鸡圈40余万平方米,发展养殖小区75个,养殖户1800户,肉鸡年出栏总量居贵阳第一,全省最大,今年计划出栏肉鸡1400万羽。

2、做精做优特色产业。

为保护“两湖”水源,增加农民收入,我市积极实施果树“保三争五”(保3万亩力争5万亩)工程,重点打造万亩优质葡萄基地和万亩迎庆桃基地,打造优质、精品水果。

引进恒霸、大集、富田等药业种植金银花、续断、板兰根等中药材3000多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15000亩,全力打造我省中药材GAP认证基地。

以保护红枫湖、百花湖水源为重点,大力实施万亩优良无性系茶园建设项目。

依托贵州绿和美环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种植万亩苗木。

3、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农村最大的稳定就是粮食的安全稳定。

为此,我市紧紧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自版图南端向北建设“百里‘三增’(增产、增收、增效)示范长廊”,在粮(油)、烟、猪等传统产业上狠下功夫,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巩固提升粮油和烤烟单产。

(二)实施“六大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改善。

以保护红枫湖、百花湖水源为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全面取缔和禁止了“两湖”周边规模化畜禽养殖,采取生物杀虫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生态能源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生物治理工程、生物浮岛(床)等六大工程力治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禁磷”及减少农药使用宣传、执法,并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90盏。

在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实施清洁工程示范点16个,在各示范点建污水处理池,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累计实施户用沼气池49018口,大型沼气池1口,中型沼气池8口。

全市沼气池每年可节约原煤7.35万吨,可减少“碳”排量5万吨(按发热量7000卡的标准煤计算)。

实施“两湖”封山育林等,在“两湖”周边种植绿色、有机蔬菜、果树、茶叶。

推广微生物肥、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

实施油菜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改良土壤土质,有效降低化肥的残留。

在红枫湖实施生物浮床水质净化工程和投放鲢鳙鱼进行生物治理。

(三)发展无公害农业,产品质量不断升级。

依托裕东、青远、世阳等龙头企业,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依托温氏、大发、正大等龙头企业,发展“无公害”肉鸡养殖,依托三联乳业,种植优质牧草,养殖奶牛,提供生态奶源,生产优质奶产品。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今年,对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等22个蔬菜基地的蔬菜进行抽检,共检测9个品种45个样,抽检率均为100%;

送检饲料96个样,检测合格95个,合格率为98.96%;

对红枫湖镇、站街、百花等养殖小区肉鸡的“鸡肝”20个样、“鸡肉”10个样进行抽样送检,全部合格;

对市场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氯霉素、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的检测,抽取6个样品送检,全部合格;

加强对鲜奶的检测,送检鲜奶6个样,检测结果合格。

2005年-2009年,我市已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共计105项(其中:

畜牧水产业类39项、种植类66项),获绿色食品认证5项(“黔山牌·

裕东莊”牌上海青、上海青仔、奶白菜、奶白菜仔、菜心)。

(四)实施石漠化治理,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2008年以来,我市实施簸箩、高铺、龙井寨三条小流域石漠化治理第一期工程,试点工程已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7.25平方公里。

通过实施林业生态修复、水利水保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等工程,项目建设区的石漠化得到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总量明显降低,林草植被覆盖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红枫湖水质的改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我市共硬化村寨道路130公里,新建暗流、麦格、青龙3个客运站。

完成背陇寨水库建设、迎燕水库除险加固和迎燕灌区节水示范工程,解决农村6.78万人饮水安全,目前全市已有89456户农户饮用上安全卫生水。

新建沼气池1438口,在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修建大型沼气池1个,中型沼气池8个。

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19566.5亩,中低产田土改良4900亩。

修建机耕道18.9公里,新增机耕面积3000亩。

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制约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

(一)农业基础设施欠账大、配套弱,特别是工程性缺水的问题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三)没有生态保障机制,农业面源污染仍然存在,生态效益不能代替经济效益,在“两湖”周边及上游部分农民仍然有违规使用农药或化肥等。

(四)财政财力严重不足,用于发展生态农业资金远远不能达到需求。

(五)由于地处贵阳饮用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需要省、市建立并落实生态补偿机制。

五、下步打算

(一)做好一个规划

做好《清镇市十二·

五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种植、养殖、加工、物流、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等子规划。

发展模式定位:

生态循环、接二连三。

即生态循环农业连接第二产业,实现加工增值新突破;

生态循环农业连接第三产业,实现物流、销售、旅游观光新突破。

目标市场定位:

北进巴蜀,南达港澳。

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终极目标就是市场化,根据清镇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瞄准香港、澳门、广州、重庆、长沙等泛珠江三角大城市乃至东南亚市场,以大手笔做就大文章。

(二)突出两大重点

第一个重点:

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两湖”饮水源的功能定位和按照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目的,以保护为前提,以发展为中心,调优我市现行的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是调结构,实施“退粮进经”战略,在8条出境公路干线旁逐步退出粮食、油菜等传统产业。

二是调比重,实施畜牧强农战略,逐步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要从现在的33%,提高到2015年的60%以上。

三是调布局,在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规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产业集群。

在“两湖”保护区是布局无公害、绿色、有机产业和农业生态园。

第二个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农业“三化”的“瓶颈”。

认真落实“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十字方针,不断改变农村水、电、路等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配套建设一批冷链、仓储、物流、交易平台等设施,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做强三大产业

在我市确定的“鸡、牛(奶)、菜、果、茶、药、苗(木)、粮(油)、烟、猪”十大产业中,重点做大做强肉鸡、奶牛、蔬菜三大优势产业,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23亿元。

(四)建立四大体系

第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监管体系,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流程进行动态监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建立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有效进行监测、预报、预防,防止暴发大规模的病虫害和畜禽疫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力构建农村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治,农村现代物流、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信息平台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第四,建立诚信农民建设体系,围绕五个诚信教育内容,建立|“三位一体”、“三维联结”、“三项推动”的诚信农民建设体系,以诚信促增收,以诚信推发展,以诚信构和谐。

(五)力推五种模式。

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的发展之路。

(六)实现六大突破

第一,农民教育培训有较大突破。

第二,机制创新有较大突破。

第三,产业带动有较大突破

第四,农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有较大突破

第五,扶贫攻坚工作有新突破。

第六,农民增收途径有新突破。

 

清镇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