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302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衰高血压AS与CHD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症状]

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最早出现症状

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急性肺水肿——最严重形式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疲倦、头昏、心慌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体征]

1、肺部湿性啰音

2、心脏体征(心脏扩大、奔马律、二闭杂音)

二、右心衰竭

以体循环淤血表现为主

1、消化道症状:

腹胀、纳差、恶心呕吐

——为右心衰最常见的症状

2、劳力性呼吸困难

1、水肿:

身体低垂位的对称性凹陷性水肿

2、颈静脉征:

颈静脉怒张、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为特征性体征

3、肝大

4、心脏体征:

右心扩大、三闭杂音

三、全心衰竭——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

当右心衰出现后,肺淤血症状反而减轻

扩张型心肌病等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肺淤血征不严重,左心衰的表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利钠肽(BNP)——诊断、评估的重要指标;

肌钙蛋白;

常规检查

(二)心电图

(三)影像学检查

X线——为确诊左心衰肺水肿的主要依据

超声心电图——诊断心衰最主要的仪器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脏磁共振、冠脉造影

(四)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心脏指数(CI)(>

2.5L/min.m2);

肺小动脉楔压(PCWP)(<

12mmHg)

(五)心-肺吸氧运动试验

最大耗氧量(VO2max,ml/min.kg)、无氧阈值

诊断

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哮喘——VS心源性哮喘

心源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

病史

老年人多见

有心脏病史(高血压、心梗等)

青年人多见

有过敏史

症状

常在夜间发生,坐起或站立后可缓解

严重时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冬春季易发

咳白色粘痰

体征

心脏病的体征、奔马律、肺干湿啰音

心脏正常,肺哮鸣音、桶状胸

X线检查

心脏大肺淤血

心脏正常,肺气肿征

治疗

强心利尿扩管有效

氨茶碱、激素

2、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水肿——VS右心衰

※非心源性肝硬化不会出现颈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回流受阻的体征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管理——患者教育、体重管理、饮食管理

2、休息与活动

3、病因治疗——治疗原发病;

消除诱因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

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2、RASS抑制剂:

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肾素抑制剂

3、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

4、正性肌力药:

洋地黄类、非洋地黄类

5、扩血管药物

三、非药物治疗

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2、左室辅助装置(LVAD)

3、心脏移植:

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最终治疗方法4、细胞替代治疗

四、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积极寻找并治疗基础病因

2、降低肺静脉压

3、β受体阻滞剂

4、钙通道阻滞剂

5、ACEI/ARB

6、尽量维持窦性心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

7、无收缩功能障碍时,禁用正性肌力药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和(或)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表现为急性新发或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

Killip分级

无心力衰竭。

Ⅱ级:

有左心衰竭的症状与体征,肺部罗音<

50%肺野。

急性肺水肿,肺部罗音>

Ⅳ级:

心源性休克

症状: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R30-40次/分、强迫坐位;

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

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神志模糊

体征:

血压一度升高、血压降低;

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和哮鸣音;

心率快、心音低、奔马律

①体位:

患者取双腿下垂坐位

②吸氧:

50%酒精氧气滤瓶高流量鼻管给氧

③救治准备

④吗啡:

5-10mgiv

⑤快速利尿:

速尿20-40mgiv

⑥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12.5-25g/minivdrip

硝酸甘油10g/minivdrip开始

酚妥拉明0.1mg/minivdrip开始

⑦正性肌力或升压药物:

毛花苷丙,米力农,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

⑧氨茶碱、地塞米松

⑨其他措施(IABP、病因治疗)

AS与CHD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2、掌握各种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方法。

掌握内容:

冠心病分型。

心绞痛症状、分型和治疗。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表现和治疗。

熟悉内容:

心肌梗死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并发症。

无症状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诊断及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了解内容: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和发病情况

尚未确定,多病因,多因素不同环节共同作用:

遗传为基础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吸烟

(最重要因素)

次要危险因素:

肥胖、活动少、高热量和高脂饮食、CHD家族史等

发病机制

内皮损伤反应学说

各种危险因素→损伤内膜→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

内皮细胞、白细胞活化→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单核细胞黏附于内皮并移入内膜下→巨噬细胞→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泡沫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的病变-脂质条纹→演变成纤维脂肪斑块

内膜内皮细胞间连续性中断→内膜下组织暴露→血小板活化→附壁血栓

→细胞因子释放增多→平滑肌细胞增值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病理:

脂质点、脂质斑块、斑块前期、粥样斑块、纤维粥样斑块、复合病变

(特征性病变)

病生:

①动脉弹性减低

②管腔狭窄或闭塞

分类和分期

无症状期(亚临床期)——缺血期——坏死期——纤维化期

有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

早期缺乏特异性

冠脉造影为最直接的诊断方法

防治

(一)一般防治措施

合理的膳食、提倡戒烟限酒、适当的锻炼、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二)药物治疗

调整血脂药物:

他汀类、贝特类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溶血栓和抗凝药:

抗缺血:

β-Blocker

(3)介入和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分型

①隐匿性(无症状性)冠心病:

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②心绞痛:

呈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特征

③心肌梗死:

冠脉闭塞所致心肌坏死

④缺血性心肌病:

反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

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⑤猝死:

心肌缺血→电生理紊乱→猝死

上述五种类型可合并存在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肌病

心绞痛慢性冠脉病CAD

稳定型

不稳定型

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ST段抬高

猝死

机制

心肌氧供与氧耗失衡

稳定型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

定义: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可逆的缺血与缺氧综合征

冠状动脉狭窄+心肌负荷的增加

发作性胸痛

部位:

胸骨体之后或心前区,常向左臂内侧、左肩放射

性质:

压迫感、压榨样、紧缩性,偶伴恐惧、濒死感

诱因:

劳力、情绪激动、饱餐、寒冷

持续时间:

3~5min,不少于1min、不超过30min

缓解方法: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2分钟缓解

(阵发性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

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1、实验室检查

2、心电图:

——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静息心电图:

多无异常

发作时心电图:

ST段压低≧0.05mV,可由T波倒置

运动心电图:

ST段水平型下移≥0.1mv持续2min以上

动态心电图:

3个“1”—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1min,间隔时间1min

3、放射性核素检查

4、UCG:

UCG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提示冠心病

5、CTA/MRI:

状动脉二维或三维重建:

提供参考

6、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和治疗——“金标准”

7、IVUS/OCT/FFR

典型症状+年龄、危险因素+除外其他原因+(心电图、冠脉CTA、冠脉造影)

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

(CCS分级)

一般体力活动时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时轻度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时明显受限

静息状态下可发生心绞痛

①急性心肌梗死:

程度更严重、心电图动态演变、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等

②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所致冠脉口狭窄或闭塞

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等亦可引起心绞痛

③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

④心脏神经官能症

⑤消化系统疾病:

如反流性食管炎

发作期

①休息:

立即停止体力活动,必要时给予镇静吸氧

②药物治疗:

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

硝酸甘油、消心痛

(扩张冠状动脉→心肌供血↑;

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氧耗↓)

缓解期

1、生活方式的调整

2、药物治疗

①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β-B:

HR↓、BP↓,心肌收缩力↓→心肌氧耗↓;

劳力型心绞痛首选

硝酸酯类制剂:

基础治疗,主要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同时有扩张冠状动脉

钙通道阻滞剂:

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氧耗↓;

扩张冠状A→增加心肌血供;

变异型心绞痛首选

②预防心梗,改善预后的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

aspirin

抗凝治疗:

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调脂治疗(他汀类):

降低LDL、TC、TG,升高HDL—稳定粥样斑块

ACEI、ARB

3、血管重建治疗

介入治疗:

PTCA—再通、支架植入术

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UA、NSTEMI、STEMEI

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

UA与NSTEMI

不稳定型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

UA分类

静息型心绞痛——休息时

单纯型心绞痛——CCSⅢ级

恶化型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加重而来

继发性UA——心绞痛发作时又明显的诱发因素,如感染、甲亢;

低血压;

贫血

变异型心绞痛——为UA的特殊类型,特征为静息心绞痛,表现为一过性ST段

动态改变(抬高),其发病机制为冠脉痉挛

发生机制:

不稳定样动脉粥斑块破裂或糜烂基础上,血小板聚集、并发血栓形成、

冠脉痉挛、微血管栓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血减少和缺血加重。

症状

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具有以下特点之一:

1.原为稳定型,在一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

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难以缓解

2.一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较轻的负荷诱发

3.休息或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发作时ST段抬高

体征——一过性第三、第四心音,一过性收缩期杂音

1、心电图

发作时一过性ST段(抬高或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改变

随心绞痛缓解而消失

※若心电图改变持续12小时以上,则提示NSTEMI

2、连续心电监护

3、冠脉造影和其他侵入性检查

4、心脏标志物检查

5、其他

诊断、鉴别诊断

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发或一过性ST段压低、T波倒置)

以及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可作诊断。

鉴别诊断同稳定型心绞痛

(一)治疗原则

两个目的:

即刻缓解缺血和预防严重不良反应后果(死亡、心梗或再心梗)

治疗包括抗缺血治疗、抗血栓治疗和根据危险度分层进行有创治疗

(二)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镇静、吸氧、处理原发病等

(三)药物治疗

抗心肌缺血药:

硝酸酯类、β-B、钙通道阻滞剂

抗血小板、抗凝、调脂、ACEI或ARB

(四)冠脉血运重建术

介入治疗、外科手术(CABG)

预防

※二级预防

A—Aspirin,ACEI

B—β-Blocker,Bloodpressurecontrol

C—Cholesterollowing,Cigarettequiting

D—Diabetescontrol,Diet

E—Exercise,Education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为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

病因和发病机制

冠脉AS→冠脉狭窄且侧枝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急剧减少或中断

→心肌持久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AMI

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急性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

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促使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诱因

①6Am~12Am交感活性增加时②饱餐;

③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用力大便;

④休克、脱水、出血等

AMI可发生在无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可致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病理

1、冠状动脉病变

AS+闭塞性血栓(96%)

2、心肌病变

冠脉闭塞后20~30分钟少数坏死,1~2小时绝大部分呈凝固性坏死,

以后肌溶解→肉芽形成

※Q波性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常见

继发性病理变化:

心室破裂或室壁瘤形成

陈旧性或愈合性心肌梗死:

坏死组织在6~8周形成瘢痕愈合

病理生理

①血流动力学变化

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所致EF值、SV、CO、Bp、心律失常

②心室重构

心壁变薄、心腔扩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

③泵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

X6

(一)先兆:

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最突出

(二)症状:

①疼痛——最先出现

多发于清晨,安静时;

程度重,时间长,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部分为上腹痛,部分放射到下颌、颈部、背部上方

②全身症状:

24-48小时后出现发热、心动过速、WBC增高和血沉增快

③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④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其是室性早搏、室颤(前壁MI多见)

(75-95%)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下壁Mi多见)

⑤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期间的低血压未必是休克

(20%)休克多为心源性,为心肌广泛坏死>

40%,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⑥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右心衰竭

(32%~48%)

※AMI所致心衰Killip分级

Ⅰ级无明显心衰Ⅱ级左心衰,肺部啰音<50%肺野

Ⅲ级有急性肺水肿Ⅳ级有心源性休克

(三)体征

心脏体征:

心界轻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可减慢;

第一心音减弱;

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

心包摩擦音;

收缩期杂音

血压:

一般都降低,高血压者可能不再恢复

其他:

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有关的其他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

1、特征性改变

无Q波心肌梗死者

无病理性Q波

相应导联ST段压低≥0.1mV

有Q波心肌梗死者

1.病理性Q波

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3.T波倒置

2、动态性改变

有Q波心肌梗死者

超急性期起病数小时内无/高大T波

急性期数小时~2天内ST段抬高单相曲线病理性Q波

亚急性期数日~2周左右ST段逐渐回到基线T平、倒

慢性期数周~数月“冠状T”形成

3、定位诊断

据特征性改变,尤其是病理性Q波

I、aVL—高侧壁V1~V6—广泛前壁

II、III、aVF—下壁V5~V6—前侧壁

V1~V3—前间壁V7~V9—正后壁

V3~V5—局限前壁V3R~V5R—右室

(二)实验室检查

1、一般化验检查:

起病24-48小时后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

2、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

Mb——出现最早

CK-MB

血清肌钙蛋白I/T(TnI/TnT)——特异性强

(肌钙蛋白在起病后3-4小时后升高,

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

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

(三)超声心动图

(四)放射性核素

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X5

①心绞痛

②急性心包炎

③急性肺动脉栓塞

④急腹症

⑤急性主动脉夹层

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项目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

1、部位

胸骨上、中段后

可稍低或上腹部

2、性质

压榨样或窒息性

更剧烈

3、诱因

劳力、情绪激动

不常有

4、时限

短、15分内

长、数小时或1-2天

5、频率

频繁发作

不频繁

6、NTG(硝酸甘油)疗效

显著

无效

气喘、肺水肿

极少

常有

血压

升高或无改变

常降低,甚至休克

心包摩擦音

坏死物质吸收表现

1、发热

2、WBC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3、ESR增快

4、心肌坏死标记物

心电图改变

无,或暂时性ST-T改变极少

特征性和动态性改变

并发症

①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高达50%,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②心脏破裂少见,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导致心包填塞,偶尔为室间隔破裂

③栓塞1~6%,左室附壁血栓脱落

④心室壁瘤5%~20%,主要见于前壁MI,可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肺炎,有发热、胸痛症状

治疗x7

原则

①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

②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③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

休息、吸氧、监测、护理

(2)解除疼痛:

心肌再灌注疗法是解除疼痛最有效的方法,

但在这之前可选用药物尽快解除疼痛,如度冷丁/吗啡;

硝酸制剂

(三)消除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消除,以免引起猝死

VPBs/VT:

Lidocaine立即iv;

Vf: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缓慢性心律失常:

Atropine/起搏

(四)控制低血压、休克补液/升压药/扩血管药

(五)治疗心力衰竭

(六)心肌再灌注疗法

原则:

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冠脉的血流量,挽救受损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和保护心功能

方法:

1.溶栓治疗

对STEMI的患者,只要无溶栓禁忌证,应尽早(30分钟内)接受溶栓治疗

※适应证

①病后12h内,心电图至少相邻两个导联ST段抬高≥0.1mv,年龄≤75岁

②年龄虽>

75岁,但一般情况好且无溶栓禁忌证者

③发病虽超过6h(6~18h之间),但胸痛持续不缓解,ST段仍持续抬高者

※禁忌证——有出血倾向

①活动性内出血和出血倾向②怀疑主动脉夹层③长时间或创伤性心肺复苏

④近期脑外伤和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病史⑤孕妇⑥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⑦血压>

200/120mmHg⑧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或其他出血性眼疾病

※常用药物及用法

①尿激酶②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再通指标

①2h内抬高的ST段迅速回降>

50%

②胸痛2h内迅速缓解或消失

③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等)

④血清心肌酶CK-MB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4h以内

2.介入治疗(PCI)

以完全疏通梗死相关动脉,迅速恢复和持续增加濒危心肌血供为治疗目的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

3、紧急冠脉旁路搭桥术

(七)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ACEI或ARB;

调脂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的其他表现形式

一、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

休息时发作,下半夜~清晨,常有一过性ST改变,由冠脉一过性痉挛所致

长时间可致AMI、室性心律失常、猝死

治疗:

钙通道阻制剂、硝酸酯类、控制危险因素

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亦称隐匿型冠心病)

可能的原因:

有AS病变,但较轻或侧枝循环好或痛阈较高

虽无症状但存在心肌缺血,有可能突然恶化为AP/AMI

需冠脉造影明确诊断

需鉴别: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其他影响ST-T改变的疾病

3、X综合征

有心绞痛典型症状,可检测或诱发ST下移,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原因:

存在微血管灌注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治疗:

Β阻制剂/硝酸酯类/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