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填空带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填空带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填空带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都放热)。
⑶有性:
下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所用装置(加过量木炭以保证实验成功):
A
①A试管中的现象:
;
反应方程式为。
若用足量氢气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充分还原氧化铜,
则现象是。
②B中现象:
,反应方程式为
B装置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③铁丝网的作用是:
④实验结束时先从澄清石灰水中取出导管再熄灭
酒精灯,原因是;
试管冷却后再将固体倒出,原因是。
⑷归类总结:
初中常见的三大还原剂是、、,都可用来冶炼金属。
其中黑色固体单质是,气体单质是,有毒的化合物是。
在此类反应中,还原剂夺取氧被,氧化铜等失去氧的物质叫剂,反应时被。
⑸计算思维辨析:
固体木炭还原氧化铜,完全反应后固体减少量为。
用氢气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还原氧化铜时,则固体减少量是。
⑹若用焦炭炼赤铁矿,则反应为:
。
7.补充总结氢气化学性质:
⑴有性(可作):
,反应类型为。
⑵有性(可):
如图,一定量木炭粉在氧气中燃烧,对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当时容器内气体是;
当时,容器内气体是;
当时容器内气体是;
当时,容器内气体是。
8.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深度挖掘:
下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⑴开始预热时,澄清石灰水
中立即有气泡冒出但没有变浑,原因是。
⑵加热当澄清石灰水刚变浑时,能否说明木炭粉已与氧化铜反应:
,你的理由是
⑶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即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拿出并用弹簧夹夹住导管,冷却后再将试管内的粉末倒出,原因是。
⑷木炭与氧化铜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
40,但同学们实验时按照3:
32取药,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⑸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出现红色固体,但澄清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此时产生的气体可能是,若此,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
9.“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是
10.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的同时产生副产品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或跟。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是、。
12.二氧化碳收集方法:
只能用,原因是、。
验满方法
是。
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放,原因是: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装置:
知道下列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
⑴不能用浓盐酸制二氧化碳是因为:
⑵不能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因为:
⑶不能用碳酸钠粉末制取二氧化碳是因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长颈漏斗下端应,目的是:
⑸导管左端应;
因为:
⑹导管的右端应,因为:
⑺丙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检查甲、乙、丁装置气密性方法是:
⑻与甲装置相比,乙装置优点之一是,丁装置优点之一是。
⑼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过程:
下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过程:
①向长颈漏斗中倒入稀盐酸,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连好仪器,④装入石灰石,⑤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⑥收集二氧化碳。
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14.总结气体制取:
⑴会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1若,则可
用法,即:
选装置;
②若
,
则可用,即:
③若,则可用,即:
选装置。
⑵会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
①若,则发生装置应选;
②若,则发生装置应选。
⑶小结:
选择收集装置时主要需考虑
和;
选择发生装置时主要需考虑和。
15.对拆解的零散装置进行总结:
2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
或。
⑵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或或或。
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能用⑿⒀是因为:
⑷生活中制取二氧化碳时可用代替长颈漏斗,用代替锥形瓶,用代替导管。
⑸小结:
用试管需配,用长颈漏斗需配,容器若直立应用或这种导管,若试管是倾斜的应用或这种导管,集气瓶需配,排水法需选这种导管,可以随意组合所需的导管。
16.制取气体需考虑很多因素:
①药品要廉价易得,且反应时有利于获得纯净的气体;
②反应条件低,容易操作;
③所用仪器装置简单,有利于操作;
④容易找到合适的方法收集气体;
⑤有办法验证所制取的气体;
⑥实验操作符合环保标准;
⑦反应物中不能有气体;
⑧生成物中最好只有一种气体;
⑨反应物中
不能有挥发性物质;
⑩是否有利于控制反应,等等。
17.CO2物理性质:
⑴常况下是的气体,密度,溶于水。
⑵
时能变成(俗名),即。
⑶用CO2生产汽水是利用
的性质。
18.CO2化学性质:
⑴二氧化碳,但供给呼吸。
⑵灭烛实验:
现象为蜡烛,说明。
所以二氧化碳常用于。
⑶CO2能:
如图所示实验,通入二氧化碳后现象是,原因是
,反应为。
然后加热,现象是
,原因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2能与:
如左图所示实验:
①通入CO2后,现象是,原因
是,反应为。
1常识:
蛋壳、水垢、贝壳、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膜主要成分都是,都能与反
应产生。
生活中常用除去水垢;
又如:
实验室中久置的石灰水因长时间吸
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变质生成碳酸钙沉淀沉积在瓶底或附着的瓶内壁上、或在液面形成,用水无法洗净。
在实验室里除去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膜常先用洗(将碳酸钙沉淀转变为能溶于水的氯化钙),然后再用冲洗,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19.二氧化碳及干冰用途:
⑴干冰用途:
因为,所以干冰可作。
又因为
,所以干冰又可用于。
⑵CO2可作,原因是,有关方程式为。
夜晚或无光照时,植物也呼吸消耗产生。
⑶二氧化碳还常用于,原因是。
⑷因CO2能溶于水且加压时会溶解的更多,常用来。
20.温室效应:
⑴温室效应的成因:
注:
和天然气中的也是温室气体。
⑵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⑶温室效应的危害:
⑷治理温室效应的办法有:
⑸治理温室效应,我们自身能做到的有:
原因是:
节约用纸就能节约木材,从而保护森林、(原因是:
电能有一部分是通过火力发电产生的,节约用电就能少燃烧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拓展:
⑴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方法:
或:
⑵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方法: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另一个方法是:
22.为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如下实验,试推理每一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Ⅰ)现象:
,结论是:
(Ⅱ)现象:
(Ⅲ)现象:
(Ⅳ)现象:
23.设计实验证明汽水中含二氧化碳:
24..CO物理性质:
常况下是气体;
溶于水;
因而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只能用法收集。
25..CO化学性质:
⑴,中毒的生理原因是:
⑵有性,可作:
燃烧时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有性,可用于:
炼磁铁矿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炼赤铁矿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还原氧化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CO还原氧化铜为条件,其余均为
条件。
反应中CuO叫剂,被了;
CO叫剂,被。
2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⑴A硬质玻璃管中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
⑵B中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B
⑶C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
⑷B装置作用:
C装置作用:
⑸尾气的处理办法有:
尾气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此法优点是。
5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前要检查和。
②实验开始时要
,目的是:
③实验结束时要
原因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即:
CO→灯→灯→CO】。
⑺此实验可证明一氧化碳性质有和。
2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转化途径:
⑴燃烧很旺的煤炉上层常会出现蓝色火焰,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
⑵小结:
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CO遇到变成CO2,CO2遇到能变成CO。
CO和CO2相互转化关系为:
28.用气体还原法定量测定金属混合物:
某同学用CO等试剂测定铜粉和氧化铜混合物
中氧化铜质量分数,请说明该同学具体实验方案。
称量样品质量M1放在硬质玻璃管内,通入验纯后的CO一会儿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或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点燃。
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固体冷却为止,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2,(M1—M2)即为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根据氧元素质量和氧化铜化学式可算出氧化铜质量M3,利用
100%即可求出样品中氧化铜质量分数。
*(也可测出石灰水反应前后增加量求出CO2,进而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氧化铜质量)
29.生活中使用煤气(主要成分为CO)的安全常识:
⑴管道煤气中常加入硫醇等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原因是:
⑵煤气泄露的危害是:
、;
防范措施是:
、、。
检查煤气管道漏点的方法:
管道煤气在开始通入之前都要先往管道中通入氮气,原因是:
30.大气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31.用CO还原CuO的尾气处理中,若无需验证产生二氧化碳,仅仅为充分吸收二氧化碳,实验室中常用
来吸收二氧化碳,因NaOH溶液也能将CO2反应掉。
32.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漏气;
实验中
若使用了可燃性气体,实验前也要,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
火而。
33.注:
因CO有毒,还原氧化铜时尾气需处理,所以氧化铜要装入“”中,
左侧通CO右侧出气方便处理尾气;
若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因氢气无毒,尾气无需处理,
所以氧化铜装在“”中即可。
如右图所示。
34.注:
空气平均分子量是,其他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若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大于29则密度比空气,若接近29则密度跟空气。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自然界中的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人工生产的无定形碳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新发现的碳单质有C60、C70、C84、C240、碳纳米管、碳片等。
前六种碳单质化学式都是C(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完全燃烧后都生成CO2。
①因为金刚石很坚硬,所以可用于做钻头、切割玻璃、切割大理石等②天然金刚石经加工琢磨后变得璀璨夺目,所以可做钻石。
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可作电极;
因石墨很软且为黑色,所以可作铅笔芯;
因石墨有润滑性,所以可作润滑剂,因熔点高,所以可作高温润滑剂。
因木炭有可燃性,所以可作燃料,也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用于制造墨水,也可做轮胎的添加剂以增加耐磨性。
常用于冶炼金属。
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所以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冰箱去味剂,或用于自来水净化。
若把它放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会观察到紫色液体变浅甚至变成无色,此过程是物理变化。
碳纳米管的吸附能力最强,木炭也有吸附性但比活性炭弱;
碳纳米管、活性炭、木炭。
3.各个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⑴C60、C70、碳纳米管是新发现的物质,物质类别都属于单质,但分别由碳六十分子、碳七十分子、碳纳米管分子构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金刚石很硬可作钻头;
石墨很软且为黑色可作铅笔芯。
5.由碳可知,一种元素有可能形成多种单质,故,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有可能是纯净物、单质、混合物,但不可
能是化合物。
6.影响物质用途的因素主要是物质的性质,但还有造价、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环保等。
7.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化学性质相同,因为都由碳元素组成。
8.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⑴常温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如:
①古代字画年深日久不变色是因为墨水中含碳,而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②木桩埋入地下部分要烧焦是因为木材烧焦后变成了木炭,而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腐烂。
⑵有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方程式依次为C+O2═══CO2,2C+O2═══2CO。
⑶有还原性:
黑色粉末中有亮红色金属出现;
反应方程式为2CuO+C═══2Cu+CO2↑。
则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亮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CaCO3↓+H2O;
B装置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试管冷却后再将固体倒出,原因是防止热铜被氧化。
初中常见的三大还原剂是木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可用来冶炼金属。
其中黑色固体单质是木炭,气体单质是氢气,有毒的化合物是一氧化碳。
在此类反应中,还原剂夺取氧被氧化了,氧化铜等失去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反应时被还原了。
C+2CuO═══2Cu+CO2↑,H2+CuO══Cu+H2O,CO+CuO══Cu+CO2。
固体木炭还原氧化铜,完全反应后固体减少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
用氢气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还原氧化铜时,则固体减少量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3C+2Fe2O3═══4Fe+3CO2↑。
9.补充总结氢气化学性质:
⑴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2H2+O2═══2H2O,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⑵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H2+CuO══Cu+H2O,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10.碳燃烧的特殊性:
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C+O2======CO22C+O2======2CO
12:
32==3:
824:
4如图,一定量木炭粉在氧气中燃烧,对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当
时容器内气体是CO2;
时,容器内气体是CO2和O2;
当
时容器内气体是CO;
时,容器内气体是CO2和CO。
11.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深度挖掘:
中立即有气泡冒出但没有变浑,原因是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不能,你的理由
是可能是木炭与装置内残留氧气反应产生的CO2使石灰水变浑。
⑶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即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拿出并用弹簧夹夹住导管,冷却后再将试管内的粉末倒出,原因是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防热铜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32取药,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加热时一部分木炭会与试管内残留氧气反应而损耗,所以木炭要过量。
⑸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出现红色固体,但澄清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此时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若此,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有毒的尾气没处理掉。
12.“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是金刚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碳与氧化剂(O2和CuO)反应的产物分析:
碳夺氧后,若氧化剂提供的氧元素充足则生成CO2,若氧元素不足,则生成CO,或CO与CO2混合物。
2.无论碳燃烧充分与否,都放热,但,同等情况下,充分燃烧放热多,不充分燃烧放热少。
3.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区分:
氧化剂含氧但失去氧了,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是抢到氧的物质而发生氧化反应。
即氧化剂有氧化性但被还原了,还原剂有还原性但被氧化了。
高温
1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的同时产生副产品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
1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现象是产生气泡、固体减少。
16.二氧化碳收集方法: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验满方法是把燃烧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灭了则满。
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正放,原因是: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可防止很快逸散。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装置:
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二氧化碳不纯。
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盖在石灰石或大理石块的表面使反应中断。
碳酸钠粉末能与酸充分接触,反应太快而无法控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⑷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下,目的是: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跑掉。
⑸导管左端应伸入胶塞中刚刚露头;
伸入过长反而不利于气体排出。
⑹导管的右端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因为:
防止空气不易排出。
把导管一段伸入水中,手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不漏气。
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倒水,若水流入一定量后而不再流下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⑻与甲装置相比,乙装置优点之一是可控制反应进行,丁装置优点之一是方便调整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
其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①⑥⑤。
18.总结气体制取:
2若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则可
用排水法,即:
选C装置;
②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无毒,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即:
选E装置;
③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无毒,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即:
选D装置。
①若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则发生装置应选A;
②若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则发生装置应选B。
选择收集装置时主要需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选择发生装置时主要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19.对拆解的零散装置进行总结:
双孔
⑴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
⑴⑶⑺⑻⑿⒀⒁或⑴⑶⒂⑺⑻⒁。
⑵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⑴⑵⑶⑺⑻⑾或⑴⑶⑺⑻⑾或⑶⑷⑻⑼⑽或⑵⑶⑸⑻⑾。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而不能用排水法。
⑷生活中制取二氧化碳时可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矿泉水瓶代替锥形瓶,用塑料管代替导管。
用试管需配铁架台,用长颈漏斗需配双孔塞,容器若直立应用⑽或⑾这种导管,若试管是倾斜的应用⑿或⒂这种导管,集气瓶需配玻璃片,排水法需选⑿这种导管,⒃⒄⒅可以随意组合所需的导管。
20.制取气体需考虑很多因素:
⑨反应物中不能有挥发性物质;
21.CO2物理性质:
⑴常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⑵降温加压时能变成干冰(俗名),即固体二氧化碳。
⑶用CO2生产汽水是利用CO2能溶于水且加压时能溶的更多的性质。
22.CO2化学性质:
⑴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现象为蜡烛从下向上依次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所以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⑶CO2能与水反应:
如图所示实验,通入二氧化碳后现象是紫色液体变成红色,原因是CO2与
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了,反应为CO2+H2O═H2CO3。
然后加热,现象是红色液体又变成紫色,原因是碳酸不稳定,分解出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⑷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2通入CO2后,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原因是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反应为CO2+Ca(OH)2══CaCO3↓+H2O。
3常识:
蛋壳、水垢、贝壳、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膜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都能与稀盐酸或食醋反
应产生二氧化碳。
生活中常用食醋除去水垢;
实验室中久置的石灰水因长时间吸收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会变质生成碳酸钙沉淀沉积在瓶底或附着的瓶内壁上、或在液面形成固体白膜,用水无法洗净。
在实验室里除去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膜常先用稀盐酸洗(将碳酸钙沉淀转变为能溶于水的氯化钙),然后再用水冲洗,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3.二氧化碳及干冰用途:
因为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作制冷剂。
又因干冰升华吸热,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珠而下雨,所以干冰又可用于人工降雨。
⑵CO2可作气体肥料,原因是CO2是光合作用原料,有关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夜晚或无光照时,植物也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
⑶二氧化碳还常用于灭火,原因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而隔绝氧气。
⑷因CO2能溶于水且加压时会溶解的更多,常用来生产汽水。
24.温室效应: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植被被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
臭氧和天然气中的甲烷也是温室气体。
化石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
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使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使土壤沙漠化。
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植树、不用一次性方便筷、节约用纸(原因是:
节约用纸就能节约木材,从而保护森林)、节约用电(原因是:
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