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3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docx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

发挥西部优势营建资源型产业基地

王为农

  我国既是资源拥有大国,也是资源消费大国。

加快提高我国资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加资源供给规模,经济、安全和稳定地满足重化工业发展对资源的消费需要,是开放条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面向中亚地区建立资源型产业基地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推动我国重化工业发展,必须增强资源性产品供给能力

  和许多国家在推进重化工业进程初期一样,我国在以资金密集为主的重化工业发展中,也形成了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的较大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增长将保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缓解资源紧张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继续保持资源型产品进口规模,提高能源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

二是加快开发和建设我国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资源型产业基地,增强国内资源性产品供给能力,把依靠进口能源矿产规模,降低到可控可接受范围内。

  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资源丰富,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储量较大,是建立国家资源型产业基地,增加国内资源产品供给的主要地区。

目前,新疆天然气产量已占全国20.9%,居全国第2位;原油占13.3%,居全国第3位;原煤占1.7%,居全国第14位。

西部地区是21世纪我国重要的资源供给基地,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投资重点地区,要加快开发和建设进程。

  

(二)发挥西部产业比较优势,需要建立国家资源型产业基地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发展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丰富的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更没有形成发展优势。

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型产业,并以此为抓手,带动整个工业增长,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成为西部发展战略着眼点。

新疆资源型产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总资产贡献率高达79.9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4.61个百分点,其他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型产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产业资本,是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主导支撑,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重点对象,是加强向西开放扩大合作的重要纽带。

同时,也是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地区获得更多有利发展条件的基本前提,是增强西部地区“造血”机能的核心所在。

(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应当发展我国资源型产业

  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各国的优势产业和企业走出国门,更好地参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推动本国优势产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本国大型跨国集团,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

新疆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中向西开放的陆上通道和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前沿阵地,是连接我国与亚欧两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结合部,双方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的依存性和潜力。

当务之急是发展和中亚地区经济合作与优势互补的资源型产业。

一是通过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形成对中亚地区资源的需求空间,吸引和容纳中亚地区的资源,进入新疆就地加工增值,逐步扩大新疆资源型产业发展规模;二是通过发展资源型产业,将加工增值后的资源性产品,销往更近的中亚地区,满足中亚地区的市场需求,拓展资源型产品市场空间,形成有效拉动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动力;三是通过跨国投资开发利用中亚国家的资源,发展本国需要的资源型产业,增加本国资源性产品的供给能力,增加项目所在国的就业和税收,从而使新疆及西部地区,在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获取区域内国家的经济聚集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资源型产业和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发展与有效配置。

  (四)建立我国能源矿产陆上大通道,必须加强资源型产业开发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的瓶颈制约,资源供应形势非常严峻,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此,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资源,建立一条通向国外的能源矿产陆上大通道。

中亚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资源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该地区天然气储量7.9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

石油探明储量27.3亿吨。

已探明世界级大型固体矿产地多达32个,找矿潜力巨大,开发前景广阔。

目前,世界上许多矿产公司已经进入中亚地区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矿产资源的争夺十分激烈。

加快新疆和中亚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步伐,尽快建立中亚—中国战略性能源矿产资源利用基础上的优势产业发展框架,将进一步密切和深化我国与中亚地区在产业领域及能源矿产资源方面的合作,我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国家安全上的“战略回旋余地空间”就会宽松得多。

  (五)提高我国国际和地区影响力,必须壮大资源型产业

  随着开放条件下各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包括能源矿产等资源在内的战略品,已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关键所在和着眼所在。

而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受到一定条件限制而又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其中,以钢铁、石化、煤炭等产业为代表,更是成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产业。

从国家层面看,一方面,要加大国内战略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的供给能力,保证重化工业发展需要,减少战略性资源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

防止少数国家利用手中资源,对我国提出不平等要求,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提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和在国际贸易和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

避免国内问题国际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发展问题安全化。

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建立面向中亚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基地,吸引更多的中亚地区的矿产资源到国内转化加工增值,或者是投资开发中亚地区的战略性资源,就地建设资源性加工基地。

更多地以产业互动、市场共有、利益分享、经济合作的形式,提高我国对中亚地区的吸引力。

二、资源性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国内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对资源优势产品和高载能产品形成巨大需求。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十一五”时期的主线。

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优势产业,是提升整体工业水平,加快产业调整和优化的需要。

从目前产业分工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资源优势产品和以能源为基础的产业,将是国内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支柱性产业,也是新疆的发展优势。

  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加快扩大向西开放,建设国家资源型产业和优势产业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特别是中央采取了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重点支持铁路、主干线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大中型交通能源项目建设。

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实行土地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探矿权、采矿权依法出让和转让的政策办法,培育矿业权市场。

这些都使新疆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3.中亚地区发展与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疆资源型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的资源及市场空间。

从资源禀赋看,中亚5国能源贮量丰富,哈萨克斯坦石化能源贮量达269亿吨油当量;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石化能源贮量分别达3.3亿吨油当量和44.1亿吨油当量;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石化能源贮量分别为5.9亿和5.1亿吨油当量。

  新疆与中亚、西亚山水相连,与中亚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强,互利性好,加强与中亚地区各国合作交流,实现我国资源型产业发展的互补,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二)面临挑战

  1.与国内市场相距较远,运输成本压力较大。

新疆在向西开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新疆不但要拓展中亚地区市场,建立稳定的新疆+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而且还要发挥联东向西的重要枢纽作用。

但是,新疆远离海洋,地处亚欧大陆中心的地理位置,也成为新疆发挥东西联动、南北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长距离、大范围的空间运输,增加了交通运输的巨大压力,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产品竞争力。

  2.生态环保压力增加。

当前,我国节能降耗减排任务繁重,一些落后的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产能正在被淘汰。

  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正在加大力度。

各项环保政策力度在增强,措施在增加,对西部地区发展资源型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解决好生态环保问题。

  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发展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影响。

  “十一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将立足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

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要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构筑广就业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对于高耗能的产业要按照适度偏紧的原则来调控规模。

同时,通过建立严格的计算标准、生态标准等,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限制高耗能产业生产能力盲目扩张。

  4.周边国家国内政治及外交政策不稳定,资源的开发出口限制较多。

由于复杂的国际因素,中亚国家的政治和外交政策容易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到其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导致我国和中亚国家的交往和合作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有助于我国和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但是,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需求不同,往往政策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经济上的合作和发展。

三、发展资源性产业的总体思路

  

(一)发展思路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充分考虑新疆经济发展现状,发展以能源矿产为主的资源型产业的思路是:

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走开放条件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依托向西开放大通道,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固边、富民、维护国家安全为中心,扩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增强产业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主导产业集群,提高比较优势产业聚集度,加快构建石油天然气重化工、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产业体系。

  

(二)新疆资源型产业定位

  ———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能源石化产业核心区。

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建立和发展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实现我国产业优化配置和新疆优势产业的发展,培育进入中亚地区满足国内发展的竞争性资源产业核心。

  ———面向中亚地区的优势资源转换平台。

依托向西开放国际大通道和地缘优势,把中亚地区资源通过向西开放大通道,转化成为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重要战略资源,促进国内优势资源产业发展。

  利用中亚地区能源原材料发展国内的石油化工、煤炭开采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积极主动、大幅度、深层次、多方位地融入到中亚地区资源开发与利用,构筑资源互有、产业互动共同发展的平台。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纽带。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潮流,把握国内产业国际化、国际产业国内化趋势,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建立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和国家能源矿产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

利用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天山北坡经济带大发展的机遇,借助自身具有的产业优势和资源条件,以建设和形成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煤电煤化工基地和重要战略资源接替基地等为产业纽带。

积极融入中亚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竞争和发展,开展多边、多项、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互补和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新疆资源性产业的重要作用。

  ———拓展优势产业发展空间的投资载体。

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借助中亚各国与我国能源矿产等产业同构的基础,以互助合作共同分享的方式,实现资金在境内外产业间的流动,最大限度地寻求国内资金的境外产业投资领域,实现国内产业的境外规模扩张。

同时,重点投资开发中亚各国的能源矿产等领域,以互惠互利的方式实现境内的加工增值,提高境外资源的国内利用强度,逐步掌控或参与中亚各国具有战略资源意义的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

为国内同类产业境外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创造更多的空间,为中亚地区各国的资源规模化进入国内加工,提供更多的条件。

实现境内资金境外利用,境外资源境内加工的“双赢”。

  (三)资源性产业发展重点

  1.石油石化工业。

积极利用周边国家的油气资源,确保油气产量和进口稳步增长,实现油气勘探开采投入、油气当量、原油加工量年均增长两位数的目标。

按照“大力支持上游、积极介入中游、加快发展下游”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油气资源在区内加工的数量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做大做强下游产品的精深加工。

创造条件鼓励区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与石油企业融合联动,共同发展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加工业。

充分发挥大型石化项目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尽快形成有现代规模的石油石化产业集群,全面推动石油天然气化工业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

努力打造全国最重要的陆上能源基地和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2.煤炭、煤化工和电力工业。

  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丰富、发电成本低、供电价格低的优势,走“煤—电—相关产业”一体化道路,努力扩大煤炭产量和发电装机规模,积极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建设国家煤电、煤气等相关产业聚集区。

坚持电力统一规划、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先发展火电,大力开发水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绿色电力。

  3.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全面整合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构建新型产业支柱。

以寻找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急需矿产和优势矿种为重点,加强地质调查与矿产评价力度,发现和评价一批战略性矿种的大型矿产地。

择优部署大型、超大型矿床勘查工作,提高资源储量级别。

  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区周边和深部开展后备资源勘查,解决矿山资源接替问题。

进一步加大铜、镍、铅锌、铁、黄金等有色金属和钾盐、石材等特色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

四、发展资源型产业的政策措施

  

(一)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内外优势产业互补

  要加强管理和组织协调,为发展贸易往来,做好边境贸易,改善贸易环境提供条件。

坚持市场多元化。

进一步提升“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合作功能,发挥中哈、中吉经贸混委会新疆工作组的协调作用,与中亚各国政府机构、有关商会组织建立良好公共关系,发挥向西开放大通道,扩大对外合作领域的积极作用。

  

(二)引导国内外资金,提高发展资金支撑力

  利用新疆资源优势,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扩张产业规模和总量,提高产业水平。

其中在税收、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给予投资方以优惠和支持。

可以准许西部兴办民营银行。

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利用其特有市场功能,筹集资金。

积极参与资本市场,鼓励更多的企业改制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快速积累资金,培育优质企业超常规发展,迅速成为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货币市场,发挥银行强大的资金聚集功能,把闲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投资来源,同时更要通过全国各商业银行系统,促进资金流向西部。

  (三)加强经贸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依托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加强阿尔泰区域经济的合作。

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与各参加方所在国家的经贸合作。

拓宽合作渠道,积极开展旅游贸易、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等活动,以此推动贸易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建立有效的、旨在推动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

进一步加强政府间合作,增加相互间的了解与信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运输合作机制。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大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元化的体制和机制。

按照基础设施项目特性确定不同的投融资机制,在政府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的投资分工。

逐步加大对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拓展西部开发的财政性资金融资渠道,努力增加对纯公益性的、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

广泛采取市场化和准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努力拓展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经营性和准经营性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

加快对外开放,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吸引和鼓励国内民间资本,积极参与西部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活动。

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五)加快海外资源开发及合作,积极寻求更多的供给保障

  国家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建议国家财政设立开发利用海外资源专项资金,补充企业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制定鼓励企业进行海外开发矿产资源的财税政策,如允许在税前扣除进行海外资源勘查的前期费用、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等。

对企业使用自有资金在海外进行风险勘查,抵扣应缴企业所得税。

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

建议国家对项目投资贷款提供贴息或无息贷款、软贷款,以提高项目盈利能力;鼓励国内银行开展海外资源开发的项目融资;对符合条件的海外资源项目,增加信贷额度,适当放宽信贷条件;建议实行某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支持机制。

建立海外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风险基金。

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实行有偿使用和风险投资相结合,鼓励支持吸引更多有能力的国内企业联合到海外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机构作用,扩大保险规模,增加险种,拓展担保范围。

加强“资源外交”。

要引导企业制定“走出去”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多边策略,引导企业既考虑投资的商业价值,也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国内公司在海外投资合作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帮助我国公司和东道国政府一道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道主义项目上多作贡献,保证企业投资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

  (六)组建国际化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的竞争

  要培育市场主体,按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惯例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公司或集团,增强其在国外勘查开采的能力。

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

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地质、资源是矿业开发的基础,政府扶持是推动力量,以利于国内企业更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

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应给予支持,简化审批程序,让企业掌握最佳的市场投资机会。

政府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要加强协调与合作。

(作者单位:

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

《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第7期

发布时间:

2011-3-3113:

30: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