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339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Word格式.docx

5.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量上的规定性加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基础上,做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

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1.1864年法国费舍《作业量表集》,作为教师以后评定学生各科成绩的参照标准

2.美国桑代克于1904年出版《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教育统计方法及编制测验的基本原理,它标志着以科学理论(包括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为指导的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

3.桑代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的,总存在与数量之中”

4.麦柯尔“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量”

5.法国的比纳等人在1905年创编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

第三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新课改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1.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

形成性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对教师而言是借此获得教学过程中连续性的反馈

2.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是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测量与评价,他的目的是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诊断

3.终结性测量与评价:

用于教学结束后,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学校中所举行的期末考试

4.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低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5.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6.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

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

7.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

所关心的不是被试能不能尽其所能地表现出其最佳水平,而是要求被试按照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即典型行为)

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

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1.信度:

简单地说就是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特质对象,则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

2.重测信度:

指的是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3.同质性信度:

也叫部一致性信度,它是指测验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这里提母舰的一致性含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所有题目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

其二是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第四章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测验题目类型与测量功能

1.客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是非判断题等,他们因为评分客观而得名,他们的正确答案可以在测验前就已准备好,不同评分者各自独立评分,所得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

2.主观性试题:

主观性试题鼓励被试积极地组织所学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耗费的时间较长,试题数量不可能太多,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答案,评分易受评阅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因而误差较大

3.选择题的优缺点:

优点:

(1)测量不同层次的学习结果

(2)可以加大试题容量

(3)有利于考查被试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

(4)采用大量的似真选择项使得结果易于诊断

缺点:

(1)由于选择题的数量多,每一个试题中除正确答案外,还要有足够多的干扰答案,而且要求这些干扰答案与题干应有相当的逻辑联系和似真性,所以编制良好的选择题较花费时间,且要有专门的命题技巧

(2)难以考核被试完全的推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效的总结能力、严密的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被试的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则更是如此

4.填空题的编制原则:

(1)题意要明确,限定要严密,使空白处应填的答案是唯一的

(2)所填的应是关键词语,并且要和上写文有密切的关系

(3)题目中空白地方不能太多

(4)尽量将空白放在句子的后面或中间,而不要放在句子开头

(5)所有空白处的线段长度应当一致

5.表现性测验:

是指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口头回答、操作、写作、科学研究、制作等更真实的行为表现,来测量与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下的所知与所能的一种测验类型

第二节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研究

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认知领域: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

注意、了解并反应、价值评价、冲突、有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2.请简述编制蓝图的一般步骤:

(1)确定测验容要目确定测验容要目,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而定

(2)确定该科目应考察的目标层次以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借鉴布卢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方法

(3)确定各项测验容要目下的权重

(4)形成命题双向细目表

第五章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第二节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方法

1.教育评价表在结构上是由评价指标、评价权重及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

2.评价指标:

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3.指标权重:

所谓指标权重,就是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就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或叫权重

第六章教育测验的常模及其建立方法

第一节教育测验常模的意义与类型

1.常模:

它是指一个有代表性的养足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

代表性的样组指的是在建立测验常模过程中实际受测被试样组,常模往往是某些身心特性的常模

2.p140

第八章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课业改革的基本认识与目标

1.我国学校传统课业考评的文化特点(简答或辨析)

(1)学校教育非常强调学生读书,并且通过严格的书面考试加以强化

(2)学校教育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考试设计忠实于课本

(3)学校教育历来弘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教学与人才评价制度一贯促成“学完则考”、“考好则优”、“优者则仕”的局面

(4)我国学校一贯重视并集中学习那些具体的便于考试测量的教学容

(5)由于选拔人才,考试制度的公平性、客观性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6)中国的父母格外在乎子女在学校的学业表现

2.国外课业考评改革的主要经验(简答)

(1)减少考试次数,强化课程作业,把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同若干关键年龄所举行的校外统一考试相结合,以便在较宽松、自主的教育环境下全面落实教育目标

(2)考试制度基本上呈现出小学阶段较宽松、初中阶段次之、高中阶段相对绷紧的趋势

(3)课业考评方法多元化,教学与评价整合化,尤其是表现性测验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收到高度重视并被广泛采用

(4)学习成绩和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大量使用观察表现的等级评定量表、学生参与评价、记录成就与成长的多功能的学习成绩报告单得到普遍重视

(5)考试评价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容等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活动化的和动态化的评价方法

第二节学生可也发展的主要容及参照点体系

1.学生可也发展的主要容(必考)

(1)学生个体的一般性发展

(2)学科理论知识和学科能力或技能的发展

(3)思维技能与品质的发展

(4)研究与学习技能的发展。

研究技能主要包括搜集、获取、整理、处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提出问题或提出有条理的假说的能力

(5)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6)态度、观念与兴趣的发展

(7)欣赏与审美的发展

(8)适应与习惯的发展

(9)学生体育技能与素质的发展

(10)个体独特性的发展

2.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个人发展参照法有哪些?

(1)个人发展纵向参照。

精髓:

主淡化或不用考试分数,采用婉转和良性的词语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

(2)个人发展横向参照。

因人而异的选择“揭短法”或“扬长法”

(3)个人潜力发展参照。

第一种是测量学生的智力或一般学习的能力;

第二种是依靠任课教师对每名学生的了解,对他们在这门学科上的学习潜力做出分类判断,然后把经验判断的得到的学科成绩等级类别同实际的学科测验成绩等级类别相对比,对学生的课业发展做出判断与描述;

第三种是通过动态评价技术,了解与研究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第三节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

1.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是用来量化观察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评定量表的主要特点是结构明确、各条目描述精练,判断每一条目容在被评者身上是否存在,按照量表设计的标准,做出等级评定或容描述

2.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

3.档案袋评价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即可,即成果型档案袋、过程型档案袋和综合型档案袋,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考虑其结构形态

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学生智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1.对传统型测验的看法:

(1)传统智力测验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信息)都反映了那种生活在特定环境与教育环境里所获得的知识

(2)传统智力测验很少能评价处被试吸收新信息的能力或解决新难题的能力

(3)按照传统智力测验来评价儿童,由半数人的智商在平均数之下,一旦某些儿童被诊断为低智商,其精神将蒙受着不可弥补的创伤,还会在无形中受到歧视,始终处于不利的发展条件之下,这是得不偿失的

(4)测验对全面研究儿童具有进步意义。

要根据测验资料来制定教学法,掌握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控制教学活动

第三节学生创新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1.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测验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致性评分

第五节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测验与评估

1.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力,涵:

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省智力、自然智力

第十章学生人格心理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意义

1.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自量表法和投射测验法

2.自量表法:

也称问卷调查法,多是以被试提供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自我报告的形式出现,所以称为自量表,是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式

3.投射测验法:

在心理学上,投射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