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371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再生塑料加工流水线产业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配套道路3000平方米,绿地5000平方米,绿地率3.75%。

1.4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23739.73万元。

其中:

建设投资为17946.70万元,占总投资的75.31%;

建设期利息为310.64万元,占总投资的1.3%;

流动资金为5482.39万元,占总投资的23.40%。

1.4.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3739.73万元,其中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1539.73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2200万元。

1.5项目效益分析

1.5.1经济分析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64214.29万元,年均利润总额4955.44万元,年均税金2590.21万元。

1.5.2社会及环境效益分析

本项目年综合利用废旧塑料37.8万吨,预计年可节约标准煤53万吨,减少固废垃圾排放378万吨。

本项目总共还可安排就业820人,间接从业人数可达到2000-3000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进一步推进项目所在地某市及周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2005—2007年);

(4)《“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5)《塑料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导则》(ISO15270:

2008);

(6)《某省统计年鉴》(2007年);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7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单位:

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数据

1

项目总投资

23739.73

 

其中计算注册资本的总投资

19902.06

1.1

建设投资

17946.7

1.2

建设期利息

310.64

1.3

流动资金

5482.39

2

资金筹措

2.1

项目资本金

11539.73

其中注册资本

2.2

项目债务资金

12200

其中与注册资本匹配资金

8362.47

2.3

其他资金

3

年均销售收入

264214.29

4

年均总成本费用

259051.62

5

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

207.22

6

年均增值税

2590.21

7

年均息税前利润(EBIT)

5272.93

8

年均利润总额

4955.44

9

年均所得税

1238.86

10

年均净利润

3716.58

11

总投资收益率(%)

22.21

12

投资利税率(%)

32.66

13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32.21

14

贷款偿还期

建设投资贷款(年)

15

平均利息备付率(%)

755.9

16

平均偿债备付率(%)

163.93

17

项目投资税前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25.76

财务净现值(I=13%)

15207.15

全部投资回收期(年)

5.1

18

项目投资税后指标

20.03

8150.84

6.06

19

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25.18

20

盈亏平衡点

生产能力利用率(%)

47.19

销售价格(%)

98.05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产业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制定,在分析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2010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目标、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重点领域中明确指出:

“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领域,以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规模和利用水平为目标,重点推进再生资源集散加工基地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

鼓励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产品。

淘汰技术装备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

重点推进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包装物、废弃木制品、废弃油品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2.1.2项目提出理由

塑料包装废弃物已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危害了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存。

世界塑料年产量已超过2亿吨,我国塑料包装材料2007年已超过1000万吨,这些塑料包装材料和容器经一次性使用后,大部分成了固体废弃物。

塑料包装废弃物重量轻、体积大、数量多,难以降解,又不能随意焚化,大多被丢弃在铁路边、内河水域和城镇大街小巷,日积月累便成了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带。

据有关部门调查了解上海日产垃圾1000吨,塑料废弃物约占330吨;

北京日产垃圾12000吨,塑料废弃物约占360吨;

广州日产垃圾约6000吨,塑料垃圾约占200吨。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步入世界塑料大国的行列。

塑料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塑料制品生产与应用发展走势很好,增幅保持两位数。

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塑料量约为500万吨左右,由于塑料具有耐腐蚀、不易分解特性,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塑料农地膜被人们随意丢弃而造成的视觉污染,即所谓的“白色污染”,以及废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问题。

而它的这一特性以及在垃圾中重量小、体积大,决定了它的最终处置不宜填埋,但它是热值很高的大分子材料,回收利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也能充分利用其内在价值,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2l世纪提出的迫切要求。

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废弃塑料再生利用越来越成为我国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对策,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运用行政、科技、经济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同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抓好舆论的正确导向,借鉴国外的减量、再生利用、降解材料的治理对策,实施多法并举、防治结合等措施。

目前,全国各地已形成大大小小的废塑料加工、经营集散地十几处,交易额大都在几个亿以上,呈蓬勃发展之势,为农村富裕劳动力提供了就业、致富的门路之一。

但是在一些地方由于设备简陋和对塑料了解甚少,存在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所以,对废塑料回收利用的综合治理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根据目前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情况,随着塑料使用量规模的扩大,固体废弃物逐年增加,污染环境的同时。

为了发展再生经济和循环经济,经过公司领导层研究决定,聘请再生利用资源专家,引进先进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建设本项目,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3废塑料背景资料

2.3.1塑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塑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绝热性和优良的吸震、消音隔声作用,并且有很好的弹性,能与金属、玻璃、木材等其他材料粘接;

容易加工成型。

因此在四大工业材料中,塑料的数量、地位、应用范围急剧扩张,现已大量代替金属、木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但是绝大多数塑料不可降解,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2.3.2废塑料进口的背景与潜力

废旧塑料资源被现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类的第二矿藏”、“城市里的宝藏”。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鼓励再生利用废旧塑料这一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进口了大量废旧塑料。

据此在中国高速发展,大量需求原材料的情况下,结合当前大的国际经济形势--人民币升值。

我们贸易部完全可以借这一“股”东风扩展下我司进口业务。

2.3.3回收利用

废塑料,主要是指塑料加工过程的下脚料及废弃塑料制品经回收处理后的破碎料。

不少使用过的塑料制品,如机电外壳、塑料瓶、光盘、塑料桶、塑料箱等,经消毒、清洗、破碎、再造粒后,仍可以作为塑料加工原料而再次使用,有些废塑料的性能指标甚至不差于普通的合成树脂新料。

2.3.4常用塑料回收分类

废塑料分类种类很多,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投入生产的塑料大约有三百多种.不过废塑料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七大分类:

塑料名称 

代码

塑料缩写代号

聚酯 

01

PET 

高密度聚乙烯 

02 

HDPE 

聚氯乙烯 

03 

PVC 

低密度聚乙烯 

04 

LDPE 

聚丙烯 

05

PP 

聚苯乙烯 

06

PS 

其他塑料 

07

OTHERS 

2.4项目建设可行性

2.4.1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解决塑料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成功策略是实施“三R”战略,即塑料制品的减量(Reduce),再使用(Reuse)和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Recycle)。

2000年在所有应用领域中再循环和以其他方法回收的塑料显著增长,减少了垃圾中的废塑料处置。

2000年,西欧塑料需求增长了3%,达到3676.9万吨,但是通过机械再循环、再生原材料和能量回收的总回收量增长了11%。

2000年西欧塑料消费和回收的一项分析显示尽管塑料需求增长了,使用后废弃塑料总量仍然低于所有材料的废料总量的1%,废塑料回收的增长达到36%,已经减少了废塑料的填埋,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减少了塑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000年有八个国家回收了超过50%的包装用废塑料,他们是荷兰、瑞士、丹麦、挪威、德国、瑞典、奥地利和比利时。

据悉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PI)在全美设立了6000多个回收点,日本也有近1000个。

而在废塑料回收利用新途径上日本环境省计划在未来的8年中在全日本建150个废塑料发电站,到2010年将目前垃圾发电量提高5倍,使年垃圾发电量达400万千瓦以上。

另外,日本川崎钢铁公司将研究利用废塑料作为炼铁还原剂的技术。

该公司计划在3年内开发出实用化的操作技术和设备。

我国首钢也在这方面做了尝试。

而挪威政府则把废塑料用在修建公路上,经多年使用证明,塑料公路使用期限长,能消除和减轻路基下部建筑不稳而导致的路基损坏,而且弹性好,修起来十分方便。

可见国外环境意识强的一些国家政府能够积极通过实际应用的演示和做法来刺激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和带动本国环保产业和事业的发展,而且这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2.4.2再生资源利用符合我国国情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资源结构主体将逐步转移到依赖再生资源。

我国国民经济也将越来越大地依赖再生资源,因此,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将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塑料工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塑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废塑料的回收加工技术并不复杂。

近几年,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机械设备的研制开发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目前我国自己已经能够制造各种聚乙烯、聚丙烯废膜回收生产设备、塑料破碎机、回收造粒机组(包括排气式挤出造粒)、切粒设备,而且简单、适用、自动化程度较高,投入不大等特点,有些还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独创性。

2.4.3再生资源利用前景看好

当前,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发展基本成熟,人力资源丰富,从事废塑料回收加工的人们的积极性高,市场需求大且稳定,这项事业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如果加强管理,对该行业产业实施减免税的扶持政策,前景看好。

2.4.4国家政策支持

近20多年来,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研究进展表明,塑料废弃物的处理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它需要建立全社会的处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回收系统,也需要政府及其他各部门的重视,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并制定相关的法规加以保证。

国家有关领导以及环境保护专家对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都给予充分肯定,并呼唤“循环经济”,鼓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数量巨大的多种废弃物经过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使其得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2.4.5企业综合实力较强

某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

2.4.6项目前期工作扎实

目前项目市场考察已经完成,特别是某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在专业发展国际代理业务的同时,前期对国内外废旧塑料行业情况的调查,各项项目建设的准备工作均已经完成,工程建设所需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设备选型方面的资料也已经具备。

第三章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

3.1项目建设地点的确定

本项目场址选址在某省某市工业园,规划占地200亩(新征土地),距某市中心约5km。

3.2建设条件

3.2.1建设的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某市工业园区于2003年4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位于某市北郊,处在320国道与沪瑞高速公路交汇处,是某市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项目。

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

已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全部到位。

(2)地质构造

某市工业园区内土地承载力在2.5~2.8千克/厘米2之间,地下基岩埋深10-15米,为第三纪红砂岩,无明显地下河道,无地质断层。

地震设施抗震烈度为7度。

(3)地形地貌

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

红壤是市内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

某红壤约占全省面积的55.8%,全市红壤面积比重,超出全省平均值8.44%。

发育在第四纪的红色粘土的红壤,是市内最重要的土地资源。

基本为岗冲起伏丘陵,高程在22~52米之间,局部地段起伏较大,工业园区地势平坦。

(4)气候

某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冬季冷而夏季热,春季湿而秋季干,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气候资源丰富。

全市平均年降水量为1624.9mm,各县(市、区)年降水量1545.6mm-1736.3mm,全市年平均气温16.2℃∽17.7℃,东南部较高,西北部较低;

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6℃-5.3℃,南部高于北部;

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3℃-29.6℃,

(2)水系

某市区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1821.51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来自降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总量311.87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在1670.4毫米左右,平均地表水资源为179.24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340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市地下水源丰富,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浅层)资源量为49.60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基流模数为26.57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3.2.2区位优势

某市的基础设施齐全。

古为“赣湘孔道”,是赣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浙赣铁路、320国道横贯而过,全区公路总里程3204公里。

电讯较为发达,程控电话容量达3万门,城乡全部实现电话程控。

水电充裕,自来水日供水量达7万吨;

电力已加入华中大电网,且有装机能力为8700千瓦的水电站,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省级医药工业园已初具规模,设施齐全,信息网络快捷、灵敏、发展经济有了良好平台。

是某地区乃至全国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最佳集结点,具有的独特区位优势,赋予园区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3.2.3交通条件

某市地处某西部,居袁河上游,扼赣湘咽喉。

东邻钢城新余,南接古城吉安,西毗煤都萍乡,北连湖南腹地,素有“赣西重镇”之称。

某市交通便利,境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浙赣复线横卧东西;

以赣粤、沪瑞、大广高速公路和320、105国道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袁河、锦河直入赣江,水路航程千余公里。

3.2.4基础设施条件

某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相继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目前正按照72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发展规划,拉开建设赣西经济中心城市的框架,积极打造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

第四章市场分析

《“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中指出,全国已形成遍布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及区域性废塑料集散市场,2005年,我国回收利用废塑料1096万吨,比“九五”末增加一倍以上。

塑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绝热性、优良的吸震和消音隔声作用,并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很好地与金属、玻璃、木材等其他材料粘接,易加工成型。

在四大工业材料中,塑料的数量、作用、地位、应用范围急剧扩张,节节领先,大量代替金属、木材、纸张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可以说,没有任何材料像塑料一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

正是由于塑料的某些优异性能,导致其在使用或消费后不易腐烂,日积月累,严重影响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1吨塑料体积相当于7.14吨钢材体积。

2005年,我国塑料制品的年产量达到2198.55万吨,2006年达到2801.9万吨,并以13%的年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废旧塑料的总量急剧增长,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而,对废旧塑料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个中等城市每年产生的塑料废弃物,可满足20家中、小型塑料企业的原料需求,废旧塑料资源被现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类的第二矿藏”、“城市里的宝藏”。

开发利用废旧塑料资源,即可有效治理污染,又可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是利国利民的绿色环保产业。

废旧塑料蕴藏巨大财富,商机无限。

所以,在中美洽谈关于中国加入WTO事宜时,美国提出的对等条件之一,就是要求中国向美国开放环保市场,其中就包括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日本2002年向中国出口废旧塑料同比增加40%,约为54.9万吨,10年间大约增长8.1倍。

目前,日本国内废旧原料收集经营者在备货以后,集中向中国出口。

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美国、日本、韩国等最大的废旧塑料进口国。

废旧塑料加工成片材后,依然具有良好的综合材料性能,可满足吹膜、拉丝、拉管、注塑、挤出型材等技术要求,大量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

日常生活中,再生片材可用来制造各种塑料袋、桶、盆、玩具、家具、文具等生活用具及各种塑料制品。

服装工业方面,可用来制造服装、领带、纽扣、拉链。

建筑材料方面,可用来制造各种建筑构件、建筑工具、塑料门窗、泥灰桶。

农业方面,可用来制造农膜、抽水管、农机具、肥料包装袋、水泥包装袋。

机械工业方面,再生塑料片经特殊配方后,可用于制造机器零部件,各种形式的轴承、齿轮、异轮、密封环、叶片、水泵叶轮。

化学工业方面,可用来制作反应釜、管道、容器、泵、阀门等,应用在解决腐蚀磨损的化工生产场所。

另外,再生塑料片材还大量应用在电器工业和电讯工业中。

本项目废旧塑料加工成再生塑料片后,可生产流延膜和塑料布面料等塑料再生产品,进一步深加工生产塑料制品等。

发达国家塑料回收有补贴,分类率高,出口量大:

许多发达国家对废塑料等工业垃圾处理的要求很严格;

费用也很高,政府为此制定了相关回收法规,对回收企业给予高额补贴。

发达国家根据本国的回收法规,对废塑料的回收补贴一般比较高,因此废塑料的回收率也很高。

同时,政府对废塑料的处理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再使用的废塑料必须进行焚烧处理,而且要收取很高的垃圾处理费用。

据资料显示,目前德国约有75%的废塑料及其他可回收的废物出口到我国;

2003年我国共进口各种废塑料302.4万吨,2004年上半年进口废塑料约165.6万吨。

废塑料处理成本和措施:

欧洲废塑料回收处理成本高,环境监测严格,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允许进口废品,欧洲国家废塑料出口业形势看好。

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处理的相关法规尚未出台,废塑料的处理费用较低,加之国内目前对废塑料的需求旺盛,因此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回收企业将自己回收的废塑料转卖到我国。

这样,他们既可以领取回收废塑料的补贴,同时又可以少支付或不支付处理废塑料的费用。

所以出到国内的废塑料的价格甚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